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她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王子腾说过的,“那天花如此危险,若是林海成功回来,还能有咱们这些人的活路么,最后他是死在路上。”这么多人传染天花,怎么就不传染他?
只是这被天花感染过后,人就不会再得天花。
林海本身就是这个试验的明证,也因为林海的缘故,这天花接种之法,在大晋终于推广开来。
元朔帝明白,林家才是掌握那技术的核心部分,他想要林家交出那部分最重要的东西,他就得下血本。
在林海回来之前,他们还秘密做了试验,就是用那天花来制造瘟疫,向健康人群传播。
那结果,让元朔帝不寒而栗。
不行,他必须将这重要成果掌握手中!
这就涉及到该如何封赏林家,才能让林家满意,也让自己满意,让天下的百姓满意,至于群臣的意见,可以听听,不过,他要他们互相制衡,就不能完全采纳。
民间早就闹翻天了,觉得依照林大人的功绩,就算是封个一字并肩王也不差了。
可是这对于朝廷来说,可能吗?
元朔帝可是才辛辛苦苦搞掉了三个异姓王,你马上又给他重新弄一个,这可真有点儿捅心捅肺了。
所以王爵是坚决不要想了,不管你想要亲王还是郡王,除非你是他儿子。
元朔帝现在最多只能拿出个国公来给林海,可是林海救的不止是一城啊,人家基本是救了大晋一国,你一个国公,真的是忒寒碜了点儿。
可是国公,已经是他能给出的最大的爵位了。
只是这若是封的低了,不要说老百姓要议论纷纷,就是那帮臣子,他就摆不平啊,有功不得赏,人家会寒心的。
以后谁还给你做事?
他是皇帝,可是却不是神仙,也只有一个脑袋一双手,能做多少事?
他还得指着这帮臣子给他卖命呢,所以对于林海的这个封赏,还真是让元朔帝觉得头疼。
因林海此次功劳实在是太大,且众多大臣或多或少也受了他的荫庇,对于他的封赏,明面上大家都不好说什么。
不过私下里,却纷纷上折子,劝谏元朔帝,这林海这次收买人心,在民间声望过大,会对朝廷构成威胁,希望元朔帝能够冷藏林海。
不要再让他掌握大权了,不然以林海现在的声望,后果堪忧啊。这话元朔帝爱听,可是你们既然上折子,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下说勇敢的说出来呢?这话只能你们说,朕是不能说的啊,朕说了,就寒了天下人的心了。
可是大臣们也很聪明,元朔帝担心的事,他们也担心。
他们还不想背上千古骂名,看看秦桧两口子,在岳飞墓前跪了多久了?他们不想最后得个同样的待遇。
所以,大家都纷纷给元朔帝上密折,就是没有人肯公开这样说的。
只是这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若是只有一两个人说这话,说不得元朔帝还真引以为戒,听了。
可是这么多折子,都说这话,元朔帝想的就是别的了。
当初他因为瑾妃被打之事,开始觉得林家这个助力还弱了些,还想借此良机,加大林家的势力的,不过现在看来,却是未必了。
不过,他却也不会就因为这些大臣的进谏,就真听了他们的,将林海冷藏。林海在民间的名气太大,的确需要顾忌,可是那也是可以利用的啊。
若非是他已经让林海认了瑾妃为妹,他都想干脆想法除掉贾敏,嫁个公主给林海了,反正女儿他多的是。哎呀,可惜了啊,不过现在贾敏跟娘家闹翻,也就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没有娘家支持的女人,想要活得舒心,可不大容易,哪怕这个女人是小辣椒贾敏。
于是,他向贾敏伸出了橄榄枝。
呵呵,不能嫁女儿,那就再收个妹妹呗。
反正封个公主无所谓,公主不能涉政,可是封个王爷,那就大不一样了,他得分出去多少权力?再加上林海现在在民间的声望,元朔帝不能不忌惮一二。
只要他操作得当,谁也不能说他什么,说不得,百姓们反而要觉得他宅心仁厚,君臣相得呢。
便是贾敏,在离了贾家,得了他这个臂助后,也得领他这个情。日后,他也可以借贾敏来牵制林海。
元朔帝先借着黛玉在贾家被欺负一事,封了黛玉为郡君,测试了下林家对朝廷的忠诚度。
而贾敏的应对,也让他颇为满意。
然后在林贾两家相争中,他明显的偏向林家,给林家撑腰。严旨申饬了贾家,尤其是王夫人。京兆尹也很聪明的判了贾王氏赔偿贾敏的损失,于是,在舆论上,大家都觉得,陛下如此宠爱林家,是不是过了?
