以前看小说电视剧,那些大侠穿白衣,每回出场都纤尘不染,真是和方便面广告一样的欺诈。她一个修仙人士,出门奔波都没办法保持白衣服洁净,哪怕什么事都没做,只是走在路上,一天下来身上都全是灰。
所以她现在已经学乖了,会穿耐脏颜色的衣服,还会戴上帽子遮挡头发,不穿舒适的布鞋改穿靴子等等。
两个孩子被她养得白胖,辛秀其实也挺奇怪的,自己随便养一养,俩孩子怎么还长得这么好。她给两个孩子换上新买的小衣服,挨个点了点她们的脑门。
“我要在这里给你们找个家,等我的好消息。”
她把叮当留下来照顾,自己踏雪出门去。她会找一些院子看上去不小,家有些钱财的人家,去观察此家的主人为人。
顶着纷纷的雪,她踩着人家的屋顶和院墙看了好几日,都没能遇上合适的,偶然听见两个妇人说起城里的求子庙,辛秀才豁然开朗。
对呀,她可以去求子庙看看,有想要孩子的人家会去那里上香,省得她这样漫无目的地广撒网。
又在那个求子灵验的寺庙横梁上蹲了两天,辛秀听见的,十个求子的女子,个求的都是男孩。
还有一个男女都可,只是想要个孩子……辛秀跟着那位夫人偷偷回了家,蹲在她的卧房里,听她和丈夫说私房话。这家宅子她其实有经过,院子里人很少,冷冷清清的。
听他们说话,辛秀才发现这家男主人竟然还是个官,具体官职辛秀不了解,不过这个城的巡防治安是他在管,人看着很正派,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男女关系天然确定了强弱从属的时代,这个男人很在乎自己的妻子。
他们没有孩子,似乎是女人身体不好不能生,男人一直在宽慰妻子。
辛秀:决定了,就是你们了。
至于要把哪个孩子给他们,辛秀想了想,最后决定好事成双,两个都给她们了。
“你们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但有相似的命运,今日也有缘分能成为姐妹,愿你们好好相互扶持生活下去。”辛秀回去后,将两枚金色的吊坠给两个孩子挂上。吊坠是她用金子熔炼的,熔成了两个大熊猫的样子,算是给她们的送别礼物。
家住城北的徐夫人三十多岁,嫁给丈夫十几年都没能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孩子如今已经是她的心病,哪怕丈夫时常宽慰,她也难免郁郁寡欢。
这一日下了大雪,侍女来告知她,院的一株石榴花开了两朵花,徐夫人诧异至极,这样的雪天怎么会开石榴花,还单单开这两朵?
那两朵傲雪开放的石榴花被剪下移进花瓶,放进温暖的房间里。
徐夫人在屋内望着那两朵红灿灿的石榴花,忽然感觉一阵困倦,迷迷糊糊,她仿佛看见了一位浑身散发着灵光与仙气的神女出现在面前。
神女手持玉瓶,面容美丽,朝她微微而笑,启唇说了句什么。徐夫人没有听清楚,她见到那神女抬手一招,手出现两朵石榴花,石榴花凭空变成两个女婴落进了她的怀。
徐夫人一愣,随即狂喜。
从玄之又玄的境况猛然惊醒,徐夫人发觉自己怀一重,忙忙低头去看。那梦境里见到的两个女婴,竟然活生生出现在她的怀,正用水灵灵的黑眼睛看着她。
徐夫人:“……”
啊!孩子!两个!
