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千兵马亦加入了战局,迅速打破了南门的防守,入了金城。
但是看架势,并非是与秦阳军为敌,反而是在帮秦阳军破城。
这五千人,从哪里来的?
————————————————-
宫殿巍峨,庄严肃穆,一切井然有序。
殿内群臣朝拜,一席黄袍的男子坐在无极殿正中的龙椅上,正是晋帝。
晋帝十八岁登基,如今三十而立之年,本该是年轻力壮之年,而龙椅上的那个人不知为何,养尊处优的红润脸色下透着一丝微青。
此时晋帝正端端正正坐在龙椅上,之前来上朝时,偶然大胆抬头瞟了一眼晋帝脚步的臣子,就会很轻易发现他脚步虚浮,正是纵欲过度之象。
晋帝对于政务一直兴致缺缺,好美酒美人,尤其喜欢听那琵琶曲,好在并未因此荒废了朝政,每日的早朝与五日一次的大朝并未缺席过。
待群臣礼罢起身后,晋帝懒洋洋的声音响起:“今日众位爱卿有何事启奏?胡元庆你先说,西南方的战事如何了?”
今日晋帝居然没有先问起北戎的战事,而是问起了秦阳军。
被点到名字的兵部尚书心念一动,连忙走出朝臣队列,带着一脸谄媚笑容说道:“皇上万寿洪福,我晋军所至之处必然所向披靡,今日臣上朝前刚收到前方急报,金城一战我军大捷!”
底下一部分群臣的脸色变得有些微妙。
金城虽是晋军胜了,雁荡关却丢了,一个仅仅孤城并不能说什么。而且,这个消息是两天前就传来的,根本不是什么今日早朝前。
晋帝久居上位被蒙蔽耳目,但朝中并非人人如此,总有些人知晓内情。
可是没有一个人出面反驳胡元庆的话,或者说没有一个人敢。
“不愧是朕的好儿郎,不错!带兵的将领是谁?传朕旨意,赐爵三级!三军将士皆有重赏!”
晋帝听完兵部尚书所言,脸色变得开朗,大笑起来。
虽然晋帝并没有把秦阳叛军看在眼里,甚至在他眼中的重视程度还不如北戎的叛乱。
北戎的叛乱前些日子一路顺利,近日却有些胶着。
剿灭秦阳叛贼这边,之前一直听到兵败的消息,虽然没有太过重视,终归是心里的刺。
如今听到军报大捷,说明那些反贼果然不成气候,剿灭叛乱指日可待,心情自然愉悦起来。
见到此状,那些知道实情并非如此乐观的大臣更是选择闭口不言,谁都不愿意触了小皇帝的霉头。
毕竟这位晋帝,有时候相当任性。
譬如一年前,原本的兵部尚书缙尚便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上书皇帝直言不可小觑秦阳叛乱,力谏晋帝派回吴钩前去平叛,却被晋帝斥为小题大做,结果半年下来秦阳军屡屡败仗甚至还丢了青州。
那时晋帝正因丢了心情不好,兵部尚书依然不怕死地劝谏皇帝,还将青州之失归结于未曾重视,隐隐有责怪晋帝未纳谏之意。
晋帝一怒之下便将缙尚撤了职,赶回了维州老家。
新上任的兵部尚书胡元庆是原来的兵部二把手,在兵部侍郎这个位子待了十余年终于在缙尚被赶出望京以后接替了这个位置。
胡元庆为人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望京的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狐狸”,也人如其名,奸猾二字正是为他而设。
他最大的能力就是讨好晋帝,平时除了报喜不报忧之外,只要皇帝说好的,他绝对不说一个“不”字。因此十分得晋帝信任。
晋帝因为秦阳军平叛不顺利之前一直不悦,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个所谓的“胜仗”,在胡元庆嘴里却变成了大获全胜,还让晋帝大为开怀,如此一来,底下的人就更不敢说什么了。
胡元庆抬头一揖时将晋帝的反应收入眼底,脸上的笑意立即显得更加真挚了几分,仿佛晋军果真大获全胜了一般。
列在队伍中间偏后的一位礼部年轻官员看着胡元庆的背影,冷哼一声,但同样没有出言反对。
若非还有一位三朝元老的温本初温太师坐镇,只怕晋帝早就被胡元庆糊弄着封了禁军兵权把持朝政,如今望京的八万禁军军权在太子手中,而五十万晋军军队掌握在战神吴钩的手中。
只可惜,温太师半年前一病不起,吴钩远在北戎平叛。
原本在朝堂上不怎么起眼的胡元庆趁此机会渐渐出头获得晋帝的宠信。
若是吴钩大将军能够回来就好了。
第四十八章 九天幻境
西南方战事告捷,晋帝想到了吴钩还在北戎,便又问道:“北戎的战况又如何了?”
