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伏魔录 (萝卜不加蜜)
- 类型:玄幻仙侠
- 作者:萝卜不加蜜
- 入库:04.10
“那又不是我自己愿意的!”对于这个佛女的外号,宋笺秋还显得有些耿耿于怀。
“不管愿不愿意,反正已经这样了。”玉知秋没在这方面纠缠,问道:“你会念什么经?”
“《金刚经》、《法华经》、《心经》、《楞严经》……差不多就这些了。”宋笺秋掰着手指头数。
“会的还挺多的。”玉知秋笑道:“那就试试《心经》吧!效果应该会不错……佛门手印会吗?”
“会几个……”说到这,宋笺秋略微有些不好意思:“都是跟着网上学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你把学的几个印结给我看看。”
宋笺秋依言把自己在网上学的几个佛手印做给玉知秋看。
一共是六个手印,分别是:说法印,象征佛说法的手印,又称之为***印。接着是无畏印:这一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
然后是与愿印:表示佛菩萨能给与众生愿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实现之意。
降魔印:又称触地印。
禅定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
最后一个,是智拳印:可以消灭无明烦恼,能得佛智慧。
玉知秋看了看,然后说道:“你学到的佛手印,只是基本的六种。其实佛门手印种类很多,足有上百种,这个你可以去请教净石大师,他应该知道。你现在学的几个,都没错,但不适合现在使用。我教你个佛手印,同样是降魔印,但却是密宗的降魔印。你看着,跟我学。”
说完,玉知秋便捏了个手印;以中指与拇指相抵,竖起食指。
佛门手印大多都比较简单,关键还在于谁在捏这个印。如果是普通人,自然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但如果换成佛门高僧,那却是威力强大,足以降魔的法印了。
降魔印很简单,宋笺秋只跟着做了一遍,也就学会了,但她心里也有了疑惑,问道:“大叔,你是道士,怎么还会佛门手印啊?”
“这有什么奇怪的,净石大师都还能望风探水呢!为什么我就不能会点佛门手印了?”玉知秋一点也不奇怪的说道。
宋笺秋想了想,也对,她都差点忘记这茬了。
“好了,你就捏这个印,然后念《心经》。我先释放一小部分,试试有没有效果,如果没用,我再出手补救。”玉知秋说道。
宋笺秋没有说话,一脸严肃的点点头,然后就地盘膝而坐,锦霞袈裟遂即显现,披在她的身上。
在淡淡佛光照映之下,宋笺秋脸上充满神圣威严之感,微微低阖的眼睑,竟让她有种怜悯慈悲之态,让人见了,心生敬畏。
唐晓云早已在宋笺秋坐下之前,就已经从她身上下来,站在了边上的一颗石头上,此时见到宋笺秋这幅模样,不禁有些发呆,实在是与之前的模样相比,此时的宋笺秋简直是判若两人。
玉知秋瞅了一眼,原本只是想看看丫头有没有准备好,可这一看之下,却颇感意外;这丫头除了右手捏了他教的降魔印之外,左手也捏了个佛印,但这个佛印却是他从未见过的。
不过,他也没有深究,毕竟他是道士,要说道家手印,那自然一清二楚,可佛门手印,知道其中一些也就差不多了,毕竟他也用不上,只是学了一些,用以印证道家手印而已。
就如同‘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的九字真言一样,佛门以前是没有的,是后来从道家这边学了过去,于是这九字真言就成了佛道两家共同拥有的真言咒。
手印方面也是如此,都是两家互相学习。
玉知秋没在意宋笺秋捏了一个自己没见过的手印,见宋笺秋做好准备之后,便从衣袖之中,掏出一面黑白色互相交融,汇聚成一个太极图案的三角小旗。
他将这面小旗高高举起,仅仅是对着下方轻轻一挥而过,于是霎时间,一阵阴风无端骤起,耳畔遂即哀嚎四起,肉眼可见的冤魂便从石碑之中冲了出来,张牙舞爪的朝着天空飞去,想要获得自由。
也就在这时,宋笺秋嘴唇微动,呢喃之语便传递开来。
第九十四章 渡化(上)
一声洪亮的钟声,仿佛从远古而来,穿越了时空,在头顶上空响起。
它只一声,便贯通了天地,震撼了人心,连玉知秋都感觉自己的道心在这钟声之中,似乎都微微有些颤抖,不由眉头一皱,身形在原地消失,连带着把蜘蛛精唐晓云也给带走,拉开了十多米远的距离,才停了下来。
连玉知秋的道心都差点被钟声撼动,唐晓云就更别提了,当即在钟声之中,就萌生了一丝佛性,要是再呆下去,估计立马就要剃度受戒,遁入空门了。
不过好在玉知秋出现及时,将其带离了近处,才不至于真的如此。
他检查了一下唐晓云妖身,发现虽然萌生了佛性,但这缕佛性对她来说,并没有负面影响,而且反而对以后的修行有好处,于是也就没有替她拔除。
而受这缕佛性影响,现在的唐晓云,已经完全陷入了对宋笺秋的崇拜之中去,对外界的感觉丝毫没有反应。
所幸,这种崇拜只是暂时的,过后应该会恢复过来,但事后的影响,却要伴随其一身了。
可说来,这也算是好事,这蜘蛛精自己就说要报答宋笺秋的,不管这妖怪说的话是真是假,现在有了这缕佛性存在,再加上这崇拜性的影响,以后也不用担心这蜘蛛精,会对宋笺秋产生不利的念头。
所以,玉知秋也没料到,这宋笺秋一开口念经,开头就会如此宏大,难道这丫头,真是天选之人?
