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邀约 烹梦之章
其三烈火急烹, 融冰共忆此时
自山脚的村镇向上眺望,宜盆山的天空辽远而静谧, 仿佛昨日的狂风只是一场梦, 但寒冷却是真实的。
宜盆村规模并不大,挨家挨户都划着一个小院子,砌着石墙隔开。你们选择的这家亦是如此, 比别人家还多了一棵半高不高的树。只是叶子在冬天掉光了, 只剩下空空的树干,也看不出这原本是什么树了。
“好冷好冷……”香菱抱着手臂跺了跺脚,哈着白雾把摄像设备放在了门口, “旅行者, 你看是这么放不?”
“没问题,保持别倒了就行。”你检查了一番,便上前敲了敲门。
“来啦!”
应门的是一个稚嫩的童声。
随着门吱呀一声打开, 一双乌黑溜圆的眼睛便探了出来。
“姐姐,你们找谁?”小孩的口音带着当地的方言, 但还好, 你还听得懂。他倒是一点都不怕人, 等你解释完缘由后, 就扯着嗓子往里头喊:“爷爷——有电视台的要过来!”
“……”所以,这位小朋友,你还是只看见了摄像机了对不对?!还有, 不要看见摄像机就觉得是电视台的啊可恶!
一个瘦瘦的老人裹着厚厚的衣服走了出来,满是皱纹的脸上那双有些浑浊的双眼打量了你们片刻。
“你们是来……”老人的声音有些沙哑, 但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和抗拒。
“老先生, 我们是《走进乡村振兴》系列项目中负责宜盆山地区调研的团队, 想采访您关于现在生活现状的改变, 和原先的生活有什么区别……”你清了清喉咙,把之前背下来的台词又说了一遍。
“啥?”
老先生比小孩直接多了,大声用一个字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欸?”你也懵了。
“哎呀旅行者,让我来!”香菱把装着锅巴的背包背紧,笑嘻嘻地跑到老人面前,“老爷爷,我们就是想问问你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啊?”
小朋友在后面蹦:“我很幸福!我很幸福!”
香菱:“……欸?”
虽然香菱不知道这个采访的梗,但是老人和你都懂了,对视了几秒后,你们便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原本僵硬的气氛也再度流动了起来。
你赶紧趁这个机会,学习香菱的说话方式,把那些背下来的“官词”全给去掉了,直接了当地表明了你的意图。
“哦,这意思啊!”老人一拍手,“可以可以。家里就我和我老婆子还有这孩子,你们进来讲吧,外面冷——不过闺女你第一次讲的时候,我是一个字儿也没听明白。”
“……”你有些尴尬地抓了抓头。
进去的时候,香菱偷笑着碰了碰你:“旅行者,你知道我外出找食材的时候,是怎么和当地人保持交流的吗?”
说实话,你确实对接下来的采访有点紧张。虽然这里的方言和你使用的普通话差异没有大到完全听不懂的程度,但就刚才的经历来看……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香菱神神秘秘地贴到你的耳朵边,带着笑意小声说道,““入乡随俗”!”
“欸?”
“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啦,是很简单的道理!”香菱耸了耸肩,“就像不同的食材生长在不一样的地方,采摘的方式也不一样;每个地方的人的口味不同,喜欢吃的菜也不同。要想真正和一个人沟通,就要先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嘛!”
你苦恼地挠了挠头:“道理是这样啦……可真的要临时采访、随机应变的话……”
香菱拍了拍你的肩膀,笑容灿烂而明媚:“那就从把对方看作朋友开始嘛!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四海之内皆兄弟,人生何处不相逢”嘛,嘿嘿。”
你还想再说什么,但香菱只是抬起手在额头前双手合十:“哎呀,算了算了,我原本就不擅长这些,你就进去试试嘛!我去给你拿设备!”
老人家地方不大,但意外的很干净。有些老旧的陈设上有些露在外面,有些盖着布。几只鸡扑腾着翅膀咯咯哒地从你们旁边路过,似乎在研究土地上是不是掉了一颗米粒。
“哎哟,天气冷咯,不光人懒,这些鸡啊鸭啊什么的,都懒得出门咯!”老人笑呵呵地摸了摸门口站起身来冲着你们龇牙的大黑狗,“去,去,别瞎叫唤,还不够你自个儿累的呢。”
门上贴着去年的春联和福字,小孩好像跑到了别的房间里去了。桌上摆着的收音机里面滋滋啦啦地放着新闻,整个房间看上去不大也不算很新,但和你想象的也不太一样。
在你进来之前,你以为是那种老旧照片里的那种农村。但实际上,这似乎就是老式一点的正常中式房屋。摆设不多,以你们行业来看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时尚设计感”,但总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
“哎,芽芽,给客人倒杯水!”老人冲里屋喊道。
“爷爷,都说了别叫我芽芽了,我叫王博涵!”小孩的声音隐隐约约从里屋传来。不一会儿,就把三个杯子叠在一起左手拿着,右手熟练地拎着个水壶,“水来咯!”
