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杨阁老的官是越做越大,杨大郎心中惊慌,怕老爹把好处全给了继室出的儿女,急忙忙地打发了家中嫡子杨文远上京陪父亲,以期老父能随时想起在外的儿子。
杨大郎自以为长得俊俏的杨文远会讨得杨阁老的欢心,不想杨文远是越来越让杨阁老厌弃。杨文远初到京城,杨阁老见到多年未见的孙子甚是喜欢,带在身边教导,不料一日竟发现杨文远在做木工,杨阁老一怒之下,查抄了杨文远的房间,找出好些机关之类的东西,让杨阁老勃然大怒,堂堂的相府少爷竟学些旁边左道,奇技淫巧。杨阁老是怒火中烧,命人狠狠地打了杨文远一顿,自此,不喜杨文远,家中下人也开始怠慢起来。
今儿出门,还是为着杨文远奶娘着了风寒,咳嗽不止,府中又不愿意请大夫来看,要挪了沈嬷嬷出去。杨文远借着外出之便,带了沈嬷嬷去瞧病,赶车的欢喜是府中二管事的侄儿,二管事又是江氏的陪嫁,自然欢喜也是江氏的人,杨文远没有拒绝欢喜,也是想让他做个见证,沈嬷嬷的病并不严重,不需要挪出府去。
万万没料到,会在路上出了茬,欢喜和别人撞了车,不查看车里的主子受了伤未,反而跟人家吵起来,好在沈嬷嬷在车里,一通忙活,待他醒来,听到外面欢喜在明目张胆的败坏杨家名声,仗势欺人。杨文远忍不住,才下了车让欢喜赔礼道歉,没想到杨家的奴才脾气比主子还在,还摆上了脸色。
沈嬷嬷担心江氏在杨阁老面前吹枕头风,毕竟杨文远已让杨阁老不喜,江氏这枕头风再一吹,吃苦的还不是自己的哥儿,于是总是劝说杨文远,万事让着些,等大爷大奶奶回来作主。
杨文远心下暗叹,父亲还指望他讨好祖父,怎么会为了他而忤逆祖父。何况父亲定是收到祖父的信,正对他失望的很呢,又如何能寄希望他回去作主。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欢喜今儿之事,倒是可以跟祖父提提,想来以祖父的聪明应当知道家里的下人该如何,不用他动手,那么眼大心空的下人也该换个地方歇息。
故此时,杨文远听着沈嬷嬷的啰嗦,心中却不以为然,沈嬷嬷的话他在心中连个涟漪也不起个。
杨文远望着窗外,心中琢磨,陈家小姑娘是不是没认出他来?下次见面一定得问问,认出他没,倘认出他来,为甚对他瞪目。
且说六六他们,后面倒没遇着甚事,一路平安地到了薛氏学堂。薛氏学堂挨着祠堂建成一排的屋子,而女学堂则在另一侧,从祠堂的右边进去,一射之地,有一扇乌漆大门,门楣高悬兰质惠心。
门口有一嬷嬷,见了陈家的马车,笑着迎上来,“可是陈家姑娘?我们太太在屋里等着呢。”
六六忙下了车,道:“让嬷嬷久候了,薛祖母来了?我们快进去吧。“
那嬷嬷领碰上六六进了门,朱红和橘黄提着书箱跟在身后,从门后左边绕回廊进二门,门口又有个未留头的小丫头守着,见他们一行,忙道:“陈姑娘来了?嬷嬷领着陈姑娘到厢房坐坐,我去禀报太太。”说完,小丫头转身疾步往前走。
六六刚到厢房,薛太太就来了,见到六六未语先笑,招手道:“来,先领你去见过馆长。”
六六虚扶着薛太太的手向前走,穿过一个穿堂,过一个月洞门,是一处小院,薛太太推门而入,冲着里面的人道:“夏馆长,这是我闺女二伯家的姑娘。”
在案前的一个年若四旬之妇人,挽着圆髻,简单地插了支碧玉钗,身上着同色禙子。闻言,于氏笑着问:“这就是陈翰林家的姑娘吧?”
“正是。”薛氏道
“可曾读书识字?”于氏问。
六六上前行了礼,方道:“读过千字文及琼林幼学。”
“背一段琼林幼学来听听。”于氏又道。
六六心中纳罕,不是该叫背千字文嘛,尽管心中如此想,六六还是背了一段琼林幼学,“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背女子。”于氏听了,脸上并不喜色,又道。
“男子禀乾之刚,女子配坤之顺。贤后称女中尧舜,烈女称女中丈夫。曰闺秀,曰淑媛,皆称贤女;曰阃范,曰懿德,并美佳人。妇主中馈,烹治饮食之名;女子归宁,回家省亲之谓。何谓三从,从父从夫从子;何谓四德,妇德妇言妇工妇容…… 自古贞淫各异,人生妍丑不齐。是故生菩萨、九子母、鸠盘荼,谓妇态之更变可畏;钱树子、一点红、无廉耻,谓青楼之□□殊名。此固不列于人群,亦可附之以博笑。”六六一口气背完。
见于氏默然不语,六六问:“请馆长指正。”
于氏复展颜,又问:“你可知其意?”
