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
楚昭慧拔着地里的草,庄稼是种下了,可地里十来天就要扒拉一次野草。
“媳妇儿,你歇会儿去。”石有田现在浑身都是劲,新房盖好。
家里出了铺盖,衣服,这些是原来的,其余的都是新的,就是挑水的水桶都是新的,全是老丈人他们出的。
当然,土坯是自己借的,已经脱了一半,晾干以后就还人。剩下的一半,今年弄好就成。
日子越发朝着红火奔,他干啥都有劲。
蹲着的昭慧,抬起手肘,擦擦额头上的汗水,一张脸晒的红彤彤的。
扬起头,摘下草帽拿着扇扇风,瞅一眼前面还没有干完的地方,瞬间放下了要歇息的心思,摇摇头说道,“不了,我再干会儿。等下还要回去做饭。”
家里还有两岁的儿子,放在对面的娘家让四岁的侄子帮忙看着。
她得早点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忘了说,土地归公集体化是一九五八年。五八年之前,农民只要是出售地里田里包括在山林打猎的猎物都不受管制。养殖也是可以的,匠人们到了六六年以后,也是可以不上工,在家里接活,只要每年给队里上交规定的钱财,就行,那些钱换算成工分,依然能分到粮食。
别一说年代,都以为是一个模式。
五八年之后,六六年之前,山里的物产,依然是没有人管。六六年之后,打到小猎物,挖野菜,捡山货,也是没有人管。
除非是大野猪,大熊之类的大猎物,才需要充公,要不然一条一两斤的鱼,几斤的野鸡兔子,充公了归谁?为了一条鱼一两只小猎物谁还特意跑一趟县城,镇上的收购站,闲的呀?
这些也不是山山随口胡编,问过经历过五十年代的老人,五十年代时,有些人刚成年,有些还是少年。
还有地域区别也是有的,别一概而论。
第61章 61五零(04)
市里
七月骄阳似火。
今年的天气, 比往年要热。
考完试, 从学校走出来的昭君, 背着娘做的斜挎包, 软软的耷拉着。
呼出一口气, 身边来来往往的同学们, 她熟悉的有限, 她在班里总共上了十天学。
与同学们, 也就是见过, 莫得什么感情,什么同学情。
有爱美的女同学已经穿上美美的连衣裙。
“楚昭君同学。”后面有人喊她。转身回头, 是一个高个子, 长得有些对不起观众的男同学,八字眉, 三角眼。尖嘴猴腮, 眼睛上下滴溜溜的在昭君身上打转。
此人常二虎是留级生, 也是昭君班里的男同学。
“常二虎同学, 有事?”冷着一张脸,没有多余的表情。
常二虎涎着一张脸,脸上的笑容瞅着怪怪的。
“没事, 就是难得看到一回楚同学出现在学校, 打个招呼。”
“打过了, 我还要回家。”说完,昭君头也不回的离开。
后面站立的常二虎,忽然“呸”一下, 然后离开了。
他早就盯上了班里新来的插班生楚昭君,据说她家是乡下的。但是在学校读书很是自由,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
他想搞明白楚昭君家里有什么本事,让她可以不在学校里上课。
他是个好奇的人,好奇心爆棚。什么事都想弄个明白,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好奇心害死猫。
回到小楼,外面有人敲门,有小院隔着,听的不是很真切。
“小楚,是不是回家了?”外面有人大声的喊,使劲的拍门。
声音她熟悉,是居委会的崔大妈。
“崔大妈,等等。”昭君刚换上拖鞋,外面就有人喊,只能穿上步拖鞋,趿拉着鞋小跑出来开门。
打开门,崔大妈笑眯眯的站在外面。
“小楚,回来考试的吧?”
“嗯,崔大妈您进屋坐,是有事来的吧?”
昭君邀请崔大妈进来。
“进屋说也好。”崔大妈走进院子,还四下打量了一番。
屋里的家具,昭君已经换的差不多,已经繁复精致的家具全被昭君换进了空间,现在外面的家具全是旧的,就连一楼客厅的沙发,都变成了藤沙发。
夏天不需要坐垫,已经被她收了起来。
家里全是半旧的家具,没有什么出彩的家具。
“嗳,小楚啊,我记得以前的家具不是这样的吧,怎么现在满屋子都是旧家具?”进屋,崔大妈就发现了问题。
“我爹说了以前的家具太好,不敢住。找了一个人全卖了,还低价买了一些旧家具回来。
一卖一买,还剩下不少钱。倒是不错,能贴补下家里。”
走到五斗柜边,拿起装凉白开的瓷水壶,给崔大妈倒了一杯凉白开,“崔大妈喝水。”
“谢谢,你这孩子就是客气。”
崔大妈扫视几眼客厅的摆设以后,就没有再问关于家具的话题。
而是转头说起来的目地,“小楚,有人托我问你,你家的小楼卖不卖?”
