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同人之良缘 金推完结+番外 (梦里梧桐)


  王夫人其时正因宝玉疯疯傻傻地胡闹而烦心,又因薛蟠新娶的夏氏非常泼悍而不乐,听了贾母的埋怨,不免心中又愧又急,却决不能承认自己做错了这件事,只得勉强辩道:“我也并不知贵妃会如此看好宝钗,如今已然如此了,却当真辜负了林丫头。我想着虽不能嫁给宝玉,却也可以成咱家的人——环儿也快要娶亲了。”
  贾母当即变了脸:“环儿是个什么东西,你自己不知道吗?那么个不受待见的东西,亏你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王夫人不敢再提,贾母心中却存了别样的心思,并不说出来,只等着春闱看贾琮的造化了。
  面上却淡淡对王夫人说道:“如今你是遂了心意,娶了宝丫头,只是宝丫头虽好,宝玉不爱她也是枉然,只盼着他们年轻轻的,以后能拗过来,否则岂不是害了这两个孩子?”
  却说薛家接了这个旨意之后,薛姨妈和薛蟠等人很是欢喜,宝钗心中却并不乐意,她深知宝玉心中只容得一个黛玉,哪里有别人的位置?她本也是个心性骄傲、特重自尊的女孩儿,自不愿为了贾府的富贵而白白牺牲自己终身的幸福。只是元妃的旨意却是违拗不得的了,即便宝钗心中再不乐意,也只得在家中待嫁,薛姨妈家里忙着准备两个姑娘的嫁妆,媳妇却不安静,日日吵闹,竟是天天鸡飞狗跳,亲眷中无不知晓,皆摇头叹息。
  那宝玉卧病在怡红院,整日寻死觅活,王夫人只道是小孩子的傻想头,并不放在心上,不许袭人等人去禀告贾母,只每日让太医诊脉,开些宁神安气的药来吃。三月里定礼一过,喜事就定在了初夏,王夫人的打算是那宝钗也是难得的美人,只等嫁过来,天天见着,宝玉的心意自然回转过来。
  自林家听说了元妃赐婚的消息,黛玉虽恹恹的,背地里哭过几次,然而有林婶娘劝慰着,又有两位嫂嫂陪伴着,形容里却并未带出多少悲痛欲绝,只是自动就把贾府那边给断绝了,就连贾母在她生日那天派人来接她去过生日,都不肯去。管家婆子等过来送东西传话,要见黛玉,却是连二门也进不了了的,自有林家的人出来接待,彬彬有礼地挡驾——虽然并未公开翻脸,贾政听说此事,已是惊惧非常——如今林嘉蕤在朝中举足轻重,深受皇帝信任,贾政对于王夫人给促成的宝玉的这门婚事并不是很中意,只是看在宫里娘娘的面上,不好说出来,却是与王夫人更加疏远,公余只钻进赵姨娘的房里去,就再不出来。
  谁道那邢夫人这段时间倒与林婶娘走得亲密,连带着与黛玉见面的次数也多,常到贾母这边说起黛玉又瘦了,看着让人心疼等语,贾母嗟叹不止。
  就在这样的情形中,贾琮迎来了这一世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第二十回 入贡院举子尝艰苦

  三月初八那日二更天,凹晶馆里已经灯火通明,前一日晚间贾琮已经拜别了父母长辈,回自己房里只睡了三个时辰,蔡嬷嬷就叫他起来了。锦儿已经捧来了入场穿的衣物,因为国朝最重科举,圣人尤愤舞弊,因此会试场规极其严格。
  锦儿一边和香儿服侍着贾琮穿衣,一边嘱咐着:“三爷,这些衣服我和香儿全都捻过一遍了,皮衣去了里,袍衫都是单层的,袜子也单层,靴子是薄底的,一点儿违制的地方都没有。爷进了场,千万自己当心,早晚实在冷了,就把皮衣裹紧些儿,虽没有里子,一层皮顶得上十层棉。”
  香儿便道:“今年倒春寒,早晚还跟腊月似的,那些寒门士子在这样结霜的天气,还不定怎么哆嗦呢,不知拿不拿得住笔。”
  蔡嬷嬷瞪她一眼道:“你管那些个,三爷是娇贵人,比不得那些吃惯苦、受惯冻的,实在冷了,就把被褥披到身上……”
  香儿年纪最小,便快口道:“我就奇了怪,怎么考个进士就跟防贼一样呢。”锦儿赶她出去看看园门外跟贾琮去考试的书童都到了没有,这里蔡嬷嬷便又拎过来考篮,是个半新不旧的湘妃竹篮,编成玲珑格眼,虽精致,却不见华贵——然而却是林家特意送过来的,因为是林嘉蕤应考时提着的考篮。蔡嬷嬷说道:“这个考篮里的东西,奴才都一一检点过了,三爷别轻信那些小厮,自己拎着稳妥。”
  说着,便一样一样给贾琮又点了一遍:一块薄薄的小巧端砚,半根常用的徽墨,六枝蝇头小楷,笔管全都镂空了的,水瓶、水注全是青瓷的,一只锡制烛台和一盏玻璃灯罩是为了夜间照明的,几十根修成两寸长短的青冈木炭和一个小小的红泥风炉是为了取暖的,另外还有一大包糕饼饽饽,荤素搭配,全都是切成了两半,以备查验。还有一罐干制的金钩、虾皮、肉脯、笋干、紫菜和蕈子,是事先用酱油煨熟焙干,用滚水一冲就可以当汤喝的。
  贾琮笑道:“行了,嬷嬷,你是让我进去过日子吗?便是山珍海味在那个地场也没有胃口了,忍忍饿,也就出来了。”
