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明皇太孙日常 强推完结+番外 (七年玉)
朱瞻基骄傲地挺起小胸膛,一脸得意地说道:“爷爷教我写的。”
“写的真好,不愧是我的曾外孙,和你奶奶一样聪明。”徐达笑着说,“你奶奶很小的时候就会写字了。”
“这字写的真好,曾祖父喜欢。”
“我们瞻基真棒,一岁还不到就会写字。”马皇后笑道,“这个【福】字,曾祖母会好好收着。”
“笔力有劲,我们瞻基以后说不定还会是一个书法家。”朱标夸赞道。
“瞻基,你真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写字。”朱雄英一脸佩服地说道,“我三岁才学会写字,你比我厉害。”
朱瞻基被夸得心花怒放,小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我还有好东西没给你们,你们先不要急着夸我,等会一起夸。”
朱元璋惊奇地问道:“还有什么好东西啊?”
朱瞻基又从怀里掏出几张纸,先是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曾祖父”三个字。
“曾祖父,这是我特意让爷爷教我的。”
“曾祖父”这三个字明明很普通,但是朱元璋却深受感动。
“写的好,曾祖父非常喜欢。”
朱瞻基接着又送给马皇后他们,“曾祖母,我现在字写的很丑,等我以后字写好看了,我再写给你们。”
“好孩子,曾祖母非常喜欢。”虽然只是在纸上写了“曾祖母”这个称呼,但是对马皇后来说,这不是称呼,而是一份孝心。
朱标摸了摸朱瞻基的头:“没想到瞻基会写这么多字了啊,真厉害。”
“瞻基,你太厉害了。”朱雄英认真地说道,“我喜欢你写给我的字。”
“这是曾外祖父收到最好的东西。”瞻基这孩子真的是太有心了。
“曾外祖父,你以后还会收到更好的东西。”朱瞻基说道,“等我长大了,就能把字写好看,到时候我再送给你们。”
“好好好,有志气,曾外祖父等着。”徐达满脸笑容地说道,“曾外祖父相信你以后能把字写得更好看。”
“瞻基,大爷爷以后教你写字,好不好?”
一旁的朱元璋说道:“瞻基,你大爷爷写字好看。”
朱瞻基歪着小脑袋问道:“比十七爷爷写字好看吗?”
“比你十七爷爷写字好看多了。”
“那我跟大爷爷学写字。”朱瞻基想到宁王总是嘲笑他爷爷写字不好看,他要为爷爷争口气。“大爷爷,你写字比十七爷爷好看,那你好好教我,我以后写字也要比十七爷爷好看。”
“为什么要比十七爷爷好看?”朱标轻笑道,“你十七爷爷小时候学写字,还是我教的。”
朱瞻基瞪大双眼,张大着小嘴巴惊呼道: “啊,大爷爷你教的?”
“对啊,我还教了你爷爷写字。”朱棣他们一群弟弟当时读书的时候,都是朱标亲自教导的,包括写字。还有,朱棣他们临摹的字帖都是朱标的字。“不过,你爷爷当时不好好读书,字写的也不好,你可不能学你爷爷。”
“大爷爷放心,我会好好学写字的。”朱瞻基右手握拳,小表情充满干劲儿,“我要超过十七爷爷。”
“为什么要超过你十七爷爷?”
“因为十七爷爷总是笑话爷爷写字不好看,等我超过十七爷爷,就能帮爷爷出口恶气。”宁王总是嘲讽朱棣写字不好看,朱棣自己不在意,但是朱瞻基却记在了心里。
在朱瞻基的心里,他爷爷是最好的,任何人都不能说他爷爷不好。
见朱瞻基这么维护朱棣,朱元璋有些吃味了:“你爷爷的字本来写的就不好看,你十七爷爷没有说错。”朱元璋也曾经说过朱棣的字不好看。
“那十七爷爷总不能笑话爷爷啊。”朱瞻基双手叉着腰,为他爷爷打抱不平,“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去贬低别人的缺点,十七爷爷这么做是不对的。”
朱元璋没想到朱瞻基能说出这番有道理的话来,微微怔了怔。
“所以我要超过十七爷爷,这样十七爷爷以后再笑话我爷爷,我就可以帮爷爷报仇。”
“你还真是维护你爷爷啊。”朱元璋的语气酸溜溜的。
“我当然要维护爷爷啊。”朱瞻基并没有听出朱元璋吃醋的语气,继续说道,“曾祖父,要是有人说你坏话,我也会维护你啊。”
“真的吗,你会像维护你爷爷一样维护我吗?”
