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想想今日荀家的大事,为了防止那六个小的搞怪,典满硬着头皮跟上去了。
就算是为了报答荀先生教二公子,与曹丕打小认识的典满自认得帮个忙看着那六个小的。
过了没多久,半路遇上的郭嘉与戏志才携手而来,俩人过得比较清减,身边只带个小书童,一边聊着一边向荀府走来。
俩人将帖子递过来的时候,年轻门房还以为搞错了,毕竟之前进去的将军还带着手下来。然而典韦的亲兵是见过世面的,见到郭嘉和戏志才连忙行礼。
还不等门房这边放人,跟荀彧住的不远的曹操带着一大家子也到了。他是主公,本来应该压轴登场,但是丁夫人提到荀府人少,只荀府的人手恐怕忙不过来,他这才急火火的带着家眷过来帮忙。
人一多,都在门口挤着进不来,荀彧与典韦注意到,出了大门才解了年轻门房的危机。
进荀府前,曹操留下了个小管家,帮年轻门房一起招呼客人入府。
大门人手足够有了章法,客人们也越来越多的进入待客厅寒暄入座,因着都是认识的人,也提前说明了不分男女席,夫妇同桌而坐,年轻人则喜欢与谁坐就跟谁坐。六小只跟曹冲混在一桌,荀彧看了也管不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场宴会的主角终于被荀夫人抱上来了。
荀彧家的儿子很好的继承了父母颜值上的优点,长得那叫一个唇红齿白招人喜欢。
曹操见了,也顾不得荀夫人的可怕,赶紧让她把孩子抱过来看看。
荀恽一点也不惧人,被送进曹操怀里不哭不闹,就直勾勾盯着曹操看,像是要在他脸上看出个花来似的。被小孩子纯黑色的眼睛盯着,曹操不仅不觉得害怕,反而跟荀彧提议道:“文若,咱们接个亲家如何?”
曹操心道:荀家长子长得这般好看,可不能便宜了别人家了。
这会曹操全然忘记了,荀家长子是长得好看,但是这好看的基因中有一方是荀夫人给的。
看到曹操这么喜欢自己儿子,荀夫人面上在笑,心里不知道揍了这颜控的家伙多少回了。
荀彧看了看主公怀中的自家儿子,小家伙大概没明白什么是亲家,小眉毛皱起来,那样子倒是让一旁挨着丁夫人坐的曹彰觉得,很像是荀先生看他功课的表情。
曹操稀罕够了荀恽,才将孩子交给荀彧,夸赞道:“此子日后定然了不起。”
荀彧面上笑着,心里道:主公在洛阳城看见何进大将军的孙子何晏时,也是这么说来着呢。
虽然现在何晏已经被收养在曹府中,成为了曹家的养子,但是这小子看不太清自己的身份,事事都要与世子曹昂比。曹昂性格温和不计较,但是曹丕非常不喜欢何晏的这些攀比行为。与之相反,与何晏一样被收养的秦朗就很懂事,平日里窝在小院中,除了请教功课外,不随意在曹府中走动。
尽管曹操的这两位养子都不愚笨,但是比起何晏,荀彧更喜欢秦朗。
荀彧心道,荀恽以后可不能是何晏那般性格,想罢,把孩子放在了早已好的布上。
抓周的布上寓意着好兆头,书本、笔、墨是文官的标配,凑数放个官印,小木剑也是可以的,自然不能混进去奇怪的东西,例如点心、账本、玉佩、行医箱子……
荀彧看到那布上不该出现的四样东西哭笑不得,回头去找偷放上这些的始作俑者,一个比一个笑得听话乖巧。
好家伙,六个小希望荀恽当个废物点心,长乐宫希望荀恽当个管家人,夫人希望荀恽当个纨绔,白大夫大概想收荀恽当徒弟。
荀彧低头看看怀中正一脸懵逼盯着布上东西的荀恽,他低声道:“抓笔和书。”念叨了几句,才缓慢得将荀恽放在离那四样要命玩意的最远处。
荀恽被放在了布上,扭头目送着阿父与阿娘站在一起。娘一个劲的示意他看看玉佩。
荀恽皱眉,阿父说要抓笔和书。
可荀恽再起瞅瞅躲在一边当侍女的长乐宫,他嘴里一个劲念叨着‘账本账本’像是生怕别人不知道,那账本是他放的。
再看坐在客人席位的白大夫,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真怕他下一秒喝多了原形毕露吐出蛇信子。
荀恽坐在布上两盏茶的功夫一动不动,丁夫人笑道:“怕是被这布上的花花世界迷晕了眼。”她摘下手串递给身边的侍女,示意她去引荀家长公子动一动。
然而不等侍女去,荀恽自己扶着地面,崛起屁股,一下子站起来了。
如他这般大的孩子,身子骨还不够硬实,走路还摇摇晃晃,可荀恽走的很稳当,他首先抓起了荀彧交代的书和笔,然而不等人喊喜庆的话,转头捞起了玉佩,他将笔、书和玉佩拢在一边,又抓了账本塞进怀里,最后一只手抓起一个点心,一屁股坐在了行医箱上。
场面太过匪夷所思,一时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报喜庆话的侍女都傻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恭喜荀家长子未来定能出口成章,做个能写能玩能养家糊口还能吃的救世济民的大夫?
