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槐树之下 完结+番外 (夜雨秋灯)


  因为那座庙的建起,所以水下有了一座那样的水府?
  不知道为什么,她从这座庙和零散的记忆中感觉这彭蠡湖应该就是后世的鄱阳湖。
  说起来她对鄱阳湖的历史知道的也不算少,不知道这是原主的记忆还是属于她的混杂记忆,只记得她偶尔翻到过水经注时,翻到了关于关于这湖和这庙的一段记载:南岭,即彭蠡泽西天子鄣也……山下又有神庙,号曰宫亭庙,故彭湖亦有宫亭之称焉。
  山庙甚神,能分风擘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过必敬祀而后得去。故曹毗咏云:‘分风为贰,擘流为两。’
  但她在其他的一些文献里也读过,这个宫亭庙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庐山庙,供奉的是庐山的山神,尊称“庐君”,但又一说里面供奉的是水神,尊称“青洪君”。
  看搜神记的时候还有关于这个青洪君的典故。
  据说唐代庐陵的一个书生叫欧明,因为没有门路考取功名,只好与朋友去南海做生意,他们到彭泽,在湖上谈论传说中的青洪君,欧明很敬佩青洪君。
  每年从北地回到庐陵,欧明的船总是会路过彭泽湖,船老大们都会不厌其烦的讲起彭泽胡湖神的传说,而每次欧明也都会拿出南北往来留下的礼物丢到彭泽湖里,并且在月圆的晚上默默祈祷:“请湖神收下我的礼物,并且保佑我生意顺畅吧”。


第87章
  几年的船上生活,欧明攒下了本钱在庐陵开了一间小小的杂货店,并且一开就是几年,从此再也没有登上过开往彭蠡湖的船。
  一年的中秋,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欧明早早的卸下生意,在小院子里摆上了几杯酒,抬头看看月亮低头喝喝酒,杯起杯落间已经有了几分醉意,月光下欧明看见自家的小门突然被推开,一队穿着青衣的小吏走了进来,领头的说道:“我们是青洪君府上管家,几年未见君上十分思念您,今天特意请您过府喝酒。”
  半醉半醒的欧明登上了门口的马车,一会儿工夫只见马车停在一片湖面上,水中忽然分出一条大道,直通一座宫殿前,门前也有两队青衣小吏迎接。
  醒了酒的欧明在马车里犹豫着,实在是想不到什么人会邀请自己来这种高门府第饮酒,领头的管家看出了欧明的心思,附在他的耳边悄悄告诉他,“请您不要害怕,这里是彭蠡泽湖神青洪君的府邸,君上感激你始终有礼,所以今天邀请你来做客,到时候君上一定会给你很多礼物,但是你什么都不要拿,只和君上说你要如愿就好了,如愿是君上的婢女,娶了她你的所有愿望就都会‘如愿’”。
  欧明见了青洪君后,就向他要如愿,青洪君就让如愿跟着欧明走了。自此,他的愿望总能实现,几年过后,他就极其富裕了。后来便有了如愿以偿这个成语典故。
  但传说总是真真假假,更加有好几种不同的版本,李秋元自然分辨不清哪一种才是真的,但从她昨夜看到水中分出的那条大道,还有大道上出现很多人世间一样的景象来看,传说应该有几分是真的。
  何况她还见到了传说中的如愿。
  就是不知这青洪君到底是山神还是水神……总而言之应该就是掌管着净化之力的神吧。
  传闻水中那条大道下就是水城,城里的景象极为繁华,几乎是人世间盛景的拓印。李秋元无缘得见,如今更不想沾到水,她现在算是怕了这些江河湖海了,把祭品远远扔进去拜了拜后,她又进了远岸的那座庙里上了柱香。
  做完这些后,她才腾出空来绞尽脑汁的想着该如何回长安。
  之前那样不顾一切逃出来,李家肯定是不能回去了,而且长安认识她这张脸的估计不少,虽然她剩下的钱还够在长安生活个个把月,但怎么能不被人关注到却是个很重点的问题。
  思来想去,除了变装别无他法。
  李秋元以前觉得女扮男装很扯——怎么可能会真的发现不了真实性别,男女差异那么大。
  现在却觉得发现不了很正常。
  首先古时男女都留长发,且有的男子比女人还要皮肤细嫩,加上古时身形瘦小的男子也不在少数。如果女子洗尽脸上铅华,不涂抹脂粉,一身男装长发束冠的话,只要不开口暴露声带,裹好胸前的两团突出,一般而言还真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真正性别。
  不过行为举止之间也不能够太娘气,那样也会暴露。
