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之皇长子[历史] (因果定律)


  “地方官都乐于将这种事掩下,能悄没声儿的解决才是上上策。甚至有时候就算知县、知府报到了巡抚衙门,巡抚也是愿意先解决,后报给朝廷。臣驻防广东做副都统,就见过这种事。”
  胤禔听的头疼:“朕知道吏部京察大计的标准,但你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地方出现了这种情况,白莲教一类的东西,吏部会将这个看成是官员的污点?如果他顺利解决了呢?教化百姓了呢?”
  “回皇上话,那也是污点,只要出了这种事,地方官在吏部的评价,就要从上中变成中下。”张玉书道,“此条的原意是让官员在地方上抓紧教化百姓,祛除淫祀。”
  “但这样紧逼着,难道不会让官员担心自己仕途,导致隐瞒情况?”胤禔反问:“朕记得自先帝在世时,朕陪着先帝微服,结果就遇到了有人假冒延恩公之名造反,已经闹得有些日子,可当时就在江宁的先帝居然没有收到消息!”
  “长此以往,必然会酿成恶果,你们说呢?”
  “皇上圣明烛照,臣等叹服!”
  又来了,日常颂圣真是朝廷官员生活的一部分,胤禔揉揉耳朵:“朕圣不圣明,也得看你们这些切实办事的人。若是朕说往东,你们说往西,传到底下又被传成了往北,这朝廷得变成什么样。”
  “好了,朕意已决,只要粤地处置得当,没有造成太糟糕的后果,那么吏部记档就不要将巡抚、藩台、知府、知县等记成中下。”
  “皇上,以臣浅见,如此恐怕也有弊端。”刚刚回京,被胤禔弄进南书房的鄂尔泰开口了,只是没等他继续说下去,外头就来人禀告“八贝勒递牌子求见皇上。”
  “老八?”胤禔心中皱眉,外人不易察觉的停顿一下才道:“叫他进来,急急入宫说不定有事要说。”
  胤禩一来就见不同年级、不同官职的一帮人在乾清宫里,他心道来得不是时候,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八贝勒行礼之后,就地说道:“臣今日入宫,是听说皇孙中有人将南山集带进了宫。”
  几个大学士、南书房学士还一脸发懵,鄂伦岱更是不晓得那是什么东西,而胤禔心中一凛,他想到了一个词:南山集案。
  而南山集案还和皇孙扯上了关系,胤禔吐出一口气,语气平静:“八弟说说罢,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事要从弘旺和讷甘入宫读书说起……
  自从弘旺入宫读书,和其他府里的堂兄弟一样,为了方便干脆住在宫里了,之前又和大部队跑到畅春园,一帮孩子又读书、又玩,简直是乐不思蜀。
  而胤禩每日对着空落落的府里,要去侧福晋那边瞧瞧,福晋就给他脸子瞧。而侧福晋在八福晋手底下多年,见着八福晋和耗子看见猫一样,小心翼翼的样子让胤禩心里也不舒服。八贝勒熬着熬着可算熬到了儿女回家,自然要好生带着孩子们说说话,问问他们过得好不好,有没有人欺负他们。
  讷甘说宫里大姐姐常带着她们,还教她开始学拉弓了,还说过了年她可以学着骑马。女儿说话还有些奶声奶气,胤禩抱着女儿,搂着儿子,一时之间到也觉得人生圆满,别无所求了……直到弘旺讲起了自己的读书生活。
  小孩子其实不懂那么多,只是觉得什么事儿新奇,就把新奇事儿都告诉阿玛。弘旺就说,之前他在书房里,弘晋哥哥原本拿来一本书,还说是外头的书,很有学问的人写的。
  当时弘晗他们都不在,弘晋常得皇上的赏赐,也常被皇上带在身边,是比较受宠的皇侄。他炫耀,大家倒也很捧场的要借书看,弘晋就假意不借。双方正你来我往找乐子的时候,弘昪和弘晰都会来了,弘晰笑着将弟弟的书拿过来,看了几眼交给了大哥弘昪,然后弘晋就被弘昪拉走,不知道说了什么。
  “儿子瞧着,好像是弘昪哥哥给弘晋哥哥教训了,弘晋哥哥都哭了。弘晰哥哥也一直冷着脸。”弘旺靠在胤禩身边,道:“然后等弘晗哥哥他们回来的时候,弘晰哥哥还说弘晋哥哥身体不舒服……感觉他们说假话似的。”
  “你没乱说话吧?”胤禩笑着问道:“听话,记得阿玛告诉你们的吗?”
