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儿、白鹭两个还守在院子里,往正院儿去的时候宝钗没带她们俩,此时见主子回来,急忙起身行礼跟在宝钗身后道:“回二奶奶,咱们家陪嫁来的人名册已经送上来,您是现在见还是甚么时候见?”宝钗听了便停下:“先见见,见完白鹭带上账册与我一起去库里盘嫁妆。等回门儿后叫掌柜的们带了账本来见我。”说完又叫人安排座位请了老管家来,倒是沈玉往东厢拐了一圈又回来坐在一旁好像是个看景儿的。
少顷,老管家便赶了过来,宝钗待他作了个揖便让他坐下轻声细语道:“这边带了些陪嫁的下人来,身边伺候的该做甚么还做甚么,就是还有两户陪房并几个丫头小厮,请你看着安排一下。”老管家听完点头道:“家下正缺人手,二奶奶既是带了人来,必是极信任的,总比外面买的好上许多。小的斗胆问问,他们都能干些甚么?”此时陪嫁来的下人已经站在院子里垂手肃立,白鹭就一一指了对老管家道:“这是薛大两口子,善厨;这是王狗儿两口子,会侍弄花草。”又指了小厮和丫头子说过一遍,老管家就道:“善厨的便去厨房,二奶奶怎么安排?”
宝钗道:“那原来的老人儿也不能平白丢了差事。不若这样,叫他们自己把下头的帮工都分分,划作两班交替着上工,哪一班出毛病了就只找这一班领头的说话,如何?”老管家自是点头应下:“那敢情好,换换吃食不说也能叫厨房人歇歇。再有这善花木的就管着照料院子好了,我们原本都是随便找个人,或不是从外头叫花匠进来收拾院子,有专人管着更好。小厮放在门房上听用,丫头子们还放在院子里伺候二奶奶。只一个,二爷一向不用丫鬟的,小丫头就只服侍奶奶一人即可。”宝钗想了想,这院子就这么大,哪里站的下那么些人,既然沈玉之前不用丫鬟,那也不必白添那么些人在他眼前杵着别扭,是以最后只留了两个做粗使的在院子里,其余都让老管家带去,或是安排做针线,或是安排做洒扫,总归没有一个闲着。
安排完这件事,白鹭果然带了账册跟着宝钗往库里去。老管家先前就拿了钥匙与她,只管点上几个小厮出力气便可。宝钗叫开了嫁妆箱子,一件一件仔细对着嫁妆单子勾兑一番,只是清点物件便用了整整一上午,厨下来传午膳时宝钗只得停下交代先将不耐存放的布匹绸缎放在外头紧着用,旁的待日后闲了再说。
等她转回小花厅,沈玉正站着等呢,见她出来就笑道:“走吧,一块儿过去寻祖父用饭。”反正两下里也不远,路也熟了,宝钗便又跟他往正院去,这回路上就问:“是不是晚膳也要和祖父一起用?”沈玉应了一句:“你要是不大想去也无妨的,只是家里人少,聚在一起多少也热闹些。”宝钗便道:“那就过去用,走一走也好,厨下也不必两头跑,还能看着祖父,一举三得。”沈玉见她愿意与祖父接近且不嫌这走来走去的麻烦,自然心下更加敬重几分。倒是沈老爷子见孙子带着媳妇晌午又跑过来,立时不满道:“你就不能消停会子?来来回回你不烦我都烦了。”一用过饭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把人往回赶:“还能不能让老头子我偷吃几口了,再来就打了啊!”
沈玉混不在意:“多少人巴望着儿孙见天围着自己呢,我也就这几天假,好好围了你转转,往后想也没有。”要不是看孙媳妇在这里沈老爷子能“呸”他一句,此时只得气哼哼抱着猫扭过去不看他,越老越像个小孩子一般。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补上昨天的。
第85章
晌午用过饭, 沈玉看着小厮扶了老爷子回去休息, 这才又和宝钗一块回院子里,走着走着忽就站住脚转身问她道:“想出去玩儿不?总圈在院子里也没甚意思。”宝钗看了他一眼, 心下道这才成亲第二天,要是真跑出去,万一叫人认出来只怕今后十年都得被京里人拿来做笑话儿讲。立时哭笑不得摇了摇头道:“要是觉着闷得慌二爷你自己出去耍就是,我在家里待惯了的。”沈玉就挠了下头发道:“我想着销假后说不准甚么时候还能跟现在似的清闲,索性趁眼下有空多带你出去逛逛。若是将来七老八十致仕了再想出去玩,走也走不动, 甚也吃用不得, 也没意思。”
宝钗抿嘴笑了比划一下:“家下事儿还多着呢,只懒得做而已,哪有那么清闲?我其实也没那么爱出去逛, 安安稳稳待着就成。”沈玉想了想,果然也觉得家下事多如乱麻,一时也不说出去了,伸手拉了宝钗袖子就往院子里走, 边走边道:“既如此, 你下午先见见家下人,我在旁边看着给你撑腰。”