拉开距离之后,宋笺秋对他们的影响就小了很多,毕竟这诵经并不是针对他们的。
他抬头望向那方,只见宋笺秋身上佛光普照,七彩玄光萦绕,一名名剃度受戒的和尚浮现在她身后,以她为首,不断往后蔓延开来。
不过,除了最接近宋笺秋的四名和尚,通体金光宛若实体之外,其余的和尚都是面容模糊,身形虚幻之态。
他们呈几何之数的列在四名实体化和尚身后,在虚空之中盘膝而坐,往后编排,越往后,就越模糊,到最后,就只剩下朦胧的一片淡淡的金色佛光了。
玉知秋不是没有什么见识的菜鸟,而是他见识过的各种场面,多不胜数,然而,细数佛门之中的场景,却从未有过像宋笺秋这样的情况。
仅仅是诵经超度而已,竟然会有和尚加持。
这算什么?罗汉?菩萨?
但很显然,宋笺秋远还未到这个地步,虽然被净石大师夸天生大智慧,佛性纯净,但她依然还是个十几岁的女孩而已,接触下来,感觉这丫头行事老练,性格稳重,但这针对的仅仅是界外之事,而对于界中,却仍旧是一张白纸一般,一无所知。
至于在修行方面,就更苍白了,到现在什么术法都不会,唯一依靠的,也就只有袈裟和灵器青铜貔貅;而后者还是他卖给她的。
这样一个女孩,是怎么依靠自己,成长到现在如此境地的?实在是匪夷所思。
玉知秋抬头观望着,心中却在转着各种各样的念头。
如果说,以前对于宋笺秋仅仅是好奇的话,那么现在,其实他就是有些刻意的在引导了。这其实也是三草道人张长长跟他商量过的,先观察,如果适合的话,可以施加一定程度的引导。
其实对此,他也是提出过疑问的,毕竟,虽说现在佛道和睦,没有什么间隙,但那也要看在哪个方面,像收徒方面,就绝对是最容易起冲突的。
世间凡人千千万,可想要找个三观端正,心胸开阔又天资卓越的传人,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为什么,赫赫有名的真羽道人白衡冲,会看在自己徒弟性格有缺陷的情况下,还将其当作自己的真传弟子,就是明白,想要找到一个完全合心意的传人,实在不亚于大海捞针。
有时候,为了传承,能收也就收了,性格上稍微有点缺陷,也只能尽量进行调教,不然的话,真要按照严格标准来收徒,恐怕这传承就要消亡了。
按理说,宋笺秋就属于那种天资卓越之人,这样的徒弟,别说佛道两家,就是邪门外道,也都是抢着收的,可偏偏为什么,净石大师不仅没有收她,反而放手让道家这边插手引导呢?
就算宋笺秋身上红尘牵扯太深,这也不是不收徒的理由。
毕竟,红尘牵扯太深,那就收为外门弟子嘛!佛阿子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吗?
他不知道当初张长长跟净石大师聊了什么,可现在看到宋笺秋开口诵经这一幕之后,却骤然间明白过来,为什么净石大师愿意放手了。
就是因为,宋笺秋这佛性不仅纯净,而且根深蒂固,根本不是什么稍加引导,或者训诱就能够洗去佛性的,就算他们再怎么施展影响,即便宋笺秋自己也倾向道家,也依然无法摆脱与佛门的联系。
换句话说,不管道家怎么插手,其实都是在给佛门培养人才。
想通这点之后,玉知秋只能说声佩服,大师就是大师,仅仅见过宋笺秋一面,看的就比他透彻多了。
不过,明白归明白,玉知秋却也知道,道家却也舍不得就这样放手,即便到最后,最大的好处都让佛门占去了,但只要让宋笺秋知道道家的好,那关键时刻,也就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