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鱼水春来 完结+番外 (鹿青崖)


  程思励瞧见妻子来了朝她微微颔首,面上透着几分满意之色,说道:“你来了,这是姜家那孩子,才刚过来的。”
  姜从清方才听程思励的教导很是认真,一点都没发现身后来了一人,这会儿听见程思励这般口气,连忙起身看去。
  原来是岳母大人。
  姜从清不敢怠慢,连忙行礼问安。
  封氏瞧他坐在那里还不觉得,起了身来,竟比自己高上两头,人高马大地朝自己躬身行礼,倒也没什么武夫的粗鲁气质。
  再看他一张脸孔,清俊爽利,一身打扮,低调文面,封氏心里已是有几分满意了,又见他行了礼规规矩矩地站到一旁,眼睛并不乱看,暗自点头。
  “一路过来累坏了吧,快吃些点心吧。”封氏笑道,说着还捏了一个往他脸前递去。
  姜从清哪里好接下,只摆手道不用,封氏见他这般,心道和读书人家的孩子也没什么差别,就同丈夫说的那般,江源伯府毕竟是历经几代皇帝的贵勋之家了,早已是有传承的富贵门楣,出来的子弟,自然不会差的。
  封氏出了书房,转眼看见小丫鬟拿着礼盒,心里好奇姜从清办了什么礼过来,便捡了无人处打开看了看。
  都是上好茶叶绸缎,茶叶是程思励爱喝的信阳毛尖,绸缎尽是女人家贯穿的颜色,其中有好几块银红色的暗纹料子,封氏看着就想笑,那不正是小女儿极爱的颜色?
  封氏翻了两下,转眼又瞧见礼盒角落里放了一个绢帕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邓大家的山水扇面,虽不如其花鸟画出众,却也是不可多得之物了。
  封氏再没什么不放心的了,只觉得最后一块悬着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男婚女嫁,生儿育女,凡人的日子就像是步履匆匆的旅人,一趟又一趟地不停前行。
  三年任期很快就过去了,程思励要做为百姓实事的心越发坚定起来,他打算再留此处一任,可隔壁隆德县的于家,却打点好了行囊,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第一一六章 北京城

