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真诚,还有言语恳切,族长之前就瞧见了族人听说有五十文钱的时候,那激动的样子。
想到族人们家里的条件,族长没有再推辞。说实话,之前他就不想推辞 ,可是他身为族长,要明白事理,才有了那么推辞那一幕。
现在有了五弟妹的坚持,他就没有必要再推辞,反而顺手推舟,环视周围的族人一圈,正色道,“好,就依五弟妹的。在场的都听好,等下挑到的人家要记得好,别真以为这五十文真的该给。
要是你们家出了这事,也是在正忙的时候,只要你们自己愿意出头,找族中子弟帮忙。大家就是耽搁一天也得去,不能因为农忙就不去。
愿意给工钱,那是因为你们五伯母(五叔母)仁义,……”
“是,都记下了。”
“那就好,没有挑上的人家也别气馁。下次有别的好机会,就给没有挑到的人家。”
“是。”
族长都这么说了,能怎么说。
族长心中也已经盘算好人家从哪些人家挑人。
先是与郭木根家关系亲近的人家。当然郭林根,郭铁根两家的儿孙去,是不能给工钱的。
他们是至亲,还有郭木根的亲叔家里,还得问问。问十二叔本人,他家的儿孙去不去,去的话,要不要收工钱。
毕竟郭小花也是十二叔的亲侄女,他的儿孙与郭小花也是至亲。
这些都是要私下问的。
厨房里已经忙活起来,大夫也来了,房间里,大夫给受伤的人检查。
因为有女眷,跟随来的还有大夫家的女眷,帮忙看伤汇报情况。
能跟随来的,也是懂医术的女眷。
敷药,开药,一阵忙活。
整利索,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厨房里,一群妇人帮忙,外面已经搬来好些张桌子,摆好椅子,碗筷。
还有些孩子,顺着香味也来到昭君家里。
大人们发现有自己的孩子,有些尴尬,昭君让闺女去请孩子们进来。又抓紧让厨房再煮饭。
忙忙活活,院子四周插着火把,才把这顿饭吃完。
送走族亲,两位妯娌带着家里的儿媳闺女帮忙还在收拾。
还剩下一些肉菜 ,也不是吃不完剩下的,是昭君特意让掌勺的汪氏留下来的。
送走了客人们,昭君和两位小叔子以及两位妯娌,大姑子郭大花夫妻说起小姑子郭小花的事情。
“明儿,他三叔 ,四叔,你们两家除了孙子辈,都得跟着去。没办法,咱们是小妹的亲人。
不管能不能讨回公道,咱都得去。大妹,大妹夫,你们就别去了,先在我家休息一天。陪陪小花,等我们回家。顺便看着几家的孩子们。
家里不能没有人,看你们现在这样,也下不了田。先休息,等好些了,再忙家里的活计。到时候家里的活计忙不过来,我让大柱他们几个去给你们帮忙。”
“大嫂,我也跟着去,我虽然受了点伤,但不打紧。我是小林村人,知道的事情多,到时候也能白帮衬几句。”
大妹夫丁三说道。
“那行,你也回去。幸好你家早已经分家,你们一家子都成了这样,还真是不好对丁叔他们交代。”
丁三是家里的老三,几年前,家里的老五闹幺蛾子,老父老母分了家。他们跟着老大过。
丁三一家还住在爹娘分给他们的两间屋子中,但早已分开锅火,各家过各家的。
家里也穷,家里人多,却只有一亩地,其余的地全是佃的地主家的地。
家里的日子过得苦巴巴,大姑子只有两个儿子,原本还有一个小子的,只是因为早产,生下来以后,不到三个月就从夭折。
早产时还难产,大姑子伤了身子骨,后边儿再也没有有过身孕。
还好,她之前就已经生了两个儿子。
“大嫂,我们都住在家里,会不会不好?”郭大花有些不好意思,自家有差不多十口人,都在大嫂家住,吃,怎么感觉那么像打秋风。
“大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一家也不是长期住,就是住一两晚。安心住下,养养身体。
你们要是回去住,这黑灯瞎火的,身上还有伤,走路一瘸一拐的,你说让我们几家子,怎么能放心。
明儿你在家里陪陪小花,外甥媳妇帮我们三家带带孩子,顺便做做饭。也休息休息,后儿一早,你们回家,我保管不留。
明儿,等我从小林村回来,我还有事要和你们说。”
“嗯,我听大嫂的。”