回了院子,宝钗自去换过家常衣裳,挽了袖子取出算盘放好。早间沈老爷子把家下营生的文契账本一并尽数把与她,不说如何经营,总得先把底子弄清楚。她先看了看, 沈家如今除了祭田还有个百十来亩的庄子放在京畿雇了人耕种,一处只做墨锭生意的老店,一处散茶铺子,还有一处竟是书店。打眼看过去收入不好不坏,原本家里只两个主子,下人又少,倒是足足够用的。想想沈玉自己就在锦衣卫里做事,家里用的人想必俱顺手查过数遍,监守自盗之事应该极少,估摸着就是掌柜的经营手段不高,东家也不大上心的缘故。
这些都是小毛病,只要人没问题,适当调一调便有起色。宝钗合着账本算了下账目,手指拈了算盘珠子打得噼里啪啦,一动不动坐到下晌未时三刻才起身抻抻胳膊。账目果然没问题,宝钗把账本子合了放在一处叫白鹭收起,又喊了老管家把下人都聚齐见一见。
沈家宅子拢共也就三进,从前主子就两个,哪用得了那么些下人。就薛家自己家下人多些也是分在京城与金陵老宅两处,单看京中宅子也就将将够用没有闲着的。毕竟平常过日子的人家谁也不会与那些勋贵人家似的打肿脸充胖子,用不用都养那么些下人,是以满打满算加上宝钗自己带来的陪嫁,也就站了半个院子。这里头绝大多数是小厮,媳妇子都在厨房和针线上,因着沈老爷子和沈玉都嫌麻烦不爱用丫鬟,内院里竟只有宝钗昨日带来的几个小丫头。
宝钗也不为难下人,仔细看过一遍认个脸熟便叫白鹭发了赏钱,再让他们自行散去。待此间事了,沈玉才坐过来问:“我见旁人新官上任都得三把火,你方才却一句话没说,可是觉着他们有甚不妥当?”宝钗笑着又将自家铺子的账本打开边核边道:“并没有甚么不妥,哪有那么些话好说的。人家好好当着差事,又没犯错儿,无非就是两下里认识一番好知道家里都有谁。一上来就挑人毛病,换谁不烦这样儿的人呐?虽说有时候是得先把威严立起来才好做事,可这边下人原就有规有矩的,何苦非要平地起个波澜呢。”
沈玉见她自己有章程,便也不再提这些,既然说了家下事都听妻子的,势必就要做到。他索性去架子上摸了本闲书,靠在罗汉榻的方几就着茶水一页一页翻了看,耳边噼里啪啦响着算盘珠子清脆的声音,看着看着眼皮子越来越沉,不知道甚么时候就睡了过去。宝钗这边正算着账目,忽听不远处书本“啪嗒”一声落在地上,抬头一看,只见沈玉沈同知歪在不远处的矮榻上乱没样子的就睡着了,许是因着姿势不好还有些小呼噜。
再想不到这人在家里竟是这幅模样,跟个大孩子似的!
她起身取了薄被过来轻轻盖在沈玉身上,青年团了团像只猫儿般整个缩进被子里去。昨儿喝那么多直闹到后半夜,今日也是天一亮就起来了,到下晌申时前后可不是得困的睁不开眼。宝钗给沈玉盖上被子,想着算盘珠子响动怪大便不再继续核账。一时无事可做,她又不困,干脆取了针线坐在罗汉榻旁的矮凳上,就着日光起了底子打算慢慢细细绣一副“飞鸣食宿”出来。莫看这些针黹不打眼,真有亲近人家须得互相赠些小礼物时就极拿得出手了。或者再配上个好料子的木框制成插屏、座屏一类,便是大礼也当得。
沈玉这一觉睡得香甜,睁开眼一开天都快黑了,罗汉榻旁边摆了张凳子,上面放了个极精致的小簸箩,里头尽是女子针黹用的针头线脑,再旁边是个绣花撑子,白绫底子上隐隐约约能看见碳条画的花样子,似乎是四只大雁在草甸子里吃食戏水。他大约看了一眼,起身自己整整衣服洗漱,又将被子叠好放回柜子里。正好宝钗领了两个丫鬟从外头进来,见他已是醒了就道:“祖父那边已经让送了晚膳,传话说不必过去。”说话间两个丫鬟将食盒里饭菜一一摆放出来,无非一些简单菜蔬和熬得又浓又糯的杂粮粥。
有人帮忙操心一日三餐还真好。沈玉是个很省事儿的人,也不用旁人服侍,端了碗舀粥先放在宝钗面前,莺儿白鹭见此,立刻福了福带上食盒退出去。沈玉接着又给自己舀一碗坐回去用筷子划啦一下仔细看:“红豆,粳米,蜀黍粒?我记着厨房里还有些荞麦、高粱、小米之类,你要是喜欢就叫庄子上多送些来。”说完低头喝了一口眼睛就亮了:“味儿还挺好的,有点子甜。”宝钗笑道:“这都是细细去了谷壳的上好粮食,如何还能味道不好。我们原来在金陵老家时有个名医便说过晚上用些这样的杂粮粥养人,既然祖父有些老人症候,不如家里上下都稍稍克制些,不然人这不能用那不能用,你还偏在一旁吃得又香又甜,不是故意难为么!”两人就相对坐着安生用饭,用好了自有丫鬟们将东西收拾起来递出去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