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一直这么没心没肺到也不错。
贾敏拿着张单子找过来,正好听到这父女俩说话。驻足听了一两句,也被黛玉的话气笑了。
真是的,将出嫁和出殡放在一起说,也不嫌晦气。
抬脚进屋,兴灾乐祸的看了一眼林如海。
活该,叫你惯着她。
林如海笑笑,不以为意。我闺女天真烂漫,心直口快,我乐意惯着她。
“行行行,有本事你惯她一辈子。”没好气的斜了林如海一眼,贾敏才说了正事,“米嬷嬷和乔嬷嬷是宫里出来的,这几年在咱们家,一直老实本份。人又知根知底的,我想着叫她们俩跟着黛玉嫁过去。只这样一来,繁哥儿惜丫头那里就少了得用的,繁哥儿也罢了,赶明再另行找两个嬷嬷回来给惜四丫头使吧。”
宫里出来的嬷嬷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在她们这些官宦人家里来说,却算是全能型的人才了。
这几年繁哥儿房里有乔嬷嬷,黛玉房里有米嬷嬷,到是省了贾敏不少心。
如今米嬷嬷一直在惜春房里,若是黛玉这边同意了,就将两个嬷嬷都调出来,然后跟着她一起挑选和调.教黛玉的陪房。
“...我都行。这两个嬷嬷在咱们家好几年,也知道我的脾性,叫她们跟着过去,我也省心。不过,繁哥儿和惜丫头那里也不能没了教养嬷嬷,娘不用着急,过两天新嬷嬷出宫了,让她们交接一回再叫乔嬷嬷和米嬷嬷回府就是了。”
如今那两个嬷嬷跟着惜春和繁哥儿在京城林府呢。
“过两天新嬷嬷出宫了?”贾敏听黛玉这话轻松的不行,诧异的问她,“你当宫里的教养嬷嬷是大白菜呢?”
黛玉眨眨眼,笑眯眯的点头,何止是大白菜呀,还是有些老的,妖精都不爱吃的五花肉呢。
“瞧我这记性,有件事忘了跟您说了。宫里的那个唐贵妃...”黛玉顿了顿,看了一眼屋里的丫头,丫头们知眼色,知道这是叫她们回避呢,都悄悄的退了出去。
等丫头都出去,屋里只剩下他们一家仨口的时候,黛玉才笑道,“宫里的那个唐贵妃,我和她认识好几年了,.....她没入宫前我们在宫外处得挺好哒。算是有...过命的交情吧。您瞧,”
至于过得是谁的命,黛玉就不想说了。她对唐琅的食谱并不感兴趣。
黛玉一边说,一边起身去暖阁的柜子里找了个包袱出来,一边打开一边对林如海和贾敏说道,“这是上个月她叫人给我送出来的针线,嫁妆里的小件,她说她闲来无事便做出来了。”
林如海和贾敏看着那包袱里鲜丽精致的针线,一时目瞪口呆。
原来贵妃都知道你女红‘出众’了?
不是,你何德何能叫一国贵妃给你绣嫁妆?
天地君亲师。
贵妃虽是皇家姨太太,那也是君一级别的。如今,如今,他们有点方,需要缓一缓。
半晌,林如海笑着叹了口气,“也罢了,好好与贵妃娘娘相处。有这一层关系,赵家人也不会轻慢了你。”
只是说这话的时候,林如海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若是人家没封贵妃前,你们私交好到她为你做女红绣嫁妆那还情有可源,可人家都已经是贵妃了,还帮你绣嫁妆,这事怎么看怎么匪夷所思。
“这有什么,爹,您不是觉得女儿样样都好?说不定贵妃也是这么觉得呀。”她们可是千百年的交情,一个山头受一个山大王剥削管制的可怜妖。
贾敏皱眉想了一回,也跟林如海一样的想法。
不过想到唐贵妃是救驾得封的贵妃,又是个没有娘家,还不能生育的贵妃,到是让他们看起来,黛玉和她的交情少了功利和利用之心。
“罢了,嬷嬷的事情就麻烦贵妃娘娘了。”贾敏想着连嫁妆这种亲密事都帮着做了,那赏几个嬷嬷就更不算什么了。
“只千万别仗着当初那点交情就胡乱求人才好。”顿了顿,贾敏又是一叹,“她在宫里想必也未必事事如意。对了,这事万不可叫旁人知晓。尤其是,”
尤其是什么,贾敏没说出来。但黛玉和林如海却心知肚明。
唐贵妃管着迎春,养着小公主,林家与唐贵妃有交情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叫荣国府的人知晓,不然又得凭添事端。
“娘也太小瞧人了,若不是今天说起了嬷嬷的事,您看我何曾对人说起过?”
