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家,专业暴富[综名著] 完结+番外 (山海十八)
这让费城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美国政治首都。
1781年,北美第一家商业银行,宾夕法尼亚银行在费城创立。
打仗离不开钱,大陆会议的召开主要目标之一就有筹集军费。宾夕法尼亚银行顺利被授予国家特许状,从它改名为北美银行也能看出其地位非同一般。
独立战争之后,费城的金融优势仍在持续,维持这一优势的是首都地位带来的。
当时美国的商业银行制度特殊,尽管各州的银行业逐渐兴盛,但不允许跨州设立分支机构。
想要享有例外特权,只能是有中央银行性质的银行。
按照欧洲的传统,第一国民银行总部往往设在一个国家的首都,初时也就落到了费城。
而凭借政策倾斜,费城一度占据着美国金融中心的地位,全美第一家铸币厂也是在这个城市建成。直到1800年,美国的首都从费城变更为华盛顿。
但,凡事不会一成不变。
时间进入十九世纪,政治中心离开了费城,以往的政策优势在逐渐弱化。曾经的地理优势也逐步退化,让贸易优势随之减弱。
纽约靠海,费城是内陆城市。
曾经,以费城为中心的经济腹地有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特拉华等等。
虽然费城没有临海,但特拉华大河连通了费城与出海口,一个经济圈形成。
一种重大改变却悄然而至。
大运河的开凿与修建改变了美国内陆的贸易运输路线。
纽约通过运河与内陆相连起来。
纽约港本来就水深又广阔。它是海港,比较于费城的河港,自然优势就是甚少有结冰期,又是直接进行远洋贸易。
贸易优势上,纽约逐年超越费城。
由于贸易与金融的互利关系,也让纽约的金融影响力一步步紧追费城。
珀尔身在英国伦敦,穿梭于金融城的不同咖啡馆之间,翻阅各类报刊杂志,了解了大洋彼岸的大致动态。
恰是证明如今美国金融市场需看伦敦的眼色,两者的关系不可谓不紧密。
改变美国金融格局起到推动作用的运河修建工程,其数家运河公司的部分股票都被捏在了伦敦资本家手中。
其中就有「莫里斯运河」,一直在飞速上涨。
当然,明面上流传出来的那些消息,必有夸大其词与半真半假的部分。等到抵达美国,必须根据具体形势做出即时判断。
九月初,珀尔终是做足准备从英国出发,乘坐海船横渡大西洋。
虽然美国已有了汽船,但是跨越大洋都还是风帆船只,可想而知海上行程的辛苦。
海浪颠簸是常态。比如吃饭吃到一半,船体倾斜,一手护住餐盘,一手护住汤碗,胃部还不感觉到任何恶心反胃,那真是习惯习惯后练出的基本技能。
这个时代,美国并不是最发达的代表。
从美国横渡大西洋来欧洲,是为涨见识、是为了全面深造。
反之,从欧洲辛辛苦苦远赴美国,与传统意义上的吃喝玩乐享受生活无关。
这种生活差距,从如今美国对待移民的政策上就可见一斑。
所谓政策就是没有政策,更没有相关法律条文。
谁想取得美国籍,没有乱七八糟的考核审查,只要人到了美国去纽约港口外的克林顿城堡注册就行。
欧洲人去美国多是为找赚钱的工作,部分是为了科学考察与执着信念,还有一些是去逃难。
历经二十八天,终于在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入境。
珀尔难得感谢好运眷顾,没有让她乘坐的三桅船遇上特大暴风雨,全船所有人安全上岸。
“兰茨先生,接下来要怎么安排?”
