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明皇太孙日常 强推完结+番外 (七年玉)
得知金川门失守,建文帝在朝廷上大发雷霆,状似疯癫,把大臣们吓得不轻。
没过多久,金川门的守将主动投降,迎接朱棣进城。
老百姓们得知朱棣大军进城,纷纷走上街道,主动投降跪迎朱棣的到来。
当朱棣骑着马进入南京时,跪在街道两旁的将士们和百姓们高声呼喊道:“燕王千岁!”
朱棣在进城之前,就严令将士们不许伤害南京城内的百姓,也不允许伤害投降的将士们。
就在朱棣进城前,皇宫走水了。宫里的太监们、宫女们、妃子们仓皇逃出。
朱棣自己没有急着进入皇宫,而是让张玉和朱能他们先去了皇宫。
张玉他们原本以为皇宫中的人会誓死抵抗,没想到他们都投降了。
当然也有一些将士和大臣们不愿意归顺,被张玉他们抓了起来。
建文帝放火烧了自己的宫殿,张玉他们扑灭了火,找出好几具尸体,但是这些尸体都烧得面目全非,根本分辨不出谁是谁。
张玉做事细心,他担心这是建文帝的障眼法,派人在宫中四处寻找建文帝,但是并没有找到。
等朱棣进入皇宫,张玉向他禀告了这件事情。
朱棣见找不到建文帝,就随便认了一具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为朱允炆。
远在镇江和道衍下棋的朱瞻基,听到镇江官员前来报喜。
“小殿下,王爷成功了。”
朱瞻基站起身,满脸欢喜地说道:“我就知道爷爷会成功!”
第49章
虽然朱棣随便认了一个烧得面无全非的尸体为建文帝,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寻找朱允炆,暗中让张玉他们在整个南京城寻找。一日不找到建文帝,朱棣心中一日不安。
除了寻找建文帝, 朱棣还下令寻找齐泰和黄子澄。在他攻入南京之前,齐泰和黄子澄偷偷出京师去外地寻找援兵。
朱棣把他们两人列为“奸臣榜”的榜首和榜眼。除了他们两个,还有不少人也列入了“奸臣榜”, 比如说徐辉祖、铁铉、葛城等人。这些人是宁死也不投降朱棣。
当然也有不少文臣归顺朱棣,比如说夏原吉、杨荣、杨溥等人。对他们来说, 皇帝是建文帝也好,是朱棣也罢, 只要他们能继续为朝廷效力, 为百姓造福就行。
朱棣大军进入南京后, 朱棣对众将士们的下了严令,如果胆敢伤害或者拿老百姓的东西,一定会严惩。有一个士兵拿老百姓的东西没给钱, 朱棣直接下令处死。其他将士见状,自然不敢不遵从这道命令。(选自:明成祖传)
因为才攻下南京,一切还没有安定好,有些乱糟糟的。朱棣就没有派人去镇江把朱瞻基和道衍接来。等一切安定好, 他再派人去接他们。
虽然暂时不会来接朱瞻基和道衍他们,但是朱棣个写了一封信给朱瞻基和道衍。
写给朱瞻基的信, 当然是他宝贝孙子再等几天,毕竟南京城内还有些乱,朱棣有很多事情要忙, 暂时顾及不到朱瞻基。
写给道衍的信, 自然是说了说攻入南京城后的一切情况, 当然包括建文帝失踪一事。
朱瞻基见道衍看完信后, 神色凝重,忙问道:“大师,爷爷跟你写什么呢,让你脸色这么难看?”
“小殿下,你那位叔叔失踪了。”道衍并不觉得这件事情不该告诉朱瞻基。
“什么,坏蛋允炆叔叔失踪了,怎么回事?”
“小殿下,您请看。”道衍把手中的信递给朱瞻基。
朱瞻基接过信,仔细地看了看。在信中,他爷爷说建文帝放火烧了自己的宫殿,从他的宫殿里发现几具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但是没有一具尸体是建文帝的。
“小殿下,您怎么看?”
朱瞻基把信还给道衍,想了想说:“应该是逃了。”
道衍微微颔首:“贫僧也觉得建文帝逃了,但是他能逃哪去呢?”
