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啊啊,王大人,你咋就这么聪明,咱们怎么就都没有想到呢。
然后一众大臣兴冲冲的冲进宫去找元朔帝救命。
只是一来元朔帝本就答应了君睿不管此事,再则,这国库空虚,就贾赦几人还的银子能撑多久?三么,是个人都会这等借着自己的钱花天酒地不还钱没什么好脸的。
尤其是,他们现在是在挖元朔帝的墙角,把元朔帝往死路逼,元朔帝会听他们的?
这些人可没这等自觉,一头跪在地上,哭的哭,求的求:“万岁爷,臣等错了,万岁爷,求您救救老臣啊。”
元朔帝还以为他们幡然知悔,结果高兴没一秒,下面一句心就凉了。知道错了那么你就改啊,来求朕你们是几个意思?
你们不是该回去翻翻捡捡凑银子吗?
要朕救你们?
朕要怎么救你们?
是要朕免了你们的债?
还是想要朕自掏腰包给你们把国库里的银子补上?
呸!
这个待遇,连他亲儿子都还没有呢?
“那么,诸位卿家希望朕如何救你们呢?”元朔帝不辨喜怒的问了一句。
“这,陛下,可以对川蜀一地加税。”
反正今年川蜀的收成好。
另一人抢道:“陛下,还有江南,江南富庶,也可以加的,”多一个地方的税负,就更稳当些,他们就可以更不用还了。
“就是,就是,陛下,山东那边的收成也不错,……”
“陛下,还有江苏,江苏也可以的,……”
这个时候,他们的记性极好,但凡是没灾的地方,都被他们扒拉了一圈,希望元朔帝在这些地方加税,然后国库有了银子,他们就不用被逼债了。
总而言之,负担是别人的,他们宁死也不想还债。
加税?!
元朔帝都快被气笑了,你们可真敢想啊!
这些年因为一个倭寇,福建那边收益大减不说,朝廷为了平倭,早就已经对各地不停的加税,各地早就不堪重负。
现在居然要朕为了你们加税?也不看看你们自己配不配?
看着元朔帝神色不显,那些人面皮再厚,也心中无底起来,只得退而求其次,讪讪的道:“那么,陛下,能否将那什么《长安旬报》给关了,不然,臣等如何做人?”
元朔帝忍不住挑了挑眉,你们居然还知道要做人,“这个只怕不能,这是荣王禀过朕办的,其报道也无失实之处,朕也不能逼他。”
一众大臣顿时大失所望,他们这次觐见元朔帝,是一样都没有求下来。都怪那荣亲王搅局,不然的话,这户部能拿他们怎样?
这笔银子他们不就吃得心安理得了。
元朔帝将他们的神色看在眼中,虽然没有说什么,只是那心里的不满,却是愈来愈多,几乎都快要压制不住了。
“众卿还有事吗?”
“呃,无……无事了。”
结果这些人的请求非但没有得到元朔帝认同,反倒被元朔帝在心中重重记了一笔,老子都揭不开锅了,你们居然还想逼老子免了你们账?
他现在是真对他这帮‘老伙计’们起了杀心,君睿日后如何发落这帮人,他是不打算参言了。
君睿等他们走了,才从后面走出,“哎哟呵,人家都说借钱的是大爷,给钱的是孙子,我今儿算是见识了。”
这些人给自己求情也就罢了,看看他们都出的什么馊主意,加税加税!是要那些老百姓为你们的花天酒地买单么?
老百姓的赋税本就重了,再加之沿海闹倭寇,一直都是内地支援沿海,这些年,实际上是把沿海的损失都转嫁到了内地这些百姓身上。
他们够苦的了,还要来为你们的荒唐的买单?
你们真当自己是什么了?
这加了税,得罪人的可是老君家,他们却是实际的得利益者,天下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好事?
他们真觉得,元朔帝是个二傻子,由他们走着玩儿。
元朔帝在自己儿子面前,也放下面具,“我今儿也算是见识了,明明是他们欠了朝廷的钱,居然还在朕面前如此的理直气壮。”他都迷糊了,咱们究竟谁才是债主啊?还有给他支的那都叫什么招啊,朕真要听了你们的,要天下百姓来为你们买单,那朕成了什么了?
昏君吗?!
只是,这么多的人,若是逼急了,他们会不会……?