“好啦,你们要问以前和现在?”老人抿了一口水,皱了皱眉,神色有些迷茫的样子,“虽然说变化是不小,但是让我这么直接说的话……”
“爷爷,你就给我们讲讲以前那会儿的事情呗!”香菱把背包打开一个口让锅巴出来透透气,一边回头笑着说道。
“以前的事儿,也多得很……”
“那就讲讲……”还没等你反应过来,香菱就已经熟练地把水都倒好了,“就讲讲那会儿吃饭的事吧!嘿嘿,我还是最熟悉这个!”
你:“……”不愧是香菱呢。
不过,老人一有了这个话头,也逐渐想起来了:“稍微有点印象,是58年那会儿,稍微记一点事儿……当家人就端一个盆,去生产队那块儿可大的一个锅去打饭。看多少人,一个人一瓢。”
“玉米糁,也不是太稀太稠,里面放的是晒干了白萝卜,煮进锅里头,吃的就是这种饭。”他的双眼有些失焦,仿佛陷入了过往的回忆中,“那时候人饿成啥程度吧?那时候我还可小,啃那个蒸馍手巾;蒸馍底下铺着笼布,笼布揭开那笼布底不是结了好些个馍皮儿,馍没揭好,小时候光顾着啃那个就觉得很甜……”
“现在好多咯,前几年啊就有好些年轻人过来了,”老人拍了拍桌子,乐呵呵的,“现在光景好了,房子也换了。”他拉着你走到了窗户边上指着远方的那座大山,“以前我们都住在那儿。后来谈书记带着一群小伙儿小姑娘来了,就下来了。”
“以前山上是种什么什么活不了啊,”老人坐回了椅子上,浑浊的眼神仿佛再度清亮了起来,“后来搬了下来,也好多了。没搬太远,也是谈书记和我们商量后的。在这儿干啥的都有,卖鸡卖米都行。不过,我们这儿主要是做番茄,就做那个番茄酱啊,盖了个工厂。”
“以前这村里头啊,就剩我们这群老骨头了。也没办法,要走出去啊!”老人咳嗽了两声,喝了口水,“说实话,我看着孩子们走,虽然一个人无聊了点儿,但也支持。但就没想过,为什么自个儿不出去呢?”
他的眼神缓缓滑过墙上贴着的奖状,似乎是人老了呆了一下,又似乎是思考着什么,过了几秒后才缓缓开口:“以前祖宗在山上扎根,是为了避乱。现在是盛世了,我们也该下来咯。”
你愣了片刻,随后立刻反应过来检查摄像机——还好,刚才这段全都录上了。
你想把此刻,自己所感受到的这种心情,录成素材,传达给大家。
“爷爷——中午吃什么饭——”小孩在屋里喊道。
“还是那几个菜!”老人回答道,又乐呵呵地看向你们,“闺女啊,上头帮我们生活得这么好,我也知道你们来拍这个也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让更多人生活的更好,你们也甭跟我客气,中午在我这儿吃个饭,下午我带你们去找其他人。我带着,你们也更好弄点。”
还没等你们说话,芽芽——啊不是,王博涵小朋友就跑了出来,撅着个嘴:“爷爷,怎么又是那几个菜啊,从学校回来天天都吃这几个菜!学校小饭桌还换换菜呢!”
老人揉着芽芽脑袋无奈地叹了口气,又开始说:“你没听我刚跟这俩姐姐说嘛,哎哟,以前的那个日子苦的,啃树皮都……”
“好了好了爷爷别说了……”
你默默擦了擦汗,想起了每年春节回家后爷爷奶奶对着一桌子总要进行的“保留节目”——忆苦思甜,有点怀念、有点好笑,又感到有一些熟悉的无奈。
“爷爷!”香菱双眼冒着光站了起来,“既然这样的话,我来帮你们做这顿饭吧!”
“啊?”老人一愣,“闺女,你这……”
“别看我……呃,年纪小了点!我们家就是做小饭店的,我经常帮我老爹做饭呢!”香菱甩了甩胳膊,斗志昂扬。
“Lu!”
你看见装着锅巴的包动了一下,紧接着又安静了。
……所以,锅巴还是觉得自己被发现就会被做成肉包子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