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最喜欢月妹妹,两个人还有说一些诗词,还有传出去的。他们这才多少岁啊,就已经传出一些事情出去。
贾敏心想荣国府怎么就这么没有规矩,她倒也不好去说王熙凤没有管好。两房正式分开,就算之前还一块儿用公中的,王熙凤又怀孕生女,贾敏也不好说王熙凤没有做好。
要怪就怪王夫人之前掌管中馈的时候没有做好,怪不到别人的头上。
“黛姐儿的脾气不像宝玉,要是凑在一起,一定要闹起来。”贾敏道,“倒不如少接触。她啊,就是被我们宠着的。”
贾宝玉是被人宠着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被宠着的,别人家的孩子当然没有必要被贾宝玉折腾咯。
贾老夫人怎么可能没有听出女儿的意思,她的女儿就是不想让林黛玉和林希多靠近贾宝玉,宁愿让他们去看看大姐儿,看看王熙凤,都不愿跟贾宝玉多接触。
罢了,她也不去说这些,林如海本身就是探花出身,学识渊博,做事也不糊涂。贾老夫人便想林如海应该不喜贾宝玉衔玉而生,这才不让一双儿女跟贾宝玉多接触。
若是她强势让林黛玉和林希跟贾宝玉多接触,那么她的女儿贾敏在林家的日子可能就没有那么好过。
贾老夫人当然不可能为了一个本身就不能有出息的孙子,而去为难亲女儿。
“这也好,宝玉估计在他月表妹那边呢。”贾老夫人感慨,她不让贾宝玉跟江月多接触,贾宝玉还有各种理由。她也就由着他去了,不过就是一个庶女留下的孤女,那也没什么。
贾老夫人不可能让江月给贾宝玉当正妻,若是当妾室,倒是可以。她希望贾宝玉能娶一个家世好一些的女子,能护着他照顾他的女子。
“月姐儿也是可怜的。”贾敏见过江月,一个没了父母的小姑娘,伤心在所难免,红着眼睛落几滴泪,那都正常。因为父母才去没有多久,一时间走不出伤心,这只能说明小姑娘想着父母,他们感情好,还有就是小姑娘寄人篱下的迷茫与恐慌。
江月的母亲毕竟只是一个庶女,贾敏不认为自己的母亲可能多照顾江月,江月跟贾老夫人又没有血缘关系。就好比嫡母跟那些庶女庶子一样,顶多就是做做表面功夫,哪里可能镇的关心他们如何,更别说庶出的孩子,这又隔着一代了。
贾敏想就算自己的女儿林黛玉在荣国府,都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就更别说江月了。
因此,贾敏可怜江月归可怜,却也没有多说让母亲关心江月的话,那分明就是在母亲伤口上撒盐。没有任何一个正室喜欢她们的夫君有庶出的孩子,庶出的孩子对于她们而言,就是一种伤害。
贾宝玉确实跟江月一块儿玩耍,现在正在江月所住的院子。
“已经有一些种子发芽了。”江月特意翻了院子里的地,没有种花,就是撒下一些药草种子,时不时看一下。这些药草种子都是她特意翻过相关书籍的,也问过那些药农,确保这些种子可以种,可以发芽。
她翻看典籍,询问一些药农的时候,也让贾宝玉看着了,还让他帮帮忙。
江月故意如此,让贾宝玉有参与感,对方才越发觉得这些药草很难种。
毕竟嘉和县主有神力,轻轻松松就能种出药草,而他们普通人没有神力,就不可能那么容易就种出药草,所以他们得多注意一些。
而嘉和县主出自荣国府,江月就怕贾宝玉认为药草好种,才特意如此的。
“好小啊。”贾宝玉看着地面那一点点绿色,感觉这些苗好小株,才两片叶子,这算得上苗吗
他们之前见的药草苗,都是比较大株的,叶子也多。而这些种子发芽的,却那么小株。
这还是过了大半个月,它们才发芽的。等它们长出更多叶子,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有的药草还得看年份的,贾宝玉真心觉得这些药草不好种。但是想到这是月妹妹特意为他种的,他心里就暖暖的。
“我一定多过来看看它们。”贾宝玉心想这些药草也算是他跟月妹妹一块儿种的吧。
袭人瞧见贾宝玉和江月那么亲密,就想到自己的银钱都被江月拿去了,眼珠子转了转,“公子,林家姑娘来了。”
“林妹妹吗”贾宝玉微微皱眉,“我就不过去了。”
贾宝玉一开始很挺喜欢林家妹妹,但是几次看到林黛玉冷脸,也就不喜欢她了,还觉得林黛玉跟贾迎春差不多。林黛玉跟贾迎春的关系那么好,她们就是一伙的吧。
袭人本以为贾宝玉会高兴地去找林黛玉,却没有想到他不过去。
