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昭君之开挂人生 (传山)


  谁能想到老天爷还真眷顾大柱一家。说他们命好吧,又不好。好:家里估计得了一大笔意外之财。
  不好:刚得财,马上郭小花就出事,一下子,家里多了四口白吃白喝的人,孟氏也是大方,居然还供郭小花的孩子去族学读书。
  晃动下胡思乱想的脑袋,继续闭眼等待。
  片刻之后,用过早饭,郭大柱请九叔公坐在桌子边,商量事情。
  老二老三在娘的示意下,也坐在后面,看着大哥与九叔公商量事情。
  昭君没有什么,老大是长子,以后鼎立门户,着重只培养他一人。
  在她看来,以后总要一家分三家。让老二老三跟着学学,以后分家了,他们也是他们小家的顶梁柱。
  每一个都要着重培养,不能让老二老三以后眼界低,遇到当官的,或者巡捕,贵人就畏缩成奴才。
  商量了会儿,九叔公微笑着离开,郭大柱兄弟三个也比较满意。
  为家里节约了一小笔钱。
  ******
  一大早的,木根山谷(小山坳更名)热闹非凡。
  进山谷的左侧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人来人往,在右侧搭了一个两个茅棚,是给从城里来的技术大师傅们临时住的地方。
  “五伯母,今儿的猪肉,还有排骨,筒子骨,全在这。”九叔公家的大孙子郭长胜,去年刚成亲,今年刚满十八岁。
  推着独轮车进到昭君家里,外面用木架子搭的大案板上,放好今天做饭用到的猪肉,骨头啥的,还有帮忙代买的新鲜鱼。
  正端着一大簸箕东西的昭君,回头瞅一眼案板上的食材,“行,你去找老三结账。”
  郭长胜推着独轮车,乐呵乐呵的走了,“好,五伯母,明儿还要买鱼不?”
  “不买,过些日子再买。”
  那可能天天买鱼,有肉吃,对做事的师傅族人们来说,就是顶顶好的。
  肉比鱼好,油滋滋的,一口咬下去都是油,特别的润。
  汪氏新学的一道硬菜:红烧肉。味道美得很。
  他们百吃不腻。
  昭君教家里的几个女人做红烧肉,都跟着学 ,学的最好的就是汪氏与小姑子。
  刘氏,胡氏,都学了。味道一般般,不难吃,但也不是特别的好吃。
  家里有人做活 ,昭君倒是闲了下来。
  每日就是安排安排家里的活计,其余的时间,闲着。
  小姑子想明白后,勤快的不像话。
  啥都不让她干,见着她做事,就跑来抢走她手中的活计。
  没事的她,只能大白天的开始做衣裳,做鞋子。
  坐在屋檐中,抱着没有做完的衣裳,昭君慢慢的做着。
  全是给她自己与昔日的主子做的,她得替原主完成这个心愿。
  家里盖好房子以后,她就打算出发,带着老二一起走。
  屋里厨房忙的热火朝天,屋外的工地上,搬砖砌墙的,也干的热火朝天。
  房子已经见雏形,已经快上梁。
  家里上梁用的点心,她已经准备好。自制的胰子,还有面脂,已经做好 。
  光明正大的做的,也没有瞒着家里的人,只是家里的人,不知道配方,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 她们帮着做了不少。
  胰子晾晒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并没有拿出来在阳光下晒。
  “大嫂,咱家的粮食不够了,最多能吃到明儿中午那顿饭。”郭小花系着围裙,擦擦手,走了出来。
  粮食 ,油盐酱醋,家里的食材都归她管。
  她是后勤总管,每日每顿,她都做到心中有数。
  “啊。”昭君侧过身,拉着小姑子坐下。
  “我晓得了,明儿一早,我进城一趟,小花,你和我一起吧。”
  进城,郭小花不是很想,兴趣也不大。轻摇头说道,“大嫂,家里好些事,我就不去了。”
  养了一段时日,原本蜡黄的脸色已经有了一丝红润。
  皮肤没有那么黄,偶尔还能见到一丝白。
  枯黄的头发也油润了些,干瘦的脸上,也饱满了些。
  身上穿的衣裳,是昭君找出来的原主年轻时的旧衣裳。
  不算太旧,还有五成新。
  昭君很满意小姑子的文静,但有时候又觉得她太文静了些。
  “家里有她们呢,明日大花会带着家里的一群都来。你就陪陪大嫂,忍心瞧着大嫂一个人进城忙活。”
  “那,那行吧?”郭小花有些不知所错,她虽然从和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可依然害怕人群,怕人家知道她是和离妇 ,在背后指指点点。
  “这还差不多,明日进城,我想着还买些做点心做饴糖的材料,咱回家抽空自己做。过些天房子上梁要撒。
