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都是肉长的,活了大半辈子,他算是看明白了。
原本他是不打算大办的,可孩子们劝,加上大儿子都想借这个机会收点份子钱,他就答应了下来。
老爷子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看看二孙女会不会回来。
蔡家小子说完还喘气,站在院门外,气喘如牛,指着不远处灰土飞扬的地方说道,“一大早的,我刚出门就遇到那位大叔问路。
说是给陈三爷今天的大寿送肉来的。”
陈大(昭君大伯)也有两个女儿,就嫁在隔壁村(一个村),离的不远。
他清楚,应该不是自己家到了两个女儿不会让人驾着牛车来送礼,那得送多少啊。
她们家可没有这样的条件,能送的稍微体面些就已经不错了。
转头对着蔡家小子问,“有没有问是谁送的?”
挠头的蔡家小子,忽然才想起,自己真没有问过这事,“啊,我没有问过 ,没想起那岔。”
周围又围过来几人,好奇的问,“都在看什么?”
陈家的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咧开嘴,大嘴巴道,“有人给三爷爷送寿礼,赶着牛车来送的。也不晓得是送的什么?”
长岭村是一个还算富裕的村,可再富裕也富裕不过林家村,本来就有几分底子,加上族人出息,又遇到几个月前的神异之事,越发的富裕。
长岭村最富有的一户人家,有三间砖瓦房,剩下的都是土坯房。这还是最富裕的人家,其余的人家土坯房占了全村的一半,茅草屋一半。
就这样的条件,已经算是不错的。
还有些更穷的村落。
“哟,赶着牛车送礼的,那一定是厚礼啊。”说话的人,就住在陈家不远处的另外一片山坡上。
“不晓得,别乱猜,也许是替我家那位不能来的亲戚代送礼的,人家刚好赶着牛车要去办事也说不定。”
陈大可不敢吹牛,他怕被现实瞬间打脸。
“也对,咱们乡下,送礼的哪有一牛车一牛车送的。”
魏屠户赶着牛车亲自来送,城里的肉摊交给家里的几个臭小子看着。
他家里的摊子有个,鱼摊,肉摊,都有。鸡,帮着收就是,也不费事,村里多得是。还能小赚一笔。
说话间,魏屠户赶着牛车已经到了跟前。他跳下牛车,问道,“这里可是今日半寿宴的陈三爷家?”
陈大快速移动脚步,上前招呼,“是,不知魏东家是代替谁家来,有甚事?”
魏屠户,在场的好些人都认识。还光顾过魏屠户的生意。
“你是?”魏屠户可不敢送错,不确定的问道。
“您说的陈三爷是家父,那位穿青色衣裳的老爷子就是。”陈大还特意指了指后边儿的老爷子。
老爷子顺势走上前来,魏屠户也瞧见了刚刚问过的一位小伙子,看他点头,就晓得没有送错。
哈哈一笑,先抱拳恭喜,“在下先祝老爷子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然后指着牛车内码的整整齐齐的几个筐说道,“几日前,林家村一位陈姓妇人,特意来我肉摊前,订购了两百多斤猪肉,五十六条三斤左右的河鱼,三十九只鸡。
我做主送了十斤排骨,全在车上,谁来帮我搭把手,抬下来?”
“有,你们几个去抬。”陈大忙让儿子侄子们去抬,院子里要杀的猪,这下都不用杀了。
“好。”
“魏东家,进屋坐会儿,喝杯茶。几个小子抬下来,还要腾挪下筐。”
魏屠户哪还有时间坐下喝杯茶,他还要回城。
忙摆手,“不了,得马上走,还有事情要办,箩筐送给你们就是。”说完坐上牛车,陈家的小子们已经抬下几个大筐。
在场的人,已经嘴巴不停的议论起来。个个都晓得,林家村,陈姓妇人是谁。
羡慕的说道,“三爷(三叔),好福气啊。仙姑人还没有来,寿礼先送来了。”
陈三爷也晓得,心中也高兴啊,二孙女不管怎么样,还是认娘家的。
能如此,说明二孙女昭君对娘家有嫌隙,但不至于真的不来往。
有了昭君仙姑的名声,以后家里的没有成亲的小子们,还有重孙女们也不愁婚事。
“哈哈哈,君君一向孝顺,前些日子一直忙,虽然回不来,可过节散寿都有派人送礼物回来。”
不管怎么样,二孙女的名声不能坏,他必须在人前维护。
“那是,我听说林家村发了大财。
采摘果子,收割稻谷,插秧,盖房,修路,忙的不可开交。
真真是羡慕,那些都是卖出了天价,啧啧啧。”
“是呀,明明仙姑几月之前有回来,可那时候碧霞元君怎么就不点化仙姑,要等到仙姑回去以后再点化。
真是,让我们错过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
陈二两口子想说点什么,炫耀一下,可陈三爷的利眼扫过他们,到嘴边的话,又立即滚回了肚子。
不敢吱声,不敢露出什么不满。几月前,大丫头成为仙姑以后,他们两就打算去打秋风。
可还没有出家门,就被老爷子拦了下来。还狠狠教训了他们一顿,放下狠话,他们俩要是敢私自去找大丫头就把他们一家驱逐去族。
老爷子虽不是族长,可与族长大伯关系好 ,老爷子要是不管他们倒好,只要真的要管,他们就不敢反抗。
陈二:想死。
村里的一位中年男子,举着杀猪刀问,“陈三爷,你家的猪还杀吗?”
