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年时间长了些,到底一劳永逸。而且早点下手还能绝了宝玉今科的春闱。
再一个,那娘们若真的一命呜呼了,以二老爷的年纪和娘娘宝玉的脸面,也不会再续弦了,头上没了太岁压顶,日子可比前些年弄死这娘们省心舒服多了。
启动早就安插在王夫人房里的丫头,让她故意在王夫人经过的时候说宝玉房里的丫头淘气,引的宝玉不正经读书,这会儿还在湖边玩什么才子佳人云云的话。
那丫头说的话,每个字都是赵姨娘精心编排好的。所以那丫头说的每个字都仿佛成了插在王夫人心口的刀子。
字字见血。
王夫人压根没想到这一次的保儿训奴会有去无还,在赵姨娘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这位直接跌进了藕香榭的那片湖里。
一阵混乱后,人救上来了。没死,就是一直昏迷不醒。
赵姨娘心黑呀,不但算计了王夫人,还叫楠笙背了口黑锅。
无他,这位是直接找人扮鬼,将王夫人的死说成了冤魂索命。
至于那个冤魂除了离奇失踪的楠笙还能有谁呢。
于是这事一出,黛玉就更尴尬了。
黛玉在最开始的时候跟众人去看望了两回王夫人,受了些闲气和白眼后,便对众人说要留在潇湘馆里为王夫人祈福抄经书了。
至于空间里的楠笙,则在听说了王夫人的事后,开始和黛玉传纸条猜测这事的主谋是谁。
不过期间楠笙还将医学专业的专业术语用最浅白的语言为黛玉普及了一回王夫人这个情况之后会出现什么病症。
王夫人是溺水昏迷,肺部会因为污水等物质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昏迷三天以上,会使肺部感染加重,这要是在现代,这时就要考虑得做不做气切手术下人工气管了。
下了人工气管后,那护理的难度就更大了。
除此之外,不能叫病人长时间的一个姿势卧床,要每两个小时,不对,是每个时辰给病人翻一回身,然后为了促使病人咳痰,还要用力扣背。还有下胃管,进流食,一天两三次的按摩等等总之这个护理难度绝对是五个星。
黛玉愣愣的听着,楠笙谈兴正浓,心里也明白黛玉未必听得懂,但却是最难得这么靠近自己专业知识的东西,一时话唠似的说了个没完。
不过不管怎么说,楠笙说的这些事,以及护理知识,黛玉哪怕再心地善良也不会将这些危言耸听的话转述他人的。
一来未必有人相信,二来便是元春都从宫里派了人来进府,必定不会有人再对王夫人进行加害了。
是的,加害。
幕后真凶既然想要加害王夫人,必然不会让她有再醒来的机会。此时元春派人入府,除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市井母亲溺水事件外,也有不相信府中诸人,派人加以保护的意思。
此时无论谁好意无意的说了些什么,都会被列入某个嫌疑名单中。
当然了,一直盯着荣国府的越岩自然知道楠笙这次替谁背了锅。不过如果这口锅能将楠笙钓出来,未必不是件好事。
赵姨娘慌了,她担心在太医,御医和宫中嬷嬷的诊护下起死回生,于是在慌了三两天后,准备在王夫人醒来前先将探春的亲事定下来。
不过人选她得自己来,否则交给谁她都不放心。好在这些年,她也不是胡混过日子,总是对京城各家府邸有些了解的。
然而让赵姨娘没想到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她几经周折终于替探春找到一门不错的亲事时,王夫人醒了。
王夫人昏迷多时,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候醒来,别提赵姨娘多郁闷了。而最让赵姨娘郁闷的是探春的亲事定了。
不是她挑好,然后唆使贾政定来的。也不是王夫人的报复。而是宫里的元春为了巩固帝宠特意用亲情这种在她们之间最缺乏的东西将探春弄进了宫里陪伴。
以色侍人,色驰而爱衰。元春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外人看着圣眷正浓,但实际上有多宠,又能宠几时,她都不知道。
她想要个与自己血源最近的皇嗣,所以她准备启动探春。
她高居妃位,自然有资格扶养低位宫嫔的孩子。而她做为孩子的亲姨妈,探春的亲姐姐,那就更比旁人多了份十拿九稳的把握。
元春只是个妃子,想将娘家姐妹推给皇帝这种事,她还要顾及自己人设和身份,所以接探春进宫小住这种事情大家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靠脸皮操作的事。
将人接进宫,具体如何操作那就看元春手段和探春的野心了。
这事对于探春来说,那就是喜从天降。但在嫡姐手上讨生活的日子并不好过。毕竟嫡母还要顾及脸面和儿女的名声影响,嫡姐就少了这一层顾忌
要小心了。
“要小心了。”楠笙拿起水杯朝天空的方向敬了敬,歪头对黛玉笑道。
黛玉轻叹了一声,喃喃低语,“但愿此去,求人得仁。”
那是不可能的。
赵姨娘做了什么,探春做了什么,越岩不说全知道,也是知道了个七七八八,这样的女人睡在身边……你特么敢让她生孩子?