一瞬间好像已经把荀家长子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头看到尾了。
曹操道:“这孩子将来了不起啊。”
未来官职虎贲中郎将的荀恽,真如他抓的这般活着,做一个能吃还吃不胖的美少年,每天脸上挂着忧郁,思考着下顿吃什么好。如果不是美少年嘴角还沾着点心渣,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孩子在忧虑国家。这便是后话了。
现在的荀恽还小,啃着手中的点心,看着阿父头疼的样子,心中一片宁静。
荀恽:今天的点心有点腻了。
第70章 母子俩出门溜个弯
“你最近有见到过大爷二爷吗?”
长乐宫在问这话的时候, 小玉正在喂荀恽吃果泥。
苹果泥甜中带着一点酸,酸得荀恽一张小脸皱成一团,酸劲过了继续张嘴等娘亲把果肉喂到嘴里。荀恽像个小动物样乖巧, 双腿岔开,身子前倾, 一双小短胳膊正好支住身子的坐在桌子上,小嘴撅着一副再来一口的贪吃样子,要笑死往孩子嘴里塞果肉的小玉了。
小玉听到长乐宫问话, 抬头看向在算账的长乐宫, 她只迟疑了一瞬,便明白长乐宫话里的大爷二爷是谁, 她答道:“你还盼着他们来吗?”谁不知道这两位爷来准是没好事,不是勾魂就是在勾魂的路上。
“许昌城内又没什么事, 不劳烦两位爷来。”小玉巴不得长时间内都看不见这两位爷, 因为他们一来她就会紧张, 会下意识盯着荀彧和他身边的人,那几个身体不怎么好的文官可千万别暴毙了。
荀彧难得有谈得来的同僚友人, 小玉希望他们能长寿些在官僚场上多陪陪荀彧。然而,小玉一想到就曹操那让人操心的样, 恐怕得有几个猝死在职场上。
长乐宫倒是不这么想,虽然鬼使所到之处必有人亡,但是真的完全不来也不是什么好事。这感觉就好像是这天地间,只有许昌城被撇在了人会生老病死的规则之外。
以目前的情况看, 许昌城繁盛人们幸福一派祥和,但是, 继续这么增加人口下去, 只指着小玉耕的那些地也会慢慢养不起这么多的人。更不要说每一个旱灾的到来, 许昌城都会接收一批从外面投奔而来的灾民。
许昌城如今的人口已经超出其他城很多倍了,能一下子养这么多人,多亏了小玉去凿了个沟渠,将深山的水从四面八方引入了许昌城,又将农田的产量扩大了一倍,这才保住了这么多人。
然而每一个灾季的到来许昌城都有耗损,只指着往年的存粮来消耗,必然会在一次接收灾民的灾季中出现粮食分配不对等的情况。
小玉不接触市场不清楚城内每日进出项的耗损情况,但是管账的长乐宫门清,并为现在还未出现的问题头疼不已。
长乐宫想,曹操背后的文官们估计也在为此头疼不已,大概在考虑将灾民引入其他城镇的问题了吧。
人口增加是好事,但是速度超过粮食产量就不美好了,文官们非常头疼。
如果可以不文雅一些,文官们能把带人来投奔他们的人骂化了。特指那个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上次被吕布打的哭着跑来找主公,主公帮他打回去了,这会闹旱灾又带着他城里人来投奔。整天在主公耳边说处死吕布,主公那是不想吕布死吗!要不是献帝不让,主公能让被夺了兵权的吕布在许昌城中天天举着个鸟笼溜达!
欺负他们文官不会动手是吗?!
因为,是否要归还吕布兵权的问题,还让主公与献帝闹了个不痛快。
因为吕布的问题,曹操都三天没理献帝了。每次朝会安排事情也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再没贴心的留下询问献帝还缺什么,或是把自己搜刮到的好东西给献帝把玩。
献帝也不过是个刚到少年郎的年纪,曹操对自己的那份细心不复存在,让献帝心中的这份落差极大,每每朝会都是一副委屈巴巴的样子。
其他臣子又不敢越过曹操去询问献帝出了何事,就算私底下打听到了,也不敢帮献帝出气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