他猜,陈家不会再杀一头猪,但他还得问问。
“不杀了,麻烦你了。等下过来吃酒。”
阳光明媚,陈三爷的心情更加的明媚。
陆陆续续的,陈三爷出嫁的女儿,孙女儿,带着夫婿,孩子相继回到娘家。
“好嘞,会来的。”
三位嫁出门的两辈姑奶奶,坐在一起,说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两位姑母一位侄女,还有一位还没来。
此时的苏州城内,昭君一行已经行驶到城内。
在一家酒楼前停下,田嬷嬷下车,小二已经在下面等待着。
看见田嬷嬷三步并成两步,忙上前,“您来了,全都备好了。在里面。”
前日,田嬷嬷进城特意来酒楼订了一些特制的。
“好,麻烦小二哥找人帮忙提出来,随我放在马车上,多谢了。”田嬷嬷随着小二进屋,食盒太多,她一个人可提不了。
“不麻烦,里面请。”小二打头带着田嬷嬷走了进去。
巳时,昭君一行进入长岭村的范围。
村道上,两辆马车缓缓行驶。
路面上还有不少行人,被马蹄声惊扰的行人,频频回头观望:
【这是谁家的马车】
【不晓得,没见过呀】
【见过,怎么没见过,陈家那位做了仙姑家的马车,前段时间给陈家送端午节礼还来过】
有人认出来了田嬷嬷,曾嬷嬷,上次就是田嬷嬷与曾嬷嬷一起来送的节礼。
【是吗,那你说陈家仙姑来了没】
【不晓得,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走,去瞧瞧】
一群人疾走,想去瞧瞧热闹。
在她们的议论声中,马车已经停到了陈大家门口。
在门口的陈三金忙上前,“是姐不?”
自家用的起马车的亲戚,也就嫁到林家村的亲姐姐。
他是昭君的亲弟弟,昭君是家中老大,下面两个弟弟。
三金是大弟,五金是二弟。
陈大家里有大金,二金,六金,陈三家中有四斤,七金,八金。
“三金吧,找他们几个去后面马车帮忙搬东西。”
昭君掀开车帘,望了一眼外面的亲弟弟。
今儿是老爷子的寿辰,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见到喜欢的不喜欢都要挂着淡淡的笑容。
“嗳,姐,我马上招呼几个小的去帮忙。”陈三金以前也是个混不吝,可几个月来,被老爷子带在身边教育,他也明白了一些事。
加上昭君身份和家境的变化,他更是多了一份尊敬,不如以前那样。
以前被严重重男轻女的父母影响,认为丫头片子就是赔钱货。
几个月来,爷爷教育他,说了好些,还举例说明。
老爷子管的太迟,意识到问题也太迟,不过还算不错,知道亡羊补牢,没有打算破罐子破摔。
“嗯。”张嬷嬷已经抱下小鹏宇,昭君在后面下车。
陈家不少族人都早早来帮忙,此时好些人都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与昭君打招呼。
“哟,君君回来了。”说话的是本家的一位婶婶。
“婶婶最近可好?”昭君如原主以前一样,温柔浅笑应对。
“好,吃的好睡的好,有什么不好的。”三十几岁的妇人第一个与昭君搭上话,还颇有些得意,笑的很是开怀。
边上还有的人想着打招呼,有一人窜出来,大着嗓门,夸张的呼唤,“我的君君回来了,哎哟,你个没良心的,怎么也不回来看看你娘我,想你想的哟……”
妇人原本还算整洁的衣裳,此时皱皱巴巴的,脸上的表情还有那眼泪鼻涕齐流的样子,让小鹏宇退三步,不敢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