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塔丽一副受惊的神情,但没说话。
“你对我很好,但可能更像资助人对他看中的未来的画家,你都不知道我值不值得你花钱……我想过了,我得对得起你花的钱,我会努力的,不是为了你,只是为了我自己。”他抿着嘴唇,一脸坚毅,“我明天就去找房子。”
*
震惊!
她是真的没想到。她确实把他当成一项“投资”来看,没错,艺术资助人做的就是这种事,他们发掘没出名的艺术家,给他们钱,让他们能不为温饱操心,安心创作。她做错了吗?好像没有,只除了没有料到文森特会爱上她。
不过,好像也不是太意外的事情。他的生活里没有其他女性,就像当初在寄宿的家庭里会爱上乌苏拉,他只熟悉她,所以就爱上她了,可能实际上并不知道“爱情”是什么。这样,他应该是因为她跟加百列订婚了,所以才终于决定离开。
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他是成年人了,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她总算可以躺到床上,想着今天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她知道后续是什么,另外一件事情的后续她无法控制。
*
阿瑟和加百列都对文森特决定留在阿尔勒并不惊讶。阿瑟认为文森特终于放弃了,加百列则认为文森特还算是“懂事”。
他没有主动对文森特说愿意资助他,只是给了维塔丽1000法郎,让她给文森特。
“你不能自己给他吗?”维塔丽有点奇怪。
“小傻瓜!你不知道男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这笔钱要是你给他,他会很愉快的收下;但要是我来给他,他不会愉快。”
“男人的虚荣心。”她翻了个白眼。文森特的态度放在他爱她的背景下就很能理解了:他不会接受加百列的钱。这么说,加百列早就看出来了?
真是搞不懂男人的心理!
她叫来吉塞拉,让她给文森特送去500法郎,再给她300法郎,要她这几天跟文森特一起去看房子,帮他付了房租,再买一些衣服、日用品。
*
回了马赛,加百列和阿瑟白天都不怎么出去玩了。阿瑟天天在沙滩上晒太阳,说要弥补这两年待在英国那种整天阴雨霏霏的鬼地方而导致的日晒不足。
加百列整天陪着维塔丽,到处去画画,或是在马赛街头溜达。他写信回伦敦告诉父母,维塔丽已经答应了求婚,订婚宴会准备在圣诞节之前举行,请母亲帮他举办宴会;维塔丽将在10月底去伦敦,学习礼仪不需要半年,有一个多月足够了。
奥兰夫妻很快回信,说一个多月还是太紧张了一点,最好让维塔丽10月初就去伦敦;另外,肯定要邀请养父福楼拜先生和生母兰波太太参加订婚宴会,要维塔丽尽快确定他们的行程,他们好安排住处;
维塔丽也写信回鲁昂和沙勒维尔,告诉福楼拜和兰波太太她答应了加百列的求婚。福楼拜的信是卡罗琳写的,热切的恭喜她订婚了;兰波太太就更高兴了,不过还是念叨了一番,大致意思也就是告诫她婚前不能跟加百列有什么不可描述的关系,以免奥兰夫妻知道了,觉得她不是“好女孩”。
订婚真麻烦。
不过总是要经历一次的,就忍忍吧。毕竟订婚宴会不需要她操心,将来的结婚典礼也不需要她操心,就算很省事了。
*
她心情很好,表现在绘画上,就是现在的用色更柔和了。她本来就是师从德加,色彩偏好也向德加靠拢,喜欢那种梦幻般的颜色,色彩对比不太强烈,花卉和景色使用柔和的颜色是很好的,文森特以艺术品商人的眼光,说她的画作要是挂出去卖,水粉色粉画能卖到1、200法郎一张,油画3、400法郎,主要是颜色太美了,非常适合家居装饰,客人们也能欣赏这种色泽明快的画作。
画花卉当然是最安全的,画风景也很安全,只要掌握了技巧,光凭绘画她已经可以养活自己,甚至比写作还赚钱。
维塔丽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算是“出师”了,可以靠卖画和写作养活自己。
这天她在整理这次在马赛画的画,水粉水彩色粉放在一边,油画放另一边。油画售价高是因为作画时间长、颜料贵,所以她画水粉画比较多,油画画的少,水粉画可以画的很快,一天两张不是问题。
只画了两周,也画了十几张粉彩,算算就是2、3000法郎了。
她乐滋滋的,“看!这些画要是全卖了,足够母亲和伊莎贝尔一年的生活费。”
“你家的小店利润怎么样?”加百列问。
“还行,一年大概能赚2000多吧。她和伊莎贝尔一年用不了1000法郎,每个月还能给我和阿瑟寄几十法郎。”
