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地下,睡的是杂草,抬头望望天,是缺了顶的茅草屋。
身边还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
儿子何峰大些,七岁,闺女何盈盈小些,五岁。
至于原主乔昭君的丈夫,几年前生了闺女以后去当兵,开始还有消息传出来,后来有同村去当兵的一位大哥传回来消息,说她丈夫牺牲了。
时局混乱,除了那位同村的大哥传回家丈夫牺牲的消息,再也没有别的关于丈夫的消息传回家。
公婆在一次敌人的扫荡中被打死,她刚好带着孩子们进山,运气不错,躲过了扫荡。
给公婆办好丧事,村里没有剩下几个人,也不能住了。
她收刮完自家能收刮的东西,趁夜带着一双儿女悄悄的离开了村里。
打算带着孩子们进城,到一座大城市去,就是给人洗衣做饭,天天做老妈子,也比在村里提心吊胆的强。
母子三在初秋准备了不少野菜团子,背着包袱一路走小道山道的就这么走了出来。
一个月的时间,因为要避开扫荡,一直是翻山越岭。
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吃了多少苦。原本就瘦弱的母子三人,都瘦成了闪电。
倒是不用减肥,还需要增肥。
一年的时间,好生养身体都未必能补回来。
昨晚,原主实在支撑不住,找到这处山里的破茅草屋以后,哄着孩子们睡着以后,原本守夜的她也晕倒了。
再睁开眼睛,已经换了灵魂。
原主的遗愿:照顾好两个孩子平安长大。
别的愿望倒没有,平安长大就行。以原主的见识,平安对身处乱世的人们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一个弱女子,平安养大两个孩子,在她看来已经是顶顶难的事情,别的就不敢再奢求。
意识入祥云空间,伸手,金钥匙落下,一道信息入脑海。
得到的金手指是:外卖小店。
此时,外卖小店就高悬在头顶,想买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用。还有小店的储存格子能储存物品。
真好,什么都能点。
翻越了一下,有美食,有甜点,有生活用品等。
在民国,大打算搞事情的话,这种金手指最实惠实用。
充值的地方,能充值的物品币种也是千奇百怪。唯独不收纸币。
铜板都收。
原主身上是有钱的,铜板有,银元也有五块,还有几个金戒指,三对玉耳环,两只玉镯子。
是从村里有些全家全死光的人家隐蔽的地窖或者床底下挖的坑道中找出来的。
玉器成色各自不相同。
大多数都是不咋滴的。
这些物品中,铜板与玉器被昭君拿来全部充值,金戒指与银元留着,以后用得上。等找到安全落脚的地方以后,需要钱的。
摸索到被她枕在下面的大包袱,扣扣嗖嗖的摸出来要充值的铜板以及玉器。
快速的,铜板玉器在她眼前消失。货币一栏显示有货币:五十万铜板。
最小的货币值是铜板,也许是与她有充铜板进去有关。
看来其中有玉器蛮值钱的,黑暗中也没有细看,摸都没有细摸。
再查看外卖的各种小店,商品的价格也是铜板为单位,真好。
找来找去,找到一家专卖粗粮的店铺,全是粗粮,还有卖做好的粗粮,什么杂粮饭,三合面馒头,三合面酸菜包子,三合面饺子,还有粗粮做的粘豆包,窝窝头,要什么有什么。
还挺方便的,买了三个玉米面馒头,把包袱放在背篓中,然后把唯一一个干净没有缺口的碗放在包袱上,三个玉米面馒头就在碗里。
然后再上面查找,看到一家卖防身术的店铺,里面有卖什么武功秘籍,还有一些冷兵器,以及需要能量棍(类似于电棍,只是不需要充电,只是需要换能量),价格还蛮贵的,十万一根。
贵也要买,一根能用很久,能量输出大,一下子就能电晕或者电死一只熊瞎子。
还买了一把长匕首,附带绑的,绑在右小腿,能量棍别在腰间,有外套罩着,谁也看不见。
如今的乡下女人都穿的宽松,没有什么掐腰显腰身的衣裳。
现在是秋天,已经是深秋,衣裳穿的厚。
摸摸两个孩子的身上,衣服还蛮厚的,夜晚会穿着所有的厚衣服睡觉。
闭着眼睛,继续睡,但脑子里绷的紧紧的,不敢深睡眠。
还得时刻注意到外面的动静。
很快的天亮了,昭君动动身体,然后站起来,在附近捡了一些柴,然后点燃火,燃起一堆篝火,还买了一桶水,悄悄的洗碗,洗竹筒,然后把玉米面馒头穿在筷子上烤。
大约是七点左右,馒头散发出一股子玉米的香味,两个孩子自己醒了,从没顶的茅草屋走出来,边走还边揉着眼睛,先走出来的是儿子何峰,嘶哑着声音喊道,“娘,娘。”
孩子离不开娘,睁眼在茅棚里没有看到娘,孩子自己就有些害怕。
第103章 103 四零单身娘(01)
“小峰, 这边。”昭君坐在火边,对着儿子招手。
后面还有一个拽着哥哥衣服的小尾巴,更瘦弱的盈盈。
小姑娘揉着眼睛, 走路都走不稳, 时不时的崴一下, 好在崴的不严重没有受伤。
小峰很有哥哥样,时刻记住带着妹妹,不能分开。
听见娘的声音, 小峰不怕了。还有些开心, 他闻到了食物的香味。
“娘,什么东西, 好香啊!”
