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付哥挑起眉角,往砖窑的位置甩了甩头,“你跟那小子说好了?”
工头一摆手,歪着嘴笑了笑:
“咳,付哥是明白人,上回的事他做得不地道,咱这回多抽些钱出来不也是应该的嘛。再说了,那小子混着呢,连自己的工钱是多少都没问过,到时候,不就是您给他多少,他就拿多少?”
付哥“嘁”了一声,抬起手指点了点工头:“瞧给你猴精的,就知道欺负老实人。”
话一说完,他便将馒头另外的三成工钱放到了工头手里,工头看着手里的钱美滋滋的笑了笑,刚想将手收回来,却被付哥按住了:
“好处可不能白拿,我的烟正好抽完了,一会儿去给我买包‘哈德门’来。”
“成——!”工头跟哈巴狗似的笑着点了点头。
砖窑里被挂在窑顶的两个大灯泡照的红彤彤的,犹如在那火焰山里。靠里的墙边垒着满满一面墙的红砖,边上放着两辆板车,两三个赤膊着的汉子正在往板车上摆砖,灯光将他们黝黑的皮肤照的油亮油亮的,远看着就像寺庙里供着的罗汉金身。
他们见馒头进来了,只是平淡的瞄了他一眼,也没言语,便默默腾出了些位置,知道他也是来干活的。
馒头也没吭声,埋头就干起了活。他刚装满一车砖,正准备往外拉,就看到付哥正在砖窑外冲他招手。
“付哥,什么事?”他学着其他工人的模样,顺手就拿起搭在肩上的衣服抹了抹汗,浑身上下已看不到半点来这之前的影子,邋遢、艰辛着,跟其他那些来这里上工,为了养家糊口而当牛做马的劳作着的男人一个样。
“给你谈谈工钱的事。”付哥拿起口袋里的鼻烟壶吸了两口,都没拿正眼去看他。
“工钱?我之前听这里的工人们说,不是月结吗?”
“别人是月结。”他将鼻烟壶握在手里转了两圈,眼皮一抬,“你嘛,有前科,免得说咱这砖窑占你便宜,就日结。”
“日结?”馒头有些欣喜,日结就能每天都拿到钱,不用眼巴巴的守着月底,实在得多,他巴不得。
付哥要的就是他这样的念想,很快就摆出了一张笑脸,正想掏烟抽抽,将口袋摸了一圈,记起烟抽完了,那工头还没买来,便直接掏出两个铜板在手里搓了两下,扔给了馒头。
馒头两眼直直的盯着被抛向他的那两个铜板,急急忙忙的张开手去接,生怕掉到了地上滚不见了。
好不容易接到了,第一时间拿起一块瞧了起来,这是他自己挣到的第一份钱。
他见绝儿用过钱,大洋铜板都有,只知道这是钱,却不知道这钱是多还是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问起了付哥:
“这钱能买些什么?”
付哥一愣,一时不知道他问的话是什么意思,只是心虚,因为普通工人一天的工钱是10个铜板,那工头让他只付给馒头三成,那至少也是三个,可他算计着,从中又抽了一份。
“什么意思?嫌少?”他想着先发制人,先吓唬吓唬馒头,就像工头说的,馒头看起来就老实好欺负。
“不是……”馒头紧张的挥了挥手,生怕付哥一个不高兴就将工钱给要回去,赶紧将两个铜板攥的紧紧的,将手收到了身后,“我……我只是对这边的行市不熟悉,想问问看这两个铜板能买些什么。”
付先生从他脸上读出了胆怯,知道自己占了上风,冷冷哼了一声:
“够你买俩烧饼了,总之有了这钱,你肯定不会挨饿就是了。”
“不会挨饿,那就是能养家糊口了?”馒头的眼睛睁大了一圈,异常兴奋的看着他。
“是……是吧。”付哥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傻的人,都不好意思去跟他对视。
馒头激动的将手拿出来,将攥着手的拳头小心翼翼的打开一道缝,低头看着掌心阴影中那两块透着亮光的铜板,心中一阵一阵的澎湃着——他有能力养家了。
“对了,付哥,傍晚下工之后我能不能回家,不住在你们这儿?”他顿了顿,有些惶恐,“你放心,我不会翘工,第二天肯定还来,只是家里有人等着我回去。”
“随你吧,我这里又不是牢房,你不夜宿,还省我地方了。”付哥根本就懒得计较这些,自己拿白菜价捡了个劳力,要是馒头不来了,他还能找介绍他的工头讨回介绍费,还白赚一包烟,怎么算都是只赚不赔。
馒头见付哥同意了,心里总算是踏实了下来。
他打算着,今天自己能挣下两个铜板,以后就能挣四个,再久一点,说不定就是八个,慢慢存着,等张先生将他的身份弄清楚了,到时候就能挺直腰板,名正言顺的将绝儿娶来当媳妇了。
