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英美]女神的诞生 完结+番外 (金丝边眼镜)



无数意料之外的人站了出来,她们中有演员、歌手、来自各行各业的女性们,纷纷站出来,用“#Me Too#”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艾莉莎缩在自己的房间里,沉默许久。她合上眼睛假寐,耳机里循环播放着那一首《WHY》,她紧紧地握住手机,手腕却忍不住轻颤了一下,又一下,手指沉重得仿佛抬不起来。

良久,她终于睁开了眼睛,似乎下定了重要的决心一样,点亮屏幕,无比认真地敲下一个又一个词。

当艾莉莎这一条推特发出来的时候,关注着这一场风波的众人立即便注意到了。

她不止是加上了“#Me Too#”,更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冷静地叙述了当年发生的那一件事,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在努力地克制自己的情绪,但这样平静压抑的叙述却更令人感到一种无能为力的愤怒。

在推特的最后,她写到:

“我曾经胆怯过,退缩过,也曾经在夜晚一次又一次地回想起这件事,拷问自己的内心,这件事难道真的和他们说的一样,是我太冲动了吗?

但是现在,我能够给出答案:不是。

在这件事中,我没有任何过错,错的是那个打了歪主意想要潜规则我的摄影师,是那些劝我忍气吞声的人,是为了几万元不征求我的意见就答应与摄影师私了的、我的前任经纪人。

如果我能够回到最后,我一定要好好抱抱当年那个彷徨无措的女子,我要告诉她,你没有错。”

伊莉莎仔细地看完了这一条推特,她在下边认真地留言:

拥抱你,我的朋友。

我一直与你同在。

第149章 首发

在艾莉莎的这条推特底下, 伊莉莎不仅评论了那一句, 更是转发了这一条推特到各大社交平台上,并配文道:

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曾经经历过这样难堪的经历,但那只是因为我们足够幸运。假如我们对这样的错误无动于衷,那么当雪崩来临的那一刻,每一片雪花,都有自己的责任。

在伊莉莎的这一段话底下,慢慢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鼓励,开始在评论里说出自己的经历。

匿名者一号:在我小的时候,我们的邻居家里住着一个老爷爷, 带着他的孙女。有一天晚上,我听见邻居家里传来了女孩的惨叫声, 当晚就传来了救护车的声音。第二天早上, 我的父母就如临大敌地一遍又一遍和我强调, 不要靠近邻居家的老爷爷。

实际上, 那个邻居的女孩子就是我自己。对于那个时候的事情, 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唯一能回忆起来的也就只有巨大的疼痛和匆匆赶回来的父母哭泣的面容。

这是一个刚刚注册的小号,我只有在这样的面具下,才能够装作若无其事地将这个故事讲出来, 当我切回自己原来的账号,或许我会将这一切都当做没有发生过。我想要将这段经历忘记。/@伊莉莎·林:或许并不是所有人……

布朗熊先生:在我高中的时候, 有一天我自己走回家, 在回家路上, 我路过了一条窄巷,有人从巷子里伸出一只手蒙住了我的口鼻,我想要反抗,却被死死地压制住。挣扎过程中,我的鞋脱落了一只,却还是被狠拉着拖进了小巷里,脚跟摩擦过粗粝的砂石,硌得流了一地的血。我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又是怎么结束的,从开始到结束,我都被蒙着眼睛,而那条街道附近的监控摄像头那时正在维修中,我最后就连那个男人的身份都不知道。

现在,我似乎已经从过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但是在经过城市里黑暗的小巷时,我还是会忍不住浑身颤抖,那种阴暗潮湿的感觉令我作呕,仿佛下一刻就会有一只黏腻的大手从里面伸出来,将我卷进那片阴暗的世界里。/@伊莉莎·林:或许并不是所有人……

……

伊莉莎沉默地浏览着这些留言,有些不过寥寥几句,最长的也不过几段话,但在这些评论的背后,却全部都是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事件。她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其他任何事都没有做,只是点开这些留言,一条又一条认真地回复了过去。

伊莉莎·林:你是个坚强的女孩。/@匿名者一号:在我小的时候……

不仅仅是各行各业的女性加入了这一场运动中,更是有不少有影响力的男性也在公开平台上表达了对“Me Too”运动的支持。随着越来越多像伊莉莎这样的公众人物加入,“#Me Too#”运动也愈发如火如荼,以在一开始谁都没有料到的速度和巨大影响力,凭借互联网的传播,迅速地辐射到全球各地。

