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一听,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他一脸慈祥地笑道:“殿下,您觉得该考什么?”
“民生。”赵旸板着脸说道,“整天考这些仁义道德,不考民生,只会让学子们读死书,而不知道民生。不了解民生的学子,日后入朝为官只会讲一些大道理,不会为百姓做实事,因为他们不知道百姓想要什么。”他这最后一句话,把当朝不少文臣都给骂了。
“张口闭口就是仁义道德,以为学子们这样就能变成仁义之士么。”赵旸越说越有气,“太学身为大宋最高学府,就这么教导学子们,把学子一个个教成书呆子么。”
晏殊没想到赵旸会这么生气,他非常惊愕。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这句话,导致学子们一直都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的,不屑于农工商给为伍。”赵旸沉着脸,语气充满怒意,“不少学子觉得自己是读书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应该让他们去了解民生,这是错的。如果太学教出来的学生是为了功名利禄考科举,入朝为官,而不是为了造福百姓,这太学不开也罢。”
晏殊惊愣半响才回过神来,目光非常吃惊地望着赵旸。
“身为大宋最高学府整天都在教导学子们什么。”赵旸认为太学身为大宋最高学府,就更应该做个表率,不仅教导学子们经史子集,也要教导学子们民生,让学子们了解民生,更要让学子们知道他们读书到底为了什么。“一群迂腐教出来另外一群迂腐。”
曹许见晏殊被赵旸的话吓到了,心里别提有多爽。当然,他忍住没有笑出来。
晏殊忽然非常郑重地向赵旸行礼:“太子殿下……”
赵旸见晏殊突然朝他跪下来,吓了一跳,连忙伸手去扶他,打断了他的话。
“晏先生,你干嘛行这么大的礼做什么。”
“太子殿下,您刚才的话震耳发聩。”晏殊现在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没想到年纪尚幼的太子殿下会有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太让他意外了。“臣很高兴。”
“先生高兴?”赵旸有些惊讶,“我还以为先生会生气。”
“不,太子殿下您刚才的话说的非常对,很多学子读书考科举是为了功名利禄,而不是为了造福百姓。”晏殊一脸认真地说道,“这是教导他们先生的不对,是先生们给学子们输入了这错误的想法。太学身为大宋最高学府,理应教导学子们好好读书,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而不是为了权利。”
“太学身为大宋最高学府,理应做天下学府的表率,这样学子们才知道他们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赵旸心里清楚,即使这样做,也不可能每个学子读书考科举为了造福百姓。不过,即使学子们读书考科举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等他们考中,入朝为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或多或少能想起来造福百姓一事。
“太子殿下说的对,是臣疏忽了。”晏殊听了赵旸这番话后,心里有些愧疚。“臣会跟太学的教授说这件事情。”
“好好地跟他说。”赵旸想到了范仲淹,微微蹙了下眉头说,“范范当年对太学进行改革,没有改革到底。”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会办好此事。”
“有先生帮忙,应该能办好此事。”赵旸想到什么,又补充道,“太学不要玩阳奉阴违,表面敷衍。”
“太子殿下放心,臣决不允许太学阳奉阴违。”
“等过两年,我大一些,就去太学读一段时日的书。”赵旸神色严肃地说道,“我要亲自去看看太学是怎么教导学子的,学子们平时又是如何读书做事。”
“殿下,您有心了。”
“先生,学子们是大宋的栋梁,所以必须教导好他们。”赵旸说着说着,幽幽地叹了叹气,“如果学子们都被教成迂腐,大宋危矣!”
晏殊闻言,心头狠狠一震,神色一凛:“太子殿下说的对!”
“先生,大宋需要的大臣是能造福百姓,能做实事,而不是张口闭口仁义道德的人。”这些话,赵旸早就想说了,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好机会说。今天正好有个借口,让他把这些话说出来。
“太子殿下说的极是。”今天的太子殿下着实让晏殊吃惊意外。太子殿下真的是每一次都给他惊喜。
“先生,你一定要好好地跟太学的人说。”
“是,太子殿下。”
“先生,这份考卷,我就不考了。”赵旸说道,“我之前写过有关仁德的文章,没必要再写了。再写,我也写不出什么了,毕竟我学识有限。”
“是,殿下。”晏殊把考卷收了起来,“殿下,我们读书吧。”
“好。”只要不写有关“仁德”的文章,赵旸都可以。
上到午时,赵旸上午的课程才结束。
“先生,我下午要去看望朋友,没空继续跟你读书,你明日再来东宫。”
“是,太子殿下。”晏殊下午要去一趟太学,好好地跟太学的教授说这件事情。“殿下,臣告退。”
?“先生慢走。”
等晏殊离开后,曹许不解地问道:“殿下,你跟他说那些话做什么?”