男子汉大丈夫说一不二,他应下绝儿的事,就绝不会抵赖。
他要用自己赚来的钱先给绝儿买间好房子,再长远一些,让她不用去外面抛头露脸摆摊算命,舒舒服服的在家相夫教子,总之迟早有一天,能凭自己的本事让她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
人一旦有了奔头,浑身上下便都是用不完的力气。砖窑里的活,他干得比任何一个人都勤快。哪怕是仍有许多不熟练的地方,屡屡遭到工友的责难,他都咬着牙忍下去了。
不知不觉,大半天的光景就在这不见天日的砖窑里渡过去了。下工时,外面的天已经跟砖窑里一般的红。
晚饭是两个窝窝头和一碗稀饭,天气热,窝窝头估计是放了好些天的,有些发馊。
馒头饿得前胸贴后背,已顾不得许多,咬下一口窝窝头就着一大口粥就咽下去了。两个窝窝头只能勉强填饱肚子,那碗连米粒都找不到几颗的白粥,权当是白开水喝了。
下完工吃完晚饭,工人们的一天算是正式结束了。找处阴凉地乘乘凉,推推牌九,抽两口自己捻的卷烟,等天一黑,就躺到床上等着第二天开工干活了。周而复始的这样,直到挣够钱,要么回到乡下成家讨媳妇,要么就在镇上找个轻松点的买卖发家。
馒头看着他们有说有笑的背影,并不觉得有多羡慕,背井离乡的人,只觉苍凉。他就不一样,有家有口,兜里也有自己挣的钱。
到了晚市,街道上又热闹了起来,吃完晚饭出来遛弯的,逛街的,邻里拉家常的,临时摆摊的,将街头巷尾挤得水泄不通,就连讨饭的叫花子,也只能不断在人们的脚边挪着地换位置,生怕被人踢到他的破烂讨饭碗。
馒头此时的心情就跟天边飘着的云彩一样,轻飘飘的,街上每个人的笑脸好像都是冲着他来的,让他的嘴角不自觉就牵了起来。
就连路过要饭的叫花子,他都差点忍不住想发善心,可自己辛苦了一天也就两个铜板,想想还是别了。
正要路过绝儿摆摊的市口,忽闻身后传来“噶蹦”一声清脆声响,回头一看,原是要饭的开张了,有人往他碗里丢了一个铜板。
“老爷,行行好,再打发一个吧。”要饭的虔诚的往地上磕起了头,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穿着丝滑绸衫,提着鸟笼的阔绰老爷。
“要不,咱再赏他一个?”老爷对着鸟笼里的画眉鸟逗了几声,看起来心情不错,一手已经在往口袋里掏钱了,“日行一善,就再赏你两个。”
“嘎嘣”——又是两声,只这一会儿,就有三个铜板进了要饭的口袋。
要饭的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匍在地上跟拜神一样,嘴里不停喊着“谢谢老爷,谢谢老爷”。待善心的老爷一走远,他便立刻将讨饭碗收进怀里,然后贼眉鼠眼的往四下一瞥,麻利的抓起碗里的钱塞进了口袋里,再又将空碗放回到了地上。
“各位善心的小姐老爷们,行行好,打发一个吧……”要饭的重新吆喝了起来,就好像刚才什么事也发生。
馒头杵在人群中,呆呆的看着这一幕,脑子里就像被人给掏空了,只怔怔的从口袋里摸出那两个铜板。不觉间,两行泪流了下来,麻木的,无声的,尽是心酸。
原来,自己竟连路边的要饭的都不如。
陡地,肩上被什么人轻轻拍了一下。
“请问,你和街角那个摆摊算命的姑娘是一道的吗?”
第80章
馒头连忙偷偷擦了擦脸, 回过头一看,拍他的人有些眼熟,可一时又记起不起是在哪见过。
“你是?”
“昨天早上, 我娘来找你们替我儿子吴文邦算过命。”吴儒风尴尬的笑了笑。
“吴文邦……”馒头挤着眉头想了想,将吴儒风上下一打量,想起来了,“哦,你是那个瞧不起咱们的教书先生。”
“不不……倒不是瞧不起。”吴儒风叹了口气, 本还想再说些什么,可又有些拉不开脸, 只好低下头, 从长袍掩襟的口袋里掏出了几块大洋数了数,硬塞到了馒头的手里。
“我娘才找你们算过命, 今儿早上我儿子就醒了,甭管这其中是什么缘由,哪怕是巧合也好, 我娘为了安心, 就让我来找你们一趟,这钱, 就算是酬谢你们的。”
馒头懵懂的看了他一眼, 垂下脑袋细细看了看手里的大洋。是跟他的铜板不一样的钱,银铸的, 更沉更大, 也更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