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太阳书局里有太子殿下的文章,苏轼他们自然要看。等看完太子殿下的文章,苏洵他们感慨道,汴京城里真是卧虎藏龙,连六岁的太子殿下都这么有才华。不过,他们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他们的太子殿下这么有才华。
在太阳书局待到晚上,苏洵他们父子三人才回到家里。
今天在太阳书局看到的一切,太让苏轼他们吃惊,直到现在他们的心情都没有平复。
苏洵说道:“让你们来汴京是对的。”之前,苏洵还不太愿意让两个儿子来汴京考太学,但是去了一趟太阳书局后,他改变了想法,觉得让两个儿子来汴京,真的是太对了。
“福慧说的没错,只要我们去了太阳书局就会觉得来汴京是对的。”苏轼之前觉得福慧的话有些夸张了,但是今天去了太阳书局,他发现福慧说的一点没有言过其实。“三年没来,汴京变化真的好大。”
苏辙连连点头:“在汴京,我们能和很多学子们交流。”爹爹一直说读书不能闭门造车的读,要经常出去走走看看,还要经常和人交流,这样才能进步。
“等你们考上太学,我就回眉州接你们母亲过来。”不止苏轼和苏辙爱上了太阳书局,就连苏洵也喜欢上了太阳书局。
见爹爹突然变得这么积极,苏轼和苏辙不由失笑。
“不过,这几日你们不要去太阳书局看书,待在家里复习。”苏洵神色严肃地说道,“你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考上太学,在考上太学之前,你们两个哪里都不要去,待在家里好好复习,知道吗?”
苏轼和苏辙他们自然知道孰轻孰重,两人乖巧地点点头:“爹爹放心,我们这几日一定会好好复习。”
前几日,苏轼他们一到汴京,就先去了太学,报名参加太学的入学考试。
太学的入学考试没有规定死时间,随时来就能随时考。还有一点,太学的入学考试非常人性化。来报名参加太学入学考试的学子,可以任意选择在什么时候考。
苏轼他们选择在月底考。现在离月底还有十天。这十天足够他们复习。
宫里的赵旸,收到了相国寺送来的信。见苏轼他们来汴京了,他非常惊喜。
这三年来,赵旸可是一直在信里各种劝说苏轼他们来汴京考太学,但是苏轼他们一直拒绝,就在他以为他们真的不会来汴京考太学时,他们竟然悄悄摸摸地来汴京了。
苏辙他们居然还瞒着他,没有提前告诉他,看来是想给他一个惊喜。这个惊喜,他很喜欢。
赵旸原本打算下午就去找苏轼他们,但是想到他们十之八|九会去太阳书局看书,就放弃了。他决定明日一早去找他们。
曹皇后见儿子心情不错,好奇地问道:“发生了什么好事?”
“嬢嬢,苏轼他们来汴京了。”赵旸笑嘻嘻地说道,“他们终于决定来考太学了。”
曹皇后愣了下,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苏轼是谁。
“三年前来汴京游玩的父子三人?”
“对,我这三年一直劝他们来考太学,他们终于来考了。”一想到以后能经常去找苏辙他们,赵旸的心情就非常美好。
“太学可不好考啊。”
“以苏轼和苏辙的才学,一定能考上太学。”赵旸说得非常肯定,”我对他们非常有信心。”
“既然你这么喜欢他们,不如让他们陪你一去读书。”曹皇后见儿子这么高兴朋友来汴京考太学,就想到这个主意。“这样,你们可以一起读书。”
“让他们做我的伴读吗?”赵旸倒是没有想过这点。
曹皇后微微颔首:“对,这样你们就能天天在一起读书。”
赵旸认真地想了想说:“还是算了吧。”
“为何?”
