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老太太 [金推] (香溪河畔草)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香溪河畔草
- 入库:04.09
石梅张氏拉着贾琮的手送出荣宁街。
然后,石梅张氏这里正在告辞,贾蓉带着八名护卫出来了。
贾蓉也要去江南林家参加林母的周年大祭。
张氏这才没话了。
贾蓉才十二,比贾琮小两岁呢。
杨氏原本是让贾珍去的,结果贾珍却说等年后再出门。
林家正月初八就要大祭,年后哪里赶得及?
贾蓉不愿意跟贾珍碰面,便跟贾敬请命,要随着贾琮一起去江南。
贾蓉说:“索性孙儿今后也要靠自己,不如跟着琮儿叔叔出去历练一番。”
贾敬一想,荣府那边有护卫。
贾数的二十几个车把式手低都有功夫,还有八个镖行的镖师。
可谓万无一失。
关键是贾琮贾蓉的功夫也不弱,能够自保。
贾赦贾敬贾政,贾珠贾琏贾璋几个,一直把贾琮几个人送出了京郊十里亭,方才返回。
纵然贾琮带了大管家,四名护卫,再有贾数一行二十几人护卫,张氏还是忧心不已。
正月初六,贾赦亲手把金陵的鸽哨捎回平安信交给张氏。
她一颗悬心才落地。
随即摸着眼泪;“才十四的孩子,心那么野,主意那么大,我怎么劝说都劝不听,竟然敢把我准备的车架撂下了。真是气死我了。”
贾赦笑道:“你就是嘚瑟,十四岁的儿子会办差了,恭喜大奶奶,您教子有方。”
张氏嗔怪:“你做爹不心疼,还不许我心疼。”
贾赦道:“你也不看看他出门什么阵势,这一行人不打劫别人就好了。
谁敢打劫他们?“
贾琮原本说好了要在二月十二吃了表弟表妹的寿面返回。
结果,贾琮写信回来,要在林家跟着林姑父读书。
张氏难免又悄悄落泪。
跑来跟石梅诉苦感叹,黄嘴丫子翅膀硬了,要飞了。
然后,杨氏也来跟石梅诉苦,贾蓉也不回来了,要在江南跟着姑祖父读书。
杨氏抹泪道:“蓉儿这是怕了珍儿了。
赦弟答应了,开年之后,让珍儿在西山做校尉,蓉儿肯定听见了,心里害怕,躲出去了。”
石梅不免劝道:“这也好。
林如海可是探花出身,如今正好有空闲,这是别人请都请不来的恩师大人。
又有琮儿青玉陪着,加上江南人灵地杰,只怕比在家里还学的好些。”
且荣府的私塾先生要跟贾珠一起参加会试,年前又辞馆了。
叶筝贾璋的恩师还没着落呢。
他们去向林如海求学正好。
回头却说史家。
史鼐史鼎都递上了丁忧的折子。
兰州海疆暂时没有战事,兄弟丁忧的折子都获得允准。
正月二十五,史鼐史鼎兄弟扶灵返乡。
荣府石梅贾赦贾政再有府里的几位少爷一直送到城外十里亭,方才祭酒告别。
二月便是贾珠下场的日子。
石梅原本希望贾珠三年后再下场。
但是,贾珠说他想试一试,不成只当积累经验了。
然后,不出意外,贾珠名落孙山了。
虽然贾珠的人缘很好。
但是,考试就是考试,来不得半点虚假。
贾珠后来默出了文章求教山子野与杜尚书。
两人都说他的文章辞藻华丽,内容却有些虚浮。
但是,孩子的灵性有,有待磨砺。
贾珠沉默大约一个礼拜,重新振作起来,决定到江南向林姑父求学。
然后,石梅就说:“索性就把贾璋叶筝都带着吧,还有几个伴读也一并带了。珠儿好好指点几个族兄,今年好歹过了童生试。”
然后,三月初。
贾珠带队,冰雪消融之后,带领一路人马十二人,浩浩荡荡出门了。
贾琏眼红的很,却是他在侍卫处挂职,逢年过节要当差,走不开。
然后,张举人又考中了进士了。
荣府的私塾真是成了进士摇篮。
哪怕贾珠自己败落,竟然有好几个落地举子到荣府应聘。
却是荣府的学子都出门游学了,唯一的贾琏在国子监。
这些举人只得遗憾而去。
三月中旬,贾珍到西山任山字营校尉,手底下也有三百人。
正五品的武官。
贾珍做得有模有样,还跟副将冯唐的儿子,西山郎官冯紫英混成哥们。
虽然冯紫英只有十五岁,贾珍已经二十九。
但是,这两人都是喝酒骂娘的脾气很对胃口,见面不久就成了兄弟。
贾敬杨氏对贾赦真是千恩万谢。
