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捡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巴掌大小一块铜镜的碎片,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历,虽然看着雾蒙蒙的,但是照人的时候能照到影像。”
随后就给哪吒三太子出主意,“听说李天王有一面照妖镜,你不妨回去想想能不能用照妖镜做出一面这样的镜子来?”
哪吒三太子摇了摇头,先不提自己和李天王关系融洽不融洽,单说照妖镜已经是一面法宝了,若是这个时候毁了,就有些不值当了。
而且不管是娲皇宫还是玉虚宫,都算得上财大气粗,眼前这面镜子只要真的是像昴日星君说的那样,是其中的一块碎片,那么其他的碎片也能找得到,说不定就在玉虚宫的库房里面放着呢,到时候求一求掌教老爷进去选一选,说不定还真的能找到不少好东西。
想到这里,哪吒三太子打定了主意,把这件事记下来,想着什么时候再回昆仑山了,别的事先不办,先去掌教老爷的库房里面转一圈——到时候拉上了杨师兄,杨师兄是掌教老爷的心头肉,只要他一张嘴,老爷肯定同意。
第190章 荣国府太君谋划
过了一会儿,在外边儿舒展筋骨的人也回来了,大家伙又重新坐在镜子跟前,镜子里面已经又过了一个春秋。
贾珠的孩子如今都已经出世了。
荣国府如今看着还有几份世家气象,纵然他们家的老太太对着贾宝玉特别的溺爱,到了贾宝玉这个年龄也该进学读书了。
而且现在就剩下这一个嫡出的儿子,贾政对着这个儿子的要求不低,最起码不能比大儿子差了,大儿子也算是一个读书的种子,小小年纪已经通读了启蒙书籍,等到再大一点已经开始学四书五经。去世的时候已经有了功名。
按照贾珠这个年纪拿到功名之后,别人称赞一句少年老成或者是天资聪颖都能说得过去,毕竟像林如海那样小小年纪就能成为探花的人世间少有。
想到了林如海,贾政就派人出去打听打听,林如海已经去扬州当官了六七年,这个时候也该回京城了。
随后就让人把贾宝玉叫过来,先拿书本考教了一下贾宝玉,贾宝玉这个年纪读了一些诗书,认识了一些字,让人觉得这孩子的聪明才智还是值得称道的。
贾政满意地摸了摸胡须,心想自家的家庭教养出这样的孩子算不得笨。
心中虽然满意,但是不愿意把这份满意表现出来,就害怕孩子骄傲自满。
“快滚回去,我都替你羞愧,读的什么书,你也别说是去读书了,只管说去玩儿了,只有玩才顺了你的意。”
贾宝玉被骂得抱头鼠窜,回去在老太太跟前一通撒娇,又被好多好吃的好玩的转移了注意力,一下午又过得美滋滋的,当然了,书又没读。
贾政心里还惦记着妹夫什么时候回到京城,妹夫当年上学的时候拜的是哪家先生?
派人去打听,心里面又觉得不满足,又亲自给林如海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妹妹思念和外甥外甥女的关注,又说如今大外甥的年纪不小了,也该到京城来读书了。
总之一腔盛情邀请妹夫赶快回京,若是妹夫回不来也行,先把大外甥送过来放在自己家中,自己作为亲舅舅日常督促他读书,将他送到国子监都是能办得到的。
晚上的时候贾政给老太太请安,又把这件事儿说了,老太太听了十分高兴,夸了小儿子几句,说这才是亲戚相处之道,亲兄妹就应该互相帮忙。
过了大半个月,这一封信到达了扬州,扬州的林如海看了之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又拿着这封信去找贾敏。
荣国府不会千里迢迢只送一封信过来,老太太又让人写了信又送了不少东西过来,这不年不节的,接到这些东西,贾敏心中也要多想,看了信之后,多多少少有些心头不顺。
正巧这个时候林如海回来了,夫妻两个坐在灯下都把信拿出来彼此交换了,看了一遍。
“老太太的意思是想把咱们家黛玉接过去,我心里面儿有点儿舍不得。”虽然老太太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贾敏做女儿的,却不会把母亲想的太复杂。
考虑到女儿的年纪确实小,让她千里奔波去京城,做父母的怎么都不放心,这又不是万不得已必须让女儿离家去寄人篱下。
林如海听了之后点了点头,“我也舍不得孩子,你给岳母还有内兄写信吧,就说咱们家老太太有些不好了,家中的孩子不能离得太远,这也是孝顺之道,想来荣国府那边儿也能理解。”
