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完结+番外 (山村漠漠)


  “小王是微服而来,林大人不必多礼,既然相遇也是缘分,林大人把我当成一个寻常旧友便是。”
  这是有意拉近关系了,他虽如此说,林如海却不敢如此做。一则身份在那摆着,礼法坐在;二则毕竟李承天的身份敏感,林如海手里又握着江南大半的税收,二者联系在一起,比较敏感,容易引起上头的忌讳,还是保持距离的好。
  虽如此想,但李承天已经说出那样的话,林如海也不好十分驳他的面子。因此,他嘴上虽然答应着,行动上却严守礼法,并无一丝僭越之举。
  说了几句话,李承天便拿出一幅字,道:“我现在是个闲人,过的也是闲云野鹤游山玩水的日子。听说江南春日的风景很好,年节过后我便请示了圣上要往江南一游,圣上准了,还派六个侍卫保护我,便是方才林大人看见的那些。除了看看风景,我这次来江南还想寻一个人,林大人在扬州多年,对江南的文人名士也熟悉,倒要想大人打探一二。”
  六个侍卫保护,说是保护,怕多半有监视的成分在。他说这些除了表明自己因何至此外,还是打消林如海的疑虑,我并非私自出京,而是当今圣上应允的。况且我身边还有圣上的人,众目睽睽之下咱们俩光明正大的见面,也都不需要有什么顾忌。
  他要打探的人正巧林如海也认识,是一个丹青高手。李承天也是个中翘楚,十分喜欢涂墨作画,前太子倒台后,他越发痴迷于此道,每常得了好画便爱不释手,总要仔细临摹欣赏,常常夜以继日。若是碰到特别喜欢的当世丹青高手,亲自拜访求教之事也屡见不鲜,世人私下里都说呼其“画狂”。
  真心痴迷此道也好,或者仅仅是装样子也罢,他都得让皇帝觉得他无心政治。
  对于他这种行为林如海也能理解。从古至今,废太子就没有几个好下场的,李承天虽然没当过太子,但是他是原来太子的嫡长子,他老子被废,他的处境也不比他老子好多少。若不自毁避嫌,现在有太上皇在倒还没什么,万一哪天太上皇驾鹤西去,怕是就玩完了。
  林如海满口答应帮着引荐这位丹青高手,李承天心情十分好,又拉着林如海聊了一会,临走送他几本书。
  林如海回到船上,又被两位好友拉着下了盘棋,这才带着自己的几个小厮回家。路过一个糕点铺子,顺手买了几样黛玉喜欢吃的点心、果脯,用一个小提盒装了,也不用小厮帮忙,自己提了上轿。到家的时候太阳还挂在西边半空,比平常早了不少,黛玉正和几个丫鬟挑拣外人送来的礼物。
  看见林如海,黛玉笑呵呵的道:“爹爹,你又给女儿买了什么好吃的?”
  “你如何知道就是好吃的,说不定是别的东西呢。”林如海也笑。
  “肯定是好吃的,让我猜猜,是酸梅对不对?”说着便伸手去抢林如海手中的提盒。林如海将手一挪不想让她抢到,却晚了一步,黛玉已经伸手抓住了。林如海便笑呵呵的放开提手,转而去揭盖子,果然包着有一小包青梅。
  林黛玉便笑着去拿青梅,林如海道:“你去趟京城,回来口味倒变了,以前我可不记得你喜欢吃酸的。吃些酸的也好,不过记着一次不能吃太多,多了就伤胃了。”
  “我知道,不会吃太多的。”黛玉道。
  她的口味也不是去趟京城就变的,而是最近才开始喜吃酸酸甜甜的东西的。她想来想去,可能跟灵泉也有点关系。从前她身子弱,脾胃自然也弱,受不得过酸过辣之物,身体内部便发出信号让她看见那些东西便没有想吃欲*望,也算是一种机体的自我保护吧。如今在灵泉的滋润下她的身子一天天强壮,那些东西已经伤不到她的身体,自然便吃的了。
  黛玉只吃了两三颗,余下的便让丫鬟收起来。
  房里的八仙桌上摆了大大小小许多匣子,都是别家送来的,多是珍玩珠宝等,虽然贵重,未免俗气。黛玉打发丫鬟们收了方小库房里,又命雪雁去拿李旭送的小院子给林如海看。林如海看罢也是惊叹不已,听说李旭还派了两个人来,当即便命人好生款待后请至正厅,他要见见。
  满桌子东西很快就收了大半,林如海见其中一个巴掌大的小匣子雕刻极精美,便拿在手中看了看,打开是一盒莹润通透的珍珠,便问是谁送来的。
  黛玉也不知道是谁,便问紫鹃。因为收了很多家的礼物,紫鹃也记不起是哪一家的,便从怀里掏出账本瞧了瞧,说:“是盐商高府的。”


第41章
  扬州大大小小的盐商无数, 大致可分为窝商、云商、场商、总商四类, 其中总商的实力最为雄厚, 与官府的来往也最为密切。