也就是黛玉自小没像旁的大家小姐被圈在家里,时常出府闲逛。不然她和唐琅认识的理由还真的站不住脚。
林如海和贾敏点头,也没再叮嘱黛玉什么。
嬷嬷的事情说完了,贾敏又说起了陪嫁庄子的事。
林如海的意思是他就这两个孩子,多给黛玉陪嫁一些也使得。黛玉对那些也实在是不怎么上心,于是这爷俩都将这事交给贾敏定夺。
反正不生气的时候贾敏是个合格的亲娘。
(→_→)
黛玉和林如海用信任的眼光就嫁妆这事都推给贾敏后,林如海又带着黛玉去捣腾一些所谓的精致的淘气。
哦不,是雅事。
林家是读书人家,赵家也是书香门第。
读书人都喜欢一些雅事,林如海想趁着黛玉没出嫁的时候多培养黛玉一些这方面的爱好和才能。
像是自己弄个笔墨纸砚,再或是刻个章,弄个奇石盆景,做个扇面什么的。
真正的读书人,可不是光读书的事。
光读书,那是书呆子。君子六艺,琴棋书画,哪样都不能不涉猎。
于是抛开正在俗着的贾敏,爷俩叫丫头送了分茶的茶具过来。
分茶又叫水丹青,就是用茶水来作画的意思。始于唐朝,兴于宋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正是林如海最喜爱的一本书。
林如海将这本《大观茶论》给了黛玉,爷俩分坐案几两边,玩的可有意趣。
贾敏将单子递给一旁的丫头,叫她按着单子列出来的庄子和铺子找地契,然后拿着原契去官府办过户后,便走到林家父女身边,不远不近的坐在那里笑看着。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晚安~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人生无处不青山、snowdancer 10瓶;西风独自凉 5瓶;宛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0章
贾敏也会分茶, 也是成亲后跟林如海学的。
勋贵人家和真正的书香人家还是有差距的。
真正的贵族, 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诗书。从开国封爵算起, 林如海也已经是第五代了。所以林如海闲时将这些雅事教给贾敏绰绰有余。
爆发户一般的荣国府跟林家一比,就真的差了一段底蕴。
十几岁出嫁, 娘家教上一部分,剩下的一切习惯和手段大多都是婆婆言传身教以及婆家行事方式的潜移默化。所以随着时间流逝,贾敏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和处置手段都已经跟荣国府大相径庭了。
想到荣国府里的那些事和老太太那些诛心的算计,贾敏的心再次冷硬了下来。她...没有娘家。
深吸一口气, 贾敏歪着头看着学着学着就耍赖的黛玉, 莞尔一笑。
罢了,难得时光闲散,岁月无争, 何必总让那些事情影响心情呢。
.
全国泰半的的税银和地方进贡的贡品都要从通州进京都, 所以重阳节一过, 转运使衙门又忙了起来。
林如海在家没闲两天就又不着家了,不过哪怕他出门办公,也记得给黛玉置办一些嫁妆。
遇到孤本, 古董, 一些珍贵摆件, 也都叫人打包给黛玉送回来。或者黛玉赏玩,或叫贾敏放到嫁妆里。
黛玉的待嫁日子过得仍是没什么起伏,有一针没一线的绣着嫁妆。有送进来的赏花帖子什么的, 不到黛玉手里都被贾敏拦了下来。
贾敏也不怎么出门去,尤其是入秋后太上皇的身体突然急速败落下来后。京城和通州的气氛都变得紧张和冷凝了起来。
这个时候,有心赌一把的,都暗戳戳的干了要命的勾当。没那个心思,只想安稳度日的,则都夹着尾巴缩了起来。
林家这里,林如海和贾敏早就没了更上一层楼的雄心壮志,俩口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平平安安,长命百岁的庇护儿女。
尤其是贾敏,她太知道有父母在的娘家和没有父母的娘家是不一样的。
柳尨那边到是受到了一波隐晦的拉拢,不过柳尨是什么人,他还能明知道前面有坑就还往里面跳?
荣庆帝的帝位也许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没那么稳,但在知道了连荣庆帝能活多少年的妖精这里,却是没有任何需要质疑的地方。
柳尨用他开了外挂的人生走着他的仕途。在自己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提醒赵英父子注意脚下的雷。
赵家真不希望什么从龙之功。
早前在殿试的时候,柳尨提及的那个成立六水部的事情,因最近太上皇病重,无心朝事,也不跟荣庆帝叫板了后,也被荣庆帝提上了日程。
成立水部,其实是触动了朝里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赞同者少,反对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