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多了人就容易不平衡,如果不平衡太多堆积出来,就有可能导致心态失衡,看什么都怨天尤人。
两个人正说着呢,就有秦王府打发人来拜见曹槊。
曹槊看见进来的这个人是观音婢的婢女,看这个婢女走路之间行色匆匆,不知道是不是观音婢那里出了事,“别拜见了,快说是不是你们王妃那里有了什么意外?”
“回太子妃的话,并不是我们王妃,而是我们后院杨夫人所出的三公子,如今有了些不好。我们王妃请了大夫,里面有一味药材长安城里没有?听说您这里有一些,所以打发我来向您求一些回去救救三公子。”
曹槊看了一下药方,让人到自己的库房里面抓药,有一件事儿自己这个时候不好问出来,也就把药方交给了这个婢女,让他们回去。
这个婢女感激再三,并且说过两天他们王妃会亲自过来道谢,然后带着药急匆匆的走了。
李建成看着这个婢女的背影,“观音婢这件事儿上表现的太心软了,那杨氏的孩子留不得,如果留了早晚必成祸害。”
“看你说的,这样的道理世民不知道吗?要是他不在家这件事儿也就算了,如今他在家,观音婢急匆匆的找过来,一来是观音婢确实心软,二来是李世民也同意了,要不然他们王府也不会大张旗鼓的找到咱们这里来。”
李建成冷着脸笑了一声,“这还不是因为李世民想要收拢以前杨家的那些旧部。李世民做事向来是不会亏了,你放心好了。他儿子病好了之后,杨家对他感恩戴德。”
还是那句话,祸害还在后面呢,早晚这小子要和观音婢生的孩子叫板,如今自己和李世民这种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就能发展成这个样子,那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孩子,将来下手的时候有没有顾虑?当然是没有的。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若是有一天觉得后宫生的那些小兄弟们碍眼,想要下手的时候绝对不会手软。
一个爹生的又能怎么样呢?又不是一个娘生的。
李建成这个时候心情突然变好了,整个人倒在了后面的大床上。
“没事,我等着看李世民的笑话呢,十年二十年都能等。”
说到这里翻身搂着还在呼呼大睡的儿子,“你小子运气好呀,比我当年运气好太多了。”
曹槊看他又去招惹了小胖子,赶快让他别乱动,“别拍了,好不容易哄睡着了,等一会儿醒了又闹人。”
第106章 好诗
刚过了两天观音婢就来了。带了大量的礼物上门, 一见面就感谢了曹槊的救命之恩。
曹槊毫不客气的跟观音婢说,“你别在这里谢来谢去的, 怎么今天就你一个人来吗?那杨夫人没有跟着你一块儿来吗?”
“孩子还有些不好,她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了。”
曹槊就为观音婢感到不值,“那是她的孩子,你何必花费如此大的力气, 你看看你欠下人情不说, 今天一来对着我大礼参拜, 咱们两个平时也没这样, 要不是因为那小子, 你能对着我跪来拜去的吗?”
观音婢脸上颇为苦涩,这个时候也不愿意掩饰,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杨夫人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
要是别人说这话, 曹槊少不了会怀疑人家是惺惺作态。但是这话从观音婢的嘴里说出来,曹槊就为观音婢感到难受。从小一块长大, 虽然中间分别了一段时间,但是曹槊对观音婢还是比较了解的。观音婢这个人心肠确实特别软,想什么说什么,对待别人的孩子跟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尽心尽力, 像这样的人世间真的太少。
不能说观音婢这样做是对是错,自己做不了的就不能对着观音婢横加批判。
所以对待观音婢的事情上曹槊有几分为其感到不值,又有几分佩服,又有几分看不起, 各种感情混杂在一起,最后只能叹息一声。
“李世民不知道上辈子烧了多少高香,这辈子才把你娶进门。”
观音婢也只是微微一笑,“我做这么多,不还是为了二哥吗?”
