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英美]女神的诞生 完结+番外 (金丝边眼镜)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金丝边眼镜
- 入库:04.09
当接到这份材料的时候,纳尔森是惊讶的,而当她看完了伊莉莎出道这两年多里捐出的那一笔笔密密麻麻的数据单之后,她内心是震撼的。
伊莉莎给的款项很细致,每一笔的金额大小不一,从刚出道那会儿,仅仅是每个月给几个慈善机构几百一笔地打钱,到后来逐渐到几千、几万、十万……如果是熟悉伊莉莎事业发展轨迹的歌迷看见这份数据单,就会发现每一次数额的增长都和伊莉莎的发展密切相关。
第一次上千的一笔捐款,那一个月伊莉莎发了第一首爆火的单曲《Mistletoe》;第一次上万的捐款,是在伊莉莎代言了DKNY之后;而在伊莉莎第一张专辑发售后一个月,她给出了许多笔单笔十多万的捐款。
但这所有的行为,伊莉莎从来就没有对外宣扬过。而她唯一参加的慈善晚宴,就只是Met Gala这样半社交性质的晚宴。
伊莉莎微一挑眉,想到这是《时代周刊》的采访,对于他们能够调查出自己的慈善捐款情况也不是那么意外了,“捐款给教育,是因为我觉得只有给他们改变思想的机会,才能够让他们有打破阶级固化得到向上流通的机会。至于专门给贫困女学生的补助……”说到这里,伊莉莎在今天的采访中第一次停顿了一下,才慢慢开口道,“在每一次捐款之前,我都会找人调查慈善机构在当地的运作情况。我特意备注强调那些捐款只能交给女学生是因为……”
她抬起眼,没有一点躲避的意思, “假如没有这一条备注,这笔捐款可能永远都不可能分配到女学生的头上。”
直到采访结束,纳尔森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整理采访录音的时候,才发现伊莉莎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滴水不漏。而对于自己在这一场运动中宣传的作用,没有半分自得。
录音笔里正巧放到伊莉莎对于“#Me Too#运动”的评价,纳尔森一边快速在键盘上敲打着,记录下这一段,一边脑海里忍不住出现了伊莉莎说出这段话时的神情。
那双蓝色的眼睛像海水一样透彻,女子的眼里没有愤怒,只留下了冷静。
在“#Me Too#运动”看起来正是鼎盛之时,伊莉莎却近乎直白地指出了运动中过于情绪化可能带来的恶性后果。实际上,在媒体行业工作的纳尔森已经从这段时间的传播中嗅到了一丝不对劲的运动,不过……
作为完全和这个行业不沾边的人,能够察觉到这些问题,纳尔森的手指轻轻叩着桌面,双眼紧盯着整理完的采访稿,忽的一笑。
既然伊莉莎能够在采访中将这些想法说出来,她作为记者,又何必思来想去,瞻前顾后呢?
手指轻轻一点,纳尔森将采访稿用邮件的形式发给了责任编辑。
做完这个简单的动作,纳尔森却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裹一样在椅背上一靠,望着天花板轻呼了一口气。
这一期杂志发行后,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她们的采访,又会获得怎样的回应呢?
第154章 首发
《时代周刊》每一年“年度风云人物”的发表都会引起一场震动, 去年登上封面的是新任美国总统□□,而今年《时代周刊》的主编更是登上了NBC今日秀节目接受了采访, 同时展示了时代周刊这一期的封面。
封面上, 五位女子穿着简洁大方的黑色西装, 或坐,或立, 而在封面的右侧还有露出的半边胳膊, 这几位女子的眼神无一不锋芒毕露。在封面的最上方用熟悉的字体标明了时代周刊的标题和这一期的主题,边上的小字则点明了她们当选“年度风云人物”的理由——打破沉默者。
《时代》原本的读者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期杂志, 也有不少人因为NBC今日秀的宣传或是封面上的人物买下了这本杂志。
几乎所有拿到杂志的人都对封面右下角那孤零零的胳膊产生了疑问, 今日秀的主持人也问出了这个问题, “爱德华,我注意到封面的右下角有一位仅仅露出了胳膊的女士,这其中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电视机前,刚刚拿到今天这一本《时代》杂志的伊莉莎有些惊讶地看着封面上那半条胳膊, 她还记着,那一天正是这位女士,在拍摄现场全程对她呈现出蔑视的态度。伊莉莎抿了抿唇,正巧听见主持人问出这个问题, 她竖起耳朵等待着《时代》主编的回答。
《时代》杂志的主编爱德华·费尔森塔尔镇定地回答道, “这位女士是采访中唯一的匿名人士,她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人名或者是面容,因为她不想在传播中再受到二次伤害。我们尊重了她的决定。”
