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整个院坝子中,柴火堆放得满满当当。为了防潮,还用油布遮掩好。想来省着点用,整个冬天到春季来临都够用。
“接下来可就要闭门不出了。”苏清之感叹道:“对了老吕,你爷爷、爸爸那里你打算怎么办?我昨儿听村里的人说,桑丘子村一到冬天就会下大雪。到时候万一大雪封山,只怕连门都出不去,你确定你会放心?”
“你的意思是”
“大雪天气,积雪深厚,将牛棚给压塌了”苏清之微笑的给出自己的主意。“牛棚都压塌了,还怎么住人?反正咱们现在住的知青院,可是过去狗大户家祖宅改的。据说前前后后加起来足足差不多算是四进半的大院子。不能和我们知青同住,倒可以将靠近前院的某个小院收拾出来,让五个老人居住吧!”
吕嘉木越听,眼神越亮,到最后直接坐不住,就准备去找村干部说说。说来也是巧合,吕嘉木刚准备出门,往村长家走的时候,空中就‘应景’的飘起了鹅毛大雪。
到了村长家,村长一家对于吕嘉木的到来很是诧异。
吕嘉木没有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的说明来意,让村长通融通融。
村长,包括村长一家子集体懵逼。
好在吕嘉木跟着苏清之做好朋友久了,早就学会了说话的艺术,也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个劲儿的哀求村长,还将自己攒的票据全部塞给的村长,才说服村长相信‘牛棚垮了,下放人员无法安置,只能将鬼屋收拾点出来,让下放人员搬进去住’的鬼话。
“不过搬家得悄悄的搬,而且那牛棚”想到结结实实,还修缮了一番的牛棚,村长黑线满满的说话道:“既然牛棚垮了,牛棚以及猪圈就成了危险地段。俺会告诉村民,没事的话少去那里。”
“多谢村长。”吕嘉木心悦诚服的道谢。
“别再说道谢的话了。”村长摆摆手,很干脆利落的道:“记得看好他们,大冬天的,就好好待在房间里,别随便外出了。”
吕嘉木重重点头,表示会把自己的爷爷爸爸,以及另外三名下放人员看好。而见吕嘉木说得那么恳切,村长也就没在说什么,而是暗示吕嘉木该回去做准备了。
吕嘉木看明白了村长的暗示,赶紧回到知青院,告诉苏清之、胡莱这个好消息后,就赶紧前往牛棚。这时候,大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在屋顶、草地以及路面上堆积了薄薄一层积雪。
看来积雪堆积,掩埋路面,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吕嘉木舒了一口气,即便牛棚距离知青院不是很远,但能够住在一起,吕嘉木还是情愿在知青院收拾一个靠近前院的小院子出来,让吕爷爷、吕爸爸,还有与他们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三名下放人员住进来。
吕嘉木快速的前往牛棚。他的出现,让正围坐成一团,待在火炕床上取暖的五人惊呆了。
“嘉木,你怎么来了?”吕爸爸问。
吕嘉木哈了一口气,感觉嘴巴好像就快要被冻住了。不过依然阻挡不了他的好心情,笑着就把自己的来意说了。
五个老者面面相觑,还是吕爷爷指出了要点。“不是你想到的主意吧。”
吕嘉木点头,老实承认。“的确,是老苏提醒我,我这才反应过来,桑丘子村年年都会下雪,基本上整个冬季,都会存在大雪封山的问题,因此村民们都早早的储存好了过冬的粮食。”
别看前段时间村民们哭天抹地说戈薇会的,都不是人,将他们过冬口粮强行征收了,实际上狡兔还有三窟呢,充满生存智慧的老百姓又怎么可能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光是家里藏粮食的地窖,就有一明一暗两处。也就是说,戈薇会拿走的都是明面上地窖存放的口粮。暗处修建,基本上在正屋房间里的地窖里放着的粮食,都没有少。
这么说吧,只要省吃俭用,有计划的利用暗处地窖中存放的粮食,其实整个冬天并不难过。唯一难受的,怕就是大雪封山,整个冬天不光出不了村上县城赶不了集,还连家门都出不来。
鹅毛大雪将整个村落掩埋的说法,可不是假的。
吕嘉木:“我了解过,靠近我们知青所住前院有一处大概有百个平方左右的小院子。里面有两间房,一间大的一间小的,缺了门窗也没什么,趁着雪没有下大,我可以去隔壁村子买合适的门窗。至于炕,整个宅子面积很大,完全可以找到破旧的砖石,重新盘炕。老苏对盘炕的火儿很熟练,我敢保证只要一天的功夫,就可以将火炕盘好。”
“我已经和老苏、老胡说好了,你们五老就跟着我们吃。钱票方面,我会补偿老苏的。”
五个老者嘴巴纷纷颤动,其中唯一的女性眼中还闪烁着泪花。
“多谢,你们三个孩子还想着我们。”老商哆嗦的道:“可我们搬过去住,真的不会给你们添麻烦吗。”
“不麻烦,一点儿都不麻烦。”吕嘉木很恳切的道:“老苏、老胡很好相处。你们去了就知道。”
可以说吕嘉木的真诚打动了其他三位老者。本来他们是不愿意去的,毕竟吕嘉木是吕爷爷的孙子,吕爸爸的儿子,吕嘉木照顾吕爷爷、吕爸爸实属应当。可其他三人跟吕嘉木无亲无故,有的只不过是共患难的经历,怎么好意思打扰呢!
