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贾敏感叹,“于是,渔夫连口热汤都没来得及喝上,就不得不赶紧转身去了海边,求那金鱼,他老婆要做贵族,大大的贵族。”
贾母与东安王妃都是目不转睛的看着贾敏,听她说那渔夫的结果。
“那金鱼也有点儿不高兴了,不过,看在渔夫当初放了它的情分上,它还是同意了渔夫的请求,让那渔夫的老婆当了贵族。”
“后来呢?”贾母小心翼翼的问道,她觉得,以贾敏的为人,不可能平白无故的讲这么一个故事出来。
“后来,渔夫回到家,也没过上几天安生的日子,他老婆又不满足了,她要做教皇。哦,教皇,相当于咱们这里的皇上。”
“啊?!”对面那两个都吓了一跳,“这……这不是大逆不道吗?”
“哈,原来你们还知道什么叫做大逆不道啊。”贾敏讥笑了一声,“不过,小金鱼虽然极其不满,不过它还是满足了渔夫的愿望,嗯,或者应该是渔夫老婆的愿望。等渔夫回去的时候,发现他的家,已经比一个城池还要大了,他的老婆头上戴着三重皇冠,家里婢仆如云,已经成了教皇。可惜啊,他那老婆就不是个安分的,做了一段时间的教皇后,她又不满足了,叫来渔夫,告诉他,要他去找小金鱼,她要做至高无上的上帝,嗯,就是相当于我们这里的玉皇大帝。”
贾母与东安王妃都全傻了,“这女人,也忒不知足了吧。”
贾敏低笑了一声,“是呀,小金鱼听了渔夫的话,甩了甩尾巴,一句话都没有说,就回了海底。渔夫茫然的回去,他的家又恢复了原样,只有一个旧的烂棚子,他老婆正在里面补渔网。”
贾母与东安王妃的脸色都变了,她们不是蠢人,已然听懂贾敏的言外之意,如果她们如同那渔夫的老婆一样索求无度的话,说不得,那渔夫的老婆是什么下场,她们就是什么下场。
东安王妃干笑了几声,“老妇年纪大了,就还是在这东南呆着吧。”心中原先的不甘,只能深深的埋在心底,她活了这么大的年纪,自然知道什么叫做形势比人强。
既然实在求不得,那也只能认命。
至于贾母,神色数变,等东安王妃离开,她方对贾敏道:“敏儿,你二哥……?”她都还在绞尽脑汁措辞该如何为贾政说好话。
虽然贾敏说了那一番话,可是她觉得,那应该是对东安王妃,她可是贾敏的亲娘,贾敏不可能如对东安王妃那般对自己。
不待贾母将话说完,贾敏已然很体贴的不再让贾母去费她的脑子了,毫不客气的对她直言,“老太太,你知道,你那宝贝老二到了福建他都做了什么吗?”
贾母愕然:“他做了什么?不是你与你哥哥,……”她险些冲口而出说是贾敏与贾赦联手欺负贾政,只是好歹还记得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家的女儿,还是当朝长公主,她不得不咽下自己的责难,改口成,“敏敏,你们好歹是嫡嫡亲的兄妹,是手足啊,你们不互相帮忙,还能怎么样呢?”
“怎么样?”贾敏忍不住提高了声音,语带讥讽,“那真是我哥?人家一来,就挑我们的刺,当着这东南学界几位道高德勋的老前辈就开始发难,想要如海丢脸。也幸得如海学问好,不然的话,只怕就出丑人前了。老太太,我倒是请您老人家告诉我,有这样当哥哥的吗?”说到这里,贾敏一双美好的眉毛已然忍不住竖了起来,愤怒的道:“而且此事过后,人家居然还想在外面胡说八道败坏我家的名声,幸好这边的人都不傻,听他说的不对,这才狠狠揍了他一顿。”她讥笑的看了贾母一眼,“看看,这就是你说的,我嫡嫡亲的哥哥,要互相帮助的手足?就这样人品低劣的人,我们凭什么还要把这样的人当亲人?以后,关于他的事,老太太还是少提,实在是,只要跟他牵上关系,就没什么好事。”
我?!
贾母捂住胸口,贾政可没有告诉她这些,“敏敏,你搞错了吧?”
“搞错了?大嫂子,你带老太太去外面听听,这贾老二在福建都搞了些什么事?我们该不该帮他?”贾敏半分面子都没有给贾政留,就让邢夫人把贾母带出去了。
福建的人怎么可能会说贾政的好话,邢夫人带着化妆成普通妇人的贾母在福州城转了一圈,贾母几乎没有被气晕,老二,老二居然给她扔了这么一堆乱摊子。
第156章 儿女都是债
邢夫人带着化妆成普通妇人的贾母在福州城转了一圈,贾母几乎没有被气晕, 老二, 老二居然给她扔了这么一堆乱摊子。
他在信上是怎么给她说的?