“他们来汴京考太学,是为了以后考科举。”赵旸一脸认真地说道,“他们跟在我身边读书只会耽误他们。再说,他们去太学读书,能跟同龄人交流,还能跟其他学子成为朋友,跟我的话就有各种各样的束缚,对他们不好。”像苏轼他们家里没有人当官,是没有荫补的,是不会被赐进士出身,只能自己参加科举。
曹许跟苏轼他们不同。虽然曹家没有人在朝廷任要职,但是凭曹家的地位,还有曹皇后,他以后想要进士的话,也能被赐。
王胖胖也是。等王安石从舒州回来,就会升官加爵,届时王胖胖也能得到荫补,不用参加科举就能被赐进士出身,所以他能做赵旸的伴读。
曹皇后见儿子为他的两个朋友考虑地这么周全,心里很是欣慰。
“既然这样,那就让你的两个朋友去太学读书吧。”
“我明日一早就去看他们。”
坤宁宫里,赵旸收到了两个好朋友来汴京考太学的好消息。福宁宫里,宋仁宗也收到了一个好消息。算是好消息吧。
前段时间,王太医陪派去给陈氏的官人看病。这一去就两个多月没有回来。
这两个多月,王太医一直在吴家,尽心尽力给陈氏的官人治病。在他精心的治疗下,陈氏的官人的病终于治好了。
治好了病,王太医原本以为没有他的事情,他可以回汴京了,没想到陈氏的官人要跟陈氏和离。
陈氏不愿意和离,但是她的官人如果她不愿和离,他就休了他。见她的官人坚持要和离,她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同意和离。
和离后,陈氏就请王太医带她一起回汴京。
就这样,王太医带着陈氏母女一起踏上了回汴京的路程。
宋仁宗收到消息后,不放心陈氏他们,就让张茂实派皇城司的人去保护他们。
张茂实觉得陈氏的官人坚持和陈氏和离,怕是知道陈氏和官家的事情。如果陈氏的官人因为官家的关系,不敢再和陈氏做夫妻,那还好。如果陈氏的官人打的是另一个主意,那就不太妙了。
一直以来,官家对陈氏念念不忘。哪怕陈氏嫁人生子,官家也一直关心她。再者,官家也有些后悔当年放陈氏出宫嫁人。如今,陈氏和离,官家只怕会让陈氏进宫为妃。
张茂实想了想,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曹皇后。
曹皇后得知这件事情后,心里并没有任何波澜。
“我不反对。”
“皇后娘娘……”张茂实没想到曹皇后不反对。
“官家的性子,你了解,我越反对他做的事情,他越要做。”对曹皇后来说,只要不伤害到她儿子,不管宋仁宗做什么事情,她都不会在意,也不会管。“再说,他想要纳陈氏为妃也不会来询问我的意见,我答不答应对他来说不重要。”
这倒是。
张茂实沉默了。
“大臣们肯定会反对,但是反对也没用。”曹皇后是真的了解宋仁宗的性子,“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官家后悔之前放陈氏出宫嫁人,那么这次官家就不会再错过陈氏,一定会让陈氏进宫的。”
“皇后娘娘,这个陈氏可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如果她安安分分地做她的宠妃,不做对旸旸不利的事情,我不会对她做什么。”曹皇后眼里一片冰冷,沉声道,“如果她要对旸旸不利,我是不会放过她的。”到时候她连官家都不会放过。
“只怕就像娘娘您说的这样,官家一定会让陈氏进宫。”
“张先生,你也不要管,随官家闹去。”不管宋仁宗再做出什么荒唐的事情来,在曹皇后的眼里都是正常的。
“小人听娘娘的。”希望陈氏进宫后老实些,不要像张氏那样对太子殿下不利,不然她只有死路一条。
第47章
一早, 赵旸带着褚越和曹许他们去见苏轼他们。
苏轼他们三人住在太学附近。这边环境非常好,街道干净又安静,是一个非常适合读书的好地方。不过, 住在这附近的人不是很多。
这里离闹市有些远, 一般人是不会住在这里的。住在这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学子。
不少外地来的学子,家里条件好的,不愿意住在太学里, 就在太学附近租房子。
或许是因为在太学附近,这里的街道的两旁种满了桂花。每年秋天的时候, 桂花盛开,香气袭人。
去苏轼他们住的地方,要从太学的门口经过。赵旸特意在太学的门口停了下来, 认真地打量了下大宋的最高学府。
太学的门口看起来普普通通, 却给人一股很神圣的感觉。只是站在门口, 还没有进去,就能感受到从里面传出来的浓厚的文学气息。
曹许见赵旸站在太学门口迟迟没走,疑惑地问道:“殿下, 你在看什么?”
“原来太学长这样啊。”这是赵旸第一次来太学, 他之前并没有来过。“和我想象中有些不一样。”他想象中的太学非常的豪华, 就跟后世的大学一样。
“殿下, 你想象中太学长什么样?”
“非常豪华。”
“殿下, 你想多了吧。”曹许双手抱胸,一脸不屑地看着太学的大门, “那些读书人不是讲究苦读书么, 太学怎么可能豪华。”
“说的也是。”
褚越开口问道:“殿下, 要进去吗?”
赵旸摆摆手:“不进去了, 我们还是去找苏轼他们吧。”虽然他对太学有些好奇,但是他今天出宫的主要目的就是见苏轼他们。至于太学,以后有机会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