  成华三十年,正月初一,十三岁的于小灵回到了阔别三载的北京城。
  初一的京城,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新帖的春联红得映人脸,街道上行人稀少,可进了胡同,却隐约能听见家家院墙里嘻嘻哈哈,热热闹闹。
  于家二房众人,本想赶在初一之前回到木鱼胡同于家的,可紧赶慢赶也没能赶上。于小灵抬头看见同一派喜庆气象格格不入的于府,止不住叹了口气。
  他们这般着急忙慌的回来,确实是有不得已的原因。
  去岁秋,江浙一带秋雨连绵不断,两条大河决了口,流民散布。皇上临时委派于清松到江浙一带疏浚河道,监督河工。
  于清松一刻不敢耽搁,也一刻都不敢松懈,历时两个月终于将江浙一带几条大河修缮一遍,强力遏制了江南的水患。可惜天妒英才,他这丰功伟绩未及等到皇帝大加封赏,经因连着几日几夜不眠不休,猝死在了任上。
  于清松为江浙百姓献了身,消息传至京城,于秉祖一口气没上来,突发中风,卧床不起。
  苦熬了两个多月,如今的于秉祖只能用人参吊着气了。这般情形,正好到了于清杨任满之时,为了见老父最后一眼,于清杨卸了任,领着一家妻小连夜奔回京城。
  于家上下一片惨淡,于小灵来到于秉祖房里给他请安。
  三年不见,如今的他哪里还有往日风流潇洒的模样,整个人瘦的脱了形,面颊深深地凹陷下去,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廖氏一点也不比他好,老了十岁不止,眉间那道痕迹,越发深深嵌了进去,浑身散发着,在黄连汁水里浸泡的苦意。
  于清杨早已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于小灵哭不出来,可也觉得眼眶发热,胸口发闷。
  老年丧子之痛,一般人哪里承受的住,于小灵看着气息奄奄的于秉祖,不用翻阎王爷的生死簿,也知晓他寿数将近了。
  她轻手轻脚退出于秉祖的屋子,看见了刚赶过来的一姐一妹。
  于小露还是那般乖巧懂事,看见于小灵站在门口,想热情地上前拉她的手,可想起身边披麻戴孝的人,只能朝着于小灵眨了眨眼。
  披麻戴孝的人,当然是于小霏。
  于小灵见她过来,周身散发着阴冷的气息,一双大大的铜铃眼空洞地不知看向何处,听于小灵张口喊了句“大姐姐”,她才聚了目光,冷冷地定睛看了于小灵一眼,没说什么,也没回礼,错过她走了过去。
  “二姐姐,你别生气,自从大伯父走了,大姐姐就那般了。”于小露过来拉了于小灵的手,安慰道。
  她早已长了比于小灵还高出一小截,这几年在京里白了不少,身上添了书卷气,一眼望去便是大家闺秀了。
  于小灵知她好心,反过来握了她的手:“我没什么,反倒是你,这几年没少吃苦吧?”
  这话说到于小露心里去了。她是于家庶子的女儿,离了父母来到嫡祖母手下混日子,便是有个亲生祖母照应,也免不了吃亏。
  往年于小灵还在的时候,尚能对她有个照应,可二房一走,于小霏又是那样的目中无人、盛气凌人,于小露跟在她身后,能有什么好日子过呢?
  “二姐姐回来了就好。”于小露不知道说什么好,勉强勾了勾嘴角,握紧了于小灵的手。
  后边又有人过来了,是于霖。
  于霖今岁也有八岁了,细细瘦瘦的身板看似经风就倒,可比起于小霏的阴冷,于霖更多的是疲惫和悲伤。
  “二姐,三姐。”他喊道,又跟于小灵正经见了礼。
  于小灵连忙扶起他来,见他眉目间隐隐透着几分坚毅,微微诧异,转念一想,又明白过来。
  于霖到底才是于家的长房长孙,便是于清松撒手去了,于家往后暂时交到于清杨手里,可终究,还是要交还给他的。这份重担,于霖这个细弱的肩膀,必须要挑的起来。
  “三弟进屋去吧,父亲和大哥、四弟在屋中。”于小灵不知说什么好。
  于霖规矩应是,欠身往屋里去了。
  “二姐姐,我让我娘吩咐厨房给你做了银耳羹,这些天干冷的厉害,姐姐定然难受的紧。”于小露捏了捏于小灵的手心,说道。
  于清松去了,于秉祖又病了,于清杨一家远在西北,于小灵的三叔于清槐带着妻子孟氏匆匆进了京,置办丧事,照顾老父,勉力将于家撑了起来。
  崔氏和廖氏都病的不轻,照顾自己还来不及,中馈自然压到了孟氏和黄姨娘头上,想必这几个月,于小露在她母亲身边,过的还算不错。
  没等于小灵出了正房,孟氏已然过来了,于小灵给她行礼问安,见她人虽消瘦不少,精神却还算好,心道,没有一副好身板,恐怕是撑不起这几个月庶物的。
  只说于清松是累死在了任上,非是等闲亡故,皇上亲自手书了“恪尽职守”四个大字赏赐于家,又下了旨意,待于霖年长可入国子监,加之于清松广结善缘,上门吊唁的人挤满了整个木鱼胡同,以至于丧事办完,还有人陆陆续续上门探望卧病在床的于秉祖。
  孟氏的忙碌可想而知,不过让于小灵颇为意外的是,她竟然能处处打理得妥妥当当,便是换了程氏来做,都未必做的来。
  真正有本事的人未必愿意露出真章,只愿自己过的舒心罢了,你争我夺的,又有什么意思呢?
  于小灵吃了孟氏和于小露给她备下的一碗银耳羹,回道西芙院便去小心提点了程氏,让她好生修养,侍奉公婆便罢,中馈的事恐怕还有得忙碌,让她只管好二房的一亩三分地就是了。
  魏嬷嬷也正是这个意思,这会儿听出于小灵话里话外的用意,喜不自胜:“咱们姑娘真是大了,这想事儿,比太太都要周全了。不对,不对,该改口叫二夫人了。咱们姑娘这样玲珑剔透,真真是夫人的福气。”
  在京城也升到了夫人头衔上的程氏,自觉还有些心虚,毕竟公婆尚在上头。可她这心虚没过几日,便倏忽一下,消散不见了。
  因为,于秉祖再没气力熬过正月了,初九夜里便咽了气。

  ☆、第一一七章 姜糖茶

  于小灵穿着孝衣孝鞋,簪了白花,跪在一众大人身后,听太监捏着细细的嗓子,念完了皇上的圣旨。
  于家父子二人都算死在任上的,撇开于清松被皇帝大加褒奖了不说,只于秉祖这么多年在工部侍郎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功高劳苦,也不容小觑,况他这般早地去了,也是受了丧子的影响。
  皇上给足了于家面子,亲自下旨褒奖于家父子两人,还特意点了于家如今唯一的两榜进士于清杨,指派他为工部员外郎,从五品,孝期过后上任,接替其父兄在工部的作为,继续为朝廷效力。
  这个旨意对风雨飘摇的于家来说,不可谓不是雪中送炭。
  原本于清杨不过是初入官场的七品县令,往后的仕途基本全靠父兄提点,如今父兄一倒,再守孝二十七个月,官场上哪里还有他立足之地?便是有程家能为他谋一谋出路,可仕途上的坎坷也可见一斑。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