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元廷的皇帝,元顺帝其实是最悲催的一个,他不是什么昏庸的皇帝,相反,他其实颇有些能耐,当初继位没几年,就扳倒了权臣,之后,又想要缓和民族矛盾,重用汉族儒生,问题是,他运气太糟糕,脱脱隐退之后,也没个能镇得住下面的人,最重要的是,吏治败坏太严重,他根本无力回天,任何善政到了下面执行的时候,立马就变了个花样,查贪腐的,下去之后,贪腐更严重,加上天灾频发,下面自然是民不聊生,这才是白莲教红巾军得以迅速壮大的根基所在。
一个王朝到了最后,就是财政崩溃,脱脱出了个馊主意,就是发行纸币,这玩意在没有足够信用保障的情况下,就是耍流氓,到了二十一世纪了,还有国家因为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几千个亿才能买一个西红柿呢,放在这个时代,那简直是灾难,明晃晃地抢钱。
再有能耐的皇帝,遇到这种情况,也要麻爪了,元顺帝连遭挫折之后,也开始破罐破摔起来,脱脱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一副贤相的模样,但是等到搞出纸币事情之后,元顺帝就觉得,这位也不靠谱。何况,人总是喜欢将责任推脱给别人的,逆耳忠言这种事情,大家都不喜欢听,所以,理所当然的,元顺帝开始连出昏招。
元廷如今的情况可比前些年的江南还要糟糕,元廷几个军阀在中原混战,元顺帝早就控制不住局势了,一直到朱元璋将山东河南都攻打下来了,元廷那边还一团乱麻一般。
第36章 马皇后
舒云穿着隆重的礼服,与朱元璋并肩站在高台之上,听着下面雷鸣一般的欢呼,有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她这就是皇后了!
没错,朱元璋终于称帝了,比起真实的历史,他提前了两年称帝,不过依旧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大封群臣,光是国公就封了六个,另外还追封了几个,其他的也多半有了封侯之赏。
前朝如此,后宫自然也得了册封,朱元璋册封后宫也很简单粗暴,只考虑家世和孩子,有孩子,父兄是功臣的,封高一些,其他的,也就随便册封了。对此,舒云并没有任何意见。
舒云制定了一系列的宫规之后,后宫里头的事情也就没什么好管的了!后宫的事情,说白了,也就是两个字,一个是钱,一个是人。舒云直接规定了宫中各个级别的待遇,什么品级用多少人,该拿多少钱,多少东西,每个月直接凭着对牌自己去领取就可以了。
宫中所需要的东西,一部分直接由皇庄提供,另一部分直接向商人招标,招标是每年一次,如果送过来的东西不符合条件,那么,接下来你就没有第二次参加招标的机会了。
这个时候后宫制度并不严密,后宫之中也没多少太监,多是宫女,毕竟,天下大乱多年,汉人死伤无数,鼓励生育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让人残缺身体去做太监。实际上,明朝的时候,许多太监都是战俘,民间是不许私自阉割的,明军在外头俘虏了外族,然后从中挑选出一部分人出来,阉割之后,送到宫中执役,也就是到了后期,对外作战比较少,九边也日渐糜烂,太监里头这类人才算是比较少了。
在这个时代,宫中用太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整个皇宫的男人就朱元璋一个,皇子年纪稍微大一点,也是不能随便进入内宫的,那么多的妃嫔宫女,难免会出一些问题。舒云倒是想要推动一夫一妻的制度呢,但是很可惜的是,现在不存在这个条件。说白了,天下战乱,女多男少,要是强行一夫一妻,那是要出事的!
当然了,按照官府的规定,民间其实还是一夫一妻的,庶民娶媳妇都是难事,何况是纳妾!没有一定的品级,自然是不许纳妾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朝这会儿,许多所谓的小妾,在家中的名义就是养女,你能说人家不许收养女孩子吗?官宦人家,正经小妾也是有名额的,这就又有变通的法门了,通房丫头是不算小妾的。就算是后世,法律都规定一夫一妻了,在外面包养小三情人的,还有搞重婚的,简直是到处都有,叫人都觉得没眼看!