加百列算了一下,两个人在沙勒维尔那样的小城,一年1000法郎确实可以过得很不错了,兰波太太很是节省,但该花的还是挺大方的,比如她给阿瑟一个月寄70法郎,给维塔丽寄30法郎,是因为阿瑟开销大,而维塔丽住在福楼拜家,自己几乎不花钱。
关于维塔丽将来的嫁妆,阿瑟也跟他说了,兰波家对于奥兰家来说,当然是穷得不行,不过兰波太太答应最少会给长女5万法郎的现金做嫁妆。罗什村的田地本来也有维塔丽的份额,但阿瑟想过了,将来维塔丽不会回到罗什村,所以他会考虑在她结婚前,在伦敦郊外买一些田地,罗什村的田产到时候留给他们的大哥弗雷德里克。弗雷德里克还在军队服役,退伍后回到沙勒维尔,将来也不太可能离开家乡。
他没跟阿瑟说,他的父母起先也不太愿意他娶一个乡下姑娘。在他们看来,没有贵族头衔、又不是巴黎或伦敦出生的都是“乡下姑娘”,更别说维塔丽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家里兄妹众多,担心他们婚后儿子就要连妻子全家都负担起来,那可不好。
他费了一番力气说服父母,兰波家虽然穷,但并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那种,兰波家的小店足够兰波太太和长子、次女过上小城中等水平的生活,她家还有田地,怎么都不能算是无产阶级;阿瑟不用说,牛津毕业后找个在报社的工作绝对不是问题,做报社或杂志编辑是比较有社会地位、薪水也不错的工作,他之所以之前说服父亲写推荐信、要牛津的保留学生名额,都是想让阿瑟将来能独立;维塔丽实际不需要为家人操心太多。
他还说了维塔丽在沙勒维尔的时候做主开了杂货店,之后又跟阿瑟在巴黎,两兄妹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打理的很好;在福楼拜家也已经学着管理庄园了,是个聪明女孩,不是真的一点都不懂。
奥兰太太担心兰波太太会在订婚宴会上露怯,到时候那些贵夫人们不免要嘲笑她跟粗俗的农妇成了亲戚。加百列回想了一下兰波太太在伦敦时候的表现,认为未来的岳母是没什么文化,神情也过于严肃,但最大的好处是不会乱说话;贵夫人们反正肯定会嘲笑她是个农妇,但她不会闹笑话,贵夫人们也不至于闲到总嘲笑她。
第63章 浮生梦
维塔丽的好心情放在写作上面, 也对她最近这段时间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她的文风忽然变得轻快了, 于是让《浮生梦》的女主角谈起了恋爱。
加百列现在是她的的第一个读者。
她上午画画, 下午写作,晚上吃过晚餐后, 跟加百列在沙滩上散步, 回到别墅, 就在壁炉前面聊天。马赛的夜晚不冷,但湿度高,维塔丽不喜欢湿漉漉的气候。
《浮生梦》写了一个小城女孩的故事。特蕾莎·蒂尔科曼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父系家族因为没有合法男性继承人而失去了爵位,特蕾莎的父亲一辈子都在唠叨他没能得到的爵位, 特蕾莎的母亲哀叹她本该是个贵夫人, 现在只能是个普通的已婚妇女;
特蕾莎9岁就离开了小城,被姑母齐默尔太太接到家里,按照一位淑女的标准养育长大, 特蕾莎的在齐默尔家的地位微妙而尴尬:她没有一个好姓氏,父母也没有钱,不是齐默尔家的女孩,接受了超出自己家庭出身的良好教育。她相貌美丽, 但又天真, 齐默尔太太并没有教她太多有身份地位的女性应该学习的东西, 而只教她如何讨好男性;她学习音乐、舞蹈、歌唱、绘画, 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
特蕾莎16岁第一次参加社交舞会就一鸣惊人, 令人惊艳, 成功吸引到齐默尔太太的潜在目标的注意,特蕾莎成了某位中年富有男性的情妇,得到了之前从没有得到的极为丰富的物质享受。
一段时间后,特蕾莎在一个沙龙上结识了英俊青年阿尔芒,阿尔芒是外省来的商人之子,他热切的爱上了特蕾莎。
*
要说是“自传体”,实际当然不是,但加百列能看得出来,特蕾莎的一部分性格和经历应该还是取材于维塔丽本人的经历,不过占比不大,可以忽略。
就像《巴黎梦》一样,《浮生梦》也同样引发了一波讨论,只是没有《巴黎梦》引起的反响大。争议之处仍然在女主角的设定上,特蕾莎仍然不是那种传统的“真善美”的女性主角,不过比起《巴黎梦》的米娅,特蕾莎没有那么尖锐了,生存环境也相对优越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