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瞧她这凝重的模样,便知申椒知道点什么,试探性问道:“你是不是知道兰太后与岳父之间的渊源?”
申椒仍旧凝眉,“渊源谈不上,只是听我姑母提过几嘴,说是我爹爹年轻时,少年郎意气风发,那兰太后当时正是名动京城的头牌,两个人不知缘由得以相识。我原先还以为只是普通的点头之交,如今听你这么一说……”
看来他猜的没错。
林清这些天一直在思考李仪芳那句话的意思,要‘宰’的究竟是谁?
于是再接再厉问道:“那这位兰太后又与南平大长公主有什么关联?”
申椒不答反问,“你问这个做什么?”
林清含糊道:“以前在外面听人说书提过几句,具体是什么却并不知晓。”
申椒皱着眉回想,“我小时候在宫里住,无意与一些年老的宫人闲谈,依稀听说兰太后与南平大长公主的驸马年轻时有过那么一段。说是这么说,是真是假却并不清楚。”
林清恍然大悟,难怪李仪芳提到他的娘,若申椒说的话属实,那一切就都说的通了。
只是,还有一个疑点。
李仪芳身为一个古代人,认同的就是三妻四妾,若他爹仅是和兰太后搞婚外情,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仇。
还是说……
林清偏头看了眼窗外皎洁的圆盘,忽然有了自己的答案。
第104章 线索
傍晚, 林清正埋头处理最后几份奏折,孙仪望却悄悄来到他面前,趁林清不注意将他手里的奏折一把夺了过来。
林清抬头, 见是孙仪望, 不由得无奈,“望之兄,你这是干什么?”
孙仪望和林清的座位离得近, 又是个热心肠,林清初来乍到都察院,没少照顾他。
尤为难得的是, 孙仪望老家也是房州, 林清穿过来的时候孙仪望已经中了进士在京城当官,所以两人虽是实打实的同乡,在此之前却并没有见过面, 在都察院做同事后才发现对方是自己的老乡。
俗话讲,老乡见老乡, 两眼泪汪汪。
在官场, 除了师生同学关系, 最好使的就属老乡关系了, 这会儿俩人能在这种机缘巧合下‘相认’,也真叫个有缘。林清也很珍惜这位同乡,不抗拒他的主动亲近,甚至圆哥儿当初满月宴, 林清还邀请了他来参加。
人嘛,就是这样, 你来我往的, 慢慢就熟了, 孙仪望本身也是个会来事的人,能抱上林家的大腿,他自然不会轻易放开,平时经常找各种理由邀林清出来玩,彼此联络联络感情。
林清一般不会拒绝,毕竟要想在官场混的开,不说结党,和同事关系融洽是必须的。
孙仪望‘呵呵’笑道:“如清呐,公务是处理不完的。今儿也晚了,为兄带你去个好地方放松放松,如何?”
林清将孙仪望手里的奏折夺了回来,一边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工作,一边随口说道:“别介!兄弟我这人是个轴性子,今天的任务必须今天完成,要不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孙仪望打量着林清,言语间调侃意味十足,“怪道翰林院的大人们都说你不解风情,看来是真的。我说,你才二十出头,家中无美妾娇侍,也不觉得烦闷?”
林清将手中毛笔沾了沾墨水,皱着眉,一瞬不瞬盯着手里的奏折,头也不抬道:“烦闷?望之兄,我结婚才几年?就算要厌烦也不是现在。况且我念旧的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算不上有多快。”
孙仪望对林清这好好先生的模样颇感无奈,他想不通,谁家不是三妻四妾?就算林清娶的是郡主,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女,可他林家也不差啊!况且就他最近观察得知,林清并不是什么妻管严,所以为什么这么抗拒去烟花之地?寻欢做乐不是他们男人的天性吗?
孙仪望还是不死心,心有不甘地再次问道:“你当真不去?群芳馆可是温柔乡、旖旎巷,端的是风流沉醉活色生香,里面的美人知情又识趣,就算是不沾她们,放松放松也是好的呀。”
林清依旧没停笔,笑道:“望之兄,人各有志,我既说了不去,那就不会再去。每个人放松的方式不一样,你是去到温柔乡躺会儿听听美人的吴侬软语就能缓解疲劳,我可就未必了。你的好意我心领,去,我还是不去了。”
孙仪望见劝不动他,也不再白费口舌,慢悠悠朝门外走去,佯装惋惜叹道:“唉!也罢。有人不晓得享福,就让我一人去吧。我可听说,群芳馆来了一批新的美人,啧啧……那叫一个娇嫩可人,模样水灵灵的,听说都是原先那批退下去的美人亲自□□出来的。不仅干净纯真,心肠也被调拨的玲珑剔透,实乃世间难得一见的可人儿啊……”
林清原本只当笑话听,不防孙仪望的话突然使他福至心灵。
于是‘噌’地一声站起身,高声叫住即将出门的孙仪望,“望之兄!”