朱瞻基用力地点了点头:“真的啊,我会维护你们所有人的。”
“真是曾祖父的好曾孙。”朱元璋抱起朱瞻基,用力地亲了亲他的小脸。
“那大爷爷得好好教你写字,让你超过你十七爷爷。”没想到瞻基这孩子这么护短。
“大爷爷,我一定会好好学的。”为了他爷爷,他也一定会好好学写字。
大年初二,有不少人来燕王府拜年。当然,这些人都是朱棣手下的将士。
朱瞻基作为“吉祥物”自然要出现,同时接受大家的拜年。
虽然他年纪非常小,但是他身为燕王府的小殿下,身份尊贵,将士们来给他拜年也很正常。
朱棣心里清楚,他这些属下来拜年主要是冲着朱瞻基来的。
来拜年的将士们的胆子好像变大了,问能不能抱一抱小殿下。他们想要沾沾小殿下的福气。
朱瞻基很大方地让将士们抱他。有些将士抱他的姿势很不舒服,他也没有任何不满。
将士们见小殿下这么乖顺地让他们抱,心情自然非常激动,同时也非常感动。
于是,在朱棣南下之前,每天都有人来燕王府拜年,这就导致朱瞻基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人抱。
当然,这些人在拜年的时候,没有忘记送礼物给朱瞻基。
他们没有什么钱,自然不能像朱棣他们那样送金豆子给朱瞻基。他们送的礼物虽然不贵重,但是非常有诚意,能看得出来花了心思的。
其中,有一个将士送给朱瞻基一件“百家衣”。这件“百家衣”是他娘亲向村子里的人,每家每户讨取的碎步做成的衣服。
村子里的人知道他娘亲讨要碎步是为了给小殿下做“百家衣”,他们纷纷拿出家里最好的碎步。一般情况,讨取的碎步真的就是非常普通的碎步。
小孩子穿“百家衣”能得到百家的祝福,少病少灾平平安安长大成人。虽说小殿下是祥瑞,或许不需要祝福,但是这是他们老百姓一片心意,希望小殿下能健康平安长大。
朱瞻基收到这份礼物的时候,朱棣马上就给他穿在身上,并且向将士和他的娘亲感谢。朱瞻基问将士家里有多少人,特意给他们画了一幅全家福。这让将士非常感动。
很快,就到了即将南下的日子。
南下的前一天,燕王府弥漫着离别的气氛,有些沉重。
这次南下,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回来。北平府就彻底交给朱高炽管理。朱棣自然有很多事情叮嘱,并交代朱高炽。
“爹,您放心,我一定会守好北平。”
“本王相信你能守好北平。”上次李景隆攻打北平,朱高炽带头硬生生地守了下来,这让朱棣很满意。“你要做的不仅是守好北平,还要管理好北平,明白吗?”
朱高炽心头一凛,神色认真地说道:“儿子明白!”
“开春了,老百姓们就要耕种了,你要盯好。”朱棣深知耕种的重要性,“本王不希望北平府今年的收成下降。”
“爹,您放心,儿子会盯好耕种的。”
朱棣又说了不少关于耕种方面的事情。因为打仗,粮食很有可能会涨价,但是北平府的粮食价格不能涨。如果有人故意抬高价格,朱棣让朱高炽严惩。
北平府作为朱棣的大本营,粮食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不然他们的粮草就会有问题,届时会影响他们的作战计划。
等朱棣交代完事情,朱高炽犹豫了下才开口问道:“爹,十七叔怎么办?”
“本王会派人暗中盯着他。”对于宁王,朱棣并不是十分放心。他离开北平府后,自然要派人盯着他一举一动,以防他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来。“你无需担忧。”
“是。”朱高炽听到朱棣这么说,心里便放心了。
“瞻基的抓周礼要大办,要办的热闹。”朱棣很想留下来参加孙子的抓周礼,但是他必须南下。
“爹,你们在前线打仗,我们在后线大办瞻基的抓周礼,是不是不太妥?”
朱棣明白长子的意思:“瞻基不是普通的孩子,他的抓周礼必须大办,明白吗?”
朱高炽瞬间会意,点点头说:“儿子知道了,儿子会大办瞻基的抓周礼。”
“在瞻基抓周的当天,记得带瞻基去祭拜祖宗。”
“儿子记下了。”
“我已经吩咐你娘了,瞻基抓周当天,王府向老百姓发放一些馒头,馒头上要印有【福】字。”朱棣颇有深意地说道,“老百姓们会喜欢的。”
朱高炽知道朱棣这个安排的深意,小小的拍了下他爹马屁:“还是爹考虑的周到。”
“瞻基是本王的嫡长孙,他的抓周礼自然要与众不同。”
朱棣又跟朱高炽交代朱瞻基抓周礼上的一些事情,随后才让朱高炽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