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她会在信中告诉林如海,林家人口简单,黛玉心性太过单纯天真,以黛玉的家世将来定是要嫁到世家勋贵,名门望族的人家里做媳妇。她这样的性子,别说在那等人家过得好了,都有碍生存。
所以父母之爱,仍是要爱之深而计之深远。年少事事顺遂的生活于子女来说未必是好事......
总之就是一句话,我现在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黛玉将来日子过得好。虽然心疼了些,但我都忍住了云云。
若黛玉真的写了一封如贾母所料的那种告状信,贾母一定会将黛玉这封信压上几天,先一步送她写的这封到扬州。然后看过贾母这封信后,林如海定然会有个先入为主的观念。
我女儿不是在吃苦,她是在受教育。
高等教育!!!
于是本就因贾敏的关系对贾母印象超好的林如海,更会认为他的亲亲岳母不求任何回报的帮他林家教养女儿。啊,这当真是举世难得的慈母心肠,世间少有的好岳母。
老岳母用心良好,连林家人丁简单这种事情带来的弊端都想到了,以后呀,他就放心将女儿交给老岳母了。
在这么一番先入为主和自我感动,脑补过盛之后,黛玉的信再送到扬州,那林如海又会做出何等反应呢?
我的儿,你就安心呆在京城,多听你外祖母的话吧。
可以想见如果黛玉当真写了一封这样的信回家,然又又收林如海这样的回信后,她会有多伤心,多无助。
后娘还没见着影呢,爹已经做好当后爹的准备了。
_
此时黛玉按着春纤的办法,用了不直接得罪人的懵懂无知写法,信里又是同情又是夸赞,竟然没点叫人下嘴分说的余地。
贾母看了这样一封信,她都不知道要怎么跟女婿解释这表哥表妹睡一间屋子里外间的安排在教养上有何好处。
看到黛玉那个无窗煤烟的担心,贾母虽然觉得有些杞人忧天,但疼娃的父母就算再想要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养,看到这里,也会先从安全上考虑这样的做法有没有必要。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他们这样的人家,黛玉将来之东床就算不是清贵人家,也是勋贵子弟的原配正室。那样的人家,如何会叫正房原配睡这种屋子。
除此之外的种种,尤其那段忧心外祖家经济状况,不舍年迈的外祖母一把年纪还要操心这等琐事......孩子是好孩子,就是天真懵懂了些。
看到这里的贾母一肚子暴躁之气都不知道要怎么发出来,火冒三丈的想要找黛玉分说清楚。
等到丫头说晚膳备齐了,是否传膳时,贾母看一眼说话的丫头,直接摆了摆手,鬼才吃的下。
“等鸳鸯回来,让她将月前南安王府送过来的那几匹贡缎找出来。给林丫头送四匹裁衣裳,再给二丫头,三丫头她们姐仨各送两匹过去。”
吩咐完这事后,贾母又陡然想到黛玉写里的那个‘彩衣娱亲’...她是真的没注意到让家中小辈没守大功的事。
想到唯一女儿的孝期被娘家人怠慢至此,贾母不由一阵难道和自责。
贾母自欺欺人也说服不了贾家人不给贾敏守大功是为了不叫她触景伤心。
若真将贾敏放在心上,又顾忌她这个老太婆的话,完全可以在衣着上做到不动声色。
不穿大红大绿,穿些浅色或是蓝色这等较朴素一些的衣裳也是好的。
想到宝玉一直都是大红满绣的各种着装,贾母头一次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惯着宝玉了。
不不不,宝玉还是个孩子。
七岁大的孩子能懂什么,定然都是身边侍候他的丫头下人的错。
但转念一想,侍候宝玉的丫头也都年纪不大,没甚见识,她们又能懂什么。所以这些错都应该是管家的王氏姑侄的错。
若不是她们不在黛玉来之前将黛玉的屋子收拾好,她能让人连夜收拾碧纱橱吗?
若不是老二媳妇当成黛玉的面问什么月钱放没放,黛玉能想到自家经济状况堪忧吗?