郭大花想着小妹那样,她确实有些不放心。陪陪小妹也好,劝慰劝慰小妹,还有小妹家的几个孩子,她也得安抚安抚。
要不然,几个孩子肯定有些不适应,他们与自己亲近一些。毕竟以前一直住一个村,常来常往,有自家人陪着,孩子们也会安心些。
想到这些,即使家里还有很多活计,她也忍着不去想,小妹的命比那些活计更重要。
活计迟个一两天,不算大事。
郭林根,郭铁根两家也没有意见,家里出了这事。肯定要先处理这事,而且小妹(小姑)被休,还关乎自家的名声。
特别是家里闺女(孙女)的名声,不管都不行。
田地里的活也只能先搁置下来。
临走时,昭君让大儿媳,二儿媳端来两盆做好的肉,还有一家一条三斤的鱼。
“三弟妹,四弟妹,这些都是家里剩下的,别嫌弃。”
白氏(三弟妹),樊氏(四弟妹),眼睛都黏在两盆肉上,全是油乎乎的五花肉,真好。
“谢谢大嫂,不嫌弃,都没有动过的肉,嫌弃什么。”说着伸手接过肉,鱼就示意儿媳代劳接下来。
“不嫌弃就好,我让老大送你们。”
今儿一天,真是有些累。幸好回家的路上,她有交代儿子怎么说今天得到的赏银,要不然,遇到下午的突发情况,她都不知道老大能不能应付。
说完,与两家人摆摆手。目送他们离去。
郭大柱送三叔,四叔到外边儿不远,就被三叔拦住不让他送了。
进院门,随手关好院门。
回到屋里,站在五姑住的门口,望着。
昭君坐在床边,还在劝慰些小姑子。“小妹,既然回来了,就好好的养身体。
别七想八想,明儿咱全家都去小林村。解决你的事,马家你是回不去的。
我现在有个想法,你要是同意就吱一声。如果一直这么一字不说,你的事,我可是不管的。”
第92章 92 农门福婆婆(06)
郭小花不是傻子, 刚才二姐坐在她边上, 一直叨叨的说了一些事。
知道大嫂愿意接纳她与三个孩子,也知道大嫂要去小林村为她讨公道。
她哪有不愿意的, 她之前存了死志。是想着自己一个被休的妇人, 一般娘家都不会接纳, 哪怕不是她自身有什么做的不好。
在本地大家知道, 是那男人找了狐狸精,可传到外面就一不一定了。
她被休还会妨碍娘家的侄女侄子们的婚事。自己儿女的婚事就更不用说,有位被休的娘,她的闺女以后想要找个好人家,基本不可能。
可现在大嫂说要办她,也许她即使不能回马家, 也不用被休。也不是不可以和离。
虽然和离她也不想,可和离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也是她唯一的出路。
伸出枯槁的右手,拉住大嫂的衣裳,低声说,“大嫂, 我都听你的。”
小姑子愿意说话,昭君松了一口气,还好,看来是想明白了,不想死了。
真想死的人,这时候, 一般都不会说话,能看你一眼就不错了。
不过小姑子的眼神依然木讷,人也心事重重,但已经比刚进家门时强了很多。
“好,愿意听我的,我就说说。二妹,你也听听,帮小妹参考参考。”
坐在床尾边的郭大花对昭君一脸的感激。
“嗯!”
昭君撩起垂下来的一缕头发,夹在耳后,然后说道,“我是这么想的,明天去,肯定要据理力争,为小妹讨回公道。
还有 ,凭什么是马全有那混蛋王八休小妹。咱也能休他,当然这是气话。女子休男子的休书在衙门备案就通不过,我想着和离。
还有既然那寡妇说服了马家人赶走三个孩子。
我是这么想的,既然他们不要。小妹肯定要三个孩子,以后小妹的户籍也会迁回咱村。
干脆让三个孩子改姓,姓郭,以后哪怕小妹遇到了好人家再走一步 ,也不碍事。
三个孩子改了姓,就是堂堂正正的郭家人,以后也是有郭氏一族可以依靠的……”
昭君的想法很好,郭小花听了也愿意。孩子们姓郭,总好过姓马,让她膈应。
“我听大嫂的。”
“好了,都不早了,这两夜都挤挤。都洗洗睡吧,翠翠,带着表妹 ,照顾好妹妹。”
“娘,我会照顾妹妹的。”翠翠要照顾妹妹,她挺会照顾人的,这点不用昭君担心。
安顿好家里的亲人 ,昭君洗洗睡下。
明天还有一场或者两场恶战。
睡下两个时辰后,鬼王巧娘用阴风席卷着青衫男昔年积攒的财宝回到昭君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