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的容貌说趣,逗得王夫人也不由笑了一回。二人又闲聊了几句,便有管事婆子来回话,楠笙见此,便起身告辞回去了。
等楠笙离开,回事的婆事也走了,王夫人才问起周瑞家的关于紫鹃的家事。
紫鹃确实有个妹妹,春天的时候出痘,耽误了选拔没能进府。知道这些消息后,王夫人便让人叫了紫鹃老娘过来。
至于王夫人见紫鹃娘说了什么,又许诺了什么,楠笙想,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紫鹃之后会做什么。
至于会进她房里当差的丫头,楠笙想,她都不用多做什么,只要表现出一副自己要重用那丫头的样子,屋里的其他丫头就不会干看着?这种双簧,楠笙主仆都不知道唱了多少回了。每次效果都不赖~~~
千日防贼,不如直接打开了门户请君入瓮。
楠笙是希望在这种时候有个人帮她们姐妹清点一下房中财务状况的。清点完了,她们才能消停过日子,不然这事那事的总不会完。
而且说不定哪日你想玩个无间道,都省下不少布置时间呢。比如说
第44章
楠笙心里惦记着无间道不假, 但此时她却有另有一件头疼的事要马上拿出对策才行。
也不是旁的事, 就是如何让焦头烂额的二太太知道她的好侄女借着东风发了一笔意外之财。
她今儿刚从二太太那里出来, 到不好立时就将消息透出去。一来担心让人‘误会’是她说的。二来也是怕二太太起疑心。
她能借着那点‘先知’和金手指干点自保的事, 但不代表她就可以肆无忌惮, 无所顾忌。这年头谁也不是傻子, 小瞧敌人, 只会死的更惨。
所以这个消息什么时候透给王夫人知晓,又要通过什么渠道透露出去, 必须慎重再慎重。
唉,她是真没想到王夫人会这么迅速的将她叫过去说话呢。
她和黛玉的东西但凡不应该出现在身边的都在空间里放着,能放在空间外面的就不怕有人来查。
黛玉那里,外间的多宝阁最下面有个极大的酸枝箱子,里面是一箱子换好的铜子, 是往日房里丫头赏人用的。
卧室里的架子上也摆了一个装零花钱的小箱子。箱子不算大, 但里面却放了不少几钱重的小银锞子。这些是留是给身份更高一些的下人赏银。
除此之外, 黛玉梳妆台上的小匣子‘暗格’里还有三千两银票。
三千两银票都是散票,除一张一千两的, 其他的都是一百,五十,十两的那种。
除了这些黄白之物, 黛玉房间里最值钱的就是一些样式精巧的首饰和放在空间外面装样子的古籍字画。
没办法呀, 做为传世百年的书香世家总不能没有古籍字画吧。
好在这些东西混在黛玉那一屋子新得的各式新书里并不引人注意。
黛玉爱诗书, 林家也是诗书传家, 所以每年都会花一笔银子订购这一年出印的新书。
自从黛玉好为人师, 又得了空间介质后,林家订书的银子就跟流水似的往外输出。
黛玉自己空间里备一套不说,还要给楠笙的空间里留一套。两套收起来后,外面还要再买两套。
一套是她看完一本就给莳珊一本,让她拿给石玖家的,放在楠笙的租书铺子里供人借阅。
一套是准备放在房间里,或是拿来给她的学生们上课用,或是借给她那些向学的学生们。
林小姑娘将这事,安排得妥妥哒。
所以黛玉房里旁的不多,就是书多。而书籍这种东西除了府中的姑娘,整个贾家就没一个看在眼里的。
而楠笙那边,也差不多和黛玉同样的布置。
不过为了表现出她比黛玉有‘钱途’,她放私房的首饰匣子里的银票却是二万多两银票还有两张房契,一张地契。
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些贵重首饰以及其他乔母陪嫁里的摆件。
乔母是林如海的表妹,林老太太嫡亲的娘家侄女,她的陪嫁自然不俗。
好在楠笙心中有分寸,知道炫富也要‘低调’。于是她房中摆的大多都是从后世带来的各种玻璃制品。
成套的玻璃茶具,一对彩色玻璃水果盘,还有叫水晶其实就是玻璃的水晶球,以及一架小玻璃桌屏
那玻璃桌屏是当初在景点买的,回头在某淘网一查,足足被人坑了三十多块钱。于是因着这三十块钱,这玻璃小桌屏直接从新宠变成了旧爱。
此时摆在房间外室的多宝阁里,看着丫头们每次打扫都小心翼翼的样子,有好几次楠笙都想说,换算成现在的物价,这屏风一百个铜子都不值。
说起这个铜子,楠笙不禁又想到将这个时空的铜子带回去,一枚能换多少钱
╮(╯▽╰)╭
虽然房间里早就做了一番安排,但楠笙还是抽空将黛玉叫到她房里,然后小声将今儿在荣禧堂的事跟她说了一回。