“呵呵,父皇,我听说有个奴大欺主的说法,不过你这个倒是挺新鲜的,叫不叫臣大欺君?”其实应该叫主弱臣强才对,不过真要说了,实在是太扎心了,不知道他这个渣爹会不会赏他一记窝心脚来着。
正在想该如何处置这些人的元朔帝脸都青了,“十九,你胡说八道些什么?”
君睿冷笑:“他们这是骑到父皇你的头上拉屎呢,父皇你准备忍?”
元朔帝原本铁青的脸色慢慢变白,无可奈何的道:“不忍如何?法不责众,他们在这么多的人,如何处置?真要处置了,那朝堂上可就空了一半。”他是皇帝不错,可是天下那么多事,皇帝一个能干得过来?他还不是得倚重这些大臣。
君睿叹了口气,“父皇,你若还是原先那身体,自然是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可是现在你身体好了啊。这些人手中权柄日重,本就尾大不掉,不如趁此机会,通通都收拾了。这样好的借口你都不用,以后可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哦。这个可是他们自己把把柄送到父皇你手上来的。”
元朔帝闻言一怔,可不正是,这些人权柄日重,他也正觉得尾大不掉,这个,倒真是个好机会啊,借着这个借口处置了他们,正好收了民心,而再被提拔的人,对他必然也感恩戴德。而经此一事,这些新人也必然被吓破了胆,日后为官行为也会收敛,不敢再行贪墨或者向朝廷伸手。
妙啊,自己怎么先前没有想到。
第89章 劫掠证
君睿觑着元朔帝的脸色, 见他已然意动,便再接再厉的劝说道:“至于父皇怕没人办事?我的父皇诶,这天下的读书人何其多?可以这么说,咱们大晋, 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三条腿的□□或者不好找, 可是这两条腿的读书人, 您在大街上扔个砖头, 随随便便都能砸到一个。他们倒下去, 正好给那些人腾位置,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么。所以,父皇, 这方面,你半点儿不用忧心。”就他所知, 那翰林院里,有多少进士观政,等着授衔?
要知道, 朝廷三年一选, 积攒了多少人才?这些人可都在京城蹲着,伸长了脖子等着朝廷擢拔。
元朔帝还怕无人可用?
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是那些人占着位置不让贤才对。
“唉,朕也是, 怎么把这些人给忘了。”元朔帝一拍头, “好, 那十九你就看着办吧。”君睿的话说到他的心坎里,这朝堂上的人,差不多都被他那几个好儿子给拉拢了,办起事来,都是各为其主。
笑话,老子还没死呢?!
元朔帝恶狠狠的想。
元朔帝真的是被他那帮‘老朋友’伤透了心,身为帝王,他对他们的维护早就超过了历朝历代的君主,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番付出,换回的是这样的回报?
他们真把他当成了昏聩无能的昏君,动不动就要他加税,因为东南的问题,他逼于无奈,已经加了多少税了?
本来还以为,这东南倭寇终于平定了,他就可以减赋了,好完成当初对老百姓许下的诺言。
他们不是不知道,当年自己加税的时候,是多么的艰难。
可是现在,就为了他们的一己之私,他们居然想要逼朕继续对那些百姓加税!
他们这是比那东南的倭寇都还要狠啊!
他们究竟有没有把这些当成自己的同胞,这些百姓,与他们一样,都是朕的子民啊!
他们……,究竟想了些什么?
越想越气的元朔帝觉得,君睿前些日子与他说的那些很有道理,他的确需要另外一支力量来平衡这些儒家的势力了。
“十九,朕似乎听说,你好像就办了这么个学校……”被那些大臣一逼,元朔帝现在有些草木皆兵,对于那些进士们也不大放心了,再者,他也被君睿说动了,他要的是办事的人,不是指手画脚的人。于是,他开始抢君睿手上培养的人。
反正这小子说的头头是道,那他培养的人,肯定就是按照他的需求培养的,都是做活的人,不是满脑子想东想西的人。
“父皇,你不要这样巧取豪夺好不好?哥哥们手下多少人?我手下才多少人?我不去跟他们抢,好不容易自己培养了点儿人出来,你就那么看不过我?看不过我日子过得舒坦点儿?”
“放屁,你小子别忘了,你要想当你那大晋第一纨绔,就得老子好好活着,不然,就你那几个哥哥?呵呵,是谁跟朕说的,要朕好好活着,你好享福的?”
君睿恨恨的翻了个白眼,“那些人多是林氏族人,您不忌讳了?”
“哼,老子这天下,多半看样子是要传给你了,还忌讳个屁啊。就算是你不想要,可是朝廷里多点儿你的人手,你这纨绔也当得顺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