大卫船长与十位水手一起来到纽约。
没人比他们更希望珀尔能够早日组建横渡大西洋的船队,让他们成为笨狗号2.0的资深高级海员。
十一人心里清楚,此行可不只是在大海上观察风浪变化,更是要协助兰茨先生办事,深入美国之中。
珀尔环视一圈跟随她来的十一人。
尽管刚刚下船,离开了波诡云谲的大海,但个个都是精神奕奕、颇有干劲,这一批雇员是选得好。
不过,她也不会压榨劳动力。
“不着急行动,先在旅店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大卫,你带五个人去费城。
以出发前的计划行事,找事宜居住的房屋、全城搜集我所需的各种方面消息,新闻、旧闻都不错过。另外,按照地址去查一查金斯莱?维尔登是否人在费城。”
其实,纽约与费城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也就一百五六十公里。
在后世,开汽车自驾大约两小时左右。
但在以马车为日常代步工具的时代,根据路况不同,单程走一趟需耗时一天到一天半。
“好。”
大卫船长领了办事经费,这就招呼船员们按计划行事。
租了三辆马车,前往华尔街附近的弗朗斯西酒店。
珀尔一路观察窗外,19世纪30年代的纽约与她曾经见到的21世纪末纽约仿佛两个世界。
没有摩登高楼、没有自由女神像、没有那些眼熟的地标建筑物。这里残余着英殖民时期风格,而尚有大批土地未开发。
即便驶入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尚未建成,像是联邦储备银行、摩根信托等等也都不见踪影。
如今纽约贸易中心区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华尔街55号的『商人交易所大楼(Merchants’ Exchange)』
一系列的证券金融交易在此进行,纽约证券理事会的总部也设立在此。但有资格入场交易的人并不多,那必须在交易所拥有席位。
理事会对会员的要求严苛,而非会员经纪人只能在路边与客户进行交易。
这才是华尔街的常态,大部分交易都是在路灯旁进行,场外交易者是大多数。
珀尔下了马车,一眼望入华尔街。
下午,正是路边交易的高峰时段。不能说是密密麻麻都是人,却也足够称得上人头攒动。
上午,会员们在交易所大厅里。
等待理事会举行第一次股票拍卖叫价格,主持人会依照次序念出每一种证券的名字。挂牌的股票说多不多,不超过一百家。
而非会员经纪人等在门口,争取第一时间获知今日成交价,然后下午开始街头交易。
珀尔不着急休息,将行李往客房一放,这就走入人群里。没走几步,就有经纪人迎了上来。
“先生,瞧您是第一次来华尔街吧?要不要买点股票玩玩?叫我安德鲁就好。”
安德鲁笑脸相迎,从衣着上判断来人的财力,像是伦敦来的肥羊。
这就要把一支看似花团锦簇的股票给推销出去。“莫里斯运河,您听说过吗?是华尔街大牛股之一,稳赢不亏,要不要考虑一番?”?
第36章 (一更 )、资本永不眠
股市有风险, 入行需谨慎。
珀尔深知这一道理,而观察前来热情推销的经纪人安德鲁,他的神态与“助你一夜暴富慈善家”没丝毫关联。
她却是顺着经纪人安德鲁的话说了下去,
“哦!莫里斯运河, 我在伦敦就听过它的名声。自从伊利运河通航让纽约与五大湖的水运相连,纽约在近十年迅速发展商贸, 各类运河概念股票就都不错。”
安德鲁发现来者并非对金融股票一窍不通, 他没有就此产生坑错人了的心虚与慌乱。
华尔街,没有一个人敢保证永远是赢家。老手尚且如此,何况是刚刚来的新面孔。
一知半解的人,往往最容易掉坑里。从伦敦来的年轻人,知道美国金融市场的运河股火爆,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一波运河股牛市, 从已经持续了近五六年。
股票首发时, 往往出现超额的认购风潮, 倍数之多令人咋舌。
太多人相信修建运河能获利,但问题在于不是每一条运河都似伊利运河成功。
开凿运河不容易。
比如半途的施工障碍, 会突然冒出无法预测的工程难题, 导致成本飞涨, 或是工期无限延长。
当运河的完工都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指望股票上涨没可能,多是跌到连裤衩都不剩了。
假设运河顺利完工, 要让股票正常上涨,公司的盈利节节攀升很重要。
在股票发行之前, 募股说明书上写的预期回报率虚报太多, 实际经营利润追不上也是常态。
安德鲁推荐了这一支「莫斯利运河和银行公司」, 看似是华尔街百只股票的领头羊, 但是有可靠内部消息,其公司经营出了问题。
表面花团锦簇,实则烈火烹油。
那为什么还要推荐华尔街新手买入?
答案,无外乎与利益相关。
安德鲁肯定不会道出实情,反向夸赞起了眼前的肥羊。
“先生,您真是太了解华尔街的行情,必是做过些功课来的。我最喜欢您这样的客户,不会喋喋不休质疑我的推荐,不会犹犹豫豫错失股票升值机会,定能在这里发家致富。”
这个就匕现图穷地问:“那您想买多少「莫里斯运河」?今天的交易价格是9美元一股。”
9美元是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