黛玉心较比干还多一窍,一听这话便明白楠笙想要让人彻底对她们放心,以及对紫鹃做最后的试探。
自小跟着黛玉入府的云起,向竹,若行和闻兰,四个大丫头年纪一日大过一日。时人成亲皆早,所以这四个丫头最晚这两年就要出府去了。
早前楠笙便跟黛玉提起丫头们出府的事,黛玉自是也记在了心里。之前还曾笑说,这几个丫头年纪大了,正好可以给楠笙做陪房。
知根知底,又是侍候惯的老人,懂规矩,知心性,比外面买的不知强了多少倍。跟着楠笙出阁,她两厢都能放心。
楠笙听了只是笑笑,对出嫁的事是真心不敢多想。旁的不提,只说刘家那边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经出了舅父孝,可时至今日也不曾有人上门说亲事就是一种态度。
再者就算不上门说亲事,可能是碍于刘泰至今仍在江南,未考取功名。那订了亲的人家也应该互相走个礼吧。可刘家呢,端午,中秋,重阳等节皆不曾派人上门,就跟没她这个人似的。
楠笙到是有心在退亲前装一回贤慧,可她就算是浑身的力碰上刘家这样的也没处使不是?
反正这门亲事到了现在,楠笙最后一点愧疚之心都没了不说,她还升起了点委屈。
唉~
言归正转,话回当下。楠笙算了下丫头们的年纪,再想了回荣国府接下来的盛事,便准备等省亲结束了再陆续将黛玉的四个有资历见过大场面的丫头慢慢放出去。
只这四个丫头放出去了,林家的丫头就不好再安排进来了。这样一来,黛玉身边除了年纪小的雪雁就只能用贾家的下人了。
黛玉的年纪也一年小两年大了,这个时候身边若没个妥当的人,楠笙是真放心不下。
这么说吧。
在现代,有些小孩早恋的主要原因其实在跟爱情没多大关系,七成的原因是因为周遭人的起哄和好奇。
宝玉是黛玉能接触到的男孩里,年纪最相仿,品性最好的男孩了。相较于贾家其他儿郎,宝玉也真不愧他的名字。此时不说宝玉到底值不值得黛玉蹚荣国府这一池浑水,也不说给河边小草浇水这事是需要报恩还是报仇,只说任何事情的,任何形式上的‘为你好’其实未必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宝黛间的事,楠笙敢私下里做些小动作,但却不敢直接替黛玉做决择。
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宝黛的事楠笙不敢管,但管紫鹃的事,楠笙却不打怵。
先不提紫鹃心性如何,纵观全书这妹纸是极力支持宝黛事成的。为此还不惜挺身试玉,端的是忠心为主。
可紫鹃这么做就是对的吗?
就像《莺莺传》里的红娘,好好的官盐当成了私盐卖,最后那莺莺的结果有她自己犯的错,更多的还是那红娘的不是。
一时想到这里,楠笙连忙将早前买的《西厢》和《莺莺传》两本书都从空间里拿出来交给黛玉。吩咐她悄悄的看,不许让人知道。
这两本书是被楠笙用墨笔勾划过的,里面那些‘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诗词都被画掉了。
两本书‘网审’下来,就跟后世看网络小说没两样,到处是被屏蔽的框框和xx。
拍拍书,楠笙笑得极得意。妹呀,你去不了的地方,姐也会让你感受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土人情
(→_→)
楠笙堤防紫鹃这一点,黛玉早就有所察觉。可黛玉却觉得紫鹃心性不坏,是个实在性子。这次如果事情真的一如楠笙所想那般发展,黛玉想,无论紫鹃如何选择,都是一种结果。
紫鹃尚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套已经摆下了,她刚接了家里的消息,她娘让她回家一趟呢。因黛玉房里自来不缺人,紫鹃与大丫头云起说了一声便回家了。
王夫人那会儿见了紫鹃娘,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不难料想,只让楠笙没料到的是转天周瑞家的就送了一个长相清秀,口齿伶俐的丫头过来。
这丫头不是旁人,正是红楼里曾经有过几笔的春燕。
书中春燕出场时就是宝玉房里侍候的二等丫头,她妈原是管着荣国府那班小戏子的何婆子。除了她和她妹妹两个亲生的闺女,还认了芳官做干女儿。她让楠笙印象深刻的倒不是她的聪明乖觉,而是她因莺儿被打骂了一顿,还不得不和她老娘一道去给莺儿陪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