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使这样,那些边军就已经感恩戴德了,一个个的喊着圣上隆恩,陛下圣明。呵呵,陛下是真圣明,可这隆恩……明明就是他们该得的,甚至还亏欠了这么多,却喊着隆恩……可见这如今军籍的人们有多卑微,这些人的心有多淳朴。
“说来这一次咱们十二卫有不少人要调出去?”
阿玉近来总是在经历司泡着,虽说离着锦衣卫核心是近了,可因为总是在算账的缘故,消息什么的,反而倒是没有王二贵这样的灵通,这也是他这一回来就招呼着老刘头去买肉,请一帮子伙计兄弟吃饭的缘故。作为锦衣卫,消息灵通可是头等的要紧事儿。
“确实,这一次上上下下的,光是抄家的就不下十来个,牵扯到罚银子,降职,夺了世袭官身的只怕都有百来个了,这样多的缺,即使下头再怎么添补,也空出了好些。咱们十二卫的又都是帝王亲卫,遇上这样的事儿,多散出去些也是常理,再不济这忠心上总有保证。对了,南面前几年武举出来的,也选了十来个,这一遭估计也要派出去,听说好些直接就能当上百户呢。可了不得,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样的事儿,王二贵消息最灵通,就是铁虎知道的也不少,将嘴巴里的菜咽下去,急吼吼的,也开始说了起来,生怕风头都让王二贵给抢了。
“你每日都不在,我也没来得及说,咱们百户里头也有人去,就是上次帮着咱们调整地皮,帮着寻人干活的吴大仁就是其中之一,昨儿还和他打趣,说是这大仁大人的,可算是取对了名字,一下去就得了这么个好,百户啊,在京城,他这一辈子都没这么个机缘。”
武举考试本就不是什么常例,再加上武人提拔自己人的习惯,一般考上武举的,除了本身军将士家的人,多没什么大出路,即使勉强钻营了,在十二卫里混,能有个小旗总旗的,估计也就是一辈子了,确实像是铁虎说的,没啥机缘可说,不想如今这猛地一下子,倒是让不少平民武举出身的人得了好了。
对于这一次的调动,阿玉总的来说还是挺看好的,他一边点着头,一边指点几个心腹伙伴们。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多点新人也不错,九边……一代代的,都是他们自己人,上上下下的又一直在一个地方倒腾,都快成土皇帝了,若非这样,这克扣粮饷的事儿,也不至于能做到这份上,哪怕是为了防着人上告什么的,也不至于做的这么绝。我这次清理册子,你当怎么的,那些原本卫所的地,七成都成了那些百户千户的私产了,还有好些兵丁都成了人家的佃户,你说说,这都什么事儿啊。若是有外人,还是这样从京城出去的,瞧着就知道和锦衣卫有牵扯的人在,他们怎么也会留点余地,下头日子也能好过些。日子好过了,这边军也就不愁没有战力了对吧。”
阿玉这么一说,那几个小子猛地就是一愣,脑子快的马上问到:
“要这么说,这要出去的,咱们还要多结交结交?你说上头的指挥使大人他们……会不会有自己的安排?”
看,这就明白了,他们是什么人?锦衣卫啊,探听消息什么的是本职。想来这下去的人里头绝对有他们的探子,只是若是能多一条来消息的路子,那想来上头也会乐见其成吧。而他们,若是能走出这么一个路子,那以后……想要升职就得有功劳,功劳怎么来?谁也不会平白送到你手上,所以该自己琢磨的还是要自己琢磨才对。
“别太打眼了,只是人家要走,还是这么个好前程,送点仪程什么的,总是要的,人家在这京城的亲眷,没跟着去的,帮着照顾几分总可以。好歹也是多年的同僚同袍。”
阿玉这话,像是什么都没有说,又像是什么都说了,不管是从这事儿的重要性,还是该怎么干,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即使脑子再笨,那这会儿也知道该怎么办了对吧。看看,铁虎就摸着脑袋满脸的笑,甚至还叹息了一声。
“可惜了,这样的事儿,咱们锦衣卫不成,锦衣卫出京,哪怕是调任,估计人家也不安生,睡觉都闭不上眼睛,不然这直接将咱们弄过去,多省事儿。”
且,这是说笑话了吧,锦衣卫,凡事入到这里头的,一日是锦衣卫,那一辈子就是锦衣卫,怎么洗都不可能洗掉几辈子探子的味道。没见这除了划到东厂的番子,就再没有几个往别的大营调任的吗。光是锦衣卫三个字,就已经够叫人戒备的了好不。
或许也正是因为锦衣卫占不到这越级提升的好处,一个个心里头憋着火,所以折腾起来越发的狠。
