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明皇太孙日常 强推完结+番外 (七年玉)
燕王妃听朱棣说过道衍大师的占卜,虽然不及金忠,但是也很准。再说,道衍心里清楚瞻基对朱棣的重要性,他是万万不敢让朱瞻基出事的。
“娘,大师会照顾好瞻基。”朱高炽被道衍这番话说动了,支持并赞成他带着朱瞻基一起南下。
燕王妃思忖了下说:“有大师一路照顾瞻基,我是放心的。不过,我们得先问瞻基愿不愿意南下。”虽然知道孙子肯定会愿意南下,但是燕王妃还是决定先问问朱瞻基的意愿。
“白桦,去把瞻基叫回来。”
朱瞻基在隔壁宁王的院子,跟着他十七爷爷学抚琴。
宁王不仅精通音律,还擅长各种乐器,其中以古琴最佳。
别看他以前在战场上是个凶猛的将军,其实他多才多艺。他不仅会抚琴,还会作曲。
朱瞻基经常听宁王抚琴,觉得很好听,就拜他十七爷爷为师,跟他学习抚琴。
宁王见朱瞻基想学,当然愿意教他。
朱瞻基在音律上也有很高的天赋,跟宁王学两三遍就能学会一首曲子。
宁王瞧见朱瞻基这么有天分,恨不得把他毕生所学全部教给他。
朱瞻基见燕王妃叫他,就跟着白桦回去了。
在回去的途中,白桦跟朱瞻基说了道衍来找他的目的。
一听要去南京,朱瞻基立马欢喜地跑了回去。他人还没有到,声音就先到了。
“奶奶,我愿意去南京。”
燕王妃好笑道:“不用问了。”
朱瞻基跑了进来,没有忘记先行礼。今年年初,燕王妃就开始教导他各种规矩礼仪,他学的非常好。
“小殿下,您愿意与贫僧一起南下见王爷吗?”
“当然愿意啊。”朱瞻基兴奋地说道,“一万个愿意,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明天吗?“
看着孙子这副急不可耐的模样,燕王妃打趣道:“要不现在就走?”
“好啊好啊,奶奶你帮我收拾好行李呢。”
燕王妃被气笑了,指着朱瞻基笑骂道:“看你这副猴急的模样。”
“瞻基,你就这么想南下啊?”
朱瞻基摇摇头说:“爹爹,我不是想南下,而是想爷爷了。”说着,他伸出两根手指,“爹爹,我快要两年没见到爷爷了,我都快要忘记爷爷长什么样了。”
道衍笑着说:“小殿下真是孝顺。”
朱瞻基兴致勃勃地问道: “大师,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啊,什么时候能见到爷爷啊?”
“小殿下,我们后日出发,坐船南下。”考虑到朱瞻基小,道衍决定坐船南下,“顺风顺水的话,半个月我们就能抵达镇江,届时就能见到王爷。”
“我还没有坐过船哎。”
燕王妃听到朱瞻基这么说,心中不免有些担心:“也不知道瞻基会不会晕船。”
朱高炽想了想说:“明日我带瞻基去坐船,看看他晕不晕船。”
“我肯定不会晕船的。”朱瞻基忽然觉得他上辈子应该坐过船,而且不晕船。
燕王妃说道:“晕不晕不是你说了算,明日你还是跟你爹爹去坐船。”
“好吧,我明天先去坐船试试看。”朱瞻基说完,就催燕王妃道,“奶奶,你赶快给我收拾行李啊。”
“好好好,给你收拾行李。”
“贫僧写一封信给王爷,告知王爷小殿下与贫僧一道。”道衍站起身向燕王妃他们行了个礼,“王妃、世子殿下、小殿下,贫僧就先告辞了。”
“大师慢走。”
朱高炽亲自把道衍送到燕王府门口:“大师,事关瞻基的安危,我会派侍卫护送你们南下。”
“有劳世子殿下了。”道衍说完,就上了马车。
朱瞻基推着燕王妃去给他收拾东西,“奶奶,要坐船半个月,你一定要多给我准备一些吃的,像什么肉干、果干、点心都要。”
燕王妃轻捏了下朱瞻基的鼻子,无奈地笑道:“出门也不忘吃的,你还真是个小馋猫啊。”
朱瞻基理直气壮地说道:“奶奶,我现在是小孩子,必须多吃东西,这样我才能长得高、长得壮。”
“你就是嘴馋。”燕王妃一针见血地说道。
“奶奶,记得给我准备书啊。”朱瞻基提醒道,“要半个月才到,我得看书学习。”
“还记得看书啊,我以为你高兴的什么都不要了。”见孙子出门也不忘看书学习,燕王妃心中非常欣慰。
“大爷爷说了,学不能废。”朱瞻基一脸认真地说道,“我不能因为出门玩就荒废学业。”
燕王妃停下手中动作,伸手摸了摸朱瞻基的小脸。
“奶奶给你准备很多书,好不好?”