所以才会犹豫,彷徨不已。
好在越下越大的大雪解救了他们,只过了一个晚上,大雪就把整个桑丘子村变成了冰雪的世界。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牛棚就算再修缮得好,有个前提就是不能用门窗,缝隙大,称得上四面漏风,哪怕烧了火炕,也只是驱了一部分寒而已。
这刚刚下雪,气温就骤变,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都是老年人又怎么抵挡得了,所以第二天,吕嘉木直接就让吕爷爷他们五人参与了镶嵌门窗,盘火炕的工作。
托这段时间总是帮助村民盘新炕,修缮旧炕,不光苏清之,就连吕嘉木、胡莱都是熟练工。三个人配合默契,只用了一天,不对,是半天多的时间,就将火炕盘好。
末了还将门窗全部安装好,胡莱、苏清之、吕嘉木还分别贡献出了一条半旧的棉被,将两个房间的火炕都铺得厚实。还找出碎布拼接的窗帘挂上。
晚上的时候,就在前院吃的。由苏清之掌厨,炖了一大锅羊蹄汤。
这羊蹄还是五天之前,苏清之跑去赶集时在市场看到的,没有人买,苏清之一点也不嫌弃,将差不多三头羊的蹄子全买了。一直没吃,就今天干脆就剁碎炖羊蹄汤,里面放萝卜,起锅的时候再撒点葱花,味道特别鲜美。
每个人就着炖得烂熟的萝卜,啃着羊蹄,连喝三大碗汤。
“老苏的手艺就是这个。”吃得肚子鼓鼓的胡莱忍不住冲苏清之竖起了大拇指。
苏清之懒得看,直接戳破他打的主意。
“你再夸我,就算把我夸上天,我都不会帮你洗碗的。”
第143章 第①②个故事!
“嗨, 你怎么能这么想。”
胡莱挽袖子,做出要努力干活的架势。可惜苏清之没有被糊弄住,还很高兴的点头表示:“那就快滚去洗。”
胡莱:“”
“洗就洗。”
胡莱嘟囔着, 然后就乖乖去洗碗。
很快, 原本乱糟糟的地方变得格外的整洁。
吕嘉木吃完饭, 就送五位老者回后面刚刚修葺起来的小院子,还在后面说了一会儿话。等他回来, 苏清之已经炕床上躺着,
昏昏欲睡。
吕嘉木就把声音放得很低, 与胡莱交谈几句,便满足的进入梦乡。
一夜好眠, 早上起来, 第一个感觉好像是被冻醒的。
外边太冷了,哈出的气体瞬间凝结成霜。苏清之起来的第一件事, 不是做广播体操,而是拿着铲子,将房门口到院门口的小径上的积雪铲干净。
很快, 吕嘉木、胡莱起来, 也开始拿着铲子铲积雪。
其他的知青陆陆续续起来, 也加入了铲雪的工作。
这一天的早饭是大家伙儿一起吃的。几个已经成家立业的知青的家属,一起做的饭。就普普通通的杂粮米粥,配上切成丝的咸菜疙瘩, 大家伙儿围着吃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美味异常。
至于昨儿刚刚搬来后面小院的五位老者,早饭则是自己做的。哪怕吕嘉木没有忌讳自己的身世, 也不好当着知青的面儿, 把什么都往后边端。
小伙伴吕嘉木、胡莱倒不在意, 可是难保其他知青会说闲话。
毕竟这年头,什么都珍贵,尤其是口粮。也就苏清之这种背靠大空间,本身又有能力及时给自己寻求补给的家伙,对这些不太看重。
吃完热闹的早饭,村里人都陆陆续续的出门,将村里几条被积雪掩埋的主干道,自发性的清理一遍。大概下午四点多,放晴了一会儿的苍穹,就又开始下雪。
雪不大,可连绵不绝的架势,估计会一直落,没有停止的可能。
这真的太糟糕了。
刚刚才来几个月的新知青,全都暗自咋舌。就连吕嘉木都说,怪不得当地人都说北方夏季短、冬季长“秋天一过,才九月底十月初,天气就骤然转冷。幸好a市也算北方,不然说出去,我们倒成了没见识的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