如今,杨氏嘀咕的事情就剩下两宗。
一宗是牵挂贾蓉。
一宗就是嘀咕余氏怎么还不怀孕。
好在有个芝芝嘴巴甜蜜,哄得杨氏开开心心。
这一年,荣府万事顺遂。
石梅真正心神放松。
旬日跟媳妇张氏孙女登山锻炼。
如今整个女学的学员几乎都爱上了登山运动。
跟元春一批入学的族姐妹们,已经开始相亲。
因为有在主家嫡枝附学的经历,加上本人腹有诗书,气质出众。
媒人几乎要踏破门槛。
当然,大多数是京郊大地主,或者是京都大商人,只有少数是六部主事一下的官员。
行伍人家不少,大多数是想依附贾赦,求取晋升。
后街侄儿媳妇拿了男孩子的条件来询问石梅的意见。
石梅的意见就是二条:“无论家族多么富贵,父母多么能干,把我握两条准没错。
一是家庭是否良善之家。
若是心狠手辣的人家,即便万贯家财,这种家庭也是火坑,不能嫁。
二是看女婿本身是否能干。
能干的涵意,不一定要科举入仕,就是看他种地,是不是勤勤恳恳的种地,做生意是不是良心生意。
当兵的是不是积极努力。
满足这两点,就可以结亲。”
三月的时候,雅娟的婚事有了着落。
南方是贾政的属下,工部六品主事替自己嫡次子求亲。
这次子在府学读书,今年十六。
已经是秀才,凭着本事进了官学。
石梅便带着毓秀母女去碧云寺烧香,两个亲家母见了面。
毓秀的口碑在京十分好。
无论是从前隐忍婆婆抬举瘦马,还是后来向娘家求救,还是如今独自教养儿子闺女成人,孝敬前公公,都被人们津津乐道。
遇人不淑的毓秀,俨然成了逆境求生的榜样。
谁能保证一辈子顺遂,一辈子不遇见白家那样的渣滓?
遇到了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有求生的能力。
毓秀因此成了教育姑娘们逆境自救的榜样了。
反之,毓婉就成了反面典型。
诗书满腹,直逼嫡女又如何?
不过是嘴尖毛长腹中空!
出门遇见了黑心的婆家,白眼狼夫君,就是死路一条!!
还不如毓秀这种经得起摔打。
六品主事姓吴。
吴夫人很喜欢雅娟的温柔娴静。
吴夫人有两子一女,身边有一个女孩儿十一岁。
雅娟十四,很能照顾这个小妹妹,两人很快就谈的投机。
从诗词谈到天气,谈到北国的风光。谈到江南的水乡。
雅娟在北方生活过,吴姑娘的外婆是江南乌镇。
她去走过亲戚,说起江南的美食如数家珍。
白锦堂在漠北守孝,给妹妹带了梅花鹿小白兔小白貂等诸多宠物。
吴家的姑娘心向往之。
两人很快就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两人到哪里会面,倒犯愁了。
石梅说道:“到时候让你元春姐姐起个诗社,你们两个参加进去不就行了。”
元春起诗社,参加的人员可就多了。
水灵,还有水灵的表姐妹都要参加。
元春因为贾政进了养心殿,跟詹事府的同僚熟悉了。
元春因此认识了内务府总管家的姑娘,再有几位公府宗亲千金。
元春跟杜家有结亲的意向,杜家两位姑娘杜箬杜篪也会来。
这些是吴家不可企及的人脉,因为跟白家结亲却可以跟她们联谊。
吴夫人越发笑得欢快。
只说石梅答应把花园子借给外孙女儿雅娟待客。
这一份宠爱不亚于嫡亲的外孙女。
单凭他们跟荣府的关系,白家的根基真正不浅了。
吴夫人暗自庆幸自己相中了毓秀的纯良,方才没错过一门好亲。
娶媳妇看母,这话很不错。
可笑陈家的三媳妇,自家本身不过是个六品主事而已。
白家的儿子已经升了五品武官了,将来前途可期待。
竟然看不起人!
也不是吴夫人世故。
这个时代相看媳妇就是人品之外,还要看家世人脉。
吴夫人与陈三奶奶都是主事夫人。
一个十分高兴跟白家成了亲家。
一个瞧不起白家,觉得根据浅薄。
这是各人的眼界问题。
陈三奶奶的婆婆评价很中肯:自以为是,自视甚高,其实不符。
吴夫人当时就给了雅娟见面礼,一对和田玉的镯子。
据说是吴家的传家宝。
石梅与毓秀都给了吴姑娘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