“好啊。”
“行了,奶奶会帮你准备东西,你继续跟你十七爷爷学琴。”
“奶奶,那我走了啊。”朱瞻基蹦蹦跳跳地离开,跑去隔壁院子,立马告诉宁王他要南下的消息。
“本王要跟你们一起。”
“十七爷爷,我去见爷爷,你去做什么?”
“我也去见你爷爷,顺便再见见你其他爷爷。”宁王说着,脸上就露出怀念的神色,“好久没有回南京了。”
“十七爷爷,你得问我奶奶和爹爹,看看他们同不同意你去。”
“行,我晚上就问问四嫂。如果四嫂同意,我们就一起南下。”
“十七爷爷,我们继续抚琴吧。”
等到晚上,宁王真的去问燕王妃和朱高炽,能不能让他一起南下。
宁王跟着一起南下,能照顾和保护朱瞻基。燕王妃和朱高炽没有反对。
朱盘烒也没有坐过船,第二天就和朱瞻基一起坐船,看看会不会晕船。好在他们两个身子康健,都不晕船。
燕王妃和张明珍帮朱瞻基他们准备了不少东西。朱高炽安排了不少侍卫送朱瞻基他们南下。
在南下的当天,不少老百姓来到码头送朱瞻基他们。
直到朱瞻基他们乘坐的船看不到影子,燕王妃他们和老百姓们这才离开。
几日后,远在镇江的朱棣收到道衍的信,得知他带着朱瞻基一起南下,心中又是高兴又是担忧。
他连忙把张玉和朱能他们叫了进来,让他们安排一队士兵前去接应朱瞻基他们。
“小殿下要来了?”
“嗯,大师带着他的,现在正在来往镇江的路上。”朱棣说道,“本王担心他们在途中会有危险,你们选一支精锐的部队去接应他们。”
张玉和朱能异口同声地说道:“王爷,属下愿意去接小殿下。”
“你们两个不能一起去,得有个人留在镇江。”
“我去!”
“我去!”
“老张,你不要跟我抢,我去。”
“朱能,你不要跟我抢,我去。”
两人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
朱棣见两位得力干将为了去迎接孙子吵得脸红脖子粗,无奈又好笑地说道:“你们两个猜拳吧,谁赢了谁去。”
猜拳的结果,张玉赢了。
朱能输的不服气,要跟张玉再猜一次,但是张玉没有搭理他。
张玉向朱棣行完礼后,就去选人跟他去接小殿下。朱能不死心,一直粘着他,求张玉把机会让给他。张玉直接无视他,当天下午就选好人,随即就乘船前去接朱瞻基。
朱瞻基南下一事,朱棣让张玉他们隐瞒,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尤其是南京朝廷的人,不然朱瞻基就会有危险。
被朱棣挂心的朱瞻基在船上玩的非常开心。
上午跟道衍大师读书,下午跟宁王学琴,晚上跟朱盘烒在船上玩探险游戏。有时候,白天他还会跟宁王一起钓鱼。
或许是因为有朱瞻基这个祥瑞在,他们这一路南下非常顺丰,行船的速度非常好。不仅如此,也没有人打他们船的主意。
张玉他们乘船五日,终于接到朱瞻基他们。
”小殿下竟然长这么大了啊。“张玉也有一两年没有见到朱瞻基,他发现小殿下真的长大了不少。他记得他们之前出兵的时候,小殿下才一岁多,小小的一团,如今小殿下长到他的大腿处。
“张将军,我只有长大了吗?”
张玉非常机敏:“小殿下又长漂亮了。”
朱瞻基听到这话,这才满意地笑了:“算你有眼光。”
“小殿下,你们一路可好,有没有发生意外?”
“我们一路非常好,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接下来,张玉就跟朱瞻基他们简单说了下朱棣大军现在的情况。
宁王神色有些沉重:“这么看来,四哥他们会有一场死战啊。”
“宁王殿下放心,最终获胜的就是我们。”不管南京朝廷有多少万大军,朱棣大军都不会怕。即使最后一场仗死战到底,朱棣大军也会奉陪到底。
宁王笑了笑:“四哥会成功的。”说完,他见张玉有话要跟道衍说,就带着朱瞻基他们先离开了。
张玉的确有话跟道衍说,是朱棣让他转告的。
宁王带着朱瞻基他们来到甲板上,看着河边两岸的风景。
“瞻基,接下来会有一场恶战,你怕不怕?”
“十七爷爷,我不怕。”朱瞻基神色严肃地说道,“如果我怕,我就不会来找爷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