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林海却是打算向东宫投诚,准备弄盐场晒盐了!另外,他也不希望再有那等体量过大的盐商,这等大盐商,来钱来得太快,然后就少不得要玩官商勾结的一套,甚至裹挟民意,林海算是传统的士大夫,对于这等人一向是看不过去的,所以,他打算放开盐商的准入门槛,哪怕是小商人,也能参与进去。至于盐税,直接就在售卖盐引的时候给扣除,如此一来,那些盐商再想要借着自己的体量操控盐价,贩卖私盐,就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了!
林海知道晒盐法也是从贾赦那里得来的,当时因为干元帝想要稳妥,所以并未同意,贾赦在东宫看到了晒盐的方法,在征求了徒景辰的同意之后,就在信里跟林海说了几句。林海当时就觉得此事很有搞头,这几年来,一直在试图完han新的盐政方案,可惜的是,他想得很好,时机却不允许,而如今盐政上的利益链条几乎全被摧毁了,正是最好的改革时机。不过相应的,想要完成改革,林海就需要在如今这个位置上再待几年,有了这样的功劳,虽说不至于回京之后连升三级,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贾敏对于林海的选择很是支持,毕竟,最危险的时候都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出成绩的时候,要是现在就想着回京,最多也就是个首倡之功,平白叫别人摘了桃子,何况,她也想要扬眉吐气一把。巡盐御史是个位低却权重的官职,不过就是个六品,要不是林海身上还保留了一个都御史的身份,这个官职在扬州连扬州知府都不如,饶是如此,贾敏身上也就是个敕命,在江南这边的官场上,压根不起眼。贾敏生下来就是国公嫡女,从小到大,在社交场上,向来只有别人捧着她,没有她捧着别人的道理。林海虽说是难得的青年才俊,又是功臣之后,起点已经很高,但是如果没有立下什么大功,也只能是慢慢往上熬。在这个时代,女子才是真的在家靠父母,出了门就得靠丈夫和儿子。贾敏想要让儿子出息,还不定要等到什么时候,能指望的也就是夫荣妻贵。林海能做成此事,有这样的功绩打底,哪怕之后他什么都不做,以后升迁也会是最顺利的那一批。既然如此,那么,在江南多耽误几年又算得了什么。
林海的折子送到干元帝手里之后,干元帝便是一愣,他难免疑心林海投靠了徒景辰,在徒景辰的指使下上了这封折子,不过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笑吟吟地说道“太子,这封折子你也来看看!”
徒景辰也没多想,干元帝自从病好之后,就有了放权的意思,以前是徒景辰什么都听干元帝的,这会儿干元帝便开始有意放手,让徒景辰去做主,因此,让徒景辰看折子已经是常态化操作,因此,徒景辰接过折子,打开一看,面上便露出了一点惊讶来。
干元帝留心看着徒景辰的脸色,见徒景辰的惊讶不像是假的,心里也是松了口气,遇上了两个儿子的背叛,干元帝如今就算是在对太子放权,但是,内心深处,即便是对这个最疼爱的儿子,也是怀着一些猜疑的。
徒景辰却是看得神情愈发飞扬起来,他放下折子,难掩兴奋地说道“父皇,林海却是能臣啊!这次正好江南经过了一番清理,如今改革盐政正是时候,不会再受掣肘!”
干元帝点了点头,他食指敲了敲桌案,沉吟了一番,直接吩咐道“召内阁来御书房议事!”
能进内阁的,起码在揣摩圣意上都是有一套的,既然干元帝召他们讨论这件事,那么就意味着,干元帝已经倾向于改革盐政。在看到晒盐场的图纸之后,几个阁老觉得这事的确可行,不过,也不能一蹴而就。毕竟,得考虑到海边的气候问题,内阁有阁老是南方人,南方多雨,这雨天肯定是没法晒盐的,何况,海边还有台风,所以,光是晒盐场的选址就是个问题,得找个日照时间比较长,不容易受到台风影响的地方,这些就得查看各地的地方志,另外,晒盐是用不到那么多盐户了,那么,这些盐户如何安置也是个问题,总不能真的半点不管,让他们自谋生路。
不过,这一点倒是没什么好说的,这次光是各种抄家,就抄出了不少银子,何况,查抄那些盐商的钱还没运回来呢,那些盐商是真的有钱,他们存钱的本事也大,库房里面金银铸成实心的冬瓜,放在大门口都不用担心小偷偷走,因为不好拿也未必搬得动。另外,还有大批的产业,想要处理掉也得花费一段时间。不管怎么说,干元帝在财政捉襟见肘了两年之后,又一下子宽裕起来了。如此,打发那些盐户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徒景辰琢磨了一下,说道“父皇,儿臣以为,直接给盐户发遣送费也不是个办法,他们拿了钱,也置办不得多少产业,儿臣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横竖按照林御史的说法,可以让小商户也参与到盐的售卖中来,不如遣散这些盐户的时候,直接给他们发盐引,也算是个长久的营生。”
干元帝琢磨了片刻,江南那边在册盐户的数量虽说不会太多,但是若是每一户发个十两二十两的银子,加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了,何况,徒景辰之所以觉得直接发钱不妥当,也是怕有人上下其手,这些盐户背后也没什么靠山,回头钱还没到手,就被官员胥吏给漂没大半,到时候他们不会怨恨那些官员,只会去怨恨朝廷。而发盐引就不一样了,这些官员也不在乎这点盐引,他们用盐引换了盐,不管是做零售还是批发,总归是不会亏的。
干元帝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几个阁老,直接将这事给定了下来,说道“既然如此,诸位爱卿先商议出一个具体的条陈出来,回头拟旨发往江南,着林海全权办理此事,若是能成,日后可在两广、闽浙、齐鲁等沿海之地推广!”