  李秋元觉得自己做惯了女汉子,装爷们最为有心得,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抱着这样的侥幸她给自己准备了套剪裁极合身的男装,装扮妥帖后,她素面执了把扇子,雇了一辆去长安的马车。
  反正已经赶不到罗公远的前头了,不如走一步看一步罢。
  现在想到这个名字她心里还是直打哆嗦,她希望是自己想多了,但是如果她的猜测和怀疑都没错的话,那就真的很可怕了。
  回长安的这一路她都在想这个问题,分析到最后,认为也有可能是当时天太黑,他没有看到她而已。
  但这又怎么解释他又从远处折返,难不成还能是落下什么东西了么。
  诚然也有这种可能……
  但她还是觉得,这不是巧合的几率最大。他大约从见面的第一天起就在怀疑她了,只不过昨天才得到了证实,因此船才会那么巧就沉下去。
  马不停蹄的在路上赶了五天的路,她终于赶在第六晚宵禁前进了长安的明德门。
  整座长安城从最高处的楼阁顶俯瞰,像一座珠光宝气的漂亮金丝笼,高墙林立,迤逦壮阔,在黄昏之后又像一颗灯火璀璨的明珠,整个城池在暗丽的子夜中闪闪发亮。
  主干道两边的坊间人流密集,显而易见正在清市。
  因为闭市的时辰到了,鼓点声起,东西两市的人们结束正在进行的交易和对话,从容有序的各回各家。
  穿过朱雀大街,踏进清平坊,李秋元凭借琐碎的记忆踏上了一栋木楼,朱红的栏杆雕栋混杂着烛火,每一道横梁,每一座屋顶,每一面高墙她都在记忆里见过。
  这座木楼是个绣坊,算是她母亲以前的陪嫁,因为陪嫁的铺子庄子太多,所以这一座不怎么起眼的绣坊除了她母亲还记挂着以外,没几个人知道。
  后来原主想要离开长安需要用钱,便将这绣坊转租给了一个外来的江南女子。
  这江南女子也不过是才来长安,算是个生人,因为旅馆人多眼杂,为了避免被人认出来,这座木楼应该算是她现下唯一可去的地方。
  对面就是平康坊,新开的脂粉店外花团锦簇的年轻小娘子们一边遗憾的抱怨没有排到队买到新上的迎碟粉,一边在讨论长安时下最流行的妆容。
  空气中流动着一股不知名的香气,在暮色中和烛光搅在一起,异常惑人。
  待到上了楼,李秋元已经想好措辞,她把扇子别在腰上,先对绣娘施了一礼,挤出几滴眼泪开口先喊了一声,“姐姐。”
  绣娘见她一副男装打扮,又一听是个女声,且这声音还有些耳熟,细想了一会儿,表情震惊的看着她道:“宛娘子?”
  李秋元道:“正是我,姐姐近来可好吧?”
  绣娘点头道:“还好还好,宛娘子怎么……”
  她逃出长安的消息被李家封锁的严严实实,绣娘自然不知道。
  李秋元再次强挤出了几滴眼泪道:“我和父亲因为我的亲事闹的不可开交,如今吵得太凶,所以被赶出了家门。”顿了顿,委屈道:“现如今身上的钱在人群里被摸去,我又拉不下脸回去,所以只能来绣坊里住上些时日。”
  绣娘露出恍然的表情,安抚了两句,“宛娘子也不用过于难受,哪里有父亲不要闺女的道理,等少卿大人消气了,自然是要寻宛娘子回去的。”
  李秋元擦了擦眼泪对她道:“你也不要对旁人说我来了这里,我暂时想一个人静一静,想通了就自己回去了,否则回家又是一阵吵闹。”
  绣娘点头答应了。
  楼上有一间厢房,原本就是主人家来小住的,李秋元理所当然被安置到了这里。
  宵禁之后,除了各大坊内可以四处走动夜夜笙歌,长安的主干道和大街上,除了成片的灯笼和巡街的金吾卫,便看不到什么人影了。
  李秋元躺在舒服的软床罗帐中,看着窗外的夜色,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她已经晚了五天了,也不知道这期间事情恶化到了什么程度,青洪君到底在长安的什么地方,现在是不是还在这,罗公远又找到他了没有。
  想着这些事情她就格外心烦,冷静下来又想到了那副画,当初时之神给她看青洪君的画像时,上面画的背景应该就是长安的某个地方。
  那是一座石桥。
  她随即又想到青洪君本就居于彭蠡湖下的水府,难道他会出现在有水有桥的地方么?
  想到这里李秋元就决定第二天去走访一遍整个长安城有桥的地方,然后找到那副画像上的地方守株待兔,兴许还有一点进展。
  但是心里有了计划后她反而更精神,更睡不着。
  从软床上坐起来,她透过窗看了眼外面的街景,因为对面的平康坊乃是长安最大的红灯区,现在正是热闹的时候。这里头的女子大都是卖艺不卖身的清倌,吹拉弹唱精通,而且颇有文采,不知道成就了多少才子佳人的佳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