说起李世民,观音婢这个时候脸上的表情就生动了起来,能看的出来,她对李世民颇有感情。这让曹槊想起了自己,自己对李建成也是特别有感情。
所以谁也别说谁,只不过是观音婢和自己的脾气不一样,观音婢能够忍,自己却忍不了。
“算了算了,不说这个了,说这个没有一点是能让人高兴的。”
两个人就换了一个话题,前几天观音婢过生日的时候,关冷艳派人也送了一份礼。今天被观音婢把这件事儿拿出来,反复感谢。
曹槊才知道,关冷艳派人给观音婢送了一块皮毛做成的披风。
观音婢昨天在家试了一下,“虽然天气不太凉,我披在身上没过一会儿浑身出汗。也感觉畅快了一些,往年天一冷,我就感觉特别闷,有的时候还上不了气,总是喘着,这件皮毛披风穿上去之后,顿时觉得太保暖了。以后冬天说不定就指望着这件披风过日子呢。回头你见了关夫人替我感谢一声。这真的是我收到的最贴心的寿礼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两个人对着前几天观音婢收到的那些礼物一番品头论足。
这些礼物里面最不走心的还是齐王府送来的那些。大大小小全是陶瓷的瓶子,观音婢就笑着跟曹槊说:“我们家从此不缺摆件儿了,我把这些东西都摆在了我院子里,大大小小的格子上全部都是。昨天二哥还说呢,摆起来看着蔚为壮观。”
经过观音婢这么一说,曹槊才想起来,自己收到齐王府送来的礼物,也全部都是一些陶瓷,想到这里忍不住问观音婢:“你说咱们这位弟妹是怎么想的?怎么送的全是这些东西。是不是他们家有门路能弄这些陶瓷过来。”
“嫂子还不知道呢,元吉手里就有一个砖瓦窑,专门做这个的。”
两人说到这里对视了一眼,“好像以前也是全部收到这些陶瓷做礼物。”
这一看就是李元吉的手笔,曹槊和观音婢两个人又对视一眼,顿时明白了,齐王妃都没有出面准备礼物。
“她不给我准备礼物我还能理解,毕竟人家杨家比较记仇,我都忘了我们祖上曾经跟人家有过这么一段交恶的事儿,人家记到现在。不搭理我也是正常,怎么也不搭理你啊?”
要是没有人说,曹槊绝对想不起来当年杨修因为一口酥猜对了自家主人的心思,被自家主人千方百计给弄死了。
这件事曹槊只是模模糊糊的听关冷艳说过,但是从关冷艳那嘴里说出来,真实度要打折扣。
关冷艳逮住机会就要抹黑一下自家主人,所以曹槊觉得,杨修应该做了什么事情,致使自家主人对他颇为忌惮,而不是应该因为一口吃的丢了命。
事情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杨家还对这件事念念不忘。
所以,就算是平常碰见了,曹槊和齐王妃也没什么好聊的。
观音婢也只是说了一句,“四弟妹那个人颇为清高,或许觉得咱们入不了她的眼。”
曹槊当时觉得观音婢总算是说了一句别人的闲话,可是没过几天,真的领会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李渊的一个兄弟要过寿,因功封了郡王。这是李建成的亲叔叔,无论如何也是要去露个面儿的,李建成就带着曹槊两个人坐着马车到了这位叔叔家里,发现很多人都来了,这位婶婶是个郡王妃,带着儿媳妇们迎了出来。
曹槊向来是爱说爱笑爱热闹,看见这位婶婶先是拉着这个婶婶的手哈哈大笑祝贺了叔叔大寿,一群人在门口说了半刻钟的闲话,每个人都笑得前俯后仰,拉着这位婶婶的手一路到了后院,不少亲戚家的女眷都在这里,曹槊又赶快让这些人免礼,把年纪大辈分长得扶了起来。
这一通见礼之后,众人纷纷落座,曹槊让人把礼物捧给了这位婶婶,拉着这个郡王妃婶婶的手,又说了不少吉祥话。
说的正高兴的时候,同辈的一个弟媳妇端了一杯茶放到曹槊跟前,曹槊说了那么多正在口渴,接过了这个弟媳妇端来的茶杯喝了两口,眼神突然瞄见了坐在自己斜前方的齐王妃杨氏。
人家孤零零的坐在这里,虽然前后左右都是人,但是没人跟她说话。而且曹槊还注意到,对方看自己的时候撇了撇嘴,颇为不屑。
就算是这样,曹槊也当做什么都没看见,跟她没必要计较。没过一会儿,屋子里面的女眷们附庸风雅要击鼓传花。
这个时候出来一个刚进门的小媳妇,也不知道是哪家的,自告奋勇要去击鼓,既然击鼓的人有了,那么传的这一枝花,就需要有人去寻找。
这些李家嫁出去的公主郡主们一起站起来,要到外边找这支花。
屋子里面其他人纷纷动起来,开始挪动座位,大家要做成一个圆环形,挪动座位的时候,还有不少辈分高的商量着到时候该如何惩罚。
很快就有人拿了一捧菊花扎成的花束进来。各人各就位,有仆妇说了一声开始。
鼓声咚咚的响了起来,曹槊一听,发现这击鼓声颇有韵律,急的时候如大雨倾盆,慢的时候如山间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