所以,舒云对此也是徒呼奈何,不过呢,出于某种不爽的心理,舒云还是给朱元璋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向超额纳妾者征税。舒云的理由也很充分,过些年,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有钱有权的男性,自然会占据过多的女性资源,然后就会有不少条件比较差的人娶不上老婆,这些人其实就是不安定因素。有句话说得好,有恒产者有恒心,有家庭的人,相应来说,做事也会有个牵挂。没老婆的人,做事都没个奔头,谁知道他们被刺激了,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所以,法律必须规定,你可以纳妾,但是超额纳妾,也就是平民想要纳妾,就得交税,纳得越多,税率越高。纳妾必须要通过官府,要不然,女子到了年纪,要么交人头税,要么通过官媒嫁人,哪怕奴籍也是一样!至于隐户之类的,官府鼓励举报,举报者可以得到当年纳税额一半的奖励……
朱元璋大概是穷怕了,对于能收钱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哪怕在舒云的经营下,朱元璋的库房已经很充实了,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够,何况,打仗打到这个份上,朱元璋已经发现了,什么都能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脱脱发行纸币的时候,朱元璋就起了心思,被舒云劝阻了。明朝的宝钞同样是个笑话,擦屁股都嫌硬。舒云觉得,这玩意能不发行,还是不发行好了,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了,美洲那边银矿不要太多,倭国那边金矿也不少,中原金银储备不足,那么,就带着自个的商品,去国外换嘛!
总之,朱元璋对这个提议还是很心动的,反正这事对于底层和上层来说,压根没什么问题,底层能娶到一个媳妇就算是不错了,而上层呢,那些功臣,按照制度,本来就有好几个妾室的名额,就这样还不够的话,那就活该他们交钱,何况,一般人敢举报他们吗?
所以,到最后,这些针对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这群人,其实反而是最有钱,并且最乐于花钱的。说不定他们到时候还会以谁的侍妾多,谁每年交的这方面的税赋多为荣呢!做生意的时候,想着法子偷税漏税,这种事情是正常的,但是能炫富的地方,许多商人可是从来不会错过。
如今的税制还是比较简单的,等到以后,搞阶梯税制,从个人收入里头按比例征税,估计到时候,就有许多人要肉疼了!当然,这应该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起码现在这么做时机还没有到。
但是,朱元璋对此已经是非常满意了,尤其,这个税,是每年都要交的,这都是钱啊!他甚至琢磨着,是不是干脆取消所有人的纳妾特权了,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别人也就罢了,那些跟着他的老兄弟们,总不能太委屈了。
后世史书上都说朱元璋诛杀功臣什么的,实际上,真要算一下就知道,朱元璋自个死的时候,都七十了,以前那些开国功臣,大多数年纪比朱元璋还大,人生七十古来稀,尤其战阵上头难免有些陈年伤势,这等将领,原本就没几个长寿的,他们活不过朱元璋,也算不上朱元璋的错,不是吗?他真正下手的,也就是胡惟庸,蓝玉,李善长那些人,看这些人做出来的那些事,跟造反区别不大,死得也不算冤枉。
实际上,大多数开国功臣其实混得还不错,当然了,因为靖难之役,又有一批功臣站错了队,倒是叫那些靖难的功臣上位了,然后也有一批被边缘化了,留在了南京,这才是让人觉得开国功臣里头似乎许多都没了踪影的缘故。
朱元璋这个时候其实还没有准备就定都应天,他还是比较崇尚秦汉的,因此,也在考虑着定都长安,当然,长安目前还没到手,所以就先在应天过渡一下。
既然不打算定都应天,那么,以朱元璋的性格,自然不会大肆搞基建,徐达那边刚刚打下了开封,他就直接坐镇开封,主持北伐大事了。
舒云留在了应天,做了皇后之后,她也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人手,许多事情可以交给这些人去掌管,她只需要负责决策,还有提出一些思路就可以了。
发明创造什么玻璃,肥皂什么的,舒云并不着急,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拿出来也不迟,算是给皇家增加一点财富来源。实际上日常用品看起来利润微薄,但是规模要是大了,那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最重要的是,这种行业其实能够带动不少就业。
舒云如今要做的,就是规范朱元璋治下的经济体系,朱元璋对于商税什么的不理解,舒云可是知道,商税真要是征收起来,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开放口岸,开启海贸。方国珍当年起兵的时候,就是带着一帮海匪,扰乱海运和漕运,弄得元廷无法将南方的粮食财富顺利通过漕运和海运运输到北方,造成了不少的损失。方国珍已经投降,但是他那些手下可是跑了不少,这些人如今直接摇身一变,变成了海盗,经常上岸打劫。朱元璋忙着北伐,哪有空管这些海盗,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想着禁海,让方国珍那些余党边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