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我……”
王熙凤饶有兴致的看着平儿的大红脸,嘴上啧啧称奇道:“瞧瞧,瞧瞧,这是谁家的仙女儿来了?只长得这么漂亮的人儿,怎么倒是个大红脸呢?”
平儿听见她打趣,更说不出话来,还是刘姥姥给解了围:“罢了哟,姑娘家家的脸皮儿薄,姑奶奶可别在打趣平姑娘了,待会儿脸上着火了可怎么好?”
平儿的脸越发红了,刘姥姥和刘氏逗趣儿了几句话,找了个借口带着青儿躲出去了,把屋子让给她和王熙凤说话。
王熙凤握住平儿的手,见她面色红润,眼角眉梢都带着温柔的笑意,心便先放下了一半。又瞥见她身上戴着的首饰,颇有几件从前没见过的,虽然不如从前在府里时候的那般华贵,倒也称得上一句雅致新奇,不是那等糊弄人的款式。
平儿见王熙凤上下打量,没有生气的样子,自己也慢慢的缓和了情绪,不再那么羞涩紧张了。
“平儿,如今这屋里只我们两个人,你认真与我说说,可是认定了他吗?”
看着王熙凤严肃的表情,平儿低下头思索了好一会儿,这才略有些迷茫的抬起头道:“奶奶,我并不是认定了他,只是觉得和他在一处的时候,很是开心放松。他不觉得我当了丫鬟便低人一等,也不认为自己的秀才功名很高贵,我还偶遇了他母亲,也是很和气好说话的太太。”
王熙凤听到这里来了兴致,不由得追问道:“那这林家小哥儿的母亲,是个什么样子?她知道她儿子心悦于你吗?”
平儿迟疑的点了点头:“该是知道的,那天我领着青儿去银楼挑首饰,刚坐下就见着他陪着一位太太过来,互相引荐了的。”
“林家太太看着年岁有四十上下,许是因为商户出身,言谈倒是极为爽利和气的,也没有看不起人的意思,反而隐隐对我有些讨好之意。保养的也好,浑身上下穿金戴银的,身上衣裳用的布料,是今年刚出的妆花缎子绣制的,家底应当也不薄。”
听了平儿的这番话,王熙凤剩下的那一半心也落下了。
还记得查看人家的衣着打扮就好,须知过日子可不是只图人好,家底儿也是很重要,可见平儿并未被人迷昏了头,理智还是在的。
既然是两情相悦,对方看着也是个青年才俊,王熙凤就再没有什么反对的。
不过她还是叮嘱道:“如今你看到的,还有姥姥他们打听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等我家去找了二爷,请他手下的人仔细打听打听,咱们不急着答应下来,可听明白了。”
平儿自然没有不应的,忙点头示意自己清楚了。
说罢话,王熙凤拿过手边的一个木匣子,递给了平儿:“这是我和你们二爷给你备的物件儿,东西不多,算是我给你的添妆了。我知道你手里还有些个体己,看看还差什么,再加上一些,余下的都算作你的压箱底钱,女人家家的,手里还是有些钱财傍身的好。”
平儿跟着王熙凤读了几年书,如今也是识得许多字的了,打开匣子一看,发现里面的东西实在是多。
京郊一个三百亩的庄子,西城一间三件的宅院,还有南城大街的两个好地段的铺子。除却这些大件儿的不算,另还有一整套的黄花梨家具,床榻桌椅俱全的,连子孙桶都没有落下。
另还有内造的官窑瓷器六整套,各色珍贵的锦缎布匹,各种金银器皿和家居摆设,三十六套金银珍珠的头面首饰,四季衣裳六十六套等等,满满的写了五张纸那么多。
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三千两的压箱底银子,这些东西加起来,比如今刘姥姥一家子的家底都还要厚实了。
平儿看着看着,眼前的视线就模糊了,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
平儿从贾家出来的时候,王熙凤非但没有收她的身契钱,允了她把所有的私房全都带走,还额外给了五百两的安家钱。这是明面上的东西,平安喜乐四个大丫鬟俱都如此,贾府人都知道的,王熙凤也不好多给了。
可今天这个匣子里的东西,却是王熙凤私底下又贴补了的,单只平儿一人有。为的便是答谢上一世,平儿在王熙凤身边服侍二十余年,最后又为了救巧姐儿横死王家门口的恩情。
只这些话不能说出来,王熙凤和贾琏的感激,也只能通过这些个死物来传达。他们俩都是不差钱儿的人,若不是担心太过出格,吓到了平儿,也担心太过张扬,惹得人对平儿心生觊觎之意,这个嫁妆的规格还能再翻一番。
王熙凤拍了拍平儿的肩膀,揽着她在身边坐下,这才柔声道:“哭什么,你奶奶我有的是钱,这点子东西还算不得什么,只要你过得开心,奶奶我也就高兴了。”