“说不定现在还在南京城内吧。”他爷爷刚刚攻打下南京没多久,坏蛋允炆叔叔逃得再快,也不可能这么快就逃出南京。
道衍微微蹙眉说道:“南京可不小啊,想找到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他为什么要逃?”朱瞻基不理解坏蛋允炆叔叔为什么要逃,“他应该知道爷爷不会杀了他。”即使他爷爷非常想杀坏蛋允炆叔叔,但是于公于私,他爷爷都不能杀了他。
“他觉得王爷会杀了他。”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认为爷爷会杀了他,最起码现在不会杀了他。”别的不说,最起码这几年里,爷爷就不会杀了他。“他这一逃走,正好给了我爷爷判定他死了的机会,这样我爷爷就能顺理成章地即位。”当然,如果坏蛋允炆叔叔没有死,他爷爷也会让坏蛋允炆叔叔下一道让位的旨意,让他爷爷名正言顺的即位。不过,他爷爷应该会希望坏蛋允炆叔叔主动退位给他。
听到朱瞻基这番话,道衍心中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小殿下看的这么明白。
“小殿下说的是。”
“他自己一个人逃走,丢下妻子和孩子不顾,还真是人渣。”朱瞻基本来就不喜欢朱允炆,如今得知朱允炆抛妻弃子地逃走,让他更加瞧不上这位坏蛋叔叔。
“或许他觉得他逃走了,王爷就不会为难他的家人。”
“他就算不逃走,爷爷也不会为难他的家人。”朱瞻基刚说完,忽然想到什么,眉头立马皱了起来,“有可能他逃走别有目的。”
道衍听到这话,好奇地问道:“小殿下,此话怎讲?”
朱瞻基伸出一根手指,说道:“一:他不甘心,逃走后想要东山再起,然后对付爷爷。二:他想要成为爷爷心中的一根刺,让爷爷无时无刻地忌惮他。”
道衍惊得目瞪口呆。
朱瞻基见道衍一副惊愕的神色,忙问道:“大师,我说的不对吗?”
道衍回过神来说:“小殿下,您说的没错。”
“还有,他逃脱的这么顺利,应该早就做了准备,也就是说他是故意的。”朱瞻基脸色有些不好看,“那么我刚刚说的两种可能,很有可能是真的。”
道衍觉得朱瞻基分析的很对,“这么看来,那位并不是没脑子,而是早就谋划好了。”
“还真是小看他了。”朱瞻基决定收回刚才那番说坏蛋允炆叔叔没脑子的话,“如果他早就准备了,并且规划?昧颂优艿穆废撸敲匆隙ㄕ也坏剿!?br />
“小殿下说的很对。”道衍说着,就轻轻地叹了口气,“那么这件事情就会成为王爷的心病。”
“没想到坏蛋允炆叔叔在最后聪明了一把。”朱瞻基嘲讽地笑道,“不过,他这份聪明却不好好运用在国事上,还真是可笑。”
“他想让王爷寝食难安,这点他做到了。”道衍深知朱棣的性子,朱允炆的逃走真的会成为他心中的一根刺,拔不掉,但是又时有时无地扎痛心。
“如鲠在喉。”朱瞻基觉得换做是任何一个人,都会非常介意这件事情。再说,爷爷出兵,本来就觉得心虚。如今,坏蛋允炆叔叔又失踪,这会让爷爷更加心虚,甚至不安。“哪怕他什么都不做,只是躲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也会让爷爷不好过。这就是他对爷爷的报复。”
道衍赞成朱瞻基这个说法:“还真是报复。”
“这一招真的很恶心人。”朱瞻基在心里感叹道,果然做皇帝都有一定的心机。
“应该是这样。”这一招的确恶心人。“小殿下,贫僧要写回信给王爷。”
“大师,您去写吧。”朱瞻基也要写信给他爷爷。他没有写他刚才的那番分析,而是在信中恭喜他爷爷,夸他爷爷厉害,还让他爷爷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远在北平府的奶奶和爹爹。
道衍写的朱棣的回信里,把朱瞻基刚才的那番话写了进去。他觉得朱瞻基的分析很有道理。
宁王前来找朱瞻基:“瞻基,我要去南京,你去不去?”
“十七爷爷,你现在就要去南京吗?”朱瞻基一脸惊讶,“南京那边还很乱,你现在去做什么?”
“看看你其他的爷爷,我和他们许多年没见了。”宁王再次问道,“你跟不跟我一起去?”
“爷爷说过几天,他会派人来接我,让我继续待在这里,我就不跟你一起南京了。”
“也是,你爷爷现在很忙,你去了,他怕是顾不上你。”宁王伸手摸了摸朱瞻基的脑袋,笑着说,“我和你十七奶奶先去南京,盘烒就留在你身边,到时候你再带着他一起去南京。”
“没问题,我会照顾好盘烒叔叔的。”朱瞻基把刚才写的信递给宁王,“十七爷爷,帮我把信交给爷爷。”
“行。”
“十七爷爷,你等等,我问问大师写好信了么,让他也把信交给你的。”
“大师的信就算了。”宁王说道,“大师的信,我不好带,还是让大师自己找人送给你爷爷。”宁王知道道衍大师是朱棣的心腹,他写给朱棣的信一定非常重要。如果让他交给四哥,大师说不定还不放心,四哥也会怀疑。
朱瞻基明白宁王的顾虑,点点头说:“那好吧。”
宁王站起身说道:“我现在就走了,你和盘烒在这里好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