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了两圈,接着又问,“那么,闽浙那边的情况如何?”那帮该死的混蛋,就知道糊弄朕,弄得朕现在连东南那边情况是两眼一抹黑一概不知。
他现在觉得,把那群混蛋千刀万剐都是轻的,就该诛九族的。
“荣王爷与林大人带着人巡视了那一带的海域,荣王爷似乎早有准备,他的人带了新式的武器,闽浙一带的海盗基本是望风而逃,大晋的海域内基本没有海盗了。不过,”戴权说到这里似乎有些犹豫。
“不过什么?有话就说。”元朔帝可没有那般好的脾气。
“荣王爷说,等七月时,信风再起,这些海船出海的时候,海盗又会出现,他打算到时候再带人出海剿匪。所以,皇贵妃娘娘最好不要冒险,不然,那后果简直是难以想象。”
一时之间,房间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烛影摇曳。
半晌,元朔帝才慢慢的道:“既然如此,那么皇贵妃就暂时不忙回来。”
作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元朔帝先是想着淑皇贵妃以一妃子之身,长期滞留在外,影响不好,别的可都还不怎么在意的。现在君睿一提,他才想起,若是那些亡命之徒冒死掠了淑皇贵妃去,他该怎么办?
以国人的标准,他的头上,哪怕不是绿的,也只有绿了。那个脸可丢大发了,到时候他该如何处置淑贵妃?
一想之下,真真是惊出一身冷汗,因为君睿药的缘故,他的身体已然大致恢复,这将死之人,再度尝到健康滋味,他自然知道这是多么的可贵。
不过,那药却是君睿给的。
简而言之,君睿现在掌握着他的生死。
他的命,在君睿的手里攥着呢。
虽然君睿离京,一次给了他三年的药,可是三年之后呢?
而再度将权力握在手中的滋味,他是不想与人分享的。
所以,不管从那方面,君睿的面子是必须给的。
自然,淑皇贵妃的重要性,对他不言而喻,他不想为了这细枝末节的问题,跟君睿把关系搞坏。
元朔帝终于理智回笼,睁只眼闭只眼借了海盗的威胁,同意淑皇贵妃在福建再多留些时日,等君睿将海盗完全清理干净了再说。
第108章 新家 教养
淑皇贵妃平时并不住在福州, 那里官眷较多,有礼仪束缚,淑皇贵妃觉得,她住在福州还不如回长安, 要拼排场就拼个彻底。
一般无事的话,她都回林家小镇的祖宅, 她觉得住在这里还松快些, 至少什么都是她说了算, 用不着顾忌旁人怎么说。
在福州, 毕竟是朝廷各级衙门的驻扎地,跟那些官员交往, 就不得不注重礼仪。她回来本就是想逃避那些,过几天舒心日子的, 又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
是以如非必要,淑皇贵妃轻易不会到福州那边。
位于林家小镇的‘祖宅’, 因为淑皇贵妃省亲之故,再加上林海重新规划小镇,许多人选择了去新区居住, 毕竟那里规划得更好, 设施也比较全。
而这边虽然占了祖宅的名头,可是设施落后,让他们自掏腰包改建, 他们又舍不得。还不如买了老宅, 到新区那边买块地皮, 自己重新再造呢。
老宅毕竟老了,翻修的成本,并不比新修便宜多少,而且那些旧物件,换了舍不得,不换看着心里不舒服,还不如干脆买了这旧房子,眼不见心不烦。
在这种情况下,左邻右舍非常愉快的收钱走人。
于是这新的林府就占了这条街,足有两三百亩。
林海与君睿出手,好生规划了一番,除了住宅区,那园林与外面的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比之红楼原著中的大观园也不差了。
而且那大观园用贾宝玉的话来说,穿凿过度,这里本就依山傍海,只需因地制宜就可,自然要简略得多,倒是省了他们不少麻烦。
当然,这里大量使用君睿新开发的各种卫浴洁具,淑皇贵妃等人都是惊叹不已,原来,生活居然还可以这样舒适?