“我早就想说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说。”赵旸撇撇嘴说,“太学早就该整一整了。”
“殿下,再整也没用啊,这天下还是迂腐多啊。”曹许对读书人没有什么好印象。
“总比不整强,我可不想以后我的大臣们全都是迂腐,张嘴闭嘴的都是仁义道德。”赵旸满脸嫌弃地说道,“仁义道德又不能让老百姓吃饱饭。”
“殿下,他们就是假惺惺。”曹许嫌恶地说道,“别看他们经常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他们没几个人是有仁义道德的,一个个都是虚伪至极的人。”
“也不全是虚伪的人,不过大多数都是。”赵旸抬手拍了下曹许的肩膀,“走了,去坤宁宫用午膳。”
“今天中午应该有红烧肉吃吧。”昨日见苏轼他们三人吃红烧肉吃得那么香,曹许被他们馋到了。
“小娘娘应该做了。”
在去往坤宁宫的途中,赵旸跟曹许在聊春猎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元松看到前方不远处的两个人,连忙对赵旸说道:“殿下,前面是陈美人和郡主。”
赵旸闻言,抬眸朝前面看了一眼,随即收回目光。
因为隔得太远,赵旸并没有看清楚陈氏母女的模样。
曹许好奇盯着前方看了看:“现在是午时,她们不呆在兰林殿用午膳,在宫中瞎逛什么。”
元松猜测道:“她们过来的方向是福宁宫,应该是从福宁宫出来吧。”
“福宁宫?”曹许说着,表情变得古怪起来,“官家没留她们在福宁宫用午膳啊。”
赵旸斜了一眼曹许:“你管这么多做什么。”
曹许嘿嘿地笑了两声,没有再说什么。
前方陈氏身边的宫女发现了赵旸,急忙对陈氏说道:“美人,太子殿下在后面。”
陈氏听了后,转身朝后面看了过去,果然看到了太子殿下。
“我们过去。”
元松提醒道:“殿下,陈氏她们过来了。”
赵旸见陈氏她们过来了,并没有停下脚步。不过,很快,陈氏就带着她女儿走到他的面前。
陈氏带着她的女儿向赵旸行礼:“见过太子殿下。”美人是要向太子行礼的。
进宫已有几日,但是陈氏她们一直没有见到太子殿下。今日,总算见到了太子殿下。没想到太子殿下长得如此精致,犹如画中菩萨跟前的童子一般。
太子殿下虽然年幼,但是却非常有威严。
“起来吧。”赵旸打量了下陈氏,在心里感慨道,难怪他爹爹对陈氏一直念念不忘。陈氏长相非常清纯,但是又有一股妩媚的气质。清纯和妩媚这两种矛盾的气质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会有别样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张氏没有的。
“谢太子殿下。”陈氏语气恭敬地说道,“太子殿下,这是要去坤宁宫吗?”
赵旸轻点了下头:“对。”
“那我们就不打扰太子殿下了。”陈氏带着女儿又向赵旸行了个礼,”太子殿下慢走。“
等赵旸他们离开后,陈思言神色有些激动地对陈氏说道:“姐姐,太子殿下好漂亮啊,比我还要好看。”陈思言一直觉得自己长得好看,但是刚刚看到太子殿下,她发现自己没有太子殿下漂亮。
陈氏被女儿的话逗笑了:“你不是觉得自己长得最好看吗?”
“我没想到有人比我长得还要漂亮啊。”陈思言撅了噘嘴说,“我有些嫉妒太子殿下了,他一个男孩子为什么长得比女孩子还要好看啊。”
陈氏伸手捏了捏女儿的小脸,“以后不许说这种话。”
“姐姐,我喜欢太子殿下,我以后可以找太子殿下玩吗?”她喜欢跟长得好看的人玩。
“不可以。”陈氏蹲下神,双手抓着女儿的肩膀,神色非常严肃,“言言,太子殿下身份尊贵,又非常忙碌,你不能去打扰太子殿下,明白吗?”
“姐姐,太子殿下忙什么啊?”陈思言好奇又疑惑地问道。
“太子殿下忙着读书,所以你不能去打扰他。”陈氏摸了摸女儿的小脸说道,“你也要好好读书,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