辛秀装完神弄完鬼,蹲在房梁上观察情况,见徐夫人狂喜至极的模样,抱着两个女儿动都不会动了,不由放心了些。
先前她幻化成景成子师叔,如今这次则是幻化成了白妃师叔的模样,谁叫白妃师叔的样子更符合“送子观音”的形象气质。
借由托梦、神仙显灵这样的异事,将两个孩子托付给能信任的人家,辛秀也没急着走,她在这城多待了几日,每日除了在城闲逛,观察风土人情,寻些好吃的,就是去徐家看两个孩子的情况。
徐夫人非常珍视这两个孩子,她的丈夫也是,那个不苟言笑身材伟岸的年男人,抱着两个软绵绵的女儿,任由她们抓自己的胡子,疼的嘴都抽搐了,也没舍得让孩子抽出手。夫妻两个还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去送子庙还愿。
辛秀坐在横梁上,单脚垂着,看着这一家人的模样,轻轻笑起来。
“再见啦。”她挥挥手,自言自语,回去牵着骡道士出了城,继续往南边去。
一下子少了两个孩子,骡道士还有些不习惯,总忍不住往背后瞧。那两个孩子被辛秀抱在怀里的时候,总忍不住去抓他身上的毛,拽他的骡耳朵。
辛秀无孩一身轻,坐在骡背上写游记,又琢磨着画地图。她准备把自己走过的地方,都详细地画下来,或许以后会成为一大张地图。
走过这些地方后,她心里隐隐约约有个念头。如今说出来还太早,但她觉得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辛秀发现越往南走, 这一片的口音她慢慢能听懂了, 和她最开始穿越过来时所在的辛家那一片口音比较像。
与此同时,附近城镇里出现了灵照仙人庙。这儿有祖师爷的庙,不就代表着这是祖师爷的地盘吗,祖师爷罩着的地方, 四舍五入她这也算是到了蜀陵自家地盘了。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与她之前走过的一些地方比, 这边更富裕热闹些, 哪怕是寻常村落, 也能看见青砖瓦房,和更北边那些只有黄泥稻草糊墙的村落不说天差地别,也是差距甚大。
辛秀牵着骡子进城, 这隆冬时节,路上没有多少行人, 尤其是黄昏了, 哪怕在外做事的人都已经下工归家与亲人团聚,一同围着火炉吃饭说话。夜色长街,家家关门闭户, 只有两三家客舍食铺开着小门, 橘黄色的灯光从里面透出来, 映在雪地上,在雪夜里透出一股融融暖意。
辛秀嗅着食铺里传出的香味, 收起落了雪的伞, 拂掉肩头几片雪花, 撩开布帘子进店去。
店内有两三桌客人, 各自桌上放着小炉子,炉上咕嘟嘟炖着热菜,白烟袅袅,给屋内带来许多热气。辛秀一嗅就知道这是炖的牛肉,走上柜台去点菜。
“今天除了牛肉,还有新鲜的黄鱼,浇油炸酥鱼,客人要不要来一个?”
“好啊,有没有什么新鲜小菜,再一盘小菜。”
“好嘞,您先请坐稍待,菜马上就上。”
辛秀出门来遇到的大多数生意人,尤其是旅店客舍食铺这种地方,老板都是和气的人,见人说话先三分笑,哪怕辛秀刚进门的时候听到老板娘在和丈夫吵嘴,吵得眉毛倒竖。她往这一站,老板娘也能立刻露出笑容来招待她。
点起菜有商有量,她要是对菜色不满意,还能和店家说,店主人给她商量着怎么做,不像是出门吃饭,更像她从前回家,和老妈讨论晚餐吃点什么。和现代越来越专业的各色店铺比起来,多了很多淳朴的人情味。
辛秀找了个避风角落桌子坐了,热情周到的老板娘给她端来暖身的热茶,随口寒暄几句。
“外面雪下的这么大,可冷吧,快喝点热茶暖暖身子。”
“这么晚出门不好找住处,我家也兼做客舍的,后面一排屋子都可租给客人,客人要有需要,尽管随时唤我。”寒暄之余不忘记拉生意。
小火炉端上桌,冒着热气的饭菜摆上,辛秀又招呼老板娘给她上一壶酒。
要说这时代的酒,真是度数不高,这种普通小店里也没什么好酒,也就喝个味儿而已,她要酒,不过是突然想起那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于是凑趣应个景。
在她原来的世界,这个时间,差不多是要过年了的,但在这里,他们不兴“过年”。那么广阔的地域和不同国家,语言字都不统一,风俗更是各不相同,辛秀习惯的各种节日,这里十有**都是没有的。
到了这种时候,辛秀就难免生出一点天地之大,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
不过等炖得酥烂的酱味牛肉热腾腾吃进嘴里,那点寂寥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光顾着感叹好吃了,这么好吃的牛肉,可遇不可求,毕竟不是每个食铺的食物都合她的口味,有些地方就是水煮菜,半点调料没有,完全吃不下去。
正吃着,辛秀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大喊,“救命啊,有鬼!”
“有鬼!啊——”
她扭头,发现屋内其他人都习以为常,瞄一眼门就继续吃自己的。
老板娘拿着把扫帚过来,笑着和辛秀解释道:“是个疯子,遭了鬼迷心眼,每日黄昏后关都关不住,跑出来在街上大喊大叫,客人不必理会。”
说完她就提着扫帚气势汹汹出去骂了一顿,让那在门口大喊有鬼的男人赶紧滚远点,别在这吓人。辛秀听着老板娘骂街的声音,端着碗出去瞧了瞧。
那是个嘴歪眼斜的男人,大张着嘴,手脚扭曲颤抖,最惹人注意的就是他裸露的胸膛上,一个狰狞恶鬼图案,仿佛会动一般,看着很有些吓人。
见人喊着有鬼,颠儿颠儿走了,辛秀好奇问:“老板娘,刚才那人胸口上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