胡元庆回答:“北戎原本节节退败,但是如今多了一批援兵,吴钩大将军为了其一网打尽,多费了些时日,想必再有数月便能还朝。”
北戎本就是弹丸小地,就算有援军能有多少?吴钩手下的五十万兵权,此次平叛虽然没有全部带去,但是在北戎的也有十万兵马,何至于耽误如此之久?
晋帝皱皱眉,没说什么。
胡元庆对吴钩的明褒暗贬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他想要军权,就必须想办法慢慢减少晋帝对吴钩的信任。
此番派遣吴钩前往北戎平乱便是其中一个手笔,既趁机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又能不时在晋帝面前上个眼药。
上朝很快结束,朝臣尽数散去时,晋帝已经毫不留恋地离开无极殿。
每日政务繁忙,折子永远批不完,哪里有歌舞吸引人,还是去贵妃那里听听曲子更自在。
想到千娇百媚的贵妃,晋帝心头一动,他没有乘坐御辇,而是自己快步朝着贵妃的宫殿走去。
上头喜欢什么,底下的人就投其所好。
因晋帝喜听琵琶曲,琵琶在整个望京风靡多年,精于弹奏琵琶的人,富贵荣华的大门就向他敞开。若是还能一边弹奏琵琶一边起舞,那更是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且说晋帝最为宠爱的那位容佳贵妃,便是当年一曲动京城。晋帝二十五岁寿宴之时,翩然起舞之间反弹琵琶,加上青州特有的南方唱腔,一曲《羽裳》引为绝唱。
晋帝亲自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第二日便将容佳贵妃召入了宫中此后始终荣宠不衰,至今为人称道。
此后容佳贵妃就变成了望京众多贵女学习的榜样。当年教容佳贵妃琵琶的善才,学费已经较之前高了十倍。
晋帝心心念念的容佳贵妃此时正在“翊华宫”的寝殿后的小院内。
翊华宫正是宫中大小仅次于皇后所住坤宁宫的奢华宫殿,不仅金碧辉煌装饰华贵,地理位置还极佳,离晋帝所住的乾正宫很近。因容佳贵妃极为受宠,晋帝特下达旨意赐其一人独居。
寝殿后的小院是容佳贵妃三年前亲自命人改建,并从维州移植了许多翠竹种植在院中,还有一棵三米高的矮石松。
虽说已经是冬季,整个小院绿意缭绕,十分安静素雅,在整个金碧辉煌的翊华宫中,算是难得的一股清流。
院中十分寂静,其余的宫婢仆从全部被遣到院外,不许随意入内打扰。
只有那颗矮石松下,蹲着一个小小的身影,似乎在地上摆弄什么。
“奇怪,我明明一处不差地按照南宫无痕给的图纸摆的,怎么就是不对呢。”穿着一身简单的鹅黄色宫装的少女看着地上的图形,握着手中剩下的一尺长短的细竹片,对着旁边的一张图纸,反复打量着,疑惑不解道。
“贵妃娘娘,皇上要来了。”一个穿着翠青色宫装的清秀女婢站在院子门口轻声喊道,并没有走进院内一步。
女婢很清楚贵妃娘娘虽然平时脾气温和,但是说一不二。
她明令过不许人踏入这个院子,就绝对不会有人进来,或者不会有活着的人出去。
蹲在地上的少女闻言,将在松树下摆弄了好一阵子的竹片小心收起,与旁边的那张图纸尽数装入石桌上的一个金丝楠木匣中。
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角,恢复自己清冷的气质,朝着翠青色宫装女婢所等待的院门口走去,在宫装女婢的搀扶下立刻回了寝宫整理妆容。
这阵法,只好下回再学了。
容佳贵妃心里想。
刚刚梳妆打扮完毕,容佳贵妃梳着瑶台髻,头顶斜插着一支年琪玥珠钗簪,换了一袭蜜合色的云雁细锦衣,与刚才的简单装扮相比,气质上多了一层雍容华贵。
晋帝身边的太监传唱声便已在殿门口响起:“皇~上~驾~到~!”
话音未落,之间一个明黄色的身影直直就入了寝殿,未等到容佳贵妃屈膝行礼,便将她一把扶了起来。
“贵妃不必多礼。”晋帝笑着拉了贵妃的手,二人一起坐在侧殿的席上。
今天皇帝心情很好,容佳贵妃扫了一眼晋帝的表情,心中暗想。
于是笑意盈盈说道:“皇上今日如此高兴,想必是有喜事,不如臣妾再替您弹奏一曲《九华赞》助兴?”
晋帝果然更加眉开眼笑,“好,好,容儿果然善解人意!朕正想让你弹奏一曲,既然容儿主动开口,便是这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