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借的钱其实是真的有了年头了,最开始还是贾源在的时候,那会儿为了安置一些受伤残疾的亲兵,贾源求了当时的aizong皇帝,借了一笔钱,买了不少地,将那些伤残的亲兵部下给安置了,其实这算是为朝廷花的钱,毕竟,伤残的人都是为了大齐而受伤残疾的。只是那些年连年战乱,朝廷手里也没有太多钱财,要是开了这个头,朝廷有多少钱都不够花的。所以,aizong皇帝那时候跟手下那些亲信约定,他会拿出一些土地,由这些亲信将领自个安置那些伤残的士卒。说白了,其实就是皇帝耍无赖,空手套白狼,一笔钱都没出,给了这些亲信部将许多田庄,名义上是这些亲信部将借了皇帝的钱买下来的。
那会儿,大家也没想过要还的事情,起码aizong皇帝在世的时候,没这回事,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aizong皇帝认这事,不代表下面的皇帝还认,反正你当初是签了借条的,甭管你到底有没有拿到这笔钱,但是户部留了你的借条,你就得还!
所以,贾代han知道这事之后,根本没奢望人死债消,而是老老实实地从每年的收益里头取了一部分银子留出来,专门用于日后还这一笔钱。这些年来,这笔钱就一直藏在老库之中,除了贾赦和贾瑚知道,连史氏都不知道老库里还有这么一大笔银子在。
贾赦也是鸡贼,他也不说这笔钱的存在,而是表示,这笔钱是一定要还的,要从公中出,也就是说,以后公中能分的家产一下子缩水了一大截,这让史氏很郁闷。张氏持家有道,年年都有不少的盈余,只是按照朝廷律法,贾政将来分家只能分到三成,原本史氏是想要趁着没分家,就将公中掏空了,结果当初才做了个开头,就被贾赦捅给了贾代han,这事自然没做成,如今史氏一听贾政本来能分到的三成还得再缩水,愈发不乐意起来。
贾赦见史氏不乐意,当下表示,要不干脆现在就让一房滚蛋,以后别再沾荣国府的光,要不,就老老实实听他的,用公中存银还债。贾赦这般硬气,史氏也没办法,只得答应了下来。
贾赦从公库里头提了银子,还装模作样地变卖了一些东西,其实就是左手换右手倒了两手,摆出自家变卖祖产也要还钱的决心,然后就带着一大车银子去还债了,为此还得了徒景辰的褒奖,额外赏了贾赦一个国子监的贡生名额。结果没几日,甄家那边就哭天抹泪地上门卖惨来了。,,
第247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118
若论欠钱,甄家是欠得最多的,他们家四次接驾,虽说太上皇让他们主持盐政好还清亏空,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仗着太上皇还在,甄家就算是吃了一回教训,也没收敛多少。既然没有实职,想要享受,怎么办?自然是要从国库借钱的。像是甄氏嫁给贾珠,嫁妆那么丰厚,压箱银就有两万两,难道这是甄家家底子厚吗?无非就是要攀附贾家,打肿脸充胖子罢了。
开了个头之后,甄家一帮大老爷们那是只要前不凑手,就去衙门,去户部打欠条,连给花魁赎身都不例外,以至于这些年来,竟是陆陆续续欠下了国库近百万两银子。
徒景辰有些头大,当初养过徒景钰一阵,他登基之后,徒景钰因为残疾的缘故,性子有些孤拐,但是,对他这个兄长一直是极为忠心恭顺的,私底下帮他做了不少阴私的事情,徒景辰也是投桃报李,徒景钰乃至徒景福兄弟两个都是亲王,一个是顺亲王,一个是延亲王。如今还用着人家外孙呢,就拿人家母族开刀,是不是不太好。
另外就是,太上皇已经是够长寿的了,结果轮到那位奉圣夫人,据说几年前就老糊涂,不认识人了,但是依旧还活着。太上皇年纪越大,越是顾念旧情,年年都有恩赏,也正因为如此,甄家才能在没有实职的情况下,依旧在官场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要不然,你以为谁都能从国库借钱的?像是京中那等小官,你能在户部借个几百两,都算你找对了门路,说不定这里头还得分润负责这事的主官几成。而甄家呢,这些年来就没有哪年没借过钱,大家都怀疑甄家还钱的能力,但是既然太上皇还在,甄家的靠山也还在,那么,以后上头追责起来,甄家是卖房卖地还是怎么回事,那就得看上头想怎么做了!