而元朔帝并不满足,他还因此责备自己,没有关怀自己的臣子,以至于让臣子在外奔波为国分忧时,他的妻儿反而在家受人欺凌。既然贾敏的娘家人已然不可靠,为了保证贾敏母女日后不再受人欺凌,他决定,自己来做贾敏的娘家人,替先帝收了贾敏为义女,敕封贾敏为端华长公主,同时敕建公主府。
一个公主一年的年俸才多少?
不过才四百两而已,这个他还负担得起。
反正以林海现在的功绩,一个一等公是跑不了的,贾敏作为国公夫人,也还是要享受国家俸禄的,他不过就是添了几百两而已。至于赐下的皇庄铺子,贾敏都依照君睿的叮嘱,换了荒山野岭,不与这些人争利,元朔帝就更满意了。
大臣们本都以为元朔帝封贾敏为公主就是走走形式,不过尔尔。谁知道元朔帝竟然真的郑重其事,命礼部大办。
大呼晦气的礼部尚书不得不照办:
前一日,尚舍奉御设御幄于太极殿如常。守宫设群官次于东西朝堂,奉礼设版位。太乐令展宫悬,典仪设举麾位如常。又设文武群官版位:五品以上于横街北,六品以下于横街南,文东武西,俱重行。诸亲于五品之南。皇亲在东,诸亲在西。设典仪位如常仪,赞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册使立于悬北,西上,俱北面。副使立于大使东,少退。以后准此。
其日,诸卫屯门列仗如常。册使、群官等依时刻集朝堂,就次改服朝服,通事舍人各引就朝堂前位。侍中量时刻版奏:“请中严”。钑戟近仗入陈于殿庭。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协律郎入就举麾位。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宝郎先请宝,俱诣合奉迎。通事舍人分引王公群官入就位。又通事舍人引册使及副使并入立于殿门外道东,西面以俟。黄门侍郎帅主节奉节及幡立于阶仗南,节在前。中书侍郎先请册置于案,令史绛公服各对举案立于节南道东,西面,中书侍郎立于案后。
侍中版奏:“外办。”所由承旨索扇,扇上,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太乐令令撞黄锺之钟,右五钟皆应,协律郎举麾,鼓柷,乐作;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坐,扇开,协律郎偃麾,戛敔,乐止。符宝郎奉宝置于御座。典仪赞拜,群官在位者俱再拜讫,通事舍人引册使入就位,册使等初入门,舒和之乐作,至位,乐止。立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册使等皆再拜。
侍中进当御座前,北面跪奏称:“侍中臣李鑫言,册公主,请命使。”俛伏,兴。又侍中少前,称:“制曰可。”退,复位。侍中承制,降诣使者东北,西面称:“有制。”册使副等俱再拜。侍中宣制曰:“册端华长公主,命公等持节展礼。”宣制讫,使副等又再拜。侍中还侍位。赞礼者引册使少前,黄门侍郎引主节诣册使东北,主节以节授黄门侍郎,主节由后立于使左。黄门侍郎持节西南授,册使跪受,兴,付主节,幡随节立于使左。黄门侍郎退。赞礼者导中书令诣册使东北,西面立。又赞礼者导中书侍郎引诣公主册案,立于中书令之右。中书令于案取公主册,举案者皆由后立于使左。以后准此。授册使,册使跪受,兴,置于案。持案者退立于使后。以后准此。赞礼者引中书令与册使俱北向,退复位。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册使及群官在位者皆再拜讫,通事舍人引册使等右旋而出。持节者前导,持案者次之。册使等初行,乐作,出门乐止。
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李鑫言,礼毕。”俛伏,兴,还侍位。所由承旨索扇,扇上,皇帝兴,太乐令令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鼓柷,奏太和之乐。皇帝降座御舆,入自东房,侍卫警跸如来仪,侍臣从至合,扇开,乐止。通事舍人引群官在位者以次出。举册者及册使至长乐门外次,如后仪。
公主的封号是由内阁大学士拟定的字样,进呈皇帝钦定。然后遣正使、副使赐给公主金册。金册共4页,每页用黄金14两6钱2分5厘,金子的成色为6成。金册上写着册封公主的策文。
册封仪式亦是非常隆重的,负责册封仪式的正、副使臣由皇帝钦定,两使臣分别由锦乡候任正使,兵部尚书为副使,以示郑重。两使臣在太和殿受节,由礼部官司员前引先行,校尉抬着装有金册的彩亭随后,列仪仗出宫,正、副使臣及执事官司员乘马前往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