孙仪望不解地回头,“怎么了?”
林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望之兄,我刚想起我家拙荆今天去娘家了,这么早回去也不管饭,所以……”
申椒的确是今天会娘家串门,但他也算家大业大,不至于老婆去了娘家就没人做饭吃。
孙仪望挑了挑眉,心想你小子果真是假正经,正常男人,尤其他们这种手中握有权力的天之骄子,又都还年轻,怎么可能不偷腥,嘿嘿,被逮住了吧!
林清被孙仪望的眼神看的尴尬,试探性唤了他几句,“望之兄?望之兄?”
孙仪望给了林清一个‘我都懂’的眼神,也没讥讽调侃他,直接拉着他就出门。
林清随孙仪望出去才发现不止他们俩人,都察院和翰林院的一批青年士官都在外面等着,林清还眼尖地看见好几张熟悉的面孔,分明是以前在翰林院一起工作过的同事!
这下子脸丢大发了。
以前在翰林院得来的‘好好先生’名直接成了诸位同事调侃林清的话,有些喜欢开玩笑地更是当着众人的面,直接问林清,“小林大人,你今天怎么不温良恭俭让了?”
此话一出,直接引的在场众人哈哈大笑。
‘温良恭俭让’一般用来形容女子贤惠受妇道,男子则通常用‘仁义礼智信’来形容,所以其中调侃意味简直不要太浓。
被这样堂而皇之地嘲笑,林清再厚脸皮也还是红了脸,但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线索,到底还是忍了下来。
笑就笑呗!被嘲笑几句又不会少块肉。
林清第一次来到群芳馆。
嗯,装扮确实不一般。
不似他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那般艳俗,反而透着一股子典雅清幽,不知道的还以为来到了女子的闺房。尤其进门处竟然还摆放着一排排高大的书架,这……在这种地方竟然会有书?
不过,这也许就是群芳馆的卖点吧。
不仅满足了男人们贪图新鲜的本性,还暗戳戳的通过大家小姐的闺房布置,悄悄暗合了一部分人偷窥小姐闺房的癖好。
这种东西,怎么说呢。尤其对这些道貌岸然、学识丰富,前途一片大好的青年才俊来讲,骚动是心尖尖上的,正好撩拨到那根的的确确存在却不能轻易说出的弦上。
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林清也算都说几年书,肚子里多少有点墨水,所以一进来就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心动。不禁感慨,难怪刘道安爱来这种地方,这家店的老板属实是个神人,精准看到了他们这批人内心深处最渴求的需要。
南柯国对官员的生活作风管的不怎么紧,只要是普通的寻欢做乐,不闹的太过分,都不是什么问题,甚至因为群芳馆一贯的好口碑,朝中官员都将光临群芳馆当作炫耀的资本。
群芳馆除了有包厢外,另外在中央设了一个舞台,林清此时就与孙仪望等人围坐在舞台下面,还是前排贵宾席。
这个舞台不是跳舞唱歌用的,而仅仅是演奏乐曲,唯一例外的是可以表演剑舞。因为如果是一般的跳舞唱歌,那未免落了俗套,但剑舞可就不一般了。
首先来这儿的老爷们,都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官员,超过四十的基本不会来这儿。而这批人读的是圣贤书,家中妻室无一不是端庄大方的款儿,对温柔娴静的美人早已司空见惯,稍微主动泼辣的又觉得艳俗,不符合他们知识分子的身份。而剑舞就很恰到好处了,不仅有很强的美学欣赏价值,还带着一丝丝英武与肃杀,让这些看惯了岁月静好的才俊耳目一新。同时这种柔美与飒爽的结合,更是凭白让人生出些征服欲。
林清当初在黄凉国见过比这还高水平的剑舞,所以并不觉得有多惊艳。倒是跟着一起来的孙仪望一个劲儿地给林清科普,让他知道这到底又多不同于外面庸俗的舞蹈。
林清只能含笑,应和,心里却在找寻机会想去找这管事儿的人套套话。
是的,林清之所以来这儿主要是被当时孙仪望的话点拨了一下。
新的美人都是由旧的美人□□出来的,兰太后也是‘旧’美人,兰太后当初虽然名冠京城,但必定也不是一步登天,而是逐渐声名大噪的,所以在她未发迹前,肯定有认识她了解她前尘往事的人。距离兰太后当年不过四十载,若是长寿些的,也能活的现在。按照这个思路调查下去,相信很快就能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