平儿抽泣着点了点头,强撑着扯了个笑脸出来:“奶奶您放心,平儿绝不会让自己过得艰难,必定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
“这就对了,万事有我呢,不论你嫁到谁家去,都要记着,后头有我和二爷为你撑腰呢。”王熙凤握着平儿的手,再三叮嘱道,“咱们也不比谁差了什么,只挺直了腰板做人,不欺负人,但也决不能被人欺负了去。”
第69章 贾蓉说亲(捉虫)
等到回了贾家, 王熙凤就差人去找了贾琏,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
贾琏自然没有二话,当即就把这件事情,吩咐给了专门收集消息的影卫, 责令他们在五日内, 给出顺德楼一家老小的具体情况。
这影卫是贾琏重生之初就着手建立的, 里面大部分人都是孤儿出身,贾琏救了他们的命, 让他们能吃饱穿暖。后来还请了夫子先生,来教他们各项技能,收服了贾源留下的老人后, 十八班武艺也教了起来,如今三年多了,总算是能拿出手了。
而有了这一批人,贾琏行事就便利了许多, 京中的风吹草动,朝中大臣们家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能有所耳闻, 不必担心会被人算计了去。
用这样一批人,去查探一个普通商家的情况, 属实是大材小用了。
不过效率也是喜人的,不过三日的功夫,从林家老太爷的生平到府里看大门老翁的来历, 都清清楚楚的摆在了贾琏的桌案上。特别是即将与平儿说亲的林家二房,更是一个不漏被查了个清楚明白, 连他们府上的姻亲都没有撇下,这对那群影卫而言, 不过是顺带手的事情。
王熙凤和贾琏细细的看了资料,发现林家人果真没有什么可说嘴的地方,虽然是商家出身,但秉性也算的厚道,没有做过店大欺客的事情。反而每到年节不好的时候,还会在城门外施米施面,家里的下人仆妇们,也没有被打死发卖的情况,可见家里主子们还算仁义。
至于林家的女眷们,虽然有些小毛病,但也无伤大雅,不过是争些衣服头面和铺子里的分红罢了。并不像王熙凤所知道的大家族一般,动不动就是血雨腥风,冲着人命子嗣下手。
依着平儿的手段和身家,进了这林家之后,不说是如鱼得水,但应对自如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如此一来,林家这林琼,倒也算得上是良配人选了。
在林家派媒人登门前,王熙凤还抽了个时间,私下里见了见林琼的母亲和大嫂,平儿未来的婆婆和妯娌。
林琼的母亲名叫谢芸,也是个六品官家出来的嫡女,言行举止倒是真如平儿所言,极为爽利和善。谢氏生母早亡,继母入门后没少磋磨她,后来继母和父亲为了银子,便把她嫁到了林家这商户人家换了彩礼。
谢氏不是拎不清的人,经此一事后便对娘家冷了心,只逢年过节时候会依照规矩送些礼物过去,旁的一概不闻不问了,从此把夫家当做自己的家。
如此这般好生经营,与林家老二的夫妻感情也算好,接连生了两个嫡子,等到林琼满了十岁后,才在婆母的絮叨下,为林家老二纳了两房妾室。庶子庶女生出来后,与嫡子年龄差距颇大,根本影响不到谢氏母子三人的地位,由此可见,确实是个拎得清的。
再说林琼的大嫂李氏,是城东一家粮铺的长女,从小跟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是管家理事的一把好手。且性子爽朗大方,为人处世从不斤斤计较,对待家中弟妹也是照拂有加,谢氏便是看中她的性格好,这才为长子求娶了过来。
至于次子看中了平儿一个丫鬟,谢氏纠结了两日后,便接受了。
无他,盖因这一世,不论是贾琏还是王熙凤在京中的口碑,那都是极好的。平儿身为王熙凤的掌事大丫鬟,不说才貌如何,那手段人脉都不容人小觑。
且荣国府根基深厚,自家大儿子林琅如今在京郊大营做个小旗,可正在贾家琏二奶奶族兄手下办事。若是看在平儿和王家的份儿上,林琅能得到上司提拔一二,日后便不愁没有个出头的日子了。
且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
谢氏看得明白,自家小儿子很有几分读书的天分,但为人却天真单纯了些,日后即便踏入官场之中,应对那些人际往来也够呛。而平儿能在王家和贾家这样的大家族里,牢牢占据着王熙凤身边第一人的位置,成年之后非但能全身而出,还能让王熙凤给她操心婚嫁的事情,可见其心机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