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再如何向下,人心都是向上的。春纤不认为英莲就应该稀里糊涂的过下去,她最不济也应该有知情权。
除了英莲,春纤还想到了大如州苦苦熬着日子的封氏。
那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也是一个失去孩子的苦命母亲。
一连串的噩耗都没将她击败,而是苦苦的守着,盼着,不放弃任何希望的等待着。
回到家,喊声妈,有人应你这一声,是多少人直到失去了才明白的简单到让人忽视的最初,也最平淡的幸福。
春纤不知道几年过去了,封氏是否还健在。她想哪怕只是赌一把,她也希望封氏能知道她女儿的下落。今年二月,春纤以当初那个小沙弥的口吻写了一封信,又在信封里装了五张十两银子的银票。借着出府的机会,找到了一家镖局,许了些银两请他们送到大如州。
并且交待他们一定要亲手交到封氏手里。若封氏想要入京寻女,不妨捎她一程,至于费用,不必顾虑。不过她这个雇主的消息,还请保密。
此时镖局那边还没有回信,春纤虽然着急知道封氏下落,但却不妨碍她为英莲做些什么。
用正常人的正常思维来想,薛蟠因为英莲打死人,还没办法善后,薛家母女哪怕性情再和善,也未必不会迁怒英莲。
下人多数都是看着主子眼色行事,薛家下人能对英莲什么态度,春纤这个在底层呆过的人最清楚不过。
甄英莲是真的真应怜。
宝玉房里丫头众多,她选在宝玉房里说这事,就是想利用宝玉在府里的影响力将这事传扬开去。再加上宝玉的性情,以及她故意将甄士隐夫妇说的符合宝玉审美的用心...不管怎么说,她尽力了。
......
京都的春天极短,短的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来过。不过几天的时间,天就突然热了起来。
就在英莲这件事情还在荣国府发酵,镖局还未传来消息的时候,端午节便到了。
荣国府里自然又是一番热闹景象,因今年薛家也在府里过节,王夫人和凤姐儿更是拿出十八般武艺,将这个端午节操办得别提多热闹,多铺张奢华了。
黛玉现在虽然不似早先刚进府时多愁善感,但有些事情仍旧会牵动她那根敏感的神经。见别人都是一家子聚在一起,她就特别想家,想爹娘,情绪低落。
春纤那会儿多吃了两个棕子,肠胃有些不适,便跟黛玉说了一声,回了丫头群房。
春纤不在,情绪不高的黛玉更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宴毕,黛玉发现宝玉看着宝钗欲言又止,其他人也有一副有话要说,却不知怎么张口的模样,心下一转便知道这是唱哪出了。于是大半天都消极怠工的黛玉,这会儿倒来了兴致,坐在那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她也想知道这个宝姑娘在知道了英莲那事时,会是什么表情。
春纤不可能不告诉黛玉这件事,但在黛玉听故事听到一半,就刨根问底春纤身世的时候,春纤不但直接闭口不言了,她还克扣了黛玉的知情权。故事听到一半,就被按了暂停键,黛玉对着春纤好一顿哄,都没□□纤回心转意。最后关于英莲那些没讲完的故事还是黛玉从荣庆堂的丫头那里听全的。
春纤的身世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每次问到这个问题,就死活不肯说呢。
春纤越是这样,黛玉的好奇心就越重。
......