六六抬起小下巴道:“当然知道啦。”
于氏板着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作者有话要说: 太感谢 谢谢
21352405扔了1个地雷
BOVINA扔了1个地雷
PS,男主不是木工,不是木工,不是木工
只是他的爱好广泛,
女主会观气识金,男主的广泛爱好就是为了守护女主。
而且男主很聪明的啦,科举对人家就是小儿科
第62章 女子
六六听了, 挺起小胸脯,圆圆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昂着小脑袋, 骄傲道:“我当然知之啦。”
活像只开屏的小孔雀,摆动着漂亮的尾巴。
于馆子板得如石板的脸终于有了丝裂痕,扭头看向薛太太, “她向来如此么?”
薛太太忍着笑,“六丫头说她知之, 那她肯定知之,要不听她说说。”
于馆长略思索, 问:“何为三从?“
六六抬头挺胸,道:“三从,从父,从夫, 从子。”
于馆长又道:“何解?”
“简单来说,就是听父亲的话, 听夫君的话,听儿子的话。”六六晃着小脑袋道。
“还有复杂之说?”于馆长蹙眉。
“当然,倘若父亲, 夫君, 儿子的话互为矛和盾当如何?”六六先反问了一句, 又自问自答,“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可若作夫君的要妻子杀岳父,妻子听乎?听乎,是为不孝,不听乎,是为不从。当何去何从哉?”
薛太太瞪目,于馆长面无殊色,然眉目舒展,且薛太太和于馆长相交多年,自是看出于馆子眼底的一丝喜悦。
薛太太轻咳道:“六丫头,来,来薛祖母这里喝口水。”薛太太示意身边的丫鬟侍候六六喝水。
于馆子睨了薛太太一眼,见六六喝完水,道:“王凝妻被牵,断臂投地。何解?”于馆长拖长音问:“复杂的来说。”
薛太太嗔了于馆长一眼,
六六道:“嫂溺叔援,权也。”
于馆长的眼底有了笑意。
薛太太眼角有点湿,薛老爷总算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给次女找了个好夫婿,好夫家。若是别家,就凭六六因她的原故被拐,且她又私下见了外男,就足够休了她。就算因着薛家的势力而容让,也会因这捏着薛氏一辈子,让她一辈子抬不头,直不起腰,在夫家做牛马一辈子。但陈家不仅不怪薛氏,还说薛氏是受害者,哄着她。
于馆长瞧见薛太太用帕子拭眼角,忙回身示意身边的婆子,带六六去学堂。
待屋内只余于馆长和薛太太两人时,于馆长笑道:“如此学生,为甚不早引见给我,拜我门下。”
薛太太笑道:“怕是对了你的胃口。”
“然。”于馆长点头。
薛太太敛了笑,“六丫头怕是成不了你的弟子。”
于馆长眉梢上挑,很快又放下来,恢复成原来的一板一眼,“哦,毕竟是官宦家的姑娘,自不能登堂入室做我这种人的弟子。”
于馆长,翰林家的小姐,曾是京中有名的才女,琴棋书画未有精者,尤其剑舞乃京中一绝,年少时,上门提亲者如过江之鱼。然她命运多骞,初嫁一二年,夫君逝去,尚无子嗣,被公婆逼着殉葬,于馆长不肯,遂于孝中赶了她出门,可娘家回不得,因父亲容不得被休之女,幸得当是的太子妃即后来的文德皇后相助,方有了落栖之地。无意中,她却听到父亲说她应该遵夫家的意,殉葬,她那从来柔顺的母亲,第一次逆了父亲的意,涨红着脸同父亲争吵。为此,父亲疏远母亲,整日歇在姨娘处。于馆长不忍母亲受苦,匆忙嫁于外地的书生郎,也有过几年好时光,但当新人成了旧人,如花美眷染了风霜,昨日恩情也不再。看着身边人搂着一个又一个鲜嫩美娇娘,于馆子容不得,也不愿脏了自己的手,遂携儿女合离而归。可迎接她的不是脉脉的亲情,而是一扇永不会开启的门,好在老母于心不忍,让人私下送了些银两。不想她的翰林父亲为着二嫁的女儿合离而归,自觉失了颜面,羞于见人,很快就致仕归故里。待于馆长知晓,赶了去,只见到黑点般的船影。
几年下来,于馆长好不容易立了女户,养大儿女,不料一道政令,逼她入绝路,取消女户,于馆长归于于氏,其子女必须归还蒋家,为了儿女,于馆长拿出所有的积蓄为儿女换来了蒋家的户籍,蒋家庶出的身份,就算如此,当儿女的名上了蒋家的族谱,狼心狗肺的蒋家竟要把她的女儿送予白头翁作妾。幸得于馆长知蒋家人的秉性,早有安排,求了昔日的闺中好友出手帮忙,才令蒋家不得不放弃把女儿送去作妾。于馆长也不敢掉以轻心,匆忙把女儿发嫁了。就为着这,蒋家一直捏着于馆长儿子的户籍,不让其参加科举,只让其在蒋家做长随等下人做的事、
相似小说推荐
-
阴阳录:虺眼 完结+番外 (江燃) 2017.10.14完结危素十五岁那一年,她的左眼突然跟她说话了。左眼说,来,小姑娘,给你看点新鲜的。从此她就打开了新...
-
劫天运 (北衡) 凌云文学VIP2017-08-28完结那天,我在淘宝上给了一个差评,从此我的命就不属于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