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口子都把主意打到了元宸女王身上,二人准备给元宸女王灌顶,借此消耗他们体内大量元力,这样,就能减轻这个世界对他们的排斥。
只不过,元宸女王终究是肉、体凡胎,一下子不能灌注太多,不然的话,他们恨不得马上把元宸女王也催成元婴什么的。
化神不敢想了,一化神,就跟他们处境差不多了。
黛玉给他们建议,“这么麻烦啊?不然你们分别在林家和贾家再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个有潜力的后辈,这样的话,就算是以后你们走了,咱们手里也多点儿生力军。”
外姓的人暂时不考虑,自己人还有可能背叛了,更遑论外人了。
而且这样,他们也算是对林家和贾家有个交代了。
不过,林海夫妇马上就不用为此发愁了。
因为远征军的虏获太多,大批的船队不得不提前出发,而为了维护他们的安全,他的灵力终于找到了消耗的地方。
在这个时代,不等到信风,就开始航程,可想而知,那难度有多么大。
这个时候,不管是林海还是贾敏,都不嫌他们体内的元力过多了。
二人甚至都开始打算,实在是体力不济的时候,就干脆把那一僧一道提溜出来,做个后备能源。
第317章 贾政的回报
元宸女王的万寿节过后, 焱华的国民随着这日子一天一天的流淌,也越来越兴奋。
能不兴奋吗?
看着那一船一船的宝贝, 这些得够他们吃多久啊?!
大家都在掰着手指头算, 远征军回来的日子。
随着那日子的临近, 一批一批的船队,带回了远征军的虏获。
因为虏获太多,很多船只甚至不得不返程再去泰西运送那些战利品。
元朔帝不无嫉妒的对戴权道:“这小子, 我估么着他把这世上的钱全都搂他家里去了。”
戴权是看着焱华如何搜刮泰西的,对于元朔帝的这句话深以为然。
“是呀, 十九爷,唉,这焱华以后都不用愁了。”
这种心情, 在看到有些船因为使用过度,而坏在了旅途中达到了顶点。
主仆二人相对无言,就这些沉没的船只上的东西, 都足以相当于大晋几年的收入啊。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船明明都看到淡马锡在望了,它们却再也无力前行了,沉没在了焱华的外海。
以至于那个地方后来都成了大家的探宝胜地。
元朔帝看得那个心疼啊, 他倒是很想照搬君睿的模式,只不过可惜,他却没有焱华的国力,也就只能想想了。
人的心都是偏的, 这个是可以说是生理上就决定了的。
也就是说, 老天规定的, 人都是偏心眼儿,真要心长正了的,那叫病。
所谓的公正,只不过是人用理智克制自己情感的结果。
元朔帝的心素来就是偏的,不是偏君睿,是偏向他自认为有出息的那几个。
尤其是现在有出息的被君睿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打压的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的心眼儿就不可避免的偏得更厉害了一些。
只不过,通过这一段的时间的朝夕相处,他也知道,君睿不是那几个,他根本就别想左右君睿。
想着那几个在大晋吃苦,而焱华却是爆发得流油,看看,这一船一船的金银铜矿,就那么扔海底了,若是给了老大他们几个,大晋就不用乱成那样了啊。
他都还不明白,大晋为什么物价飞涨的原因。
觉得拉几船金银铜块过去,就能平抑大晋的物价。
君睿知道老皇帝想要什么,可是他就是不给,非但不给,他还会继续搅乱大晋的金融秩序,让大晋雪上加霜。
你让我不好过,那你跟你那些宝贝儿子就一个也别想好过。
他就是要这帮人的无能暴露人前,让他们在大晋的人心丧失殆尽。
到时候,不管是谁坐那个皇位都坐不稳。
我就是要让父皇你知道,你所看重的,其实都是一群废物。
所以君睿对大晋的打击不可能收手,恰恰相反,那是不遗余力的。
反正焱华富庶,物产丰富,又有充沛的虏获做后盾,哪儿乱,焱华都不可能乱。
焱华的人现在走路都可以说是飘的,朝廷只是控制了大型的矿藏,还有有些非常重要的矿藏。
其余都是各人的斩获归各人。
可想而知,但凡是参加了远征军而又活下来的人,都发达了。
大家都忙着粉刷装修各自的房屋,买衣服化妆品打扮自己,尽量给远方的亲人呈现出最好的一面。
整个焱华,都笼罩在过节的气氛中。
这个时候,焱华上上下下都很好说话,大家都是笑容满面,容光焕发。
就连买东西的时候,都懒得讲价了,只要卖方喊的价格不是太不合理,大家一般都会笑纳。
唯一不高兴的,大约只有金陵荣国府的那祖孙了。
再热闹,对于一个没有了希望的人来说,都是空事。
贾政早就送了一万两金子回来孝敬贾母,同时,分别给了贾兰和贾宝玉一万两金子。
当然,随着金子来的,还有贾政的信,大意就是,他不回来了,这些金子,就是分给贾兰和贾宝玉的家产了。
你们自己安排吧。
在给贾母的信中,他对着贾母抱怨了一大通,他的血汗钱,被薛二爷趁火打劫,都是因为王氏,她从薛大老爷那里借了十万两银子,结果薛二老爷却找到了自己头上。
贾母被气得浑身哆嗦,当年王氏找薛家借银子,为的又是哪个?