眼睛不揉了, 伸手拉住后面的妹妹,加快步伐, 朝着昭君生火的那片空地走去。
在山林里生火是有危险的, 昭君找的是一片有岩石的空地,走的时候也好灭火。
“馒头快来,先喝几口水,漱漱嘴巴。 ”昭君用一块干净的布打湿,利落的在儿子闺女的脸上擦拭一遍。
擦拭的挺全面的,角角落落全擦拭到了。
昭君示范给孩子们, 自己用水漱口。
两个孩子懵里懵懂的跟着学,漱口完,喝下放在火堆边已经开了的热水, 慢慢的吹冷,慢慢的喝下。
“慢慢吃,馒头撕小点。”已经烤好的玉米面馒头,递给两个孩子。
小盈盈眨巴着大眼睛,口水都快掉下来了,一个劲的直点头,“娘,盈盈慢慢。”
真香。
何峰捧着玉米面馒头看了眼娘,没有说话,埋头吃起来。
小家伙一直知道娘在村里有摸出来值钱的东西。但是娘什么时候悄悄买的玉米面馒头,他怎么不知晓。
带着疑问,边吃边想,想了许久,一直到馒头吃光,小峰也没有想明白。好在昨天,母子三有路过一个小村落,当时原主有悄悄的进村。
哪怕小峰有疑问,昭君也能遮掩过去。
吃过早饭,母子三继续走,小峰都背后都背着一个小包袱。
小小人儿的裤头内还缝着一个银元,是原主缝进去的,两个孩子的裤头都缝了一枚银元。
反复交代过,万一走散,不到饿到极致不许用里面的银元,那是救命的钱,也不许告诉别人。
两个孩子都不大,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别看年龄小,可在战乱年月的孩子,他们经受的苦难多了。
比后世的孩子懂事多了,也明白钱多重要。
母子三继续赶路,一路钻山沟,顺着山走,走到下午,看见一处小城。
虽然不大,不像什么样子,可也能看出来是个县城。
有青砖瓦房,还有二层的建筑,这就稀有了。
昭君可不想继续翻山越岭,带着孩子走下山,背着闺女盈盈牵着儿子,一路走下去。
下山之后,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才走到城门口,检查了行李,什么值钱的也没有,就放母子三进了城。
守城们的那几位还“呸”的一声,嘀咕道,“穷死了,比死人还穷酸。”
听来,这些人连死人都不放过。
进城,县城的房子不全是砖瓦房,也有不少的土坯房。
大多数还都是穷人。
进城,母子三对县城也不熟悉,跟着人群走了一截。然后逛了一圈,她打算在小县城休息几天再走。
母子三人只能住客栈,牵着孩子们,在县城转了两圈,就一条长直街,然后街后各自有两条巷子,县城就转完了。
真心不大,转了两圈,找到一家名为通海的客栈。
通海客栈,是县城里面中等客栈,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
“掌柜的,帮忙开一间大些的房间。”昭君被小伙计迎了进去。
“好嘞。”片刻之后,掌柜的收取钱以后,递给昭君房门钥匙。
掌柜摸着山羊胡子,戴着圆圆的眼睛,笑眯眯。
“麻烦掌柜的让人送些热水进来,我们母子三都要洗漱。”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一个月母子三都没有洗澡,身上都馊的远远闻都有味儿。
“行,没有问题。小九,去厨房提热水给客人送过去。”
“好的,掌柜的。”小九就是迎昭君进去的小伙计。
花了足足两个小时,母子三从头到脚的洗刷刷,才洗干净,一身的脏衣服也洗的干干净净,晾在外面。
兄妹两都没有衣服换,只是穿了贴身的衣服,坐在床上,眼巴巴的望着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