。
第194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65
“神锳侍者,终于出生了!”荣国府将王氏生了个衔玉而生的小公子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风瑜不由呼出一口气。这会儿已经是四月,干元帝去年冬天的时候中风了一次,虽说不严重,御医很快就救了回来,也没留下什么后遗症,但是,干元帝如今愈发小心保养了起来,天气才稍微热了一点,就开始张罗着要去避暑。因为之前行宫那边发生了谋逆的事情,如今那边却是直接围了起来,等闲人不许入内,不像是以前,各家子弟可以在行宫范围内随便行走。
同样也因为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的问题,横竖南山行宫距离京城也不算远,那边该有的设施也都有,所以,干元帝也便不叫徒景辰留在宫中监国,而是让东宫也一起随行,免得回头干元帝有个万一,到时候再有人趁机生乱。
听到贾宝玉出生消息的时候,风瑜就在东宫,因为柳炯给徒运讷做伴读的缘故,风瑜进宫的次数不少。没办法,柳炯是个祸头子,他聪明是聪明,但是从小顽皮捣蛋,进宫了也是一样,风瑜和柳芾有的时候做一些小东西,稍不注意就被柳炯顺走了,在宫里显摆,很是闹出了一些风波来。干元帝年纪大了,对下面的儿孙也很是宽容,愈发纵得这些小家伙无法无天起来。
当日风瑜其实并不怎么想让柳炯进宫做伴读,就是深知这孩子的性子,压根就不是能循规蹈矩的,结果徒景辰说什么要让表兄弟们好好亲近,对柳炯的前程有益,硬是给了柳炯一个伴读的名额。结果徒运讷因为不是长子,为了防止将来兄弟阋墙,所以,对徒运讷就多有放纵,一直比较娇宠,所以,徒运讷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两个出身高,又顽皮捣蛋的家伙凑到一块,哪里还有什么好事!如今两人年纪都不小了,依旧皮得很,因此,为了给柳炯收拾烂摊子,风瑜进宫次数都多了不少,这次就是两人逃课,却没告诉徒运讷的另一个伴读,结果人家老老实实去上课,被先生抓了个正着,然后,这个倒霉的小家伙就被打了板子,毕竟,伴读一个职责就是替皇子皇孙挨打,然后人家先生还告到东宫来了,里面牵扯到了柳炯,风瑜还能怎么办呢?先帮着自家儿子赔不是,然后将孩子领回去教训呗!
谈到两个孩子的问题,风瑜和太子妃都是有些无奈,不过,两个孩子将来都不缺前程,所以,哪怕是风瑜,也不强求柳炯如何上进,何况,柳炯虽说是个顽皮捣蛋的性子,实际上他明确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所以,闯出来的都是一些小祸,从来不会真的触及别人的底线,这样的性子,在这个时代,起码不会吃亏,所以,风瑜并没有刻意纠正。太子妃也是一样,一个喜欢玩闹没有野心的兄弟,将来徒运昭上位,才会对这个弟弟更加宽容。两人互相客气了一番,然后太子妃就好奇地问道“听说荣国府一房夫人生了个小公子,生来嘴里就含着一块宝玉,是真的吗?”
风瑜摇了摇头,说道“荣国府那边传出来的消息是这样子,具体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清楚!”贾代han虽说身体不好,这些年一直深居简出地修养,但是终究还活着,反倒是隔壁宁国府,贾代化已经先走一步了。贾敬袭了伯爵的位置,已经算是意外之喜,毕竟,宁国府这些年来并无军功,又换过一次世子,贾代化当年也没能继承宁国公的爵位,袭了一个侯爵,如今到了贾敬,能袭一个伯爵的位置,已经是干元帝格外优容。不过,贾敬倒是也不是很在乎这个,他这一代已经是科举出仕,虽说一开始被文官排斥,但是文官也不是铁板一块,贾家如今势头正盛,一部分文官自诩清流,不愿意与他们这些勋贵厮混,但是一些出身寒门的,其实不介意投靠他们这些勋贵。因此,贾敬还给贾珍找了个非常严厉的先生,贾珍性子有些轻浮,但是并不是什么蠢人,有个严厉的先生约束,贾珍不得不老老实实用功读书,虽说不如当年贾敬一般势如破竹,但是如今也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这也称得贾政愈发无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