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做了皇帝之后,才能理解当年高祖皇帝的心思,明明知道惠帝性子软弱,也并非他最爱的孩子,而且还能够预想到,自己若是死了,曾经的爱妾爱子会遭遇什么样的报复,最终依旧让刘盈继位,让吕后摄政。
事实上,吕后执政的时候,汉室的经济水平实际上是在稳步上升的,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吕后才是一个合格的掌控者,颇有帝王心性,若是惠帝再能干一些,愿意多听一听吕后的话,也不至于到了最后落到连血脉都断绝的地步。
但是,汉室却是在吕后执政期间,真正稳固了统治,等到吕后过世的时候,那些曾经三五不时跳出来造反的诸侯已经一个个都烟消云散,留给文帝的大汉是个相对比较平稳,比较清明的局面。之所以史书上将吕后妖魔化,也不过就是因为之后继承了这大好河山的是刘恒这一脉而已。而且那些后来掌权的人也是因为诛除了诸吕之后才得以发迹,在吕后在世的时候,最能发狠的也不过就是返回自己的封国,一声不吭而已。所以,为了显示他们的伟光正,那么吕后也只能扮演一个比较糟糕的角色了。
所以,高祖的选择其实非常正确,横竖肉烂在锅里,继承皇位的还是高祖的儿子,但是,如果是那个都已经落到了永巷,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识时务,口出怨言的戚夫人做了太后,刘如意这个幼子登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戚夫人可没什么得力的亲戚,刘如意除了高祖当年的宠爱,也没有任何根基,这两位上台,下面那些跟着高祖打江山的功臣谁会真的服气,只怕之后叛乱会继续绵延不绝。戚夫人除了争宠之外,也没别的什么手段,到头来,难不成继续唱着歌引颈就戮吗?
因此,哪怕明知道舒云这个皇后胸中颇有沟壑,刘彻依旧愿意选择舒云。相反,王太后胸中格局就差得太多了,就算是这位没有那种除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一定会避仇的毛病,刘彻也是不愿意让如今这个天下进入一条不那么稳定的渠道的。
刘彻言语间蕴含的意思,却是让王太后心里一堵,这分明是说她在政治素养上头不如皇后,只是,真要是说起来,王太后还真有些拿不出理由来,只好跟刘彻打感情牌:“彻儿,难道你就眼睁睁看着我这个生母日后被欺压吗?我当年小心谨慎了大半辈子,才算是有了今日,总不能临到头来,日子还越过越回去了!”
刘彻被王太后这样的言语弄得更加厌烦起来了,他直接说道:“母后只要愿意安享尊荣,朕可以保证,皇后不会在任何地方苛待了母后!”
王太后只觉得气急,到了这个时候,她在乎的压根不是什么苛待不苛待好不好,像是王太后,如果当年太皇太后只想要锦衣玉食,什么事情都不吭声,王太后也是愿意高高将她供起来的。但是事情能有这么简单吗?
别的不说,真要到了那个时候,王太后只怕连自己长乐宫的人都使唤不动了,想要什么都得依赖于皇后的供给。这样的生活,王太后是不乐意过的!
只是刘彻摆明了一副铁石心肠,一点都不肯通融的模样,王太后顿时就明白,想要在这个儿子这里得到什么准话,那是没有了!王太后忍了大半辈子,刚入宫的时候,忍着栗姬,后来一直生不下儿子,不得不引荐了自己的妹妹王姁,王姁比她年轻,比她漂亮,比她得宠,她又得忍着妹妹。后来为了儿子和自己的前途,又得忍着窦太主,等到做了太后,还得忍着太皇太后,好不容易熬死了太皇太后,还没舒服几年呢,结果又得看儿媳妇的脸色过日子了!王太后是真的不愿意继续再忍下去了!
因此,王太后最后僵着脸,勉强露出了一个似乎是关心的神情:“皇帝你好好休息吧,我也先回长乐宫了!”说着直接就离开了。
而刘彻呢,躺在软榻上头,脸上却是露出了一个了然又失望的神色,了然的是,在王太后那里,果然比起权势来说,儿女都算不上什么,失望的也是如此,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以为他在王太后那里最重要呢!