“若想过去就过去吧。”江月开口,“我没关系的,我看看这些嫩芽就行了。”
江月的身份比较低,她也不可能随便凑到人家的面前,也没有打算讨好那些人。她还是得低调一些,最好跟其他人的关系都没有那么好,就跟贾宝玉的关系好,那么贾宝玉一定会更加关注她吧。
为了一个贾宝玉这么折腾,真是不好玩,好在贾宝玉的鲜血还有点用处,就当一个血兽养着吧。
“不,我也不过去。”贾宝玉摇头,“没有什么好看的,她跟那个嘉和县主差不多德性,一副谁都比不上她的样子。”
别人根本就不是那样的,到了贾宝玉这边,别人就是各种不是。
林黛玉和林希确实在王熙凤那边,瞧瞧大姐儿,送些礼物。等着回头跟他们的母亲一块儿回去,他们都没有去找贾宝玉,他们连贾宝玉都没找,就更不可能去找贾探春。
由于两房彻底分开,贾老夫人虽然把贾探春养在身边,却也是用二房的份例。
王夫人也没有让贾探春回到赵姨娘的身边,她想贾探春这样的庶女至少还能用来联姻。只不过她不可能让贾探春嫁得比贾元春好,要是那男的真的身份高的话,那就是让贾探春当妾室。
春去秋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贾迎春都十三岁了,她也从嘉和县主变成了嘉和郡主。
由于安远公府的几位公子也渐渐长大,嘉和郡主在一年前就搬去郡主府了。
不是安远公府的人要让她搬出去,而是贾迎春自己觉得一直待在安远公府不大好。几位表哥都大了,有的都要说亲了,要是她一直住在安远公府,让旁人误会,那该怎么办。
也有的人会想她跟安远公府的那些少年郎青梅竹马,想着他们之间会不会产生男女感情,有的人家本想把女儿嫁过去,但是因为贾迎春的存在就不大愿意了。
有太多女子受过她们夫君表妹表姐的苦,多半都不希望她们的女婿有关系极好的表姐妹。
贾迎春能住郡主府,当然就是多住郡主府。因为她住郡主府之后,种的果子,也就分皇宫、安远公府、荣国府几个地方送。
顾氏支持女儿贾迎春的做法,孩子大了一些,确实住在自己的府邸会好一些。哪怕安远公府的人对贾迎春再好,那也是寄人篱下,不如住在自己府里自在。
安远公夫人他们当初非常舍不得贾迎春离开,但是他们都没有挽留,因为他们知道贾迎春住在郡主府是最好的选择。郡主府那边也有护卫,有人保护她,他们也不用担心嘉和住在外面被人欺负。
全京城的人,就没有几个跟贾宝玉那么蠢笨的,那些人都不敢小瞧嘉和郡主。
哪怕永安郡主死了,哪怕嘉和郡主从安远公府搬出来了。但是从嘉和县主变成嘉和郡主,再想想嘉和郡主的神力,他们就应该明白,嘉和郡主不是他们能小瞧的人。
不管嘉和郡主住在哪里,她依旧非常得皇宫几大巨头的宠爱。
话说大皇子几年前娶了外邦的公主为正妃之后,他这几年都想着娶其他重臣的女儿为侧妃,可那些人怎么可能那么傻啊,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家的嫡女嫁给大皇子啊。
但是有个别大臣估计想着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安全,还是让家里的庶女跟了大皇子。
太子对这些的举动不是很在意,他也没有瞄准那些重臣的女儿。娶重臣的女儿是好,很容易就能获得更多权势支撑,但是这也意味着他日后登基会受到更多掣肘。
因此,太子反而不大想娶那些重臣的女儿,认为娶身份低一些的臣女也不错。
皇帝在争取太子的意见之后,便给他定了谢太傅的孙女。谢太傅本身也就是一个太傅挂职,本身没有实权,但是这样的文臣本身就是清贵文人,有不少人崇拜他,师从于他。
那么太子娶了谢太傅的孙女,也就没有那么容易被未来的岳父抢夺大权,不用面对外戚专权。
当然,也得太子脑子没有问题,别想着废后另娶。
太子是去年跟太子妃大婚的,而谢太傅的孙女也是大皇子肖想过的。大皇子认为谢太傅本身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好歹有一些用处,自己许诺侧妃之位,他们就应该接受啊,万万没想到人家直接拒绝。
大皇子又不可能硬娶人家,淑妃也不可能到皇帝那边恳求皇帝。因为淑妃和大皇子都知道皇帝不可能轻易答应,所以他们才私底下谋求,希望私底下说好了,再到皇帝面前过一下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