  蔡嬷嬷却道:“三爷可别这么说,本就穿不暖、睡不好的,又要写文章,再吃得不适口,真能把人给煎熬病了——那边的珠大爷不就是在考场上受了暑热,一病不起的吗?”她想想这话不吉利,便连忙吞了回去。又嘱咐道:“还有厚厚的棉被衣服和同样的两份考篮都先送到下处去了,爷考完一场出来找着家下人,就去下处歇息,我让蔡安给爷烧了热水,先松泛松泛筋骨,再吃些热汤热水,就好好睡一觉,别在下处用功了。”
  贾琮笑道:“知道,知道,嬷嬷你就等着听好信吧。”这样一番叮嘱,贾琮便自己提着考篮出来,外面他的四个小厮早备好了车等着了,贾琮便上车去了,蔡嬷嬷只站在台阶上看着马车去的不见影了,才回去。
  贾琮他们三更到了贡院大门外面,只见明远楼外已经搭了一溜儿的考棚,贡院里外灯火通明,差役把守严格。贾琮却算是熟门熟路,上次的乡试他就是在这里考的,因此只在马车上打个盹,派蔡安挤进去听着叫号,快到自己的时候再进去。
  春寒料峭,虽然贡院庄严,除了远远的差役叫号点名的声音,并不闻人语,然而却有一种匹匹噗噗的声音不绝于耳,贾琮先还疑惑,后来省悟原来是那些穿着单薄的考生在不住的跺脚搓手。他正闭着眼睛假寐,却听车窗外面他新晋的小厮潘又安的声气:“这位爷,请您往边上站站,仔细车轮上的泥蹭您身上。”他说话客气,却是在撵人,贾琮便掀起车帘一角往外看去,却见自己马车外箱边上倚靠着一个二十几岁的考生,衣着朴素,然而并无寒酸相,反而举止坦然,仪表不俗。方才那人是冷得狠了,便蹭到马车边上,将身子裹进车身的毡子里御寒,才惹得小厮们发话撵人。此时那人便爽然一笑,说道:“是我唐突了,对不住。”便从毡子里钻出来,正要走开。
  贾琮正觉得心里突突的,想找个人说话定神,便掀起车帘道:“这位仁兄,在下御下不严,得罪了,请进车里说话。”潘又安一向圆滑,见贾琮发话,上赶着给那人赔了不是,连忙打起车帘,请那士子上车,那人见贾琮车马华贵,又带着数个骄僮,便知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本不欲攀交,无奈寒气直往薄衣领中钻,半边身子都冰凉了,再看看那香软暖蕴的车里,便洒脱的一笑道:“那就叨扰了。”
  一偏腿便坐上车了,两人互通了名姓,贾琮才知道此人名叫殷继东,是浙东人,祖上也曾为官,只是父母亡故得早,他依在堂兄门下,日子困苦,此次应试好容易进京来,盘缠已经用尽了,贾琮见这人虽贫却无穷相,很是豁达,便有意结交:“既是如此,不如我们结伴进出,家人已在贡院街为在下定了下处,地方倒也宽大,恰好住开。”那殷继东也不推辞,只道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然后两人议论起经史文章,越发有一见如故之感。不多时,那殷继东也暖和过来了,手指不再发抖,另一面蔡安也飞跑着来报,就要点到贾琮这一号了。两人恰在一号,便一同进去,约好了出来的地点,便各奔东西。贾琮找到自己的号房,见一丈见方的地方,门口矮墙上横担一块木板,就是书桌,里面砖砌的矮炕,倒也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他便将自己考篮里的被褥取出卷起来放在炕里,又把笔墨灯盏一一归拢,坐等差役过来搜检。
  一直到正午之后,考题乃出,第一场是经义,考题倒也平正,是《孟子》中的一句: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题不偏,然而要答得有新意却也不易,好在贾琮之前与林嘉蕤议论过这个话题,便不假思索地打起稿来,起承转合,真是文不加点,待到掌灯时,已经将初稿完成。
  出师顺利,贾琮心中安稳,便细心将卷收讫,打算着明日修改誊写,他这才活动活动冻僵了的手脚,将木炭在炭盆里点上,又叫差役来冲上一碗汤料,在炭火上烤了两个豆沙酥饼和几个火腿冬菇馅的饽饽,一顿吃了,便卷紧薄被,将所有的衣物都盖上,在周围嗡嗡嘤嘤的吟哦声中,酣然入梦。
  第二日贾琮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伸个懒腰,差役过来送水,他胡乱用手巾沾湿了擦擦手脸,虽然这两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也过惯了,曾经二十多年的自力更生留下的印记更多些,自己收拾饭食并不让他感到为难,将带来的炒面冲了一碗,他便就着一块杏仁酥草草吃下,权当早饭了,然后将落在案板上的饭粒水渍都收拾干净了,才将昨日的草稿拿出来细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