事实上,比起王太后来,一直让刘彻吃瘪的故太皇太后反而比较可爱了,起码这位是真的真性情,不管是刘武,还是刘荣,还是先帝,太皇太后面对他们的死亡,那是真伤心,她能为了一个儿子的死,跟另外一个儿子对骂,直接玩绝食,也能因为一个原本比较失望的孙子的死,逼着儿子处置一个能臣干吏。而女儿外孙女几番求情,即便自己的信仰遭到了驳斥,自己的权威遭遇了质疑,她也能忍下来。
总之,在太皇太后眼里,家人最重要,再次才是权势。而在王太后那里,刘彻只觉得自己是王太后获得权势的一个工具而已。
刘彻想再多,也无法避免他的死亡,第二天,他就再次发起了高烧,昏迷不醒,不过两日时间,刘彻的这一生就宣布了终结。
第96章 陈阿娇
刘彻过世,他这次可没什么武帝的谥号,主要是他在位时间太短,真正亲政时间也不长,而这个时候呢,谥法还是比较严格的,不像是后世,宋钦宗没做多久皇帝,还能得到一个钦字的谥号。
人死为大,就算刘彻有的时候奢侈了一些,也有一些人疑心刘彻跟刘陵之间的关系,但是呢,在其他方面,刘彻也没犯下过什么错误,舒云也不想回头自个盖棺论定,也跟着刘彻用个比较糟糕的谥号,因此,她据理力争,最后给刘彻定了一个“敬”字,虽说这在帝王的谥号里头只能说是平谥了,这也算是不错了。
果不其然,刘彻这边还没有将棺椁送到茂陵,那边王太后就跳出来了,表示自己作为先帝生母,理所应当应该摄政。
那边,舒云直接拿出了第一道诏书,王太后一看,她才不相信这是自个丈夫留下来的呢,毕竟那时候,她头上还有一个婆婆呢,因此,她当即认定,这是矫诏。矫诏这种东西,在汉室再平常不过了,但凡是没有在石渠阁备案的,那都是矫诏。甚至有的时候,皇帝自个也是玩这一套的高手。
汉室矫诏的大臣其实不少,如果做的事情合乎皇帝的心意,那么皇帝那边肯定是罚酒三杯,然后这事也就默认了,遇上心情好的时候,还会额外增加一个手续,将这事手续给补齐了。但是呢,刘家的皇帝,最擅长的就是,嘴上答应你一件事,甚至诏书也给了你,但是除了你之外,没人知道,你到时候真的按照这诏书做事,那么,你就完蛋了!薄昭怎么死的,罪名之中就有一个是矫诏。
在另外一条时间线上,窦婴也是因为这破事死的,为了让窦婴坐实了矫诏的罪名,田蚡直接防火烧掉了半个石渠阁,这下子算是死无对证了!
王太后认准了这张诏书就是矫诏,顿时感觉自己拿住了舒云的把柄,真要是先帝尸骨未寒,舒云这个先帝遗孀就矫诏想要限制先帝生母,这样的话,完全可以将舒云这个儿媳妇踢出局啊!
甚至,王太后琢磨着,即将登基的太子年纪不小了,肯定是养不熟了,干脆看看让皇次子上位好了。
可惜的是,王太后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落空了,她这边刚刚喊着皇后矫诏,那边舒云就淡淡地说道:“既然太后认为是矫诏,那就去石渠阁调取存档吧!”
见舒云言辞这般笃定,王太后就有些不确定起来,但是,她还是坚信,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诏书,因此就安心坐在那里等待。
结果没过多久,就有诏书送过来了,不光是舒云手上这一卷代表了孝景皇帝的诏书,居然还有之前太皇太后窦氏的诏书,诏书上非常明确,那就是王氏德薄,不足托社稷。
德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王太后自己立身不正,当年一听说太子宫中要选美,立马将前夫踹了,连同女儿都丢在前夫那里,然后包袱款款,就去参加选秀了。
在寻常百姓人家,这种行为尚且要被人戳脊梁骨,皇家呢,甭管内里怎么样,外表都要表现出相应的道德标准。你连自己的丈夫,孩子都不爱,百姓凭什么相信你会爱这个天下呢?
孝景皇帝嘛,当年也没想过这个在自己面前非常恭顺的女人居然会有这么旺盛的权力欲望,虽说他知道王氏当年入宫的时候并非处子,但是具体怎么回事,他其实懒得去管,最多以为王氏当年新寡罢了!老刘家不在乎这个,像是当年的薄太后,其实原本也是别人的姬妾。所以后来孝文皇帝登基,还有人质疑过孝文皇帝的身世呢!
但是,刘彻却是不同,当年韩嫣惹了王太后的不喜,为了给王太后赔罪,结果就辗转查出了王太后当年的事情,他不敢擅专,只好先告诉了刘彻。
刘彻呢,他还曾经亲自去看过自己那个同母异父的姐姐,老实说,那一位看起来其实有些糟糕,金家不是什么殷实人家,毕竟王太后当年出身也不怎么样。王氏进宫之后,王家这边就搬走了,为了防止金家攀附上来,甚至对这个前亲家有意打压。
金家呢,金王孙没了一个媳妇,家资也不算丰裕,想要再娶也不容易,娶一个媳妇,是一件比较费钱的事情,别人家倒是不知道金家以前的媳妇踹了自家丈夫去哪儿了,但是想想也知道,应该是攀上什么高枝了。能让已经生了孩子的媳妇都跑了的,难免有人疑心金王孙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比如说家暴,喝酒,不能挣钱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