崔大妈本是不愿意问的,多明显啊,人家才买的小楼,怎么会卖。
不过那人说,愿意出高价,比市场价还高。
还拿了不少礼物去她家,她才愿意来试试。要不,大概率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她还问什么。
楞了下,很快回过神来,诧异的问道,“大妈,我家才买下小楼没有多久,人都还没有住进来,怎么会卖?谁啊,脑子有坑吧?”
昭君确实不明白,谁这么心里没数啊。
对面坐的崔大妈也觉得要买小楼的人,脑子有坑。
楚家有没有钱她不知道,但人家既然买下来这栋小楼,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像那些要远离的人一样离国,去往他国。或者全家调动工作去往别的城市,一般人是不会卖掉这么一栋小楼。
即使调往他乡工作,也不会刚开始就卖掉。
去往别的城市工作,谁知道那边会被安排多大的房子,家里的人是否住的下。
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数。
崔大妈尴尬的笑了笑,既然开口问了,就干脆第一时间就问,“小楚,我说过你家刚买小楼,肯定不会立即就转手卖掉。
但那人说,他出高价,比市场价还要高。我想着就给你说说,算是忠人之事。”
她压根就没有想过楚家会卖房子。
“崔大妈,我家不会卖。价格再高,也不会卖。因为我即使拿着那人出的高价,也很难买到这样的小楼。
太大太精致的小楼,我家不需要也买不起。差一些的房子,又没有小楼好 ,既然如此何必现在卖。”
“对,换我也不会卖。多好的小楼。”
崔大妈也明白,真是这样。给的钱再多,也不一定以后还能买到一样的房子。
她在附近住了几十年,可是知道这栋小楼的来历。
以前这里是齐家老爷子妹夫家的老宅。
后来老爷子的妹夫因为早早父母双亡,老宅被家里叔叔侵占。
他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华莱,去往省城讨生活。
一去就是多年,再回来的时候,带着妻子闺女。那时人家已经在省城安家,回华莱市也就是探探亲。
再过几年,传回来消息说,老爷子的妹妹妹夫双亡,只剩下孤女。
没过多久,齐家老爷子就做局买下来妹夫家的老宅子,然后建起了小楼。
等外甥女长大结婚时,就送给了外甥女,后来在解放前外甥女夫妻带着孩子去往他国,小楼又回到了齐家老爷子的手上。
“崔大妈,麻烦你告诉那人一声 ,我家不卖小楼。真不卖,别费心思,还不如去别的地方找找。”
“嗳,我就说你家不会卖。等下班了,我就去说一声。那我先走了。”
崔大妈拍拍大腿,然后起身离开。
“崔大妈,我送您。”昭君也起身送着崔大妈出去。一直送着崔大妈到院子外面。
“别送了,考完试要回去吧?”
崔大妈回头挥挥手,然后离开了。
回到客厅 ,昭君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要高价买小楼。
打开客厅的老式旧台扇,这是原来的主人留下来的。
一共三台风扇,这是好东西,昭君没有收进空间,依然留在外面。这些不需要遮掩,院子里的车棚,还停有一辆自行车,也是原来的主人留下来的。
这些居委会也是知道的。
以后家里用,也不需要遮掩。能光明正大的用。
晚上,昭君依然化妆成黑瘦少年,去往黑市。黑市买卖的都是一些违禁的,或者一些市面上不好买的商品。
解放到现在四年左右,上面早就收缴了散落在民间的木仓。
但黑市依然还有,只要肯出钱,出的起大钱,依然还是能买的到。
晚上,昭君来到黑市,在约定好的地方,早早的摆弄出来别人定好的物件。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来买东西的人,可不敢把眼前黑瘦的少年怎么样。
人家那身手,他们可不敢闹幺蛾子。
规规矩矩的交易,下次想要什么,递给昭君一张单子,用手电筒照着看了看,昭君对着接货的人说,“有,十天后晚上老时间老地方 ,准备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