你们这猛不丁的就成百户了?成千户了?这么美?美不死你。这样,这些被夺职的,抄家的那些武官名下的田地什么的,也别二话了,直接重新划分,给那些卫所普通兵丁们,这本身就该是他们的,巧取豪夺了这么些年,也该还给人家了。还有这补法粮饷,你们新来的一时半会儿估计搞不清楚,我们锦衣卫查证的,心里头有数,这个目前就我们来干吧。还有那什么军籍上吃着空饷的,某大人七大姑八大姨家占着名额的,该清理的清理,该重新选的重新选,反正直接把人家接任的人该干的事儿全给干完了。
一来二去的,等着新的武官上任,他们猛地发现,自家虽然官职上去了,可到了地方出了官衙宅子,愣是一清二白啥都没有啊!连当个过路财神,抠几两银子当个安家费都够呛,这整的,让一帮子以为到了地方能日子好过的家伙差点没骂娘。
当然,有人不高兴,自然就有高兴的人,那些普通兵丁什么的是乐坏了,不说这田地什么的,分下来一下让几乎七八成的人重新看到了吃饱饭的希望,就是补法的足额的粮饷也够让他们喜极而泣了。
而因为这一连串的事儿都是锦衣卫干的,从查案到最后的安抚,大半年的时间,愣是让锦衣卫的名声都上去了好几个台阶。在京城或许因为最近抄家太多,名声有点那个啥啥啥的,可在九边,这些本就和锦衣卫一样,属于武人军籍的兵丁们,对着锦衣卫的态度那真是直接亲近了好几个档次。
不少人都说,往日听说锦衣卫狐假虎威,嚣张跋扈干的都不是人事儿。可如今再反过来想想,这些乱七八糟的罪名,有几条是大家伙儿自己亲眼看见的?道听途说的更多些。再看看人家干的事儿,只怕这些话那是信不得的,相反,那还是妥妥的天子信臣,是为不平事儿张目的好人。看看,他们干事儿多公正?他们下发的补偿,那就没有半点藏私。多清正廉明啊!
至于名声?看看这一连串给带走的贪官,看看这抄家的架势,他们眼睛不瞎,十有八/九那是得罪人的事儿干多了,所以让人给黑了呗。这世上就是有这么一档子人,自己怎么作恶都是对的,人家遵纪守法,保护良善反倒成了罪过。你说锦衣卫不好,若是锦衣卫是恶人,难道这么贪污克扣的反倒是好人?
所以啊,他们都觉得,这锦衣卫的名声,那都是那些缺德的嘴巴恶毒,泼人脏水给黑出来的。
真是呵呵了,就这么一遭,阴错阳差的,因为锦衣卫们没占到好处,下了那么一次狠手,愣是将自己的名声都给洗白了,就差没成小葱拌豆腐了。这让不少往日吃过锦衣卫亏的人,苦在心里口难开了。
当然了在,这个事情这会儿阿玉是不知道的,若是知道了,只怕下巴都能笑掉了,作为一名锦衣卫,这一辈子都不用想脱下这一身皮的情况下,让锦衣卫名声好些,他真是乐不得呢。如今不用他出手,就能翻转成这样,简直就是天意好吧。
而这会儿阿玉在干什么呢?抄家了这么多家,国库内库满满的情况下,怎么让钱转起来,成了阿玉新的目标。
第129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6
阿玉想要让皇帝花钱?心下又想提升工匠的福利待遇?这两个事儿其实可以结合起来干, 特别是当阿玉有着地利之便的时候,更是十分的顺手。是的,很多人或许已经想到了, 就是神机营。
人人都说, 这中国人发明了□□, 可这洋枪洋炮却成了老外叩开中国大门的利器, 是外国人将冷兵器时代带进了热武器时代。这个话细究起来其实并不正确。真说起来,世界上第一只用□□的□□其实是中国人发明的,时间还相当的早,北宋抗金将领陈规在1126年就已经做了出来,虽然当时只是粗毛竹做的筒身,威力实在是不怎么样, 不过是当个喷火工具, 可这确实已经是一个大大的进步。后来震天雷什么的, 手榴弹的前身,也同样是北宋的拿手武器。
就是偷学了宋人技术的金国, 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热武器帝国, 用改良后的东西大大的抵御了蒙古的入侵,真说西方怎么怎么用热武器, 那都是金国灭亡之后,蒙古人西征才带过去的, 这一算,怎么也要相差近百年。哦,或许也能这么说, 是中国人率先用火器叩开了西方的大门,哈哈,这么想是不是不那么憋屈了?嗯,自我安慰感觉良好。
到了明朝,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最初,元朝,陈友谅,张士诚这三方的实力都比朱元璋大,为什么人家最后获得胜利了呢?这不仅仅是靠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当了渔翁,武器便利也是一大原因。当时在朱元璋的账下,据说有一个叫焦玉的人,有祖传的做□□的手艺,虽不像是那些大匠之类的手艺高超,却能制作出用□□发射出石子,铁弹的枪,靠着这一份武器优势,这才以少胜多,坚持挺到了最后,这也是神机营的前身。同样这一只部队比西方依然提早了近百年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