这一段话很快就被人截图发到了网络平台上,引起了短暂的骚动, 除了少部分人表示理解之外,还有一批人很快就跳出来,对准这位不肯露面的女性一顿批判。在他们眼中,这样躲躲藏藏的行为与“#Me Too#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是一种无法被接受的懦夫举动。
但是紧接着,同样这一批人就将火力转向了伊莉莎。
在所有人的采访里,伊莉莎是唯一一位直白地表达了对“#Me Too#运动”担忧的受访者,并对这一项运动的未来发展呈现出悲观的态度。而采访内容中,对于这部分内容几乎没有进行删减,而是在整理校对的基础上,将这一段几乎原模原样地发了出来。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伊莉莎的观点,在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眼中,身为“#Me Too#运动”的先行者,伊莉莎发表这样的言论无异于“背叛”。
率先对着伊莉莎开炮的是哈佛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她在推特上言辞激烈地攻击伊莉莎在采访中的言论,称之为一种“懦弱的逃兵行为”,并指责伊莉莎这样退缩的举动严重伤害了战斗在第一线进行女权运动的斗争者的积极性。她在愤怒中不失讽刺地写下,“当我们在反性侵运动的第一线斗争的时候,却有人从队伍的排头跑出来,用似乎冷静客观的语气告诉我们,嘿,你们有些过火了。变革尚未成功,却有狂妄自大之人在妄图这其中搅风搅雨。我只想告诉你,收起你那一套虚伪的言论吧!”
随着第一位发声者的出现,对于伊莉莎这段言论的批判迅速地涌现出来,她们在看见这一段采访之前对伊莉莎全部的赞许和骄傲,都随着这一段采访化为乌有。他们愤怒地将原本指向性侵者的剑刃,全部隔着网线刺给了伊莉莎。
……
置身于舆论旋涡中央的伊莉莎却仿佛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笃、笃、笃……”
卡洛斯紧皱着眉头坐在办公桌前,手指有节奏地扣在桌面上,沉闷的声音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着。
盘腿坐在沙发上的金发女子却似乎没有受到半点影响,她一边刷着手机,眼睛漫不经心地浏览着网络上的争论,一边张开嘴咬了一口手上的苹果。
“咔嚓”。
伊莉莎咬了一大口,用牙齿将这块苹果从中间分开,分到脸颊两侧,原本偏瘦削的脸颊当下便被苹果塞得鼓鼓囊囊的。咀嚼着苹果的伊莉莎,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像只偷食的小仓鼠。
“咔嚓”。又是一声。
卡洛斯冷静的面具微微裂开,额角的青筋跳了跳,终于忍不住开口,“现在网络上的风向对你很不利,你在采访中的那一段回答,正好踩中了激进女权主义者的雷区,而当她们对你进行抨击的时候,其他女权主义者或是‘#Me Too#运动’的支持者或许不赞同她们的观点,但也未必会为你发声。”
伊莉莎咬下最后一口苹果,抬起手,眼睛微微眯起,随后手臂用力,隔着一米多的距离,准确地将苹果核扔到了垃圾桶里面。苹果核落入垃圾桶的那一瞬,伊莉莎忍不住吹了声口哨,立刻就察觉到落在自己背上那道凌厉的视线,她身体一僵,扭过头便对上了卡洛斯危险的眼神。
伊莉莎轻咳了一声,“我和她们的意见本来就不一样,会被发现也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吧。”说完这句话,伊莉莎便看见卡洛斯的眼里明晃晃地闪过一行字——那你还这样说?!
“但是我如果在《时代》杂志的采访里说出了与我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想法,之后再被发现,难道不是更危险吗?现在提前就将这件事爆发出来,反而避免了之后的隐患……”伊莉莎将自己的想法细细得掰开来,说了一遍。
卡洛斯抱着胸坐在办公椅上,神情没有一点波动,直到伊莉莎停下来,他才直视着伊莉莎的眼睛,一针见血地指出她辩解中的漏洞,“但是,你也可以说的不那么清楚,至少不那么尖锐,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抨击。”
看见金发女子对他露出那副练习了无数次的标准笑容,卡洛斯的额角抽动了一下。“这件事的后续,我会负责解决。但是,”他的语气加重,强调道,“在我解决这场风波之前,一直到巡演开始的时候,你的推特和脸书账户暂时交给公关团队打理。现在离巡演第一场开始只剩下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千万不能在这段时间里,在惹出什么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