现在一个二个的,都来抱怨她?
甚至还包括了其中获益最大的贾政!
别人或许都有资格抱怨她,唯独贾政,这个孽障,他没有资格来抱怨她。她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了谁?
最后竟然会落到这样一个结果。
本来还期望小儿子回来,让荣国府恢复昔日荣光的贾母彻底息了火。
罢了,南安太妃说的不错,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劳父母做马牛。
她都多大年纪了,土埋喉咙的人了,哪里还管得了这么多?
现在她也顾不上什么排场脸面了,贾政已经明说了,这三万两金子算是了结了,以后他不会再管他们的事了。
再则,这当妈的,到底是心疼自己儿子的。哪怕贾政再自私,再不争气,可是,这些,终归是他的血汗钱,是他拿命换回来的啊。
他肯这样做,证明他也还是记得她这个当娘的啊。
当下就命人叫了李纨母子与贾宝玉过来,“以后家里,就只有这么点儿钱了。咱们,”她苦笑了一声,在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后,她不能不低下她那高贵的头颅,“也不是什么国公府了,把门上牌匾取了,换了吧。以后,是什么人,就过什么日子,别再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不可以啊!老太太。”饶是不懂世事如贾宝玉,也都知道,取下这个牌匾后,就意味着,他再也不是什么贵胄子弟,从此以后只是普通人一个了。
从高高的贵族子弟,一下跌落到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这心理落差,不是一般的大啊。他以后拿什么去鄙视那些留着鼻涕,一身粗俗成衣言语粗鲁的同学。
嗯,他可以接受美丽温柔的平民女孩儿,但是对于她们粗鄙的家人,却是无法接受的。
让他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他真的是接受无能啊!
他可以怜悯他们,可以帮助他们,但是,他拒绝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
那对于他来说,是莫大的侮辱。
第318章 痛苦的成长历程
李纨与贾兰的脸色也是一言难尽, 对他们来说,这个牌匾, 既是荣耀, 也是负担, 不过总的算下来,他们还是宁可取下牌匾。
毕竟,那只是个虚名, 所谓的国公府,早就名不副实了。
挂着它, 就意味着他们得为了那牌匾,多付出多少?
为了维持这所谓的国公府的派头,他们得往里面丢多少冤枉银子?
原先还指望着贾政带着泰西的虏获回来填这个坑, 谁知道,贾政出去转了一圈,人家也学聪明了, 人干脆不回来了。
管你们是死是活呢。
现在家里就指着贾政送回来的这点儿钱,看着多。可是这焱华禁止囤地,那么他们就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才能让这些钱赚钱回来。
如果不能赚钱,那么,这些钱,就只能坐吃山空。
原本还以为可以指望贾政, 可是人家现在不肯给他们指望, 他们能怎么办?
自然就只能走那个最笨的办法, 节省了呗。
于是,贾家又开始裁人。
李纨抱着儿子,满脸都是泪痕,“可怜兰儿,以后,我们只能靠自己了。”
贾兰睁大了眼睛,“都是,因为宝叔的缘故吗?”
他不傻,而且他也就只比贾宝玉小了三岁,也是十余岁的少年了,再加上,他可不是贾宝玉,不会有人无处不在的宠着他,他虽然比贾宝玉小,可是经受的,一点儿也不比贾宝玉少,甚至,因为他那孤立无援的身份,他看到的,比贾宝玉多得多。
这也就造成了,贾兰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远比贾宝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