一来二去,贾母仿佛找到了让黛玉写上这么一封信的根本原因。仿佛她没有半分错,仿佛不是她的态度叫王氏姑侄对黛玉懈怠不上心一般。
这么一番心理活动结束后,堵在贾母胸口的那口气仿佛顺畅了不少。
不过,当务之急确实先应该解决林丫头的住宿问题。
之前黛玉不写这封信时,贾母仿佛都已经忘记碧纱橱里间是个什么情况了。
但实际上,这是贾母的房子,贾母不但知道,她还曾不止一次的来碧纱橱看过赖床装病或是真生病的宝玉。
脑子里回想了一回碧纱橱里间的情况,再想到黛玉进出房间都得经过宝玉的床榻...贾母那张比长城拐角还要厚的脸也终于顶不住的臊红了。
瞧这事办的。
不过回想当天的事,贾母发现她其实是想将整个碧纱橱都给黛玉住,将宝玉挪出来的。是宝玉见了妹妹想要多亲近,她才如此默许宝玉留在碧纱橱外间的。
如今不好挪动宝玉,也没理由再挪动宝玉,那就只能先将林丫头移出来。只是移哪去,又用什么理由移出来呢。
越想越闹心的贾母,在丫头再次寻问晚膳的时候,直接说了一句不吃了,叫哥儿和姐儿自用,然后仍旧一个人坐在暖阁顺着黛玉的思路各种琢磨。
荣国府这两年是有些入不敷出,但还不至于索要出嫁亡女的嫁妆。
按民间规矩和相关律法,娘家将女儿的嫁妆索要回去,或是夫家将亡妻嫁妆送回娘家,就是断绝两家姻亲关系的意思。
从此两家再无任何关系,哪怕是谁家出了大逆不道,诛九族的事也与另一家牵扯不上了。
在贾母看来,黛玉还小不懂这种事,只以为这样做可以解外祖家之急难,但贾母却不由多了一层思虑。
黛玉如今还小,所以没看出来自己入府后被怠慢的种种。但过两年黛玉再大一些呢,她会不会还记得当初她入府时的这些事情?
会不会在记恨她?会不会记恨贾家?
有朝一日,黛玉将今朝之事说与她那能干的女婿,那她女婿会不会也对贾家生出怨怼之心?
拍拍额头,贾母第一次生出了一种名为‘接黛玉入京’的后悔。
原来教养女孩真比养只阿猫阿狗要麻烦很多呀。
回想了一番自己当年教养贾敏和贾元春时的过往,不承认自己想少了,对姑娘们不上心了,而是一味感慨她老了,上了年纪了。
看着自己已经有了老年斑的双手,心忖了一句,岁月虽然不饶人,但她也没饶了岁月就是了。
......
第四十五章
黛玉信中曾写了一句‘梦中似有鼾声, 如雷炸响。醒来不知是真是梦。’的话。原是想要暗示‘林如海’,宝玉的床铺离她的里间近到咫尺,睡卧起居非常不方便。
再一个, 自打住进碧纱橱后, 事情已经没有什么是最尴尬的了,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向着更尴尬的方向奔跑着。
她真担心哪日她更衣出恭时宝玉迈着他欢实的小脚晃悠进来。
以她这几天跟宝玉的接触, 这种事情并非不可能。
不想黛玉这句话看在贾母眼里,却变了另一种味道。
是哪个丫头婆子打鼾吵到了主子,睡成这样,还怎么侍候主子?
委屈了她的宝玉, 她非得扒了这些贱人的皮不可。
于是在给黛玉挑屋子的时候,贾母还分了几分心思到宝玉那里。
说起黛玉的屋子这事, 贾母最后还是在她的院子里给黛玉挑了间屋子。
那是荣庆堂东侧的一个小跨院。
小跨院不大, 里面有三间正房,连着两间耳房。正房对面, 靠着墙根处立了一个小巧可爱的小凉亭。而正房和凉亭中间,还种着一颗经年老树。
此树长的极为茂盛,虽说冬天一到叶子便陆续掉光了, 但夏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最是凉爽不过。
整个小跨院,小小巧巧,精致不俗。正是当年贾敏出嫁前曾住过一段日子的地方。
贾母想来想去, 便让人连夜将那里打扫干净, 预备过几日给黛玉居住。
她不能立时就给黛玉换地方, 毕竟刚赏了贡缎给姑娘们裁衣裳。
若再给她换个住处,岂不是明摆着告诉黛玉自己看了她的家书?
等过几日,找个合适的时机便叫黛玉搬到那里去住。至于那封家书...路上总有意外, 弄丢了也是人之常情,介时再写一封也就是了。
不过重写的家书应该会有所改变......
.
“还有些热,多喂些热水,发发汗,再不济姜汤也可。”另一边,黛玉奉贾母之令去看望李纨和贾兰,小大人般的将贾母的吩咐学了一遍,又摸摸只比她小了一两岁的贾兰的头,似模似样的点头,“兰哥儿,要乖哦。”
黛玉长的瘦小,她又没比贾兰大多少。这副样子直接叫还有些担心儿子的李纨忍不住笑出声来。就连跟着黛玉过来的鸳鸯也不由轻笑了两声。
“兰哥儿还不快快谢过你林姑姑。”掩饰的咳了一声,李纨转头笑着对儿子吩咐道。
兰哥儿是个很乖的小孩,自小便学会了看人眼色。听母亲这么吩咐,一点没耽搁的对黛玉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