贾政可从来都没提这些事情一个字, 满纸都说的是老大和敏敏如何如何对不起他。
她要知道老二都做了这些好事,她还会千里迢迢的跑到这儿来自讨没趣?
这里可是林家的地盘, 不是长安,哦, 长安现在也不是贾家的天下了, 他们的那些老伙计, 被荣亲王给撵得七零八落,贾家想再在长安一呼百诺, 已然是不可能的事了。
一想到贾家大势已去, 贾母就气不打一处来, 她在两个儿子里选择了贾政, 觉得贾政更有前途,可是结果呢, 活生生打脸啊。
只是气过了, 她还得替贾政谋划, 谁叫他是她生的呢?
再气,只要一想到他小时候乖乖的样子, 心就软了。养儿一百岁, 常忧九十九啊。更何况, 他们现在除了母子情谊, 还有许多的利益绑在一起。
她不帮贾政帮谁?
贾政真要倒了霉她又能落到什么好?
毕竟, 她现在可是和贾政一起过的,是贾政在奉养她啊。
要说这二者之间,其实应该是贾母在补贴贾政的,只不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做下来,他们双方贾母补贴得顺手,贾政收得也顺手,大家都有默契了。
结果就是,他们都选择性的忘记了,究竟是谁在奉养谁了。
林黛玉对贾母是全程不亲,不管是她怎么表示自家的一番慈心,黛玉都离她很远。
贾母实在是不解,“郡君因何如此?”她是真想跟这个关系到两家未来的小郡君搞好关系。
黛玉一脸的怕怕,瑟缩着摸了摸身上,“老太太上次弄得我好疼,我害怕老太太再要说疼我,又来搂我。”
这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贾母羞得恨不得当场挖个地洞钻进去。这个小丫头,到底外人,不如她的宝玉懂事,知道体恤自己。
不知道内情的人都在低声打探,这荣国太君与荣寿郡君之间究竟是怎么回事?
君睿这边的人可不会替她瞒着掖着,他们不可能做任何伤害小郡君的事出来,自然免不了添油加醋的将贾母是如何宠爱贾宝玉,如何算计荣寿郡君为她那个宝贝孙子拉好处又狠狠宣扬了一番。
可以说,贾母在福建也如贾政一般闹了个声名狼藉,而且她还不敢如在长安那边撒泼。
林家在这边的人太多了,如果她想撒泼的话,估计有的是人陪她大干一场。想了想福建这边姓林的人有多少,她可就只有一个人在福州。老二那个没良心的把她弄了来,自己却跑了,她现在连个可以援手的人都没有。
非但没有援手,反倒还有如东安王妃那般心中怀恨的在一边虎视眈眈,贾母哪里还敢如长安那边肆无忌惮,只能默默的受了。
不然惹恼了贾敏,她一撒手,只怕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她还希望能看到日后贾宝玉把荣国府发扬光大呢。
对贾政她已经死心了,得罪了礼部,得罪了工部,现在又将荣亲王、端华长公主、卫国公得罪死死的,这辈子,基本是没啥指望了,她只能把希望都押到贾宝玉身上。
贾母实在是闹不明白,要说这贾政,打小就是一个乖孩子,处处为家里着想,怎么临老,他反倒不懂事起来?处处惹祸,这究竟是怎么了?
不过一想到贾敏现在行事之嚣张,她觉得,多半还是贾敏与贾赦先不对,给了贾政气受,贾政受不了,这才闹起来的。
唉,国公爷,你怎么走得哪么早?
都是些不省心的孽障,你若还在,哪里要我来操这个心。
她现在怎么办?
都觉得自己有理,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她该怎么做?
贾政现在是明摆着不如老大与四丫头,可是,她若再护着贾政,这两个肯定不服。唉,贾母几头为难,当真是焦虑得头发都掉了许多。
这儿女间的糊涂账还没有摆平,又跑了个东安王妃出来,还一口咬定了她就不松口了,贾母真的是怀疑自己今年流年不利了。
被东安王妃吓破了胆的贾母,现在什么都不指望了,她只希望自己能平平安安的回到长安,这样才能看着她的宝玉安全成长,到成家立业那一天。
福建这边的水太深,贾敏与贾赦又桀骜不驯,根本就不是她能驾驭的。
与其在这边自讨罪受,她还不如早早拿了好处打道回府。
她可不想与东安王妃牵扯过多,不然回到长安,天知道等着她的是什么?
反正福建这边的人,都是那么的面目可憎,她实在是不想呆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