推特随后在旗下策划故事的平台Moments(时刻)上对这项运动进行了推广,支持了#MeToo#这一话题。并且发出了一则声明,他们认为这一项运动“为能够帮助并支持我们的平台上的声音,特别是那些面对权势说出真相的声音而自豪”。

“#Me Too”运动的爆发与伊莉莎发布新专辑的时间隔了不到两天,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伊莉莎的第二张专辑的数据毫无疑问地爆了。

第一周,《Female Force》在Billboard周榜上登顶,同时有三支单曲杀入了Billboard单曲榜前十,一首是之前发布的《WHY》,也是唯一一首发布新专辑之前曾经在电视节目上单独打过榜的歌曲,排在了Billboard单曲榜第二的位置,而紧随其后的两首单曲排在第五位和第十位。

按照这样的趋势,伊莉莎这一张专辑的影响力并不会仅仅局限于此。因为“#Me Too#”运动的兴起,这一张原本偏小众且剑走偏锋的专辑,被推到公众视野中之后,凭借着过硬的质量承受住了评判。如果说销量与下载量受到了运动的影响,那么乐评人则是给这一张专辑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沃克利·乔伊斯(《NME》乐评人):比起伊莉莎的上一张专辑,这张专辑显然更小众,却也更成熟。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摇滚领域,伊莉莎的灵气不容忽视。仅仅就以她的创作来看,在第一张专辑中,她自己作词作曲的只有四首,但是第二张专辑中绝大部分的歌曲都有着伊莉莎创作的影子。或许出于这个原因,伊莉莎第二张专辑中的歌曲更有完整的逻辑和体系。无论是《WHY》中展现出对性侵现象的控诉,《Bad Girl》中表达的对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固化的不满,直到最后一首《Dream-like Street》,她用一首歌,塑造了一个想象中的乐园,那样的不切实际,却也那样的令人向往。

斯彭德·瓦伦(《纽约时报》记者,乐评人):我曾经断言过,伊莉莎宽广的音域和独特的音色,使她可以轻松驾驭各种曲风,但是最适合伊莉莎的还是摇滚。只要触碰到摇滚乐,伊莉莎就能够迸发出常人难以匹及的爆发力。

卡玛·伦纳德(《滚石》乐评人):伊莉莎·林用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进步着,对于她过度在意商业活动的批评一直存在,她身上的争议从来没有平息过。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于一位歌手来说,音乐作品始终是最好的评判依据,而伊莉莎的第二张专辑,仅仅以我的角度来说,是无比成功的。

这张专辑里的十首歌,每一首都兼具了音乐美感与社会意义,我没有从这张专辑里找出哪怕是一首“废曲”,几乎每一首都让我想要循环播放。

……

像这样的评论数不甚数,在评论网站上,伊莉莎的每一首单曲底下都会有不同乐评人自发用心写下的长评,而在专辑底下的评论数更是节节攀升。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伊莉莎第二张专辑中的《WHY》几乎成了“#Me Too#”运动非官方的宣传曲。

到了第二周的时候,《WHY》以强势的姿态登上了Billboard单曲榜第一位,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上周原本在第十位的单曲《Dream-like Street》一举压过了原本排在第五位,这周上升到第三位的《Bad Girl》,一举升上了第二位。

……

随着伊莉莎第二张专辑的大热,卡洛斯也将伊莉莎首次巡回演唱会正式提上了计划。

“呼——”

伊莉莎刚刚结束了一场电台采访回到车里,背部刚刚贴上椅背,她便长舒了一口气。她疲惫地阖上眼睛,下一刻身上微微一沉,伊莉莎半睁开眼睛,透过重叠的眼睫毛,瞥见银发男子熟悉的面庞。

皮特罗是在克里斯多的情况好转之后不久回来的。那一天,伊莉莎刚刚结束一份杂志拍摄,走出门的时候就看见皮特罗斜靠在车门上,穿着一身皮夹克,遥遥地看见伊莉莎,他的脸上露出一个笑容,痞帅痞帅的。

伊莉莎没有问皮特罗为什么请假,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回来。在医院里陆续见到瑞雯和埃里克的时候,关于皮特罗离开的原因,伊莉莎已经在心里隐隐有了猜测。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性,都不能随意宣之于众。

既然皮特罗不说,伊莉莎也不会过多地追问。

在外套的温暖里,伊莉莎疲倦得好像下一刻就会睡过去,她的手机却在这个时候忽然地响起。

伊莉莎不得不打起精神,强撑开自己沉重的眼皮,目光落在来电人上却是一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