  “记得。”俩孩子异口同声:“阿玛说叫我和哥哥妹妹,在宫里读书玩笑都可以,哥哥姐姐的事情不要乱插嘴。若是有人问,只说什么都不知道。”
  胤禩这么教孩子,是慈父之心让孩子避险,但他自己的确对这件事上了心。


第250章 皇帝的烦恼(二)
  胤禩是个有本事的人, 这点胤禔一直是承认的,而且胤禩细心且精细。他真想琢磨什么,心无旁骛的状态下,就没有他弄不明白……或者说没有他搞不了的事。
  因此现在听见胤禩说“如此狂悖之书, 居然流传到了皇孙中, 臣弟心中实在不安。是以特地来上奏皇上。”
  在胤禩的奏报中, 他说的是从孩子那听说弘昪教训弘晋, 提到了一本名叫《南山集》的书, 原本他以为是小孩子贪玩, 看得是如《如意君》又或者《□□》等艳情之作。可后来想想, 若只是这种书籍, 弘昪不至于将弟弟教训一顿。
  于是他向学士们打听了一下, 才知道这是南山先生戴名世的著作,此人曾经是正蓝旗教习,如今漫游于燕、赵、齐、鲁之间, 所著之书居然传进了宫里。
  戴名世年轻的时候也是反清复明的支持者,等到参加了博学鸿词科, 上了年纪之后又变成了合作态度,以天下为己任。奈何科举运气不好, 在他看来, 一个旗学教习对他显然是大材小用了。那会他就停止了教习的差事开始游历。
  直到康熙四十四年, 他又一次参加了顺天府乡试,终于考上了举人。转年却落榜会试, 原本康熙四十八年, 他可以再度参与考试的, 奈何先皇驾崩,今上即位, 元起元年的科考就暂且停了。
  而这个南山集,是康熙四十一年,戴名世的弟子决定为师父出书而付印。其中关于当时的后金、农民军、南明等方面的描写……还算正常,大体没什么特别不可说的地方,无非是用了南明年号,但人家也用了后金年号。
  但康熙初年,四辅臣办的庄氏明史案殷鉴在前,没人知道当今的心思,这会都闭紧嘴巴唯恐引火烧身。
  胤禔皱着眉听到最后,问道:“朕想知道,八弟你到底是问了谁,把这本南山集问的这么清楚,好像你读过了。”大臣们也偷偷看向了八贝勒。
  “臣,问了侍读学士何焯,他与戴名世有旧,也收过这本书。臣将此书带来了。”
  何焯原本打算这一年就借口回乡,离开八爷府,不想赶上了康熙驾崩。他与老八也是多年情分,新君继位情况不明之时,何焯还是个要脸的人,这会离开实在是像是墙倒众人推。
  而何焯年轻的时候,在和徐乾学翻脸之前,也曾经在京中放浪形骸。只是他的交友圈并不是成德、尤侗、朱彝尊那些人,而是方苞、和戴名世这些仕途不顺的。所以戴名世著作付印,当时何焯也收到了一本。
  胤禩问起的时候,何焯也没有多想,就将南山集给了胤禩。至于胤禩如何知道弘晋拿的是南山集……他在宫里打听这种小事,简直是手到擒来。
  现在问题有了两个:戴名世狂悖,笔下两朝易代之时对本朝颇有不敬—似乎,另外就是宫中皇孙如何得到宫外的这种书籍?还有一个不能宣之于众的问题就是,这个皇孙为什么是废太子之子?
  胤禔看着胤禩,老八这是打算借着这件事卷土重来,不怕得罪人了?借着踩废太子给自己递投名状,这能屈能伸,皇帝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简直不敢置信。
  “你把书放下,暂且回去,朕先看一看再说。”胤禔看胤禩满脸失望,又道:“你的辛苦,对朝廷的忠心耿耿,朕还是知道的。去罢!”
  胤禩这才退下。
  胤禔也没心思讨论了,只是问鄂尔泰道:“你方才想说什么?”
  “臣想说,若是修改吏部对官员的考评,恐怕会出现另一个问题。”
  鄂尔泰说的很小心:“臣在西南当了几年官,见过那种事:杀良冒功。土司杀掉自己的奴隶和良民,将他们的人头作为反叛的人头交给地方官,以便换取朝廷的赏赐……地方官其实也清楚,但没人会说。”
  “你是说担心地方官为了自己的前程,没有邪教逼出邪教?”皇帝深吸一口气,眉头紧皱,这也的确是问题。鄂尔泰所言非虚,这种可能性存在,且极有可能发生。
  “还需要慎重,需要相应的一些渠道避免此事。”
  胤禔想到了三织造,如果要这么办,土客械斗频繁的地区、将来要办的改土归流的地区,都需要这种专属皇帝自己的信息渠道。
  “鄂尔泰,你在外多年,也是历练有成。”胤禔微笑道:“朕对你寄以厚望,现下在翰林院好生养德,帮朕教导一下皇子和宗室子弟,朕是要大用你的。”
  “臣,谢恩!臣微末之人,得皇上如此恩遇,粉身碎骨,万死难报!”
  “好生养德,善自珍重罢。”胤禔让他退到一边,在场的就只有大学士和南书房学士,胤禔将八贝勒献上的南山集扔给张廷玉,道:“八贝勒做记号的地方,你读一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