徒景辰这些年来跟太上皇一直父慈子孝,着实不愿意在这种事情上伤了太上皇的颜面,因此干脆拿着单子去找太上皇。
太上皇真正顾念的其实是奉圣夫人,珍太妃早就人老珠黄,而且也不像是年轻时候那般善解人意了,或者说,年纪大了之后,珍太妃也没太多精力来侍奉太上皇,她长子残疾,幼子体弱,性子都不算好,长子对她乃至甄家心中都有怨,次子又因为身体不好的缘故,从小被惯坏了,骄纵得很。徒景辰登基,徒景福一开始就是封了郡王,他年龄小,身体不好,注定沾不到什么权力,因此,娶的妻子家世也很一般,对方家里就算是出了个王妃,也凑不出太多嫁妆。徒景福从小见惯了富贵,见妻子容貌不算特别出挑,嫁妆也不丰厚,顿时就觉得是岳家看不起自己,因此,对王妃一直很冷淡。又听说这门婚事其实是珍太妃跟太上皇商议之后定下来的,顿时觉得是珍太妃不想自己越过哥哥去……总之,这位早就左了性子。
珍太妃被两个儿子搞得够呛,儿媳妇进宫请安,难免又要诉苦,珍太妃再好的性子也好不起来了。对于太上皇来说,他身边女人多的是,即便这些年修身养性,徒景辰选秀遇上什么符合太上皇审美和性情的,也会留下来献给太上皇,这辈子太上皇身边又不是只有珍太妃一个宠妃,人家身边可心人多着呢,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显不出珍太妃的特别来。所以,珍太妃在太上皇那里,虽说是故人,但是也渐渐叫他觉得乏味了。
如今甄家搞出这样的事情来,太上皇也觉得有些厌烦,他皱了皱眉,说道“奉圣夫人终究还在,甄家那边,叫他们进京,赐一点产业,让他们奉养奉圣夫人,江南那边的产业,都让他们折价还钱!”有人越老越糊涂,太上皇却活得很清醒,他都这个年纪了,没必要为了一个甄家跟儿子闹得不痛快,何况,甄家当年搞出来的事情,要不是顾念奉圣夫人的面子,就该满门抄斩。太上皇自觉已经给了甄家许多次机会,结果甄家还是不知悔改,太上皇也懒得再管了!
太上皇都不管了,甄家哪里还有什么好果子吃!因此,甄家被头一个拎出来开刀。他们过惯了好日子,自然不希望一下子回到以前那种只能算是衣食无忧的日子。因此,这些日子以来,甄家一直在到处跑关系,实际上就是藏匿一些财产,贾家自然也是他们的一个人选。
当然明面上,甄家是来求贾家给自家说情的,实际上却是带了一些东西,叫甄氏收起来,等到风头过了,他们就能拿回去。贾家这边,他们说是带的是土产,实际上里面藏的是各种金银首饰器皿之类的,这些都不用变卖,自家融了就能当钱使,而且不占地方。
甄家自以为聪明,他们外嫁的女儿不少,还有其他一些老亲,本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到处走动。只是,他们也实在是太看不起朝廷和衙门了,太上皇既然说了要抄甄家,虽说甄家得到消息比较早,江南那边还没来得及动手,但是对甄家,盯着的人多着呢!
甄家到处乱窜,虽说如今地面都是水泥地,不像是以前那种黄土地能看见车辙了,但是,车子吃重多少那些老车把式还是看得出来的,说是车上是土特产,谁信啊!
贾家这边,甄氏收到东西就是胆战心惊,她在家就是被娇养大的,如今娘家那边要被抄家,可见这次犯的错处大了,娘家欠了国库那么多钱,却将钱藏起来,这就跟贼赃差不多。甄氏虽说在家的时候也没读过什么律法,但是所谓欠债还钱的道理还是明白的,以前是朝廷不跟甄家计较,如今计较起来,甄家还心存侥幸,那可就真的是错上加错。
甄氏在这种事情上是不敢拿主意的,等到贾珠一回来,就赶紧告诉了贾珠。
贾珠虽说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总体上来说,还算是正直,他上次乡试走了狗屎运,考上了举人,虽说排名已经在后头了,不过毕竟是考上了,他对考进士也没有信心,因此,就直接以举人的身份在吏部登记了。贾瑚以前看贾珠不顺眼,如今反倒是和睦起来了,因此还帮着走了点门路。贾珠这个性子,外放只怕被地方上的人坑死都不知道,所以,贾瑚就给贾珠弄了个文书的官职,虽说只是个八品,但是却是实职,贾珠虽说在社交上不是很擅长,但是做事踏实,不是那等眼高手低的。
贾珠也是被贾政连累了,贾政这个官当得整个京城中下层的官员都心照不宣,那就是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轮到贾珠,大家下意识就有了偏见,觉得贾珠也是个白占着位置给他们添麻烦的。贾珠也是没法辩解,因此只能更加勤勉,每日里早出晚归,分到自己手上的事情,都完成得非常仔细妥当。他就算是不擅长社交,但是甄氏却帮他想在前头,怕他在衙门吃得不好,每日里都会叫人送饭,然后隔三差五也会送许多点心过去,帮着贾珠分给他那些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