  这些总商个个家境殷实,财产少说也在百万以上。自古权、势二字分不开,有了钱, 这些大富之家便想寻求些政治上的优待,因此多和官府有些来往。每逢国库空虚又有重大的花费,比如军费、赈灾、朝廷的重大工程等银钱无从着落时, 盐商们便纷纷慷慨解囊,朝廷投桃报李往往授以官衔爵位。虽然只是个虚职,但大小也是个官儿,总算是脱了商人的籍, 子孙后代可以科考可以做官, 比起寻常商贾之家也算是莫大的荣耀了。
  要知道士农工商,商人可是排在最末的,一旦入了商籍,在社会中难免受些歧视。就算再有钱,一些华贵衣服首饰也是不能上身的,其子孙后代也不能读书考科举进入仕途。
  而那些被授予官职爵位的大商之家, 也就是所谓的皇商则不然, 虽说还是商人,但他们已脱了商籍, 属于士之一族,便也没有那些限制了。
  只是, 虽然挂上了“皇”字,归根结底却仍是蝇营狗苟的商人,那些正经世家高门还是看不上这样的人家的。
  因着亦官亦商这层关系,每到发放盐引之时,官府往往委托总商代为征收盐课银子。
  扬州城的总商有四家,分别是高家、秦家、吴家、楚家。这送珍珠的高家便是扬州盐商之首,实力在四大总商之中也是首屈一指。虽然知府大人也姓高,但这二高却并非同族。高家现今掌家的是高老爷,如今年已七十有余,听说是卧病在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的几个儿孙为谁来继承家产的问题都得脸红脖子粗,谁都不肯想让,颇有分崩离析的苗头。
  送珍珠的这位是高家的二爷高崇光,年四十有余,是高老爷的嫡出之子,为人轻浮、不学无术,是个标准的膏粱纨绔之徒。他上头还有一个庶出的哥哥高崇财,才干跟高老爷虽然不能同日而语,但比起胸无点墨只知流连烟花酒巷的二爷来说算是能干的了。
  高老爷病重期间,高家的盐场便是这位大爷在盯着。
  虽说是嫡庶有别,按照正常的宗法制度,家业该由嫡子继承,庶子只能分一部分的财产出去自立门户。但到手的甜头,哪个肯放?即使名不正言不顺,被一些正人君子指着鼻子骂,高崇财还是不舍得放开到手的权利。高崇光打小被高太太娇生惯养长大,养成了暴躁易怒目中无人的性子,自以为是嫡子,从来便不将这位庶兄放在眼里。
  就这样,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肯吃亏,一来二去,高家就热闹了起来。
  扬州城大小盐商无数,但总商只有这四家。高老爷又是个手腕强硬的,以往仗着自己家的权势,将其余三家总商都不放在眼里,极尽打压之能事,总商们没有好日子过,那些小盐商们更是没有出头之日。
  如今眼看高老爷不行了,其子孙个个昏聩无能,高家已现没落的景象,其余三家早动了心思,想取而代之,一些新崛起实力雄厚的散商也都起了争一争总商名额的心思。
  让哪家做总商哪家做散商,虽与各家的财产势力密切相关,但归根结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盐政衙门。
  毕竟,没有盐政衙门的首肯,他们斗得再激烈再澎湃也是枉然。
  因此,最近这些大大小小的盐商们都想走走林如海的路子,便是走不了林如海的路子的也是想尽办法走走林如海手下人的路子。林如海总管江南盐政,一句话就能让一个殷富之家再上一层楼,哪怕只是在林如海那露个面留个名,让他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在盐运上都能有许多好处。
  放下珍珠盒子,林如海不由摇头笑了笑,高家这两兄弟真是,该说他们蠢呢还是少根筋呢。这个时候他们两个联合在一起都未必能保住高家的地位呢,这两人不但不联合,还偏要自己先闹的你死我活,这不是上赶着把自己的破绽露出来给人戳吗?
  那些盐商们哪个不是血尖了脑袋想钻到总商的行列,有了这个大好机会还能放过?都不想自己吃亏,但最终的结果就是高家倾覆,失去在扬州城的统领地位。
  高家这两兄弟林如海虽然接触不多,但也知道些,都是不堪大用之人。两淮盐业发达,大小盐商无数,朝廷不可能一一去规范引导,而需要一个媒介从中协调,总商充当的便是朝廷与盐商们之间的一个桥梁。
  这个桥梁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太强不行,若总商太强,官府把控不住反受其掣肘;太弱也不行,若总商太弱,此消彼长,散商就会势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太贪更不行,总商贪得无厌,便会肆意提高盐价,盐价上涨,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