而在林海君睿的带动下,新式的卫浴洁具在林氏小镇大行其道,大家都很惊讶,原来,咱们的日子还可以过得如此清洁。
舒适度比那些世家大族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那些亲友见了,多有羡慕问询的,他们也乐于介绍,也算是变相给这些新式的卫浴洁具打广告了。
倒是很引领了一阵新潮流。
除去林海夫妇的居处,淑皇贵妃与君睿母子占了东区。
而黛玉也因为她年龄越来越大,林海夫妇见她身体也很健康,于是按着大户人家的规矩,将黛玉也移到花园里。
黛玉所居之处是在个临水的半岛上,也算是处较大的园林,足有十多亩,名为碧蔓汀,大大小小五六十间房子,因为受地势的影响,不是很规则的院落。
贾敏觉得东南一带到底潮湿,她与林海不怕,可是黛玉到底是小孩子,她却不得不顾忌。是以黛玉所居,是一栋三层小楼翠云舫。
其实应该是四层的,因为楼下还带了个地下层,即可做地窖,又可做密室,同时也防潮。
贾敏将一楼做了会客和厨房以及饭厅,二楼方是起居之所,三楼则是书房画室和琴房。她与林海就这么一个宝贝,自然是不吝余力,出了不少自己的珍藏,将此处布置得尽善尽美。再加上个同样精益求精的淑皇贵妃母子,可以说,整个林府,就以这里最为华美精致了。
君睿更是引人后世水暖的方法,在此楼内部设立了不少水管,热天的时候用冷水,冬天的时候就烧热水,保持楼内的温度,绝对的冬暖夏凉。
而锅炉房旁正好设了烘房,便是遇到梅雨季,他们也不用怕了。比原著中那个狭小阴冷潮湿的潇湘馆不知道要好到哪儿去了。
黛玉最喜三楼,美其名曰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三楼,她可以将整个林府都尽收眼底。她这个时候还小,没有经受以后的挫折,跟普通的小孩子一样,喜欢热闹。
淑皇贵妃笑:“也就是孩子了,喜欢热闹,若是换了我,只怕觉得吵都吵死了。”
站的高,看得远,听得也多。
她现在就想清静,再不想多管闲事了。
她暂时不能返京的消息传出,一众小孩子得了消息都要高兴疯了,这样他们就能多玩些时日了。
各家大人都说了,让他们陪贵妃娘娘好好玩。不然的话,可有得他们忙的,这些孩子,其实都只能算是小户人家,虽然家里比较富裕,可是真的,他们都得帮家里干活的,万不能跟黛玉他们比的。
现在就因为淑皇贵妃驻跸于此,被家里放了大假,日日陪着这金尊玉贵的姑姑玩耍,他们当然高兴了。
既然连这些野惯了的孩子都如此高兴,那么黛玉就更不消说了。
她再小,可是自打到了京城,那也是教养嬷嬷们按着宫廷礼仪培养出来的。
基本上,每一步跨多少,笑的时候嘴角该扬到什么程度,能吃什么?什么不能吃,……,那通通都是有规矩的。
毕竟做为一位女爵,你总不能举止粗鲁,浑身带着不可言说的气息吧。
所以,很多做为平民百姓的快乐,她通通都没有。
不过回到福建,虽然林氏族人的生活不低,但那也只是跟普通人相对而言,要跟宫廷比起来,嗯,那怎么说来着。
那就真的是一个是庙堂之高,一个是江湖之远。
林氏家族的孩子们,虽然比之荒野的孩子多了点儿礼貌,可是真多不到哪儿去,跟那些皇室贵族是没法比的。
再加上倭寇海盗的威胁,他们更重的是学习各种搏击与生活技能。
总体来说,小时候,这些孩子们还是自由自在的。
对于大人们来说,小孩子懂什么?再怎么也得等到了三四岁有点儿理解能力的时候才开始雕琢。
于是,黛玉跟着这些孩子,是满地儿的撒欢。
教养嬷嬷们对此是苦不堪言,郡君,您怎么能把自己当成这些野孩子呢?可是黛玉会听她们的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满肚子苦水的嬷嬷们只能诉求到淑贵妃面前。
不过可惜了,现在大人们对黛玉的规划早就变了。
贾敏就没打算过要再回长安,她的女儿也不可能嫁给这些凡夫俗子:“嬷嬷们多虑了,她只要知道在合适的场地,表现出应当的教养就够了,用不着时时刻刻都要端着。”简而言之,那些个繁文缛节,我女儿知道就成了,没必要遵守。
淑贵妃则是:“荣寿才多大?哪里就用得着学这些了,等两年再说吧。”她只得君睿一个,再加上流产的那个,心中要说没有遗憾那是假的。于是,起了移情的心思,暗中是把黛玉当女儿疼的。每每对着君睿耳提面命,“你读书练功可得用心些,日后你妹妹就要靠你庇佑,你可得给她撑腰杆子,自己若是没本事,小玉儿吃苦你也只能干看着。”
一众教养嬷嬷们只能抱着一泡辛酸泪,眼睁睁的看着黛玉每天撒着欢儿满地跑,满山蹿,上树——她不掏鸟蛋,她就是对鸟窝感兴趣,上树看看而已,不过,这也足以让嬷嬷们崩溃了,谁家的贵女会爬树,还爬得如此利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