贾敏是在去年秋日过身的,转眼就是一年的光景。林如海派人接黛玉的船只正好是在端午这天到的京城。
黛玉在京城住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怕有什么不好听的传出来,所以林如海暂时还并不想直接跟荣国府翻脸。在思来想去了许久,这才想到利用孝制来接黛玉回扬州。
亡者过身满一周年,要举行小祥之祭。满二十五个月时要举行大祥之祭,第二十七个月,要举行禫祭。禫后除服,孝期结束。
林如海就是准备以接黛玉回南参与小祥之祭为由将人接回去。
这样强大而又无法让人拒绝的理由,便是贾母倚老卖老,也得放手。
至于回了扬州会不会再将人送回来...那就看林如海的脑子会不会进水了。
第五十八章
林府大管事看了一眼天色, 见此时已经下晌过半,又是正经的节日里,便决定等明儿一早再登荣国府的门。所乘官船靠岸, 留一部分人在船上, 另一半部分去采买准备回南的补给和去林家在京城的宅子里过夜。
本朝科举,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考完直接封授翰林院官职, 二甲有资格报考翰林院庶吉士。考中后, 可跟一甲进士一样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不过庶吉士无品无阶,一甲进士六七品起步。等三年后庶常馆散馆才会按表现分配岗位,调整品级俸禄。
三甲同进士, 含金量又低了一等, 他们是连报考庶吉士的资格都没有的。殿试放榜后,直接去吏部报道, 候缺补位。一般来说, 都是京城之外的偏远之地, 仕途从做县令开始。
可以说,考进一甲后, 哪怕再在翰林院学习三年,也是带薪的正式编制,起点都比旁人高出许多去。
林如海是一甲探花, 进士及第,参加完琼林宴就去翰林院的庶常馆做了七品编修。
因此不管林家原先在京城有没有宅子,以林家能跟荣国府结亲的家世家底,林如海在翰林院学习的三年时间必然不会租房子居住。
而林家也确实有宅子,和荣国府一样, 也是欶造府邸。
欶造的府邸一般都是当时的皇帝为其大臣及其继承者修建的府邸。使用权分两种:一种是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的。一种是有使用权和产权的。
原着中未提起,想来是因林家无后朝廷收了回去。毕竟本朝相关律法明文规定,像林家这样只有独生女儿的人家,如果没有男丁继承家业的,家中所有的财产刨除历代主母嫁妆,剩余家产要上交国库60%,上交宗族20%。最后那20%才能归独女继承。
上交国库这事,没什么好说的。上交宗族也是有理有据有说法的。
你家独生女儿嫁人了,你葬在祖坟的一大家子,不都得宗族派人扫墓祭享。
你女儿既是族里人,在婆家受了委屈,不得宗族派人去撑腰?
再者,同宗同姓,一脉同源,你的家产不留在宗族里,难道还都带给外姓人?
你说入赘?呵,可以的。允许你女儿女婿百年后也葬入咱家祖坟,但其他的...规矩不能破。
所以宗族拿你那20%,拿的是心安理得。
话说远了,只说京城这座列候制式的宅子,不管将来如何,只要林如海还活着,这套宅子就是林家的。
林大管事看着没住人的宅子,没半点生气,还贼显衰败,心里不由一叹。
他们林家呀,往上数几代都是人丁单薄,到了这一代更只有姑娘一根独苗苗。瞧着老爷的意思,竟没有过继的打算。也不知道太太周年小祥后,老爷是否会继弦,新太太能否为林家诞下个哥儿。
他一个当下人的都替这一家子愁的慌~
╮(╯╰)╭
船只往来一趟,又是来接黛玉回南的,总不好空手上门。所以给荣国府的礼,林如海早在出发前就已经准备好放在船上了,这会儿被林大管事一道带到了林府,准备明儿一早去荣国府的时候呈上去。
原本林如海想要在准备的节礼上做些文章,让贾家知道他已经知道自己家宝贝闺女被他们怠慢的事了。
但这样做的结果,对林家以及对林如海和黛玉来说,都是利大于弊,得不偿失。
与荣国府交恶,林家要承担很多风险,而且还是可以避免,完全没有必要的风险。
若交恶,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父女俩的名声。
黛玉与宝玉同住碧纱橱的事情,若有心人嘴歪一歪,指不定会传出什么样的流言蜚语。介时黛玉闺誉全无,林家也会因此名声扫地,没了闺誉名声,将来结亲定然艰难。如此一来,岂不是生生耽误了黛玉的终身大事。
其次,便是他的名声。千里做官,名声最是要紧。人都有推功诿过的本性,贾家向来自视甚高,闹僵后,贾家为表无辜,一来会说他自发妻过逝,不认岳家,不敬岳母,不仁不孝。本朝以孝治天下,一个不仁不孝的罪名扣下来,他的前程定然受到影响。若贾家联系言官,以此为由,在朝堂上参他一本...对他而言,危害甚大。
除了诋毁他的人品,贾家人还可以诋毁他为官的能力,甚至是为官的清誉清廉。到了那时,加之政敌攻讦,落井下石者,亲近贾家者,他远在江南,腹背受敌,百口莫辩。
贾家男人虽没一个在朝为官,但人脉根基却不浅。五品员外郎的贾政都能帮着贾雨村谋到金陵知府的缺...这样的人脉,也叫林如海忌惮。
再者贾家一向与金陵甄家交好,甄家又是江南最大望族,若知贾家对林家多有不满,必定会在政事让对他多方阻挠。若差事上出了差池......总之想要让人过得不好的办法太多了。
以上是林如海气急踢翻书案后,一个字一个字劝自己降火的理由。而当林如海的怒火终于压制住后,他又从其他方面开始思考与贾家闹翻值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