更何竟况这样的女人放在自家的后宫……委实是屈才了。
→_→
第129章
贾家这位三姑娘, 有足够撑得起她野心的智慧和比普通闺阁姑娘都要宽的眼界,若宠幸了她,指不定哪一日他这个当今就成了先皇。
当然, 也不能将她赐嫁皇室宗亲,怕这位不甘于平凡,再唆使她男人谋个反。
这若是个男儿, 贾家何愁没有再辉煌。可惜了祖上荣耀,后辈子孙竟没一个能守得住的。
算了别屈才了, 好钢还是得用在刃上吧。
皇帝有了这种想法后,对贾家的三姑娘没太疏离之时, 也是礼遇有度,不过他也用行动表示他对贾家三姑娘没有男女间的兴趣。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元春是一点没察觉到皇帝心思,总是压着心中酸意有意无意的推销探春,几次下来叫越岩絮烦的很, 于是没两天就给探春换了个地方居住。
居住的地方洽巧又是宫中公主居住的那片区域。于是贾家的这位三姑娘在宫里小住的日子就变得异常难以琢磨,当然更让人难以琢磨的是皇帝的心思。
爷们, 宫里不缺女人,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您要宠幸就麻溜的,何必整得人一头雾水呢。
宠幸完了,咱也好干宫斗这种正经活计不是?
见此, 元春有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感觉,可如今骑虎难下, 又不得不对探春多方照顾, 以及监视。
探春在宫里发生的事, 荣国府这边都是通过元春才知道一二。赵姨娘如今也不敢轻举妄动, 生怕探春在宫里被元春收拾了。再加上之前谋害王夫人的事,也叫赵姨娘为了掩藏行迹,更加的投鼠忌器。
就在赵姨娘想方设法想要将贾环送出去时,宝玉离家出走了。
今科春闱时,正是王夫人中招的时候。赵姨娘挑这个时候出手,未尝没有想要通过王夫人的事影响宝玉科举的心思。
宝玉进考场时,王夫人虽然没死,但情况也没好多少。等宝玉从考场里出来了,王夫人才醒过来。
但不管怎么说,王夫人这场意外都彻底影响了宝玉的发挥。
考砸了,是肯定的了。
放榜前宝玉就想到自己这次肯定要落榜了,等真名落孙山的时候,虽然也是难过难堪,但还能承受。只是更大的,让他接受困难的难堪却是贾政这个生父带来的。
少年本就好面子,哪怕是宝玉这种被贾政天天孽畜骂到大的宝玉也是如此。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对着宝玉一顿批头盖脸的喝骂叫本就觉得这些年过得憋屈的宝玉直接起了厌世的情绪。
王夫人本就盼子成龙,听说落榜了,躺在床榻间连药碗都砸了。然后一边哭,一边吩咐人将宝玉房里的丫头都叫到上房,挨个收拾了一通不说,那长的好的,年纪到了知事年岁的都给撵了出去。
贾母看起来到是与平时无异,可浑身上下都充斥着一股子对乖孙落榜的抗拒气场。
还有元春的不敢置信。她不相信她倾心教导出来的嫡亲弟弟会落榜。于是直接派宫人入府,叫宝玉将卷子默写下来呈给她。
她不接受这个结果。
父亲的喝骂,母亲的失望,还有祖母的抗拒,长姐的质疑,旁人看笑话热闹的眼神都叫宝玉迫切的想要逃离这个家,这个让他压抑的红尘俗地。于是这位脑子一热连夜写了一封相当中二的信后便离家出走了。
至于路上会不会遇到僧道组成的人贩子组合,那就不知道了。反正贾家以及宫里都出了悬赏,就愣是没半点真消息。
没想到古代高考生的升学压力也辣么大,→_→
听黛玉说起这事时,楠笙一点都不担心宝玉的安危,心里吐槽了这么一句后还劝黛玉也不要太担心。
宝玉离家出走这事儿的主要责任在他自己,次要责任当然是考上家属了。
考试前把人捧的太高,考试后又把人贬低到不能再低的都踩到脚底下了。那考生心里的落差能不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