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忽然间直接变了一个模样,记忆的混淆,带来的震撼自然是格外的巨大,也让林如海忍不住感叹了两句。
“大人您如今升官了,这房子自然也要跟着变一变,再者说了,您离开京城都多少年了,这房子若是再不变,那岂不是要破败了……”
林青与林如海的年纪差不多,他并不是林家的家生子,甚至从来都没有签过卖身契,与其说他是林府的管家,倒不如说他是林如海的师爷。
当年他与林如海结识也是机缘巧合,林如海救了他一命,那个时候也恰逢他心灰意冷,不愿意再考科举,所以面对林如海的邀请,他也就同意了。
这些年,一直帮着林如海处理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而在林如海离开京城之后,他更是直接担负起了林家与其他各家的交际往来。
林如海这些年能够在扬州平平安安的混到现在,甚至能从巡盐御史的职位上全身而退,与林青在京城的细心筹谋是脱不了关系的。
两人之间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却更是知己朋友,林青在林府的位置,与其说是管家,倒不如说是幕僚师爷,说话自然不会太过在意什么,相对就比较自然。
不像是林岩,这位虽然是与林如海从小一起长大的,但卖身契在林府,而且从小受林家的培养,主仆观念意识从一开始就定下来了。
即便是林如海再怎么和善,对方也是不会有丝毫逾越的,可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事林如海可以让林岩去办,但却不能让林青知道。
虽然古代文人重清名,幕僚若是一旦背叛,名声坏了之后就再也无人敢用,而且还会受人唾弃,但是事无绝对,万事还是得有着一点心眼。
像是其他的一些机密事情,倒是无所谓了,但是林家先祖一直留下来的隐藏力量,却必须是要瞒得死死的,那很可能就关乎到家族的血脉传承能否延续。
“说得也是,走,进去看看,林青你当年可是最喜欢享受玩乐的,这屋子想来一定修的不错……”
听林青这么一说,林如海也觉得有道理,他笑着摇了摇头,回想起当年第一次买下这个宅院时的情景,忽然间兴致便上来了,直接一挥手便带头跨步走进了大门。
或许人一老,就比较容易回想过去的陈年往事,虽然林如海现在还没怎么老,按照现代的说法,男人四十一枝花,他还在花的尾巴上晃悠。
但是古代男子的寿命普遍不长,一旦过了五十,那就可以称为老翁了,所以林如海现在也总是好回忆过去。
不过他有一点比较好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他现在还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还想着继续的往上爬,终极目标甚至都定在了阁老的位置上。
有着这么大的野心,林如海虽然好回忆,也有了一点老人的心态,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年轻的,起码他不怎么爱唠叨。
从林府大门外往里看的时候,林子轩就见到了不少穿着林家服饰的下人,正排成两排的站在里面,可直到进了大门之后,他才知道,这何止是两排。
估计整个林府里面,除了他们带过来的那些老宅的下人,京城林家的下人应该都站在了这里,前面领头的是几个管事,后面小丫鬟就更多了。
而一见林如海还有林青他们进来,这些管事外加小丫鬟,直接就高声喊了一嗓子,欢迎老爷回府,而后便一个接一个的跪了下去。
那整齐的就跟排练好了似得,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动作不齐的,而且看他们那个头,绝对是按照大小个排得,还找得都是个头差不多的,个太小的估计都给淘汰了。
被这阵势吓了一跳,林子轩忍不住偏头瞅了那位叫林青的男子一眼,这人穿着随意,没有林府下人该有的印记,但看着却又像是林家的人。
林子轩早就有些疑惑了,这会见到这样的场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是本能的,就觉得到底是这位叫林青的家伙安排的。
或许是父子同心吧,在林子轩这么想的时候,林如海的目光也转向了林青,望着这位跟了自己十几年的幕僚,他沉默了一会,有些无奈又有些头疼的叹了口气:
“怎么弄出这么大的阵仗,至于吗,让他们赶紧散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林青不是随他的姓,后来改的,而是本来就姓林,这也算是一种缘分,当年他们遇见的时候,乃是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
他们都是举人,偶尔在诗会上交谈,彼此兴趣相投,自然而然的就认识了,再加上有感于两人姓氏相同乃是本家,所以也就结为了好友。