林如海的亲生母亲这几年身体有些不好,一直都是病歪歪的。
有几次差点没挺过去,老太太每次把独子叫到跟前拉着手交代了遗言,可偏偏又挺了下来。
如此再三,虽然次次病重次次交代遗言,但是到下一次的时候,没有人敢把这事儿懈怠下来。
生死真的是大事,若是有一次不操心,那说不定真的会抱憾终身。
林如海也是个孝子,每天从衙门里回来先拜见母亲,看看孩子,才和妻子吃饭,准备休息。
自从入春以来,老太太的身体又有些不好,林如海除了晚上回来去请安之外,在睡觉前又去母亲跟前嘘寒问暖一回。
这会儿吃完饭又举着灯笼去了母亲的院子里。正巧三个孩子都在老太太跟前说笑,屋子里面欢声笑语,看着也不孤独。
林如海来了之后,三个孩子赶快站了起来,老太太有心和儿子说话,把三个孙子孙女打发回去之后,把林如海叫到床边,拉着儿子的手。
“我有些话想跟你说,前几回虽然看着有些险,,但是每次都挺了过来,我的身体我知道,怕是这次挺不过去了。”
林如海赶快安慰老太太,但是老太太拍了拍儿子的手,自顾自的往下说。
“你爹爹去的时候担心你,虽然嘴上要求你重振咱们侯府的门楣,但是他心里想什么我也知道,我们做父母的不求你这一辈子封官加爵,只求你安安稳稳。
你做官做到现在也不算是辱没祖宗,所以临死之前我跟你说你父亲的话不要放在心上,别老想着真的重振咱们侯府,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只要你好好的,好好的教养你那两个儿子,给我孙女儿找个好人家,一辈子平平安安的,比其他的都强。”
这也是老人家一辈子拳拳爱子之心,不忍心儿子背负的太重。
林如海哽咽地答应了下来。
“我这一辈子从头回想到现在,过的都是别人羡慕的。我娘家富贵,嫁到你们林家也过着好日子,你爹爹与我算得上夫妻情深,生了你这么一个让我得意的儿子,又娶了你媳妇儿那样贤惠的儿媳妇儿,再加上你们两个有了二子一女,比祖宗们都强,我这心里面没有什么遗憾的。
只恨我活的时间太短,我要在我往后几年去世,说不定我能看着我儿子成了祖父,咱们林家又多了一代人。”
林如海赶快安慰老太太,有前几次差点儿病逝的例子在前面放着,劝老太太不要多想。
老太太果然没有再说什么,看着外边夜色深沉,拉着儿子的手,“若我不中用了,你把我拉回姑苏,同你父亲葬在一处。”
这本来就是应该做的,林如海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只劝老太太赶快歇着,明天孩子们还要来请安呢。
老人家同意了,儿子帮忙着放下枕头,又给她盖上被子。
林如海出了房间又嘱咐的丫鬟婆子们多照顾一些,晚上不要睡得太死,就守在床边儿,老太太要是渴了饿了叫一声,她们要赶快应答。
交代完之后才放心地回到了院子,半夜三更的有人敲门。
老太太院子里面的丫鬟来报,老太太如今有些不对劲。
夫妻两个赶快跑到院子里,又发现三个孩子已经到了,一家人围在床前,老太太现在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脸色红润,目光有神。
把儿子儿媳看了一眼,剩下的目光都放在了三个孩子身上,伸出手去拉拉拉最小的孙子,最后满意地闭上眼睛,就此逝去了。
一家人顿时哭了起来,丫鬟们赶快把前几年做好的孝衣白幡拿出来。
林如海又悲痛万分的写了折子,派人递交出去,又打发人回苏州老家那边整理一下院子。
全家人要回姑苏守孝,贾敏给娘家的回信还没写,凑时间写了出来。
和往京城送的折子,一块儿出了家门。
老太太先收到了女儿写的信,看到亲家母去世的消息,也只是在儿媳妇们来请安的时候叹息了一回。
没过一会儿就听见外边儿传过来消息,说林如海的折子递到了皇帝跟前,太后听说了之后特别难过。据说太后当年和林家老太太有点交情,就跟皇帝说,当年的那些老诰命们一个接一个的不在了。
自己想起来就觉得心如刀割,如今故人去世了,自己也往下面赏一些东西,下葬的时候让她带走,也算是全了这些年的情分。
皇帝对于百官的所作所为早就知之甚详,看见母亲又这样难过,心想林家的老太太只有林如海一个儿子,不如让母亲心中好过一些,就顺水推舟的驳了林如海的折子,但是又让他回祖籍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