  咱家一共三座院子,一共要做三次。我想着在铺子里买,有些不划算。”
  听到这里,郭小花想起来了,真的还有这件事。那不行,她得去,帮大嫂一起买东西。
  抬起头,认真的说道,“大嫂,我去。自己做饴糖做点心划算些,咱别买点心铺子的,太贵了。”
  她已经回了娘家,大嫂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就接纳了她和孩子们,还让孩子去族学读书,虽然说束修很少,但是买笔墨纸砚是要花费银钱的。
  她都说了,不用读书,能平安健康的让孩子们长大就好。
  可孩子最想去,加上大嫂强烈要求,就是翠翠都去了。
  她只好点头同意。
  说起来,回到娘家的日子,比在马家好过多了。因为这段时间,全家都要忙盖房的事情。
  春耕春种以后,地里田里的活计,都包给族人做短工。
  就是家里的牛,都是他们在管,只是晚上送回来,早上牵走让家里的孩子去山里放牛,割牛草。
  她觉得这样的日子,简直了,真是比做神仙都舒服。
  不怪她这么想,一辈子除了三岁之前,她就没有过过这么松快的日子。
  认真的说,三岁之前的日子也没有现在的好过。三岁之前是不用做事,可吃住都没有如今的好。
  现在顿顿都能吃肉,吃多了,也没有以前那么馋肉。
  “就是,我自己做,让大花她们一家也学学怎么做的。”
  至于大姑子他们会不会想到自己做点小生意,那她就不管了。
  自己做的够多了,难道还包发财。
  做几样普通的点心,饴糖,教他们做些小吃食,馄饨,自制的手工面条等等,还有两位小叔子家都教。
  教他们几家,是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等他们家庭条件好些了,与自家也能自如的交往。
  万一条件相差的太大,等以后,这客气啊,还有畏惧,疏远,就会慢慢的来。
  只有自己兜里有了银子,才能对等的交往来往。
  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在一个被人时刻巴结的环境中度过一生 ,那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 ,只会给他们带来傲慢无礼。
  也许不会傲慢无礼,但面对穷人时,心里上一定会有优越感。
  她希望他们不管以后发生什么,都能保持农民的本色,勤奋努力,勇敢坚强乐观的心态。
  主要的是那三家的掌舵人都不错,至于其余的人,昭君不是太在乎。
  农民也有自己的小智慧,管好自己的家,管好家里的成员。
  做做小生意,依然还是农民,经商做生意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不会被划分为商户。
  古代的士农工商,在科举中划分还是很重要的。
  平日的地位,除了士,其余三种还是看谁家钱多。农人的地位,也就是在科举时有优势,别的时候,都不太大。
  没钱的依然仰视有钱的。
  昭君穿越多个古代世界,对此自有一番新的认知。
  午饭时,大师傅们住的右侧,摆上了好几张大桌子,每桌八人。
  四四方方的大桌子,高高的长板凳,一方两人,一张八人。
  大师傅们三桌,请来干活的家自家的亲戚,五桌。
  木匠,泥瓦匠,三桌大师傅,在一边先洗洗手,不远处都放着水桶,木盆,里面全是干净水,让他们饭前洗手。
  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可几天后,他们不洗手自己都觉得不对。
  大柱三兄弟带着堂弟表弟还有族人们,跟在大师傅们后边。
  招呼着,族叔,族弟的招呼他们先上桌。
  有一桌全是族人,他们笑嘻嘻的一望,“哟,今儿有鱼啊,好大一条。”
  说话的人与昭君是一辈儿的,但年龄小不少,在他家里他排老二,在族里排到二十六。
  不是至亲的晚辈,都喊他二十六叔。
  桌上一位年龄与他相仿,小不了几岁的,但比他小一辈的,笑着回了一句,“二十六叔,我晓得你最喜欢吃鱼,对吧?”
  “对啊,我就喜欢吃鱼。不过红烧肉啊,我也喜欢吃,油滋滋的,吃了浑身都是劲。”说完,夹了一块红烧肉,晒进嘴巴里。
  那陶醉的神态,真适合做吃播,绝对能吸引人。
  每桌子都是那种大块的红烧肉,保证一桌八人都有三块。
  还有浓郁的汤汁煮的蘑菇一大碗。
  味道美的能让这群汉子咬掉舌头。
  大师傅们也挺满意的,干活特别的卖力气,还细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