那一年的会试,林如海十七岁,正是年少意气风发的时候,而林青年纪也不大,少年得志难免猖狂,两人都是心高气傲那伙的。
对其他那些大龄的考生,都是有些看不上眼,而对于与自己一样的青年才俊,反而是有着惺惺相惜之感。
本来两人还约定,等到会试中榜之后,一起去大醉一场,而且还要比一比到底谁的名次更高。
可结果,那一年林如海的父亲突然病危,正在京城复习备考的林如海,得知了消息,那哪里还能坐得住,当即便收拾行李回了扬州。
古代不是现代,对于孝道是最为重视的,在现代,有很多家长为了怕影响孩子高考,即便是家人出了事,也尽量的瞒着。
但在古代,若是这样瞒着,那就是害了孩子,因为若是你父亲在扬州生病去世了,而你这边却金榜题名,那让人知道了,很可能就会告你个不孝的罪名。
而皇上是不会管你到底知不知道这件事的,天下人也不会管你知不知道这件事,他们只在乎这事情的结果。
你若是落了榜,那也没什么,可你过了会试,那事情就大条了,在父亲重病的时候,还要钻营功名,以孝治天下的皇帝,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功名就算是考上了,到时候也是会被革除掉的,历朝历代,甚至出现过因为状元长得太丑,而被罢免功名的先例,更何况是因为孝道。
所以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从理智上,父亲病危,哪怕林如海再不甘心,也必须得放弃这次的科考。
当时的林青还曾为自己的好友惋惜过,毕竟这一错过就是三年,不过很快,他就知道,林如海能够避过这次科考,其实算是很幸运的了。
这次会试其他的东西都进行的很顺利,林青也如愿的考中了探花,虽然不是状元,但是以他的年纪,其实已经是非常的值得骄傲了。
毕竟每三年,才能出这么三个人,在整个天下所有读书人之中,更何况他还是如此的年轻,跨马游街的时候,那香囊荷包几乎将他整个人都包围了。
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得意的时候,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就发生了事端。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 ̄)~.
第146章 146
因为此届录取的南方学子过多, 基本上没有一个北方学子,而主考的官员,又全都是南方考出来的, 所以那些北方的考生,便联名告起了御状。
一众学子直接集结在了皇宫门口,声讨着此届科举定是有着天大弊案,这些学子基本上都是举人,而读书人一旦热血上涌, 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前朝甚至有着太学的学生, 对于朝廷的政策不满,而直接集结众多学子,在皇城门口静坐示威的, 本朝虽然新立,对学子们的威严要高一些。
也不允许学子们私自议论政事, 不过那是平时,在遇到舞弊案件的时候,却必须得慎重的考虑他们的意见, 并且给予解决。
这倒不是说朝廷怕了他们这些学子,这些考生虽然都是举人, 在地方上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甚至可以见官不拜。
但说句实话,本朝开朝以后,这些年加在一起杀过的各级官员,都要比这些考生加起来再翻个一倍还要多, 连那些官员都杀了不少,更何况是区区考生。
只是这意义却是不同的,杀那些官员,那多是贪污**,是有罪名的,朝廷完全可以打着为民做主的旗号。
而这些考生或者说这些读书人,学子们,他们是大周朝,或者说是历朝历代统治的根基,每代朝廷都得依仗着他们去治理百姓。
毕竟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规则,在老百姓大字都不识一个的情况下,你让他们搞民主自治,那绝对是会乱成一片。
更何况,所谓愚民的政策,才是王朝稳固统治的根本,那些百姓只有不知道反抗,老老实实的过活,王朝才能长久的存在下去,皇室才能保持绝对的权力和地位。
而相比于那些只要有口饭吃,就什么都不会去想的百姓,书生们的政治诉求,他们想要的就会多很多,知识人嘛,总是会看的更加透彻一些。
这是其一,其二,一个皇朝想要长久,必须得给底层人们一个能够爬起来的希望,哪怕这个希望其实并不大,但只要有,只要摆在那里能让人看到就是好的。
而科举无疑就是那个可以改变命运的阶梯,科举选才,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国家选才,但更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安抚天下的读书人,让他们老实的科举读书,不要到处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